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骨關節損傷動物實驗的康復器械,具體是一種適用于骨關節損傷研究的實驗動物康復設備。
背景技術:
臨床實踐表明,骨關節運動損傷類疾病(如肌肉、韌帶損傷)的術后康復至關重要,關于此類疾病的基礎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實驗動物的損傷模型。但是目前多數實驗動物完成手術操作后處于自然回籠放養狀態,無法模擬人類的功能鍛煉過程。經過檢索后發現少見有關實驗動物骨關節康復的專利產品,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CN201010114140.3主要局限于實驗動物后肢的鍛煉,并且是減重狀態下的活動,無法模擬正常過程,不適合骨關節四肢手術造模的實驗動物;另有CN201310657247.6的專利同樣存在低重力問題,不符合臨床研究實際需要)。臨床上已經多見康復類的專利產品(如CN201610362973.9;CN201510658258.5),但都只是針對人的肢體鍛煉產品,不適合基礎疾病的動物實驗研究。
又如公開號為CN201577398U的一種脊髓損傷大鼠用步行訓練裝置,包括步行裝置、減重裝置和助力裝置,助力裝置包括設在步行裝置兩側的固定支架,在每個固定支架上并在步行裝置的上方安裝有轉動桿,在轉動桿上設有上轉輪,在上轉輪的下方設有由步行裝置的運動帶動旋轉的下轉輪,上轉輪和下轉輪通過傳輸帶連接,在轉動桿與步行裝置之間設有與轉動桿相連的推動桿,在推動桿的正前方設有動力傳輸桿,在每個固定支架上安裝有用來懸吊動力傳輸桿的固定桿,轉動桿通過推動桿將動力傳至動力傳輸桿,動力傳輸桿與大鼠后肢連接,減重裝置與大鼠固定。其針對不同程度脊髓損傷的大鼠同時進行主動訓練和助力訓練,但是實際訓練中并沒有將四肢的協調鍛煉考慮進方案,僅僅對大鼠的后肢進行了鍛煉前后方向的運動,缺乏泛用性和鍛煉的有效性。
目前尚沒有一種針對四足動物肢體特征的康復訓練設施。因此,研發一種符合骨關節傷病臨床研究的實驗動物康復設備非常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無法對四足動物(如家兔、狗等)有效進行前肢康復訓練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提供一種適用于骨關節損傷研究的實驗動物康復設備,包括一無蓋的設備箱、實驗動物軀干的固定裝置和運動助力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將實驗動物軀干配合固定于設備箱上方,還包括滾筒I,所述滾筒I對穿出設備箱側壁,所述設備箱側壁與滾筒I的接觸面之間套設有軸承;所述運動助力裝置包括連桿和前肢固定套,所述連桿的軸向垂直于滾筒I的旋轉軸;連桿的一端可旋轉的銷接于滾筒I的端面上偏離滾筒I軸心的位置,所述連桿的另一端安裝前肢固定套。
該裝置不僅能對家兔進行康復訓練,其結構還能對各種四足動物(如貓、狗等)進行康復訓練。
優選的,還包括滾筒II和張緊皮帶,所述滾筒II軸心固定有轉軸,所述轉軸保持與滾筒I平行并對穿出設備箱側壁;所述滾筒II與滾筒I通過所述張緊皮帶形成皮帶傳動。
優選的,所述轉軸的端頭還固定搖手柄。
優選的,所述設備箱相對的側壁上表面開設有限位孔;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豎板I、豎板II和承載軀干用的托布,所述豎板I、豎板II的一邊突出有用于插入限位孔的固定桿,所述托布的兩端固定在豎板I和豎板II各自的另一邊上。
優選的,所述豎板I和豎板II底部通過底板相互固定。
優選的,還包括固定帶,所述固定帶的一端固定于豎板I上,另一端通過固定扣安裝于豎板II板面上。
優選的,所述前肢固定套通過長銷軸與連桿連接,所述長銷軸垂直于所述連桿軸向安裝。
優選的,所述前肢固定套包括銷接在連桿上的固定塊和用于固定前肢的松緊帶,所述固定塊上開設有適應前肢形狀的凹槽,所述松緊帶的兩端固定在固定塊的凹槽邊上。
優選的,所述連桿上還套設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旋轉地銷接于設備箱側壁。
優選的,所述運動助力裝置為兩套,分別設置于滾筒I的兩個端面上。
滾筒I和運動助力裝置的組合讓前肢的運動形成了圓周運動,擺脫了現有技術中僅能線性運動的局限,提升了前肢的運動效果。
