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靜脈壺與血濾網裝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血液透析是治療各種急慢性腎衰竭的最有效方式,但由于各種原因,在血液透析過程中仍會發生各種并發癥,其中空氣進入人體引起的血管栓塞是血液透析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常有致命性危險。因此血液透析過程中對防止空氣進入血液的對策研究尤為重要。
現有技術條件下,通過在循環血路靜脈壺中安裝血濾網,對血液進行過濾,從而防止空氣進入患者血液避免危險的發生。對于靜脈壺和血濾網的組裝各血路管生產廠家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多數廠家生產的血路管靜脈壺中的血濾網外徑大于靜脈壺的內經,使兩者的結合更加緊密,杜絕空氣從縫隙處進入血液,但是這種結構安裝較困難;一些廠家使用一圓管用手將血濾網安裝到靜脈壺中,這種方法生產效率極低,人工成本較高,工作強度較大,而且會損害血濾網;另外有些廠家利用氣缸將血濾網和靜脈壺殼體結合,這種設備造價較高,氣缸的使用過程中需要接氣、接電,操作較復雜,而且這種設備使用過程中氣缸的損壞會帶來較高的維修費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設置前立桿和模具頂桿,所述前立桿下端通過螺母固定連接于底板,上端通過支撐架與壓力桿連接,所述模具頂桿下端通過螺母固定連接于底板,上端為圓臺型空腔,所述壓力桿前端與支撐架進行螺栓連接,模具頂桿垂直上端的壓力桿上設置壓力桿支架,所述壓力桿支架上設有用螺栓連接的壓頭,所述壓頭內為圓柱型空腔,用于與靜脈壺外殼結合。
優選的,所述前立桿與模具頂桿平行固定于底板上。
優選的,所述前立桿上端與支撐架之間、支撐架與壓力桿之間均進行非固定式連接,使壓力桿能夠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
優選的,所述壓頭與壓力桿支架之間利用螺栓進行非固定式連接,使壓頭能夠調節方向,壓頭材質為聚四氟、尼龍或者不銹鋼。
優選的,所述模具頂桿上端外徑小于血濾網卡扣外徑,且內徑大于血濾網頂端內徑。
優選的,壓力桿為倒“Z”型結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簡易組合裝置的結構設計,使血濾網準確的安裝到靜脈壺上,對血濾網以及靜脈壺沒有任何損壞,同時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成本及維護費用低;
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前立桿上端與支撐架之間、支撐架與壓力桿之間設置非固定式連接,實現了壓力桿的上下左右移動,便于工人放取相關配件和成品,操作簡便;
3.本實用新型通過調節壓力桿的長度,使力臂加長,降低工人組裝強度,提高操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前立桿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支撐架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壓力桿和壓力桿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壓頭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模具頂桿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板,2–前立桿,3-支撐架,4–壓力桿,5–壓力桿支架,6–壓頭,7–模具頂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一種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設置前立桿2和模具頂桿6,所述前立桿2下端通過螺母固定連接于底板1,上端通過支撐架3與壓力桿4連接,所述模具頂桿7下端通過螺母固定連接于底板1,上端為圓臺型空腔,所述壓力桿4前端與支撐架3進行螺栓連接,模具頂桿7垂直上端的壓力桿4上設置壓力桿支架5,所述壓力桿支架5上設有用螺栓連接的壓頭6,所述壓頭6內為圓柱型空腔,用于與靜脈壺外殼結合。
所述前立桿2與模具頂桿7平行固定于底板1上。
所述前立桿2上端與支撐架3之間、支撐架3與壓力桿4之間均進行非固定式連接,使壓力桿4能夠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
所述壓頭6與壓力桿支架5之間利用螺栓進行非固定式連接,使壓頭6能夠調節方向,壓頭材質為聚四氟、尼龍或者不銹鋼。
所述模具頂桿7上端外徑小于血濾網卡扣外徑,且內徑大于血濾網頂端內徑。
優選的,壓力桿4為倒“Z”型結構。
一種簡易靜脈壺與血濾網組裝裝置,其具體實施方式為:使用者將壓力桿4左右移動,使壓頭6離開模具頂桿7,將血濾網裝在模具頂桿7的頂端,并將靜脈壺外殼套在模具頂桿7上,使靜脈壺位于血濾網上方,然后通過移動壓力桿4將壓頭6套在靜脈壺外殼頂端,向下壓動壓力桿4,通過壓頭6將靜脈壺向下壓直,與血濾網進行組合。組合完畢后,將壓力桿4向上移動,將組合好的靜脈壺從模具頂桿上端取下,工作過程結束。
當需要對批量靜脈壺與血濾網進行組裝時,重復上述工作過程即可。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