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臭氧制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臭氧噴壺。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和空氣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現有的臭氧水噴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臭氧水噴壺在某些場合使用時受到一定局限,例如在汽車內部、衛生間等封閉并狹小的場合進行消毒時,尺寸較小的結構難以使用臭氧水進行消毒。
臭氧因為具有氧化性,可直接應用于消毒,并且尤其適用于空間消毒、空氣凈化等領域。其中,使用臭氧氣體進行消毒時,比較典型應用為汽車內部的空氣凈化消毒,現有技術中的車載式臭氧氣體消毒裝置通過使用放電法從空氣中制取臭氧氣體,但是上述制取臭氧的過程中會伴隨有毒的副產物,如二氧化氮,從而造成制取的臭氧不夠純凈。并且臭氧制備設備因為體積較大、結構設計復雜、殺菌效果較差、流動性差等弊端,從而影響到臭氧制備設備的廣泛應用。
針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臭氧水噴壺通過使用導電金剛石電解產生臭氧水以進行消毒,但是臭氧水噴壺只能向待消毒的物品噴射臭氧水,而不能直接產生臭氧來進行消毒。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快速切換產生臭氧或臭氧水,成為現有技術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便、智能化程度高、結構緊湊合理的多功能臭氧噴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多功能臭氧噴壺,包括上部結構、中部結構、儲水結構,所述上部結構設有用于切換釋放臭氧或臭氧水的氣液分離結構,所述氣液分離結構包括中部樞轉連接于所述上部結構頂端并且兩端可相對擺動的蓋體,所述蓋體一端下方相連用于阻擋臭氧水發生頭噴射臭氧水的擋板,所述中部結構頂端邊沿設有圍板與所述蓋體包圍形成殼體空間,所述蓋體設有用于釋放臭氧的出氣口,所述圍板設有通孔與所 述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相對。
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臭氧噴壺,通過在上部結構頂部設置用于切換釋放臭氧或臭氧水的氣液分離結構,從而使得噴壺在實際應用中,不僅僅使用臭氧水進行消毒,用戶可自主并靈活地選擇釋放臭氧或臭氧水,從而使得噴壺在汽車內部、衛生間等空間封閉并狹小的場合使用臭氧進行消毒,從而擴展噴壺的應用范圍。蓋體的中部位置與上部結構的頂部樞轉連接,蓋體與上部結構樞轉連接的位置成為支點,蓋體的兩端可沿支點相對擺動,在實際使用時,蓋體的一端向上,另一端則向下。蓋體的一端下方相連用于阻擋臭氧水發生頭噴射臭氧水的擋板,噴壺的中部結構頂端邊沿設有圍板與蓋體共同包圍形成殼體空間,蓋體上設有用于釋放臭氧的出氣口,圍板設有通孔與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相配。噴壺需向外噴射臭氧水時,蓋體靠近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的一端向上提起,蓋體的另一端則被壓下,擋板不會對臭氧水發生頭噴射臭氧水造成阻擋,臭氧水可經圍板上的通孔順利向外噴射。當用戶需要使用噴壺噴出臭氧時,只需將蓋體靠近臭氧水發生頭的一端按下,擋板則會對臭氧水發生頭噴射的臭氧水直接阻擋,噴射出的臭氧水直接撞擊在擋板,而溶于臭氧水中的臭氧因不穩定,容易因撞擊而析出,并經出氣口排放至噴壺外。通過上述的氣液分離結構,用戶只需對蓋體靠近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的一端壓下,或將蓋體遠離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的一端壓下,則可輕易實現噴壺釋放臭氧水或臭氧的兩種不同消毒介質切換,以滿足不同的實際用途。
所述氣液分離結構為設置于所述上部結構頂部并可繞所述上部結構中心軸旋轉的蓋殼,所述中部結構頂端邊沿設有圍板與所述蓋殼包圍形成殼體空間,所述圍板設有一通孔與所述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相對,所述圍板還設有用于釋放臭氧的另一通孔,所述蓋殼的側壁設有一通孔與所述圍板用于排放臭氧水的通孔相對。
