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耳道囊腫抽取裝置。
背景技術:
囊腫是長在體內某一臟器、囊狀的良性包塊,其內容物的性質是液態的。在人體的不同器官中常常都會長有囊腫。耳朵作為人的聽力器官,其具有常常的耳道,由于耳道中環境較為潮濕,具有耳垢等排泄物,容易造成體液排泄口的堵塞,也是囊腫多發位置。長在耳朵中的息肉嚴重時可能會音響患者的聽覺,當囊腫位于長長的耳道時,不便于進行手術。因此在對耳朵中的囊腫進行剪切手術時,需要專門耳鉗或者耳剪來進行手術,傳統的耳鉗、耳剪通常都是設計有長而尖的端部,可以方便的將頭部插入到所述耳道中的囊腫位置,然后囊腫夾除,在具體使用時,由于耳道中空間狹小,傳統的耳剪難以操作,力度難以控制,而且由于耳道內囊腫的位置經常會靠近鼓膜位置,在手術過程中,器械容易碰到鼓膜位置,造成鼓膜的破裂,手術具有較大風險。而且傳統的耳道中囊腫手術,常采用剪除的方式,具有較大的創傷口,而且在將囊腫剪開以后,囊腫中的液態物質容易外泄,污染耳道。
技術實現要素:
對于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通過針尖刺破囊腫,并且通過管道將囊腫內液體吸附走的耳道囊腫抽取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耳道囊腫抽取裝置包括把手,裝配在把手上的耳道管,所述耳道管內設計有刺針,所述刺針滑動裝配在所述耳道管前端的內部,所述刺針采用磁性材料制作,這樣所述刺針的前后端產生磁極,刺針內的磁場方向沿刺針方向;所述耳道管前后貫通,所述耳道管前端外部包裹有電磁圈,所述電磁圈通過線路與電源相連,所述把手上設計有控制線路通斷的開關,所述耳道管的后部通過金屬軟管與負壓腔相連,所述負壓腔上連接有負壓設備。
作為優選,所述把手上設計有控制電流正反向的電流模塊。
作為優選,所述刺針的前部為針尖形狀,所述刺針的后部為桿體,所述桿體設計有前后兩組均布在桿體外部的滑動塊,所述滑動塊與所述耳道管內壁滑動摩擦接觸。
作為優選,所述耳道管前端的內壁上設計有前后兩個擋塊。
作為優選,所述電磁圈的外部包裹有橡膠環。
作為優選,所述耳道管前端的外部連接有向前伸出的彈性管,所述彈性管上連接有氣囊;所述氣囊通過導管與充放氣模塊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耳道管分為前后兩段,所述耳道管前后兩段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耳道管的前端設計為圓弧形狀,所述耳道管前端開口直徑大于所述刺針的尾部直徑。
作為優先,所述負壓設備、充放氣模塊均使用壓力囊結構,所述把手內裝配有儲蓄電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耳道囊腫抽取裝置使用時,所述刺針縮回在所述耳道管中,通過所述把手將所述耳道管前端深入到患者耳道的囊腫部分,通過所述開關控制電磁圈通電,使得電磁圈產生的電磁場與所述刺針產生的磁場方向相反,則電磁圈對所述刺針產生向前的斥力使得刺針向前伸出,針尖正好可以將所述囊腫刺破,然后電磁圈斷電所述負壓設備啟動,在所述負壓腔中產生負壓,通過金屬軟管使得耳道管中產生負壓,將所述刺針吸回,同時耳道管前端開口正對所述囊腫的針孔位置,在負壓的作用下,所述囊腫中的液體被抽入到所述耳道管中,從而將囊腫去除。這種囊腫去除方式,相比傳統的剪鉗,只產生一個很小的刺孔,同時,囊腫周圍的皮膚也沒有被去除,相比傳統的剪除方式,使用該裝置創口大大減小,便于修復。同時囊腫內的液體直接被抽出,不會外流到耳道中,可以有效防止耳道被感染,通過電流大小來控制所述刺針刺入力度的大小,控制性更好,操作更加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耳道囊腫抽取裝置刺針縮回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耳道囊腫抽取裝置刺針向外刺出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耳道管前部裝配刺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實施例所示,中耳道囊腫抽取裝置包括把手1,裝配在把手1上的耳道管2,所述把手1與所述耳道管2傾斜固定連接。所述耳道管2內設計有刺針3,所述刺針3滑動裝配在所述耳道管2前端的內部,所述刺針3可以沿所述耳道管2前后滑動。所述刺針3采用永磁性材料制作,這樣所述刺針3的前后端產生磁極,刺針3內的磁場方向沿刺針3方向;所述耳道管2前后貫通,所述耳道管2前端外部包裹有電磁圈4,所述電磁圈4通過線路與電源相連,所述把手1上設計有控制線路通斷的開關11,所述耳道管2的后部通過金屬軟管21與負壓腔5相連,所述負壓腔5上連接有負壓設備51。
