本實用新型涉及自鎖托槽,尤其涉及了一種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自鎖托槽,這些自鎖托槽結構復雜,操作繁瑣,治療時間長,組合功能較少,牙齒整形行業中大多使用自鎖托槽來矯正牙齒,因為由于沒有輔助孔,當嚴重擁擠的極端病時,普通的被動自鎖托槽往往不能同步排起起牙齒,并有效的控制擁擠前牙的轉矩,不能同步操作的結果往往是排起了牙齒,但同時失去了轉矩,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排齊,不帶輔助孔的自鎖托槽在正畸過程中,遇到嚴重擁擠的牙齒,往往在排擠過程中會失去轉矩,如果控制好轉矩,牙齒排齊出現缺陷,這都不是醫生想要的結果,因此,可以總結出自鎖托槽有很多缺點:1、排齊的同時,更加容易失去轉矩控制;2、擁擠病例是在排齊階段無法同步進行牽引,治療時間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在排擠期間容易失去轉矩缺點,提供了一種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包括托槽主體與粘結底板,所述托槽主體設置在粘結底板上方,所述托槽主體設有弓絲槽、正結扎翼、副結扎翼以及鎖片,所述鎖片分別與正結扎翼以及副結扎翼相互配合使用,所述弓絲槽設于正結扎翼與副結扎翼之間,所述副結扎翼上設有鎖片相互配合使用的鎖片卡槽,所述正結扎翼上設有與鎖片相互配合使用的卡件,所述托槽主體上設有輔助孔。在使用自鎖托槽矯正牙齒時,由于牙齒的排擠,容易失去轉矩控制,導致了牙齒沒有形成弓形,本實用新型是在自鎖托槽的主體上,設置有與弓絲槽相互平行的輔助孔,輔助孔貫穿于整個正結扎翼,輔助孔也用來放置弓絲,在此成此弓絲為次弓絲,用來輔助主弓絲,在牙齒矯正過程中,排齊牙齒時有助于控制轉矩。鎖片設置成I型,便于滑行。
作為優選,所述輔助孔設置在正結扎翼上并且輔助孔與弓絲槽平行,所述輔助孔貫穿于正結扎翼。輔助孔設置在正結扎翼并且貫穿于正結扎翼并且與弓絲槽平行,主弓絲穿于弓絲槽,次弓絲穿于輔助孔,能上下兩條線同時固定自鎖托槽,在排齊時可以控制轉矩,防止牙齒發生錯位,有助于保持牙齒弓形。
作為優選,所述輔助孔截面成四邊形,所述四邊形的長為0.4-0.5mm,四邊形的寬為0.4-0.5mm。為了更好的放置主弓絲,四邊形的每個角都為圓角即就是兩條邊之間為圓滑過渡連接,如果都是角度,擔心主弓絲卡住在輔助孔內。
作為優選,所述托槽主體上還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設置在粘結底板的底部并且所述凹槽與弓絲槽垂直。粘接底板底部設有凹槽,更確切的是像凹槽一樣的孔,此孔是貫穿于整個粘接底板的底部并且是與弓絲槽成平行狀態,凹槽的設置,減小與牙齒的摩擦力,在凹槽內放置與粘結底板上相同的膠水,能更加固定自鎖托槽粘接底板與牙齒,避免出現滑落的現象;輔孔的設計,同時也可以減輕自鎖托槽的重量,為牙齒減負。
作為優選,所述副結扎翼上設有輔孔,輔孔與弓絲槽成空間垂直結構。輔孔的設計,用來放置牽引鉤,對牙齒牽引,簡便。另一方面,可以節省材料,減少自鎖托槽整體的重量,為牙齒減輕負擔。
作為優選,所述卡槽內設有導柱。導柱用來限定鎖片的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導柱為C型管。所述C型管即就是在空心管的豎直方向開了缺口,此缺口朝向副結扎翼外側,C型管導柱與I型的鎖片相互配合,對I型的鎖片起限位作用,確保I型的鎖片與托槽主體形成自鎖并且可以讓I型的鎖片在指定距離內來回滑動。
