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設備,具體是一種帶有藥渣分離的中藥煎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經過長期醫療實踐以及現代研究驗證,中藥的價值得到肯定,并且中藥副作用較小,因而,受到越來越多醫患們的青睞;然而,在目前的中藥應用中,煎藥是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個難題;目前現有的中藥煎藥方法,大多采用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的煎藥鍋,加水進行煎煮;這種方法,不僅蒸煮不徹底,造成藥效的浪費,而且在蒸煮過程中受熱不均勻,在倒藥時會將藥渣一起倒進盛藥器內,影響口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藥渣分離的中藥煎藥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有藥渣分離的中藥煎藥裝置,包括煎藥室;所述煎藥室的內部設置有電熱板、攪拌軸、第一攪拌漿葉、第二攪拌漿葉、藥材放置架和噴淋裝置;煎藥室的右側設置有中藥排出管;煎藥室的左側設置有藥渣排出室煎藥室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所述密封蓋的頂部設置有進水管和藥材進入口,且密封蓋通過螺栓與煎藥室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電熱板設置在煎藥室的左右內壁上,且通過螺釘與煎藥室內壁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藥材放置架設置在電熱板的頂部,且電熱板的兩端與煎藥室的左右兩內壁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中藥排出管設置在煎藥室的底部,且與煎藥室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藥渣排出管設置在藥材放置架的頂部,且與煎藥室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噴淋裝置由裝置外殼、主動輪、從動輪、進水管、驅動電機、連接軸、蓄水腔和噴淋孔組成;所述裝置外殼設置在密封蓋的頂部,且通過螺釘與密封蓋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從動輪設置在密封蓋的中心線上,且與進水管套接在一起;所述主動輪設置在從動輪的右側,與從動輪相嚙合,且通過連接軸與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裝置外殼的頂部,且通過螺釘與裝置外殼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蓄水腔設置在進水管的底部,且與蓄水腔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噴淋孔設置有多個,均勻的設置在蓄水腔的底部,且與蓄水腔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蓄水腔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軸,且與攪拌軸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攪拌漿葉設置在藥材放置架的上方,且與攪拌軸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攪拌漿葉設置在藥材放置架的底部,且與攪拌軸焊接在一起;所述藥材進入口設置在噴淋裝置的右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驅動電機和電熱板通過導線與電源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中藥排出管、藥渣排出管和進水管上均設置有控制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水管設置在噴淋裝置的左側,且與密封蓋固定連接在一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攪拌軸的設置,能夠在進行煎藥時,對中藥進行攪拌,使得在加熱過程中,受熱均勻,能夠蒸煮的更加的徹底,徹底發揮出中藥的藥效;藥材放置架的設置,能夠放置藥材,使得藥水和藥材殘渣分開,患者能夠更好地服用;噴淋裝置的設置,能夠更好地對該裝置進行清洗。
附圖說明
圖1為帶有藥渣分離的中藥煎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帶有藥渣分離的中藥煎藥裝置中噴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煎藥室,2-電熱板,3-藥渣排出管,4-螺栓,5-進水管,6-噴淋裝置,7-藥材進入口,8-第一攪拌漿葉,9-藥材放置架,10-攪拌軸,11-第二攪拌漿葉,12-中藥排出管,13-噴淋孔,14-主動輪,15-驅動電機,16-連接軸,17-裝置外殼,18-從動輪,19-蓄水腔,20-清洗水進入管,21-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帶有藥渣分離的中藥煎藥裝置,包括煎藥室1;所述煎藥室1的內部設置有電熱板2、攪拌軸10、第一攪拌漿葉8、第二攪拌漿葉11、藥材放置架9和噴淋裝置6,煎藥室1,用于對中藥進行蒸煮;煎藥室1的右側設置有中藥排出管12;煎藥室1的左側設置有藥渣排出管3;煎藥室1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21;所述密封蓋21的頂部設置有進水管5和藥材進入口7,且密封蓋21通過螺栓4與煎藥室1固定連接在一起,用于對煎藥室1進行密封,加快中藥的蒸煮速度;所述電熱板2設置在煎藥室1的左右內壁上,且通過螺釘與煎藥室1內壁固定連接在一起,用于對中藥進行加熱,對中藥進行蒸煮;所述藥材放置架9設置在電熱板2的頂部,且電熱板2的兩端與煎藥室1的左右兩內壁固定連接在一起,用于放置中藥材;所述中藥排出管12設置在煎藥室1的底部,且與煎藥室1固定連接在一起,將煎好的中藥水排出,供病人服用;所述藥渣排出管3設置在藥材放置架9的頂部,且與煎藥室1固定連接在一起,用于將蒸煮過后的中藥剩余的殘渣排出;所述噴淋裝置6由裝置外殼17、主動輪14、從動輪18、清洗水進入管20、驅動電機15、連接軸16、蓄水腔19和噴淋孔13組成,用于對煎藥室進行噴淋清洗;所述裝置外殼17設置在密封蓋21的頂部,且通過螺釘與密封蓋21固定連接在一起,用于保護旋轉裝置;所述從動輪18設置在密封蓋21的中心線上,且與清洗水進入管20套接在一起,用于帶動攪拌軸10進行轉動;所述主動輪14設置在從動輪18的右側,與從動輪18相嚙合,且通過連接軸16與驅動電機15相連接;所述驅動電機15設置在裝置外殼17的頂部,且通過螺釘與裝置外殼17固定連接在一起,用于為攪拌軸提供動力;所述蓄水腔19設置在清洗水進入管20的底部,且與蓄水腔19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噴淋孔13設置有多個,均勻的設置在蓄水腔19的底部,且與蓄水腔19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蓄水腔19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軸10,且與攪拌軸10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攪拌漿葉8設置在藥材放置架9的上方,且與攪拌軸10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攪拌漿葉11設置在藥材放置架9的底部,且與攪拌軸10焊接在一起,用于對中藥進行攪拌,加快煎藥速度,且能夠使得受熱比較均勻;所述藥材進入口7設置在噴淋裝置6的右側,用于將藥材放入煎藥室1。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