該耳道囊腫抽取裝置使用時,所述刺針3縮回在所述耳道管2中,通過所述把手1將所述耳道管2前端深入到患者耳道的囊腫部分,通過所述開關11控制電磁圈4通電,使得電磁圈4產生的電磁場與所述刺針3產生的磁場方向相反,則電磁圈4對所述刺針3產生向前的斥力使得刺針3向前伸出所述耳道管2,針尖正好可以將所述囊腫刺破,然后電磁圈4斷電所述負壓設備51啟動,在所述負壓腔5中產生負壓,通過金屬軟管21使得耳道管2中產生負壓,將所述刺針3 吸回,同時耳道管2前端開口正對所述囊腫的針孔位置,在負壓的作用下,所述囊腫中的液體被抽入到所述耳道管2中,從而將囊腫去除。這種囊腫去除方式,相比傳統的剪鉗,只產生一個很小的刺孔,同時,囊腫周圍的皮膚也沒有被去除,相比傳統的剪除方式,使用該裝置創口大大減小,便于修復。同時囊腫內的液體直接被抽出,不會外流到耳道中,可以有效防止耳道被感染。而且通過電流大小來控制所述刺針刺入力度的大小,控制性更好,操作更加簡單。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把手1上設計有控制電流正反向的電流模塊12。所述電流模塊12可以控制電磁圈4內通入的電流方向,從而可以控制所述電磁圈4產生的磁場方向,當電磁圈4產生的磁場與所述刺針3的磁場相反時,為斥力,可以將所述刺針向前推出,而當所述電磁圈4產生的磁場與所述刺針3的磁場相同時,為吸力,可以將刺出的刺針3吸回。這樣可以防止所述刺針卡在囊腫內。
如圖3所示,所述刺針3的前部為針尖形狀,所述刺針的后部為桿體,所述桿體設計有前后兩組均布在桿體外部的滑動塊31,所述滑動塊31與所述耳道管2內壁滑動摩擦接觸。所述滑動塊31結構可以使得刺針3的外壁與所述耳道管2內壁之間具有足夠的間隙。所述耳道管2前后開口可以保持氣路暢通。同時所述耳道管2前端的內壁上設計有前后兩個擋塊22。所述擋塊22可以控制所述刺針3前后滑動的距離,所述耳道管2使用金屬管制作而成,所述擋塊22采用擠壓的方式在所述耳道管2擠壓出凸塊。
如圖3所示,所述電磁圈4的外部包裹有橡膠環41。所述橡膠環41可以有效的保護所述電磁圈4,防止所述電磁圈4前后滑動。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耳道管前端的外部連接有向前伸出的彈性管6,所述彈性管上連接有氣囊7;所述氣囊7通過導管61與充放氣模塊8相連。在該裝置使用時,將所述耳道管2以及氣囊7深入到所述患者耳道的囊腫位置,使得囊腫位于所述耳道管2以及氣囊7之間,然后通過所述充放氣模塊8向氣囊7中充氣,使得氣囊7膨脹擠滿耳道,這時,氣囊7將耳膜封閉起來,這樣在所述耳道管2產生負壓對所述囊腫進行抽液時,所述氣囊7的封閉作用,可以防止負壓對耳膜產生不良影響,同時所述氣囊7漲緊在耳道中,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這樣可以保證所述耳道管2一直正對所述囊腫位置,相比傳統的耳剪或者耳鉗操作時不會因為晃動而產生穿刺失誤。
在具體設計時,所述耳道管2分為前后兩段,所述耳道管2前后兩段可拆卸連接。這樣便于所述耳道管2內刺針3的拆卸和清洗,同時,所述在耳道管2損壞時,只要更換損壞的一端即可。
在具體設計時如圖3所示,所述耳道管2的前端設計為圓弧形狀,所述耳道管2前端開口直徑大于所述刺針3的尾部直徑。所述耳道管2前端的圓弧形狀,使得耳道管2在插入耳道時,不會損傷耳道的皮膚。
在具體設計時,所述負壓設備51、充放氣模塊8均使用壓力囊結構,所述把手1內裝配有儲蓄電源。所述壓力囊可以通過手動的擠壓產生壓力,所述儲蓄電源可以方便的為所述電磁圈4進行供電。這樣該裝置整個都不需要外接電源,使用更加方便,同時無電情況下也可以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