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胃管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35740閱讀:531來源:國知局

本實用新型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胃管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胃管是醫院消化內科臨床上經常使用的醫療器具,一般用于食物中毒的應急性洗胃或鼻飼等。目前使用的胃管,在為患者洗胃時,需將胃管通過患者口腔插入患者胃內時,在洗胃的過程中,需要對胃管進行固定,防止胃管發生移位而影響效果,現有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紗布纏繞于患者頭部對胃管進行固定,上述固定方式,紗布會將患者面部勒住,容易使得患者感到不適,并且采用上述固定方式固定胃管后,患者的脖頸就不宜轉動,否則會影響固定效果,故而此方式使用較為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胃管固定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胃管固定裝置,包括: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呈跑道狀,包括第一上側壁部,第一下側壁部,第一左側壁部及第一右側壁部,所述第一上側壁部及所述第一下側壁部均為平板結構,所述第一左側壁部及所述第一右側壁部均為弧形結構;所述第一上側壁部上開設有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適于放入口腔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且胃管適于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插入口腔內;

第一包夾件,所述第一包夾件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夾板及設置于兩第一夾板底部并垂直連接兩第一夾板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底部設置有一按壓桿,所述按壓桿適于穿設于所述第一上側壁部上的通孔內并與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內的一按壓板相連;所述第一包夾件適于當所述第一固定件放入口腔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時包夾所述上排牙齒;

第二包夾件,所述第二包夾件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二夾板及設置于兩第二夾板頂部并垂直連接兩第二夾板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設置于所述第一下側壁部上;所述第二包夾件適于當所述第一固定件放入口腔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時包夾所述下排牙齒;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呈跑道狀,包括第二上側壁部,第二下側壁部,第二左側壁部及第二右側壁部,所述第二上側壁部及所述第二下側壁部均為平板結構,所述第二左側壁部及所述第二右側壁部均為弧形結構;所述第二左側壁部及第二右側壁部分別通過一連接桿與所述第一左側壁部及第一右側壁部對應連接,其中,所述第二左側壁部與對應的連接桿鉸接,所述第二右側壁部與對應的連接桿螺紋擰緊連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內靠近第二上側壁部及第二下側壁部的一端均設置有一固定板,所述第二上側壁部及第二下側壁部上均開設有螺紋孔,兩個所述固定板分別通過穿設于對應螺紋孔內的螺栓與第二上側壁部及第二下側壁部螺紋擰緊連接且當擰緊兩個所述螺栓時,兩個所述固定板相互靠攏。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裝置,當醫護人員在將胃管通過患者口腔插入胃內以為患者洗胃時,胃管可通過呈跑道狀的第一固定件內插入口腔內,如此,第一固定件則可起到引導胃管插入的作用;當胃管插入完畢進行洗胃時,口腔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對應包夾于第一包夾件及第二包夾件內,當患者口腔張開角度變小時,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的間隙變小,故而第一底板可推動按壓桿,通過按壓桿推動按壓板按壓位于第一固定件內的胃管,以達到固定胃管的目的;而當醫護人員在將胃管通過患者鼻腔插入胃內以為患者洗胃或者為患者進行鼻飼時,患者口腔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咬合第一包夾件及第二包夾件,以將第一固定件固定,而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左側壁部與連接桿鉸接,故而,第二固定件可樞轉,因此,將第二固定件樞轉至適當的角度,并使胃管穿過第二固定件后,擰緊第二上側壁部及第二下側壁部上的螺栓,以通過固定板夾緊胃管,如此,通過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的相互配合,也可對鼻腔內的胃管進行固定,故而,本裝置可在通過口腔或者鼻腔為患者洗胃或者鼻飼時,均能夠將胃管進行固定,防止胃管移位而影響洗胃效果,并且當患者頭部任意轉動時,均不會影響到固定效果。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消化內科用胃管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兩個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左側壁部及第一右側壁部可拆卸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底部及所述第一上側壁部頂部相對的開設有凹槽,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上側壁部之間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底板底部的凹槽內,所述彈性件另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上側壁部頂部的凹槽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側壁部底部開設有容納槽,當所述彈性件處于自然狀態時,所述按壓板適于收容于所述容納槽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一夾板遠離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均為圓滑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夾板遠離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均為圓滑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包夾件上設置有壓舌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第一固定件10;

第一上側壁部100;

第一下側壁部110;

第一左側壁部120;

第一右側壁部130;

第一包夾件20;

第一夾板200;

第一底板210;

按壓桿220;

彈性件30;

按壓板40;

第二包夾件50

第二夾板500;

第二底板510;

壓舌板520;

第二固定件60;