作為優選,所述鎖片卡槽邊緣設有導軌,所述鎖片兩端設有與導軌相互配合的滑動部件。卡槽邊緣的導軌與鎖片兩邊的滑動部件是相互配合的,便于滑動。
作為優選,所述自鎖托槽是由金屬或氧化鋁陶瓷或氧化鋯陶瓷或氧化鋁陶瓷與氧化鋯陶瓷的混合物形成的自鎖托槽。
作為優選,所述氧化鋁陶瓷與氧化鋯陶瓷的比例為1:4~1:2。氧化鋯硬度大,耐摔,經過多次實驗證明,在1:4~1:2混合時,實施方案為最佳。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在排擠時能有效的控制轉矩,并能進行輔助牽引,鎖片在主弓絲上打開間歇,輔助孔可以牽引擁擠的牙齒排齊,輔助孔內放入次弓絲,兩根弓絲不但可以加速排齊,并且能有效的轉矩控制、同步保持了牙齒弓形,牙根能有效扭轉避免了常見的根吸收情況。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4是實施例4的整體結構圖。
圖5是實施例4的側視圖。
標號說明:1—托槽主體、2—粘結底板、3—弓絲槽、4—正結扎翼、5—副結扎翼、6—鎖片、7—鎖片卡槽、8—輔助孔、9—凹槽、10—導柱、11—導軌、12—滑動部件、13—輔孔、41—卡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如圖1與圖2與圖3所示,自鎖托槽設有托槽主體1與粘結底板2,在托槽主體1的下方設置有粘結底板2,托槽主體1上設有安裝弓絲的弓絲槽3、正結扎翼4、副結扎翼5以及鎖片6,正結扎翼4與副結扎翼5用來與鎖片6相互配合使用,用于鎖片6的自鎖,弓絲槽3設置在正結扎翼4與副結扎翼5之間,副結扎翼5上設有與鎖片6相互配合使用的鎖片卡槽7,在正結扎翼4上設置與鎖片6前端相互配合使用的卡件41,同時為了方便使用,可以將卡件41空置,便于鎖片的鎖緊,鎖片6其實是可以靈活拆卸的結構,將鎖片6設置成I型結構,在副結扎翼5上預先設計好鎖片卡槽7,鎖片6在鎖片卡槽7上滑動,再通過卡件41鎖在正結扎槽4上,托槽主體1上設有輔助孔8,設計輔助孔8的最只要目的是放置另一根弓絲,在此可以成為次弓絲,可以在排擠時能有效的控制轉矩,并能進行輔助牽引,鎖片在主弓絲上打開間歇,輔助孔8可以牽引擁擠的牙齒排齊,輔助孔內放入次弓絲,兩根弓絲不但可以加速排齊,并且能有效的轉矩控制、同步保持了牙齒弓形,牙根能有效扭轉避免了常見的根吸收情況。
在使用過程中,閉合:將次弓絲穿過輔助孔8,將主弓絲穿過弓絲槽3,每個自鎖托槽的粘接底板2粘到牙齒上,鎖片6沿著鎖片卡槽7進入副結扎翼并且管過副結扎翼進入正結扎翼然后將主弓絲固定在弓絲槽3內,主弓絲就被固定住并且不影響主弓絲的活動,兩條弓絲能有效的固定住自鎖托槽,并且可以控制轉矩。
實施例2:
一種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如圖1與圖2與圖3所示,自鎖托槽設有托槽主體1與粘結底板2,在托槽主體1的下方設置有粘結底板2,托槽主體1上設有安裝弓絲的弓絲槽3、正結扎翼4、副結扎翼5以及鎖片6,正結扎翼4與副結扎翼5用來與鎖片6相互配合使用,用于鎖片6的自鎖,弓絲槽3設置在正結扎翼4與副結扎翼5之間,副結扎翼5上設有鎖片6以及與鎖片6相互配合使用的鎖片卡槽7,鎖片6其實是可以靈活拆卸的結構,將鎖片6設置成I型結構,在副結扎翼5上預先設計好鎖片卡槽7,鎖片6在鎖片卡槽7上滑動,托槽主體1上設有輔助孔8,設計輔助孔8的最只要目的是放置另一根弓絲,在此可以成為次弓絲,可以在排擠時能有效的控制轉矩,并能進行輔助牽引,鎖片在主弓絲上打開間歇,輔助孔8可以牽引擁擠的牙齒排齊,輔助孔內放入次弓絲,兩根弓絲不但可以加速排齊,并且能有效的轉矩控制、同步保持了牙齒弓形,牙根能有效扭轉避免了常見的根吸收情況;有了輔助孔,遇到不規則牙齒,在主弓絲上利用推簧把兩顆牙齒之間打開間歇,快速牽引牙齒就位,避免醫生再次用活側扣牽引鉤牽引,節約醫生時間,節省材料,保持良好的牙齒弓形,扭轉常見的根尖吸收情況。
