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式智能藥盒。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市場,針對一般的服藥依從性問題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美國作為發達國家的典范,在針對長期服藥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長期慢性病人)進行了近30年的系統研究,發現每年因為服藥問題導致2900億美元(2009年報告)損失,接近每年醫療開支的13%,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有推出,但是至今也未有時效性進展。中國的快速發展顯示,這一問題的挑戰日益嚴峻,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人激增,其中患有三種以上慢性病的60周歲以上老人人數已超1億人(慢性病人已達3億人),據2014年人社部數據顯示由于住院費用高昂,此人群占用了近70%的醫保支出(約合人民幣5600億元),究其原因是服藥依從率低下導致住院率高升,因此從服藥依從性監督到健康服務領域尤其凸顯了我們亟須針對這一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準時且規范服藥可大幅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從而進一步降低這部分人群的住院率,為社保的截流及家庭醫療陪護支出創造巨大的降幅空間。
同時在醫療衛生領域,患有精神類型疾病的健康維護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在衛生健康系統的重要解決目標。智能藥盒項目在科研領域內已展開以精神病癥領域的服藥治療和狀態監督及其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研發協作,通過對服藥人群的個性化智能化指導、監督,并與社區醫站以及醫院的信息系統相結合,創建醫療實時服務體系,通過個人與家庭醫生或醫院遠程信息傳輸,實時咨詢,及時確診。智能藥盒項目所搭建的個人醫療監督服務平臺,加強推廣效益以及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打破傳統醫療壁壘,建立新型個人健康醫療系統。智能藥盒的引入,將在精神醫療衛生行業產生一場深刻變革。根據國外研究數據表明一年內不規則服藥的患者發病率為77%,而按時服藥患者發病率可降低到自然發病率的3%,發病率降低了足足26倍,如果都可按時按量服藥,醫生缺口將會得到很大的緩解,以每次住院家庭支出費用近2萬元計,對于一年中多次住院的患者家庭來說,規則服藥可以為家庭省下很大一筆醫療陪護開支。以往對此類人群的服藥依從性確認往往利用數藥片或是瓶蓋開蓋計數的方式來進行,但是此類方法準確性不高,不能精準掌握每頓的服用時間,也無法控制患者每頓藥的服用種類和服用量,容易導致漏服、錯服及多服現象,更威脅到服藥人群的人生安全。
智能藥盒在傳染病防控領域內也有巨大的需求,如結核病(90%以上為肺結核),全國約有5.5億病毒攜帶者,每年會有100萬人病發,需要接受6個月治療,如果6個月中100%按時服藥,治愈率可達97%,如果有90%的服藥準時率,治愈率會大幅下降到40%,當不規則服藥產生耐藥性后,必須進行為期近2年的強化治療(6個月針劑,3個月強化藥劑以及12個月的藥劑治療),不僅治療周期長,而且死亡率高達37%~83%,治療費用上升近百倍。初發時的不規則服藥導致治療周期呈倍增長,醫療費用呈百倍增長,結合病診療費用全部由國家負擔,據2014年統計數據表明,國家對于結合病的防治支出已高達66億美金(約合人民幣400億元)。對首次發病患者國際上采用3個月面對面服藥的方式進行(即前三個月的治療須每天到機構取藥并當面服下),然而中國由于地域廣,人口基數龐大,在執行方面存在一系列困難,所以只采用電話回訪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服藥監督,這種方式在漏服方面沒有對患者實現精確的監控,治療效果不佳,而智能藥盒的導入可以實現遠程精準監控和指導。