第二上側壁部600;

第二下側壁部610;

第二左側壁部620;

第二右側壁部630;

連接桿70;

固定板80;

螺栓90。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胃管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定件10,第一包夾件20,第二包夾件50,第二固定件60。

具體的,第一固定件10呈跑道狀,包括第一上側壁部100,第一下側壁部110,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第一上側壁部100及第一下側壁部110均為平板結構,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均為弧形結構,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半徑大于胃管內徑;在第一上側壁部100上開設有一通孔;第一固定件10適于放入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因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半徑大于胃管內徑,故而胃管適于通過第一固定件10插入口腔內。在洗胃之前,醫護人員需要將胃管通過患者口腔插入患者胃內,這就需要患者張開嘴部以配合醫護人員將胃管插入,而胃管插入口腔內的長度為45~55cm,長度較長,并且為防止胃管插入的過程中損壞粘膜,因而胃管插入速度較慢,因此,將胃管插入患者胃內的時間就較長,這就要求患者長時間張開嘴部以配合醫護人員,而當嘴部張開時間較長時,由于臉部肌肉產生不適而收縮,嘴部便會趨于閉合,張開角度逐漸變小,對應,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便會逐漸靠攏,因此,便會導致胃管無法順利的插入,進而會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當第一固定件10放入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時,第一固定件10便可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得口腔被撐開,如此,當胃管自口腔內插入胃內時,可使得患者口腔張開角度不變,并且通過第一固定件10的支撐作用也可減輕患者面部肌肉的疲勞,如此,有利于胃管的順利插入,并且,第一固定件10還可起到引導的作用,使得胃管可通過第一固定件10插入口腔內,如此胃管的插入過程更為順暢。

第一包夾件20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夾板200及設置于兩第一夾板200底部并垂直連接兩第一夾板200的第一底板210,如此,第一包夾件20成型為U型結構,在第一底板210底部設置有一按壓桿220,按壓桿220適于穿設于第一上側壁部100上的通孔內并與設置于第一固定件10內的一按壓板40相連;這也就是說,U型結構的第一包夾件20通過按壓桿220與第一固定件10內的按壓板40相連;當第一固定件10放入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時,患者的上排牙齒可夾入到U型結構的第一包夾件20內,第一包夾件20上的兩第一夾板200可對夾入到第一包夾件20內的上排牙齒進行限位,防止在插入胃管或者洗胃的過程中,上排牙齒脫離出第一包夾件20,并且,當第一按壓桿220穿設于通孔內,一端與第一底板210相連,另一端與按壓板40相連,那么,在洗胃階段,患者口腔張開角度變小時,上排牙齒會對第一包夾件20施加一定的壓力,第一底板210便可推動按壓桿220,通過按壓桿220推動按壓板40,如此,按壓板40便可按壓胃管,胃管下側與第一下側壁部110相抵,而上側被按壓板40按壓,故而胃管便被按壓板40及第一下側壁部110擠壓使得其無法移動,由此,便可對胃管進行固定,防止胃管相對于按壓板40移動而影響洗胃效果。

第二包夾件50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二夾板500及設置于兩第二夾板500頂部并垂直連接兩第二夾板500的第二底板510,第二底板510固設于第一下側壁部110上;第二包夾件50適于當第一固定件10放入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時包夾下排牙齒。第二包夾件50成型為倒置的U型結構,當第一固定件10放入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時,患者的下排牙齒可夾入到U型結構的第二包夾件50內,第二包夾件50上的兩第二夾板500可對夾入到第二包夾件50內的下排牙齒進行限位,防止在插入胃管或者洗胃的過程中,下排牙齒脫離出第二包夾件50。