張緊皮帶給后肢提供了支撐的同時,還可以能用皮帶的運動帶動后腿的運動,使得前后肢形成協調運動。
搖手柄方便使用人員控制實驗體進行強制運動,降低了實驗體自主運動的不確定性。
固定裝置分體式設計,便于清洗和更換,插孔的位置設置能夠適應實驗體的體型,讓運動的空間更加適應康復運動。托布能襯托住實驗體的體重,提高了舒適性,降低了運動中四肢和皮帶、前肢固定套的沖擊。
底板將兩邊的豎板固定住,方便固定裝置的安裝,提升穩定性,讓實驗體的運動更加安全。
固定帶將實驗體綁定在固定裝置上,防止實驗體脫出,讓康復運動的軌跡穩定,提高康復效果。
銷接的前肢固定套讓前肢的運動更加靈活,防止產生二次損傷。
凹槽和松緊帶的組合,將實驗體與前肢固定套的連接更加舒適,防止產生二次損傷。
連桿上的套筒,降低連桿的活動自由度,防止運動范圍超出實驗體的承受范圍,從而減少二次損傷。
兩邊的運動助力裝置,能為實驗體的兩個前肢分別提供運動助力,可以提供不同的恢復運動幅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為臨床醫學研究“上肢骨關節損傷疾病”提供良好的動物模型,更加符合術后患者康復的狀態,也可為臨床上開發新的手術方式提供良好的動物康復模型,進而使得臨床骨關節研究更加有針對性,節省成本。必要時還能用于科研人員的操作培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無固定裝置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助力裝置的示意圖;
其中:
1-設備箱 11-側壁 12-限位孔
2-固定裝置 21-豎板I 211-固定帶
22-托布 23-豎板II 231-固定扣
24-固定桿 25-底板 3-滾筒I
31-軸承 32-連桿 33-前肢固定套
331-長銷軸 332-固定塊 333-松緊帶
34-套筒 4-滾筒II 41-轉軸
42-搖手柄 5-張緊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根據圖1至圖4所示的一種適用于骨關節損傷研究的實驗動物康復設備,包括一無蓋的設備箱1、實驗動物軀干的固定裝置2和運動助力裝置,所述固定裝置2將實驗動物軀干配合固定于設備箱1上方,還包括滾筒I3,所述滾筒I3對穿出設備箱1側壁11,所述設備箱1側壁11與滾筒I3的接觸面之間套設有軸承31;所述運動助力裝置包括連桿32和前肢固定套33,所述連桿32的軸向垂直于滾筒3的旋轉軸;連桿32的一端可旋轉的銷接于滾筒I3的端面上偏離滾筒I3軸心的位置,所述連桿32的另一端安裝前肢固定套33。
還包括滾筒II4和張緊皮帶5,所述滾筒II4軸心固定有轉軸41,所述轉軸41保持與滾筒I3平行并對穿出設備箱1側壁11;所述滾筒II4與滾筒I3通過所述張緊皮帶5形成皮帶傳動。所述轉軸41的端頭還固定搖手柄42。本案中的皮帶傳動也可用同步輪傳動替代,其形成運輸帶的思想并不改變。
所述設備箱1相對的側壁11上表面開設有限位孔12;所述固定裝置2包括豎板I21、豎板II23和承載軀干用的托布22,所述豎板I21、豎板II23的一邊突出有用于插入限位孔12的固定桿24,所述托布22的兩端固定在豎板I21和豎板II23各自的另一邊上。
所述豎板I21和豎板II23底部通過底板25相互固定。
還包括固定帶211,所述固定帶211的一端固定于豎板I21上,另一端通過固定扣231安裝于豎板II23板面上。
所述前肢固定套33通過長銷軸331與連桿32連接,所述長銷軸331垂直于所述連桿32軸向安裝。
所述前肢固定套33包括銷接在連桿32上的固定塊332和用于固定前肢的松緊帶333,所述固定塊332上開設有適應前肢形狀的凹槽,所述松緊帶333的兩端固定在固定塊332的凹槽邊上。松緊帶333也可以采用皮帶和皮帶扣的組合來代替,其用來適應實驗體前肢的思路并不改變。
所述連桿32上還套設有套筒34,所述套筒34可旋轉地銷接于設備箱1側壁11。
所述運動助力裝置為兩套,分別設置于滾筒I3的兩個端面上。
具體使用時:先將家兔或狗的軀干放置在托布22上,并固定住固定帶211,使家兔或狗的位置不會大幅移動,后肢著于張緊皮帶5上。然后將家兔或狗的前肢套入前肢固定套33的松緊帶333中,從而將家兔或狗前肢固定。最后搖動搖手柄42使得各個機構聯動,從而達到家兔或狗康復訓練的效果。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