設置于上部結構頂部的蓋殼可沿上部結構中心軸進行旋轉,中部結構的頂端邊沿設有圍板與蓋殼共同包圍形成殼體空間,圍板分別設有兩個通孔,其中一個通孔與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相對,另一通孔則用于排放臭氧,可旋轉的蓋殼設有一通孔均可與圍板上設有的兩個通孔相配。當用戶需要使用臭氧水進行消毒時,只需將蓋殼上的通孔旋轉至臭氧水發生頭噴射臭氧水的位置處,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出的臭氧水則可依次通過蓋殼的通孔以及圍板上的通孔噴射至噴壺之外。當用戶需要使用臭氧進行消毒時,用戶只需將蓋殼進 行旋轉,將蓋殼上的通孔與圍板上用于釋放臭氧的通孔相對,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出的臭氧水直接撞擊于蓋殼的內壁,溶解于臭氧水中的臭氧因撞擊容易析出,并依次經蓋殼的通孔以及圍板用于釋放臭氧的通孔釋放至噴壺之外。
通過以上的氣液分離結構,用戶只需通過蓋殼的旋轉,并將相應通孔進行對齊,即可實現噴壺釋放臭氧水或臭氧,可輕易實現噴壺切換釋放臭氧水或臭氧這兩種不同消毒介質,以滿足不同的使用用途。
所述上部結構內部設有用于加速臭氧排放的風扇。當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出的臭氧水被擋板或蓋殼等相關結構所阻擋時,臭氧從臭氧水中析出,當上部結構內部設有用于排放臭氧氣體的風扇,并且風扇的出風口正對排放臭氧的通孔,可加快臭氧向外釋放,從而使噴壺的臭氧消毒效果更佳。
所述臭氧水發生頭的下方設有單向閥與所述儲水結構內部通連。當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出的臭氧水被擋板或蓋殼所阻擋后,臭氧從臭氧水中析出,析出臭氧的水通過位于臭氧水發生頭下方的單向閥將水收集并匯聚重新流入儲水結構內,同時,單向閥可避免儲水結構內的水向噴壺中部結構逆流,造成中部結構內部的電氣部件進水發生故障。
所述儲水結構上部通過外螺紋與所述中部結構底部的內螺紋以螺紋配合相連。儲水結構的上部通過外螺紋與中部結構底部的內螺紋以螺紋連接,用戶將儲水結構向下旋出中部結構的底部,向儲水結構添加水后,只需將儲水結構旋進中部結構的底部,用戶則可快速添加水或更換儲水結構。
所述儲水結構為透明材料制成,或所述儲水結構側壁設有用于觀察水位的透明觀察窗。與中部結構底部相連的儲水結構為頂部向上開口的容器,儲水結構為透明的材質制造而成;或為不透明的材質制造而成,但其表面設有可觀察水位高度的透明觀察窗,以便于觀察即時儲水結構內部水量并添加水。
所述中部結構內設有用于檢測所述多功能臭氧噴壺工作狀態的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與電路板電連接。噴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臭氧氣體一直處于長時間非工作的釋放狀態,并且集聚于狹小的空間內,人若長時間滯留于該空間內,臭氧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同時,如果噴壺在非工作狀態下長時間電解,容易導致臭氧水發生頭內部發生“干燒”,因此為了對人體和噴壺起到保護作用,噴壺在長時間非工作狀態下需暫停工作。因此通過在噴壺內設置傳感器隨時檢測噴壺是否處于晃動的工作狀態,如果噴壺處于長時間靜止狀態,傳感器可判定噴壺需進入待機模式,傳感器向電路板發出暫停工作 信號,電路板控制臭氧水發生頭和風扇即進入暫停工作狀態,避免噴壺發生“干燒”現象以及非工作狀態下持續產生臭氧而造成污染。
所述多功能臭氧噴壺的表面設有便攜提手。在噴壺的表面設置便攜提手,使得噴壺具有良好的便攜性,方便出差、旅游等外出攜帶使用。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操作簡便。本實用新型的噴壺上部結構上端設置有氣液分離結構,用戶只需按壓或旋轉氣液分離結構的相關部件,則可實現臭氧與臭氧水之間的輕易切換,用戶可方便地在不同場合或用途分別應用臭氧水或臭氧進行消毒。
(2)智能化程度高。本實用新型的噴壺內部設有傳感器,實時檢測噴壺的工作狀態,當傳感器檢測噴壺處于長期靜止狀態時,可自動向電路板發送暫停工作信號,使得臭氧水或臭氧的噴射工作暫停,以防止發生“干燒”現象,使噴壺的實際應用中更加安全可靠。
(3)結構緊湊合理。因為本實用新型的儲水結構位于中部結構的底部并通過螺紋連接,噴壺的電氣部件可集成安裝于中部結構和上部結構,從而使得噴壺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噴壺的中部結構設有單向閥位于臭氧水發生頭下部,當噴壺處于釋放臭氧的工作狀態時,單向閥將析出臭氧后的水進行匯聚收集于儲水結構內,避免對電氣部件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臭氧噴壺的軸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臭氧噴壺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臭氧噴壺,包括上部結構1、中部結構2、儲水結構3,其中上部結構1設有用于切換釋放臭氧或臭氧水的氣 液分離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氣液分離結構包括中部樞轉連接于上部結構1頂端并且兩端可相對擺動的蓋體11,蓋體11的一端下方相連用于阻擋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臭氧水的擋板12,另外,中部結構2頂端邊沿設有圍板24與蓋體11形成殼體空間,蓋體11表面設有用于釋放臭氧的出氣口111,圍板24上設有通孔與臭氧水發生頭噴射口相對。
