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65575閱讀:748來源:國知局
一種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背景技術:
:腹腔鏡技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和鞘膜積液的術式多種多樣并且在不斷進步,越來越注重操作細節來提高手術成功率,有著向體外結扎并減少操作器械的趨勢,從三孔向單孔技術轉變。單孔腹腔鏡手術不用操作鉗,穿刺針成了手術的關鍵器械。大多數文獻報道使用多通道穿刺器,改制克氏針、硬膜外穿刺針、腹壁縫合直針、9號針頭等,具有費用昂貴、改制不易、留置線環與注水矛盾、有效長度不夠等缺點。這些穿刺針共有的結構特點是,穿刺針的前端彎成一定的弧度,并且穿刺針的弧度與針孔的平面是一致的。當穿刺針在腹膜外沿著內環的弧度縫合內環時,針孔的平面與腹膜是垂直的,針孔平面上下的銳利緣與腹膜和精索輸精管處于相切,針孔平面與腹膜夾角增大,這不僅影響分離腹膜,而且針尖的銳利緣可能會損傷精索;有的縫合線預置在穿刺針的外面,影響操作;不能保證穿刺針的原孔刺入,導致結扎組織過多。

單孔腹腔鏡技術由于沒有操作鉗的輔助,使得尖銳的縫針越過精索結構成為此類手術的難點,水分離技術可將輸精管精索血管與腹膜安全分開。“對比文件ZL2015201509023一種拐形可注水穿刺針”,經臨床實踐,其在縫線結扎上還不夠精準,在反復使用上易引起交叉感染,因此,我們設計“穿刺針的拐形+導絲的引導+注水裝置”的結合,組成了單孔腹腔鏡腹膜外內環結扎術的關鍵器械。其特征是利用導絲的引導作用可以使縫線結扎更準確,保持進出結扎線在同一腹壁路徑,不能觸碰和傷及到肌肉筋膜和軟組織,使手術操作更加簡便,穿刺針會沿著腹壁原穿刺孔進入腹膜外,再潛行穿刺內環的另一半,完成內環的環狀縫合。另外,一次性裝置可以避免反復使用引起的交叉感染,此方法較“對比文件ZL2015201509023一種拐形可注水穿刺針”,以單純的拐形穿刺針裝置更安全,更簡便可靠,創傷更小,無菌程度更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完善現有的拐形可注水穿刺針技術,增加導絲保持進出結扎線在同一腹壁路徑,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避免反復使用引起的交叉感染、易操作、安全可靠的一種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其由拐形注水針、導絲裝置、結扎裝置及注水裝置構成。所述的拐形注水針用18號硬膜外穿刺針改制而成。所述的導絲裝置由中空的絲狀導管組成。所述的結扎裝置由引線器和配線組成,其引線器是將18號硬膜外穿刺針截斷改制而成,與穿刺針連接,其配線是通過引線器導入穿刺針后,完成結扎。所述的注水裝置由5ml注射器組成。其中導絲裝置放置在拐形注水針中,注水裝置接到針尾部,最后通過引線器導入配線進行結扎。

穿刺針為左拐針和右拐針2根,由18號硬膜外穿刺針改制。左拐針:保持穿刺針針孔平面向上,將穿刺針前端向左側彎曲20°,與穿刺針成160°。右拐針:保持穿刺針針孔平面向上,將穿刺針前端向右側彎曲20°,與穿刺針成160°。兩針均使前段彎曲成為雪橇狀,雪橇狀彎曲平面與針孔平面呈90°的垂直。左拐針用于內環的左半側縫合,右拐針用于內環的右半側縫合。以縫合右側內環為例,先縫合內半周時,用左拐針穿刺針。穿刺針尾連接5毫升注射器,經前端插入單股對折的2-0普理靈線,線環完全放在針孔內,線尾自針尾穿出,進入注射器內,注射器抽入3毫升生理鹽水。在第一個拐針穿刺完成第一根引線植入后,導絲裝置從第一個拐形穿刺針導入,此時拔出第一個拐形穿刺針,第二個拐形穿刺針通過導絲裝置原孔刺入,完成原孔結扎。導絲裝置使用齒科鋼絲,直徑0.5毫米,長15厘米,兩端磨為鈍型,配線是通過引線器導入穿刺針后,完成結扎。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合理,一種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其由拐形注水針、導絲裝置、結扎裝置及注水裝置構成。其完善現有的拐形可注水穿刺針技術,增加導絲裝置保持進出結扎線在同一腹壁路徑,其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反復使用引起的交叉感染、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易操作、安全可靠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拐形注水針 2.導絲裝置 3. 引線器 4. 5ml注射器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一種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其由拐形注水針1、導絲裝置2、結扎裝置3及注水裝置4構成。

請參閱圖1所示:所述的拐形注水針1用18號硬膜外穿刺針改制而成。所述的導絲裝置2由中空的絲狀導管組成。所述的結扎裝置由引線器3和配線組成,其引線器3是將18號硬膜外穿刺針截斷改制而成,與穿刺針連接,其配線是通過引線器3導入穿刺針后,完成結扎。所述的注水裝置由5ml注射器4組成。其中導絲裝置2放置在拐形注水針1中,注水裝置接到針尾部,最后通過引線器導3入配線進行結扎。

具體病例:選擇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院的腹股溝斜疝95例,鞘膜積液77例,患兒共172例,年齡8個月-10歲,平均年齡為2歲6個月。均使用一次性含導絲拐形可注水穿刺針,在單孔腹腔鏡輔助下行腹膜外內環結扎術。

手術方法:本組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臥位,頭低足高,向健側傾斜15°,于臍正中做5毫米縱切口,放入Trocar到腹腔,維持壓力在8-10㎜Hg(1㎜Hg=0.133kPa)左右,探查腹腔,找到患側未閉內環口。在內環口體表投影處,尖刀刺開皮膚2毫米,拐形可注水穿刺針經此切口穿刺進入腹腔后,穿刺針退回腹膜外間隙,在腹膜外間隙先沿內環口的內半周緩慢分離潛行,達到輸精管和精索血管時,針尖挑起腹膜,輕推穿刺針后方的注射器注入少許生理鹽水,分離腹膜前間隙,穿刺針會順利跨越輸精管和精索血管。完成內半周縫合后,穿刺針刺入腹腔,拔下注射器,將預置在穿刺針內的普理靈線推入腹腔。再經穿刺針尾部穿入細鋼絲作為引導針進入腹腔少許,保持引導針的位置,退出硬膜外穿刺針,將線環及引導針留置腹腔內。將另一根拐形穿刺針套入引導針后,穿刺針在引導針的引導下經原穿刺點刺入,達腹膜外后退出引導針,穿刺針在腹膜外潛行分離,縫合內環的外半周,在預置線進入腹腔的腹膜處刺破進入腹腔,穿過預置線套,無遺漏的完成內環口外半周縫合。將雙股2-0普理靈線經穿刺針引入腹腔內約5cm,退出穿刺針,牽拉預置線線環帶出雙股2-0普理靈線,擠壓陰囊排出氣體,收緊結扎線,體外打結后完成內環口的腹膜外結扎,線結埋入皮下。鞘膜積液的患兒用9號注射器行陰囊穿刺抽出積液。

隨訪結果:172例手術均獲成功,術中發現38例對側鞘狀突未閉,同時行腹膜外內環結扎術。手術時間:單側15-25min,雙側25-40min,術后無陰囊血腫、陰囊積氣,精索沒有腫脹。術后第二天可離床自由活動。術后隨訪3-11個月無復發。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