目前,市場上已有一些智能藥盒出現,雖能解決漏服問題,但是多服、錯服的問題沒有解決,存在結構復雜、不易攜帶、提醒功能單一、裝填次數多、智能化程度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易于攜帶、裝填次數少、提醒功能多樣、智能化程度高、具有防多服、錯服、漏服功能的便攜式智能藥盒。
為實現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攜式智能藥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頂蓋和底蓋,所述頂蓋與底蓋卡扣連接,所述頂蓋內嵌設有顯示屏,所述盒體卡接按鍵,所述盒體內設有PCB電路板和電池,所述PCB電路板固定在頂蓋上,所述電池與PCB電路板連接,所述盒體內設有步進電機、小齒輪、大齒輪和藥倉,所述步進電機與小齒輪連接,所述小齒輪與大齒輪嚙合連接,所述大齒輪與藥倉連接。
優選為,所述藥倉包括空心柱和隔板,所述空心柱連接大齒輪,所述空心柱的軸心與大齒輪的軸心重合,所述隔板有多個且圍繞空心柱均勻設置,所述隔板分別與空心柱、大齒輪連接。
優選為,所述藥倉共有10個。
優選為,所述隔板共有10塊。
優選為,所述藥倉與大齒輪一體成型。
優選為,所述藥倉呈截頂扇形。
優選為,所述頂蓋內連有與大齒輪、空心柱配套的固定轉軸,所述固定轉軸穿過大齒輪后插入到空心柱內。
優選為,所述盒體內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開設有矩形通孔和圓形通孔,所述電池嵌入所述矩形通孔內,所述藥倉置于配套的圓形通孔內,所述圓形通孔的側壁設有出藥口。
優選為,初始狀態對應所述出藥口的藥倉包括藥倉蓋和側板,所述大齒輪、隔板、藥倉蓋和側板圍成封閉的空腔結構或實心結構,該結構用于計數服藥頓數的起點。
優選為,所述出藥口對應處設有出藥蓋,所述出藥蓋與所述藥倉的側板貼合,所述出藥蓋通過出藥蓋轉軸固定在盒體內,所述出藥蓋通過繞出藥蓋轉軸旋轉使藥倉開啟或關閉。
優選為,所述出藥蓋為空心或實心的密閉結構。
優選為,所述盒體內設有紅外監測器,用于對出藥口的前中后三個藥倉的空倉情況進行檢測,用于監測藥物漏填、漏服等問題。
優選為,所述按鍵共有4個,其中3個按鍵對服藥提醒時間進行設定,1個按鍵用于設備啟動及出藥,此按鍵長按定義為開關機,開機狀態下的短按定義為出藥。
優選為,所述盒體內設有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分別與顯示模塊、通訊模塊、提醒模塊、驅動模塊、錄播模塊、紅外監測模塊、光學生命體征檢測模塊、GPS定位模塊、電池模塊、紐扣電池模塊連接,所述顯示模塊用于顯示時間和服藥頓數,所述通訊模塊用于傳送數據,所述提醒模塊用于服藥、填藥和電量提醒,所述驅動模塊用于驅動步進電機,所述錄播模塊用于錄制和播放語音,所述紅外監測模塊用于對藥倉的空倉情況進行檢測,所述光學生命體征檢測模塊用于對手指部的血液及反光率進行測定,所述GPS定位模塊用于記錄攜帶者的所在位置,所述電池模塊用于為盒體內各個模塊供電,所述紐扣電池模塊用于為主控模塊供電。
優選為,所述通訊模塊包括藍牙模塊、GSM模塊和wifi模塊,所述藍牙模塊將服藥數據傳送給手機,同時也可將手機設定的服藥時間及藥物信息傳送給藥盒;所述GSM模塊用于當多次服藥提醒未得到反饋時(即提醒后未服藥情況下),GSM激活,將未服藥信息即時上傳到云端,云端解析后通過短信、語音或APP端提醒通知到設定的監護人(如家屬、醫生及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所述wifi模塊應用在連接wifi情況下,通過wifi對數據進行上傳和下行,斷開wifi時默認使用GSM模塊與云端連接,而GSM模塊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會被激活,如多次提醒未果需聯系到監護人時、藥將要服完需進行填藥提醒時才能被激活進行數據上傳和下行。