第二固定件60呈跑道狀,包括第二上側壁部600,第二下側壁部610,第二左側壁部620及第二右側壁部630,第二上側壁部600及第二下側壁部610均為平板結構,第二左側壁部620及第二右側壁部630均為弧形結構;第二左側壁部620及第二右側壁部630分別通過一連接桿70與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對應連接,其中,第二左側壁部620與連接桿70鉸接,第二右側壁部630與連接桿70螺紋擰緊連接;第二固定件60內靠近第二上側壁部600及第二下側壁部610的一端均設置有一固定板80,第二上側壁部600及第二下側壁部610上均開設有螺紋孔,兩個固定板80分別通過穿設于對應螺紋孔內的螺栓90與第二上側壁部600及第二下側壁部610螺紋擰緊連接且當擰緊兩個螺栓90時,兩個固定板80可相互靠攏;如此,第二固定件60與第一固定件10形狀相同,均為跑道狀,胃管也適于穿過第二固定件60內;第二左側壁部620與連接桿70鉸接,使得第二固定件60可相對于連接桿70轉動,第二右側壁部630與連接桿70螺紋擰緊連接,故而,可對轉動后的第二固定件60進行固定。通常洗胃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口腔,另一種是通過鼻腔,對于通過口腔進行洗胃時,通過第一固定件10、第一包夾件20及第二包夾件50可對胃管進行固定;而通過鼻腔進行洗胃時,位于鼻腔外的導管,通過本裝置,同樣可進行固定,具體過程為:第一固定件10、第一包夾件20及第二包夾件50分別放置于患者口內,第一包夾件20及第二包夾件50分別包夾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如此,便可將第一固定件10進行固定,而第二固定件60通過連接桿70與第一固定件10相連,進一步地將第二固定件60調節到合適的角度,使得通過第二固定件60內的胃管不至于對患者鼻腔產生不適,角度調節好后,將第二固定件60擰緊以將第二固定件60固定于連接桿70上,在擰緊第二上側壁部600及第二下側壁部610上的螺栓90,使得上下兩個固定板80相互靠攏以擠壓第二固定件60內的胃管,如此,便可將胃管固定于第二固定件60內,防止在洗胃的過程中,胃管發生移位而影響洗胃效果。另外,在為患者進行鼻飼時,胃管也可從患者鼻腔內插入,而通過本裝置,同樣可對進行鼻飼的鼻飼管進行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裝置,無論通過患者的口腔或是患者的鼻腔為患者進行洗胃時,均可通過本裝置對胃管進行固定,如此便可防止胃管移位而影響洗胃效果,并且通過本裝置在將胃管固定后,患者頭部可任意轉動并且不會影響到胃管的固定效果。

優選地,兩個連接桿70分別與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可拆卸連接,當通過口腔為患者洗胃時,連接桿70可從第一左側壁部120及第一右側壁部130上拆卸下來,因為通過口腔為患者洗胃時是不需要使用第二固定件60的,故而,也可將其拆卸下來;而通過鼻腔為患者洗胃或者進行鼻飼時,需要第一固定件10及第二固定件60相互配合,才可將胃管固定,因此,可需連接桿70安裝于第一固定件10上,由此,可針對不同的使用情況進行選擇,使得本裝置實用性更強。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底板210底部及第一上側壁部100頂部相對的開設有凹槽,第一底板210及第一上側壁部100之間設置有彈性件30,彈性件30一端設置于第一底板210底部的凹槽內,彈性件30另一端設置于第一上側壁部100頂部的凹槽內。當患者口腔張開角度較大時,第一包夾件20受力較小,因此,彈性件30被壓縮的程度較小,而當患者口腔張開的角度會逐漸變小時,第一包夾件20受力也就變大,對應的,彈性件30被壓縮的程度也會增大,而當患者口腔張開角度突然增大時,原先壓縮程度增大的彈性件30在回復力的作用下立刻進行復位,那么,彈性件30便會推動第一包夾件20復位,第一包夾件20復位后,可使得上排牙齒始終處于第一包夾件20的包夾,如此,在患者口腔張開角度變小后突然增大時,通過彈性件30可防止上排牙齒脫離第一包夾件20的包夾而使得第一固定件10從患者口中掉落。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上側壁部100底部開設有容納槽,當彈性件30處于自然狀態時,按壓板40適于收容于容納槽內,在將第一固定件10放入患者上排牙齒及下排牙齒之間,口腔張開的角度相對較大時,第一包夾件20受力較小,那么彈性件30壓縮程度就較小,對應的,按壓板40或收容于容納槽內或稍向下移動,這樣便可減小按壓板40對胃管插入口腔內時的阻擋,如此,可使得胃管順利自口腔內插入患者胃內。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夾板200遠離第一底板210的一端均為圓滑結構,如此,便不存在棱角,那么在患者口腔張開角度變小時,兩個第一夾板200與患者口腔上排的牙齦或者口腔上壁接觸時,不會刺痛口腔上排的牙齦或者口腔上壁,因此,也不會使患者感到不適,更有利于使用。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兩個第二夾板500遠離第二底板510的一均為圓滑結構,如此,便不存在棱角,那么在患者口腔張開角度變小時,兩個第二夾板500與患者口腔下排的牙齦或者口腔下壁接觸時,不會刺痛口腔下排的牙齦或者口腔下壁,因此,也不會使患者感到不適,如此,更有利于使用。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包夾件50上設置有壓舌板520,鴨舌板用于向下壓住舌頭,防止在胃管自口腔內插入患者胃內時,舌頭活動的舌頭對胃管的插入產生影響。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