本實施例中,噴壺的上部結構1頂端設有一蓋體11,蓋體11的中部位置與上部結構1的頂端樞轉連接,蓋體11與上部結構1樞轉連接的位置成為支點,從而使得蓋體11形成蹺蹺板結構,蓋體11的兩端可沿支點相對擺動,其中蓋體11的一端如果向上,另一端則向下。蓋體11一端下方相連用于阻擋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臭氧水的擋板12,噴壺的中部結構2頂端邊沿設有圍板24與蓋體11形成殼體空間,蓋體11上設有用于釋放臭氧的出氣口111,圍板24設有通孔與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相對。噴壺需向外噴射臭氧水時,蓋體11靠近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向上提起,蓋體11的另一端則被壓下,擋板12不會對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臭氧水造成阻擋,臭氧水可經圍板24上的通孔順利向外噴射。當用戶需要使用噴壺噴出臭氧時,只需將蓋體11靠近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按下,擋板12則會對臭氧水發生頭噴射的臭氧水直接阻擋,噴射出的臭氧水直接撞擊于擋板12,而溶于臭氧水中的臭氧因不穩定,因撞擊發生析出。因為蓋體11與圍板24形成一殼體空間,當臭氧從臭氧水中析出后,因為擋板12將圍板24上釋放臭氧水的通孔所遮蔽,臭氧只能經出氣口111排放至噴壺外。通過上述的氣液分離結構,用戶只需對蓋體11靠近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壓下,或將蓋體11遠離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壓下,則可輕易實現噴壺釋放臭氧或臭氧水這兩種不同消毒介質切換,以滿足廣泛的實際用途。
實施例2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當蓋體11靠近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被壓下后,蓋體11的另一端翹起并與圍板24的上邊沿形成用于釋放臭氧的空隙。
當噴壺在噴射臭氧水時,蓋體11遠離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被壓下,蓋體11于該處與圍板24閉合,并沒有形成用于釋放臭氧的空隙,另外擋板12沒有對臭氧水進行阻擋,臭氧水經圍板24的通孔直接噴射于噴壺外。當 用戶需要使用臭氧時,只需將蓋體11靠近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按下,蓋體11的另一端與圍板24的上端邊沿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擋板12將臭氧水進行阻擋,從臭氧水析出的臭氧可經蓋板11與圍板24之間的縫隙逸出,用戶只需通過蓋板11兩端的相互對應擺動,從而實現噴壺自由進行切換臭氧和臭氧水以消毒。
實施例3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氣液分離結構為設置于上部結構1頂部并可繞上部結構1中心軸旋轉的蓋殼,中部結構2頂端邊沿設有圍板24與蓋殼形成殼體空間,圍板24設有一通孔與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相對,圍板24還設有用于釋放臭氧的另一通孔,蓋殼的側壁設有一通孔與圍板24用于排放臭氧水或臭氧的通孔相配。
本實施例中,氣液分離結構的蓋殼可繞上部結構1的中心軸旋轉,當設置于蓋殼的通孔與設置于圍板24上用于釋放臭氧水的通孔相對時,臭氧水可依次經蓋殼的通孔以及圍板24的通孔直接噴射于噴壺之外。當用戶需要使用臭氧進行消毒時,只需將蓋殼旋轉一定的角度,將蓋殼上通孔與設置于圍板24上并用于釋放臭氧的通孔相對。當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噴射臭氧水后,臭氧水直接撞擊于蓋殼內壁上,臭氧從臭氧水中析出。因為蓋殼與圍板形成一殼體空間,當蓋殼旋轉一定的角度,使蓋殼上的通孔與圍板用于釋放臭氧的通孔相對后,從臭氧水析出的臭氧可依次經蓋殼通孔以及圍板釋放臭氧的通孔逸出,用戶可直接旋轉蓋殼以滿足使用臭氧或臭氧水進行消毒。
優選地,蓋殼和或圍板24表面設置若干的標志指示相互配合使用,以便于用戶在實際使用時,準確將蓋殼上通孔與圍板上的通孔對準,以避免噴射臭氧水或臭氧過程中難以將相應的通孔對準。
實施例4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噴壺的上部結構1內部設有用于加速臭氧排放的風扇13。