優選為,所述提醒模塊包括蜂鳴器模塊、振動模塊和呼吸燈模塊,所述蜂鳴器模塊和振動模塊用于服藥、填藥、電量提醒;所述呼吸燈模塊的燈光為7色光源,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定義不同顏色,如用于服藥提醒,服藥后燈光反饋,多次提醒后仍未服藥提醒,藥物服完后添藥提醒,電量不足提醒等場景,不同場景定義不同顏色,可以為單色閃爍,單色漸變,也可為多色漸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易于攜帶、裝填次數少、提醒功能多樣、智能化程度高、具有防多服、錯服、漏服功能的便攜式智能藥盒。
1、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便攜式全自動出藥管控功能,通過步進電機與齒輪的聯動,精準控制每頓藥物的出藥,可設定一日多次服藥的提醒時間,只有在設定時間點后按出藥按鈕才會實施出藥動作,否則無法出藥,完全避免了藥物錯服、多服行為;
2、本實用新型的智能藥盒易隨身攜帶,本體擁有聲音、光源、振動提醒,還可同時設定服藥者的手機端提醒;
3、本實用新型在遠程通訊方面結合藍牙、GSM、wifi模塊,可將漏服行為實時上傳云端,通過手機APP軟件、短信或是語音來通知監護人(如家屬,醫生或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等),實現了數據的實時上傳和云端記錄,確保了出現漏服行為后的即時提醒,完全避免漏服行為;
4、本實用新型對漏服、錯服、多服行為的全程防呆與智能遠程提醒功能,可大幅提升服藥依從率,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需服藥監督的醫療細分領域及流行病防控領域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對醫保及各項國家經費支出的節流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塊框圖;
以上附圖中:1、頂蓋;2、底蓋;3、顯示屏;4、按鍵;5、PCB電路板;6、電池;7、步進電機;8、小齒輪;9、大齒輪;10、藥倉;11、空心柱;12、隔板;13、固定轉軸;14、固定板;15、矩形通孔;16、圓形通孔;17、出藥口;18、藥倉蓋;19、側板;20、出藥蓋;21、出藥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便攜式智能藥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頂蓋1和底蓋2,所述頂蓋1與底蓋2卡扣連接,所述頂蓋1內嵌設有顯示屏3,所述盒體卡接按鍵4,所述盒體內設有PCB電路板5和電池6,所述PCB電路板5固定在頂蓋1上,所述電池6與PCB電路板5連接,所述盒體內設有步進電機7、小齒輪8、大齒輪9和藥倉10,所述步進電機7與小齒輪8連接,所述小齒輪8與大齒輪9嚙合連接,所述大齒輪9與藥倉10連接,所述藥倉10包括空心柱11和隔板12,所述空心柱11連接大齒輪9,所述空心柱11的軸心與大齒輪9的軸心重合,所述隔板12有多個且圍繞空心柱11均勻設置,所述隔板12分別與空心柱11、大齒輪9連接,所述藥倉10共有10個,所述隔板12共有10塊,所述藥倉10與大齒輪9一體成型,所述藥倉10呈截頂扇形,所述頂蓋1內連有與大齒輪9、空心柱11配套的固定轉軸13,所述固定轉軸13穿過大齒輪9后插入到空心柱內11。
此外,所述盒體內設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開設有矩形通孔15和圓形通孔16,所述電池6嵌入所述矩形通孔15內,所述藥倉10置于配套的圓形通孔16內,所述圓形通孔16的側壁設有出藥口17,初始狀態對應所述出藥口17的藥倉10包括藥倉蓋18和側板19,所述大齒輪9、隔板12、藥倉蓋18和側板19圍成封閉的空腔結構或實心結構,該結構用于計數服藥頓數的起點,所述出藥口17對應處設有設有出藥蓋20,所述出藥蓋20與所述藥倉10的側板19貼合,所述出藥蓋20通過出藥蓋轉軸21固定在盒體內,所述出藥蓋20通過繞出藥蓋轉軸21旋轉使藥倉10開啟或關閉,所述出藥蓋20為空心或實心的密閉結構。
此外,所述盒體內設有紅外監測器,用于對出藥的前中后三個藥倉的空倉情況進行檢測。
