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保證手術時部件移動多樣性的裝置。
背景技術:
手術是指以刀、剪、針等器械在人體局部進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療方法,俗稱“開刀”。目的是醫治或診斷疾病,如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器官、改善機體的功能和形態等。早期手術僅限于用簡單的手工方法,在體表進行切、割、縫,如膿腫引流、腫物切除、外傷縫合等。故手術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切開),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組織復原(縫合)的操作。隨著外科學的發展,手術領域不斷擴大,已能在人體任何部位進行。應用的器械也不斷更新,如手術刀即有電刀、微波刀、超聲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種。
目前各大醫院脊柱關節手術均需要在術中定位或者進行X片評估手術情況,然而這些手術均需要器械臺擺放各類器械,目前醫院的器械臺與手術床均分開,在攝片時均需要升高或者降低或者前后移動手術床與器械臺來方便移動式攝片機的進出,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不停的評估病人與器械臺之間的距離防止病人的壓傷,或者手術床高度的升高將器械臺掀翻導致器械的掉落影響手術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醫院的器械臺與手術床均分開沒有連接,導致使用不方便,存在安全隱患,提供了一種基于保證手術時部件移動多樣性的裝置,該裝置通過將器械臺與手術床活動連接,能夠實現同步運動,并且器械臺可以在手術床上前后移動,分開后可以單獨進行升降,移動形式多樣,滿足使用要求,安全性更高。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基于保證手術時部件移動多樣性的裝置,包括手術床和器械臺,所述器械臺設置在手術床的上方,在手術床的側壁和器械臺的側壁均設置有導向桿,導向桿的兩端彎曲后分別與對應的手術床的側壁或器械臺的側壁垂直固定,在導向桿上均套有固定座,固定座能夠在導向桿上沿著對應的導向桿外壁水平移動,固定座上均設置有通槽,且通槽中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同時穿過兩個固定座中的通槽,支撐桿與器械臺連接,且支撐桿與導向桿垂直,在固定座的外壁均設置有鎖緊螺桿,且鎖緊螺桿一端插入到固定座中并且能夠與支撐桿接觸,固定座外部均設置有旋轉柄,旋轉柄與鎖緊螺桿遠離支撐桿的一端垂直固定。目前醫院的器械臺與手術床均分開,在攝片時均需要升高或者降低或者前后移動手術床與器械臺來方便移動式攝片機的進出,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不停的評估病人與器械臺之間的距離防止病人的壓傷,或者手術床高度的升高將器械臺掀翻導致器械的掉落影響手術進行,而本方案則是能夠將手術臺和器械臺活動連接在一起,使得其連接時牢固能夠進行整體運動,分開時能夠進行單獨使用,互不影響,從而避免對病人的壓傷,也不會出現手術床高度的升高將器械臺掀翻導致器械的掉落影響手術進行的現象,其移動形式多樣,滿足使用要求,安全性更高。
導向桿的主體與手術床或器械臺平行設置;導向桿中與手術床連接的導向桿數量為兩根,手術床設置在該導向桿之間,與器械臺連接的導向桿數量為兩根,器械臺設置在該導向桿之間,朝向同一方向上的導向桿上的固定座被同一根支撐桿連接,支撐桿之間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同時與兩根支撐桿垂直固定,且連接桿設置在器械臺下方。為了增加移動的穩定性,在手術床的兩側都設置導向桿,器械臺的對稱側壁也設置導向桿,同樣地支撐桿數量為兩根,其同時與器械臺連接,由于兩根支撐桿存在著移動不同步、不穩定的現象,將支撐桿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在一起,保證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該裝置通過將器械臺與手術床活動連接,能夠實現同步運動,并且器械臺可以在手術床上前后移動,分開后可以單獨進行升降,移動形式多樣,滿足使用要求,安全性更高。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器械臺單獨使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器械臺,2-旋轉柄,3-鎖緊螺桿,4-手術床,5-通槽,6-支撐桿,7-固定座,8-卡緊槽,9-導向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基于保證手術時部件移動多樣性的裝置,包括手術床4和器械臺1,所述器械臺1設置在手術床4的上方,在手術床4的側壁和器械臺1的側壁均設置有導向桿9,導向桿9的兩端彎曲后分別與對應的手術床4的側壁或器械臺1的側壁垂直固定,在導向桿9上均套有固定座7,固定座7能夠在導向桿9上沿著對應的導向桿9外壁水平移動,固定座7上均設置有通槽5,且通槽5中設置有支撐桿6,支撐桿6同時穿過兩個固定座7中的通槽5,支撐桿6與器械臺1連接,且支撐桿6與導向桿9垂直,在固定座7的外壁均設置有鎖緊螺桿3,且鎖緊螺桿3一端插入到固定座7中并且能夠與支撐桿6接觸,固定座7外部均設置有旋轉柄2,旋轉柄2與鎖緊螺桿3遠離支撐桿6的一端垂直固定;導向桿9的主體與手術床4或器械臺1平行設置。本方案中手術床4和器械臺1均為成熟的單獨使用部件,其單獨使用時能夠實現各自的功能,能夠進行單獨的升降,但是在攝片時均需要升高或者降低或者前后移動手術床與器械臺來方便移動式攝片機的進出,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不停的評估病人與器械臺之間的距離防止病人的壓傷,或者手術床高度的升高將器械臺掀翻導致器械的掉落影響手術進行,本方案設計連接結構使得手術床4和器械臺1連接在一起,并且在連接后實現平穩,能夠各自進行前后移動,器械臺1能夠隨著手術床4進行上下移動,也能夠相對于手術床4進行上下移動,分開后各自的動作也能夠單獨進行,互不影響,如圖2所示,在器械臺1底部安裝有底座用于單獨使用器械臺1時進行升降,底座與器械臺1活動連接,能夠進行伸縮,器械臺與手術床連接在一起時可以將底座拆卸防止造成干涉,在固定座7上設置有卡緊槽8來便于卡在導向桿9上,卡緊槽8為凸字型通槽,開口小,底面大,這樣才能夠將導向桿9卡緊,使得固定座7能夠在導向桿9上沿著對應的導向桿9外壁水平移動,從而實現水平方向即前后方向調整,卡緊槽8與通槽5垂直,根據高度位置調整支撐桿6相對于固定座7的位置,然后擰動旋轉柄2,使得鎖緊螺桿3插入到固定座7中并且對支撐桿6壓緊實現位置鎖定,這樣能夠防止病人的壓傷,手術床高度的升高不會將器械臺掀翻,器械也不會掉落,手術能夠正常進行。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導向桿9中與手術床4連接的導向桿9數量設置為兩根,手術床4設置在該導向桿9之間,與器械臺1連接的導向桿9數量設置為兩根,器械臺1設置在該導向桿9之間,朝向同一方向上的導向桿9上的固定座7被同一根支撐桿6連接,支撐桿6之間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同時與兩根支撐桿6垂直固定,且連接桿設置在器械臺1下方。為了保持平衡,所以在手術床4的兩側和器械臺1兩側各設置有導向桿9,從而支撐桿6也為兩根,使得器械臺1能夠在手術床4的正上方,這樣使用更加方便,但是這種情況易出現不穩定,不同步,所以在支撐桿6之間設置了連接桿來連接,增加穩定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