本實施例中,當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出的臭氧水被擋板12所阻擋時,臭氧從臭氧水中析出,當上部結構1內設有用于排放臭氧氣體的風扇13時,并且風扇13的出風口靠近臭氧的出氣口111時,臭氧從臭氧水中析出后,風扇13 可加速臭氧向出氣口111排放,從而使噴壺的釋放臭氧的速度更快,消毒效果更佳。
實施例5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臭氧水發生頭的下方設有單向閥22與儲水結構3通連。
本實施例中,當臭氧水發生頭21的噴射臭氧水的方向被擋板12所阻擋后,臭氧水的臭氧析出后,析出臭氧后的水分經位于臭氧水發生頭21下方的單向閥22將水分收集并匯聚重新流入儲水結構3內,同時,單向閥22可避免儲水結構3內的水向噴壺中部結構2逆流,以避免造成中部結構2內的電路板等電氣部件的故障。
實施例6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多功能臭氧噴壺的儲水結構3上部通過外螺紋31與中部結構2底部的內螺紋23以螺紋配合相連。
本實施例中,儲水結構3的上部通過外螺紋31與中部結構2底部的內螺紋23以螺紋連接,用戶通過將儲水結構3向下旋出中部結構2的底部,向儲水結構3添加水后,只需將儲水結構3旋進中部結構2的底部,用戶可快速進行添加水或更換儲水結構3,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實施例7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儲水結構3為透明材料制成,或儲水結構3側壁設有用于觀察水位的透明觀察窗。
本實施例中,與中部結構2底部相連的儲水結構3為頂部開口向上的容器,儲水結構3為透明的材質制造而成;或為不透明的材質制造而成,但其表面設有可觀察水位高度的透明觀察窗,以便于觀察即時儲水結構內部水量并及時添加水。
實施例8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中部結構2內設有用于檢測多功能臭氧噴壺工作狀態的傳感器,其中傳感器與電路板電連接。
本實施例中,噴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臭氧氣體一直處于長時間非工作的釋放狀態,如果臭氧氣體難以擴散并集聚于狹小的空間內,人若長時間滯留于該空間內,容易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同時,如果噴壺在非工作狀態下長時間電解,容易導致臭氧水發生頭內部發生“干燒”,因此為了對人體和噴壺起到保護作用,噴壺在長時間非工作狀態下需暫停工作。因此通過在噴壺內設置傳感器隨時檢測噴壺是否處于晃動的工作狀態,如果噴壺處于長時間靜止狀態,傳感器可判定噴壺需進入待機模式,傳感器向電路板發出暫停工作信號,電路板控制臭氧水發生頭21和風扇13即進入暫停工作狀態,避免噴壺發生“干燒”的現象以及非工作狀態下持續產生臭氧造成污染。
實施例9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蓋體11遠離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下方設有選擇開關15。
當用戶需要使用臭氧水進行消毒時,只需將蓋體11靠近選擇開關15的一端壓下,蓋體11的下端則會將位于蓋體11下方的選擇開關15的彈性片151壓緊,彈性片151被壓緊后,選擇開關15向電路板發出噴射臭氧水的信號。用戶需同時將位于噴壺頂端的觸發開關14壓下,觸發開關14向電路板發出工作信號,電路板接受上述的兩個信號后,判定噴壺為噴射臭氧水的工作模式,控制臭氧水發生頭向外噴射臭氧水。其中,用戶持續壓緊觸發開關14時,臭氧水發生頭則會持續向外噴射臭氧水以消毒。優選地,噴壺持續噴射臭氧水的噴射時間為10秒,當用戶按壓觸發開關14后,電路板則會進入倒計時功能,當用戶按壓觸發開關14的時間達到10秒后,電路板則會控制臭氧水發生頭21停止噴射臭氧水,用戶需松開觸發開關14并再次壓緊觸發開關14后,噴壺再次進入10秒時長的臭氧水噴射。如用戶松開觸發開關14,噴壺則會停止噴射臭氧水。
當用戶需要使用臭氧進行消毒時,用戶只需將蓋體11靠近臭氧水發生頭21噴射口的一端壓下,同時將噴壺頂端的觸發開關14壓下,因為蓋體11并沒有對選擇開關15壓緊,因此實際應用中,只有觸發開關14向電路板發出工作信號,電路板判定噴壺為噴射臭氧的工作模式,因此電路板控制臭氧水發生頭21產生臭氧水,臭氧水被氣液分離結構所阻擋后析出臭氧后,臭氧經出氣口111釋放至噴壺之外。為避免人體長時間接觸臭氧氣體而造成危害,噴壺為 噴射臭氧的工作模式時,用戶只需壓下觸發開關14,噴壺即可按出廠時預設的程序自動運行和停止,讓用戶可遠離臭氧消毒區域。
以上工作模式,能夠方便用戶簡易操作并輕松切換臭氧水或臭氧的消毒介質,并且能夠避免用戶長時間噴射造成臭氧水不必要浪費和臭氧對人體的危害。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實施例1,多功能臭氧噴壺的表面設有便攜提手。本實施例中,在噴壺的表面設置便攜提手,使得噴壺具有良好的便攜性,方便出差、旅游等外出攜帶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