輔助孔8設置在正結扎翼4上,輔助孔8貫穿于正結扎翼4內并且輔助孔8與弓絲槽3是空間平行,從側面來看,輔助孔8截面是一個四邊形,四邊形的長為0.4-0.5mm,四邊形的寬為0.4-0.5mm,根據長寬,可以將截面設計成正方形也可以是長方形也可以是不規則的四邊形,為了更好的放置次弓絲,四邊形的每個角都為圓角即就是兩條邊之間為圓滑過渡連接,如果都是角度,擔心主弓絲卡住在輔助孔內,不便于主弓絲的活動。
卡槽7內設有管狀的導柱10,導柱10為C型管,其結構為在管狀的導柱10上豎直開了個缺口,經過切割之后橫截面看上去就像大寫的C,所以姑且成為C型管,并不是規定形狀為C,此缺口朝向副結扎翼外側,C型管導柱與I型的鎖片相互配合,對I型的鎖片起限位作用,確保I型的鎖片與托槽主體形成自鎖并且可以讓I型的鎖片在指定距離內來回滑動。
實施例3:
如圖1與圖2與圖3所示,為了實施例1與實施例2中鎖片能更好的安裝與滑動,在鎖片卡槽7邊緣設有導軌11,鎖片6兩端設有與導軌11相互配合的滑動部件12。為了使鎖片6能更方便的移動,在鎖片卡槽7兩邊緣設計了導軌11,在此,導軌11設計成兩個凹槽,兩個凹槽分別處于鎖片卡槽7兩邊緣,在鎖片6兩邊緣設計了滑動部件12,滑動部件12設置為兩個凸起,即就是鎖片6設計成了I型結構,便于滑動。
實施例4:
如圖4與圖5所示,在基于實施例1與2與3的基礎上,還在托槽主體1上還設有凹槽9,凹槽9的位置是設置在粘結底板2的底部并且凹槽9與弓絲槽3垂直,粘接底板2底部設有凹槽9,更確切的是像凹槽一樣的孔,此孔是貫穿于整個粘接底板的底部并且是與弓絲槽成平行狀態,輔孔的設置,減小與牙齒的摩擦力,在輔孔內放置與粘結底板上相同的膠水,能更加固定自鎖托槽粘接底板與牙齒,避免出現滑落的現象;輔孔的設計,同時也可以減輕自鎖托槽的重量,為牙齒減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也可以不設置凹槽9,也不會影響正常使用,應該理解為本實用新型包括對不設置凹槽9的雙輔助孔低摩擦滑動自鎖托槽的保護。
實施例5: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上設置了輔孔13,輔孔13是副結扎翼上設有輔孔13。輔孔13的設計,用來放置牽引鉤,對牙齒牽引,簡便。另一方面,可以節省材料,減少自鎖托槽整體的重量,為牙齒減輕負擔。
基于以上實施例:自鎖托槽是由金屬或氧化鋁陶瓷或氧化鋯陶瓷或氧化鋁陶瓷與氧化鋯陶瓷的混合物形成的自鎖托槽。在實際應用中,還是趨向于氧化鋁陶瓷或氧化鋯陶瓷或兩者的混合物制成的自鎖托槽,一方面是金屬制成的不美觀,再者就是容易夾到肉或者其他實物,不方便;氧化鋁陶瓷或氧化鋯陶瓷或兩者的混合物制成的自鎖托槽不僅顏色與牙齒接近,并且堅固,不易破碎。氧化鋁陶瓷與氧化鋯陶瓷的比例為1:4~1:2。將兩者混合之后,燒結出來的自鎖托槽經過多次實驗證明,在1:4~1:2混合時,延展性與硬度都是最合適的,因此實施方案為最佳。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