此外,所述按鍵共有4個,其中3個按鍵對服藥提醒時間進行設定,1個按鍵用于設備啟動及出藥,此按鍵長按定義為開關機,開機狀態下的短按定義為出藥。
此外,所述盒體內還可以設有usb插口,用于充電,所述盒體內還可以設有電源插口,用于充電。
此外,如圖3所示,所述盒體內設有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分別與顯示模塊、通訊模塊、提醒模塊、驅動模塊、錄播模塊、紅外監測模塊、光學生命體征檢測模塊、GPS定位模塊、電池模塊、紐扣電池模塊連接,所述顯示模塊用于顯示時間和服藥頓數,所述通訊模塊用于傳送數據,所述提醒模塊用于服藥、填藥和電量提醒,所述驅動模塊用于驅動步進電機,所述錄播模塊用于錄制和播放語音,所述紅外監測模塊用于對藥倉的空倉情況進行檢測,所述光學生命體征檢測模塊用于對手指部的血液及反光率進行測定,所述GPS定位模塊用于記錄攜帶者的所在位置,所述電池模塊用于為盒體內各個模塊供電,所述紐扣電池模塊用于為主控模塊供電。
此外,所述通訊模塊包括藍牙模塊、GSM模塊和wifi模塊,所述藍牙模塊將服藥數據傳送給手機,同時也可將手機設定的服藥時間及藥物信息傳送給藥盒;所述GSM模塊用于當多次服藥提醒未得到反饋時(即提醒后未服藥情況下),GSM激活,將未服藥信息即時上傳到云端,云端解析后通過短信、語音或APP端提醒通知到設定的監護人(如家屬、醫生及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所述wifi模塊應用在連接wifi情況下,通過wifi對數據進行上傳和下行,斷開wifi時默認使用GSM模塊與云端連接,而GSM模塊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會被激活,如多次提醒未果需聯系到監護人時、藥將要服完需進行填藥提醒時才能被激活進行數據上傳和下行。
此外,所述提醒模塊包括蜂鳴器模塊、振動模塊和呼吸燈模塊,所述蜂鳴器模塊和振動模塊用于服藥、填藥、電量提醒;所述呼吸燈模塊的燈光為7色光源,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定義不同顏色,如用于服藥提醒,服藥后燈光反饋,多次提醒后仍未服藥提醒,藥物服完后添藥提醒,電量不足提醒等場景,不同場景定義不同顏色,可以為單色閃爍,單色漸變,也可為多色漸變。
具體的,所述驅動模塊利用步進電機通過齒輪聯動方式控制藥倉的轉動,電機轉動命令只會在設定服藥時間提醒后按動出藥開關才會執行,未到服藥時間按動出藥按鈕不會執行轉動動作,從而避免藥物的錯服及多服行為,其原理是根據每頓藥倉所占角度,通過對步進電機步進角度的控制聯動齒輪,使每次操作可以轉動一格藥倉的角度,精準控制出藥。
具體的,所述錄播模塊用于錄制和播放家屬或監護人對服藥提示、填藥提示、服藥后反饋等一系列場景的語音,給服藥者帶來親切感和鼓勵,同時也可通過軟件遠程向藥盒傳送語音并進行播放,數據傳輸主要依靠藍牙、wifi或GSM模塊來進行,同時也可通過藥盒進行錄音,并借助藍牙、wifi或GSM模塊來與監護人進行語音互動。
具體的,所述光學生命體征檢測模塊通過光學模塊來對手指部的血流及反光率進行測定,通過主控模塊對服藥者的動態心率、動態血壓、血氧、呼吸頻率及情緒進行測算,并將每次測算結果通過藍牙、wifi、GSM模塊對數據進行云端傳輸并分析,家屬也可通過軟件從云端按日、按周、按月讀取各項生命體征數據。
具體的,所述GPS定位模塊通過低能耗GPS定位芯片定時記錄攜帶者的所在位置點,如每30分鐘或1小時記錄一次,可根據點的位置在地圖上繪出藥盒攜帶者每天的移動軌跡,并通過藍牙、wifi、GSM模塊將位置信息實時上傳云端,監護人可通過APP軟件隨時隨地下載使用者的移動軌跡信息。
具體的,所述電池模塊為可安裝兩節七號電池大小的干電池或充電電池。
具體的,所述紐扣電池模塊用于避免電池電量過低或更換電池斷電時內存芯片的數據流失,紐扣電池模塊電量只為主控模塊及內存芯片供電,不為其他高耗電模塊包括步進電機,顯示屏等模塊供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類似的產品上,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