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咳特靈膠囊的投料新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59067閱讀:1333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一種咳特靈膠囊的投料新方法,屬于藥品生產投料工藝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咳特靈膠囊是收載于2015版《中國藥典》一部的中西藥復方制劑,主要成分為小葉榕干浸膏和馬來酸氯苯那敏。小葉榕葉具有抗菌、鎮痛、抗炎和止咳平喘作用,主要含有三萜類、黃酮類、酸性樹脂、鞣質等成分,臨床上常用于咳嗽、哮喘、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小葉榕干浸膏的制法:小葉榕干燥葉,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0(80℃)的清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靜置12小時以上,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50℃)的稠膏,80℃以下干燥,粉碎成細粉,即得。

不同批間的小葉榕葉得到的浸膏含量差異較大,原因其一:相同產地不同批次的小葉榕葉藥材本身的含量差異較大,原因其二:提取條件的差異導致制得的小葉榕干浸膏含量差異較大,雖然以上的差異提取得到的小葉榕干浸膏的水分、浸出物、牡荊苷和異牡荊苷均符合藥典要求,但是由于批間差異較大,導致制得的咳特靈膠囊成品的批間差異較大。

為解決單一批次浸膏批間含量差異大的問題,藥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將不同批次的原料之間相互混合后投料,但是大多數廠家混合投料沒有理論依據,僅僅是以單一含量測定項的差異進行混料,沒有兼顧到其他指標混合后的測定結果,導致混合后除含量測定以外的其他指標差異較大,仍然不能達到均勻化投料的目的,這是生產車間實際生產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西藥復方制劑咳特靈膠囊投料的新方法。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咳特靈膠囊是由小葉榕干浸膏和馬來酸氯苯那敏組成,其配方按重量百分比為小葉榕干浸膏50-90%、馬來酸氯苯那敏0.20-0.35%。

本發明的貢獻在于:首次提出了以多指標建立批混投料的依據和方法,解決了咳特靈膠囊實際生產過程中批間混合投料無理論依據的難題,填補了以單一含量測定項為混合指標的技術上不足。該發明運用到產業化生產后,為批間混合投料提供理論依據,明顯提高了產品的均一性,提升了成品各個指標的結果穩定性,大大的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產生了明顯的積極效果和產業價值,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和技術進步。

依據藥典現有的指標,結合實際生產投料的小葉榕干浸膏粉和馬來酸氯苯那敏的各個指標,制定內控質量標準。含量較高的批次需與含量較低的批次混合投料,混合后各項指標符合標準要求,達到成品質量均一穩定的目的,制得符合GMP要求的優質咳特靈膠囊。

本發明中所述的一種咳特靈膠囊投料新方法中,以小葉榕干浸膏的水分、浸出物、含量測定項等為投料均勻化的指標,對各個檢測項

核定權重,制定計算公式,得到原料投料均勻化標準。

表1小葉榕干浸膏投料均勻化指標選擇

小葉榕干浸膏投料量的計算方法

表2小葉榕干浸膏投料均勻化計算

以一個處方量為例,以水分計算投料量X的計算公式如下:

X1=X處方量(P要求水分-P水分2)/(P水分1-P水分2)

X2=X處方量(P要求水分-P水分1)/(P水分2-P水分1)

同理以浸出物、牡荊苷和異牡荊苷的含量為指標,計算出各個檢測指標投料量后,再依據賦分值計算A批次浸膏和B批次浸膏分別投料量如下:

A批次浸膏投料量:

XA投料量=(F水分×X1+F浸出物×X3+F牡荊苷和異牡荊苷×X5)/10

B批次浸膏投料量:

XB投料量=(F水分×X2+F浸出物×X4+F牡荊苷和異牡荊苷×X6)/10

因此,小葉榕浸膏的投料量為X小葉榕浸膏投料量=XA投料量+XB投料量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案例

小葉榕干浸膏的投料計算方法

表3小葉榕干浸膏投料均勻化計算

以一個處方量為例,以水分計算投料量X的計算公式如下:

X1=X處方量(P要求水分-P水分2)/(P水分1-P水分2)=360*(5.0-7.7)/(3.5-7.7)=231.42g

X2=X處方量(P要求水分-P水分1)/(P水分2-P水分1)=360*(5.0-3.5)/(7.7-3.5)=128.58g

以浸出物計算投料量X的計算公式如下:

X3=X處方量(P要求浸出物-P浸出物2)/(P浸出物1-P浸出物2)=360*(60.0-69.0)/(58.0-69.0)=294.54g

X4=X處方量(P要求浸出物-P浸出物1)/(P浸出物2-P浸出物1)=360*(60.0-58.0)/(69.0-58.0)=65.46g以含量測定計算投料量X的計算公式如下:

X5=X處方量(P要求含量測定-P含量測定2)/(P含量測定1-P含量測定2)=360*(1.3-1.0)/(1.4-1.0)=270g

X6=X處方量(P要求含量測定-P含量測定1)/(P含量測定2-P含量測定1)=360*(1.3-1.4)/(1.0-1.4)=90g

計算出各個檢測指標投料量后,再依據賦分值計算A批次浸膏和B批次浸膏分別投料量如下:

A批次浸膏投料量:

XA投料量=(F水分×X1+F浸出物×X3+F牡荊苷和異牡荊苷×X5)/10=(1*231.42g+2*294.54g+7*270g)/10=271.05g

B批次浸膏投料量:

XB投料量=(F水分×X2+F浸出物×X4+F牡荊苷和異牡荊苷×X6)/10=(1*128.58g+2*65.46g+7*90g)/10=88.95g

因此,小葉榕浸膏的投料量為:A批次浸膏271.05g,B批次浸膏88.95g。

合并后的實際測定結果如下:

表4對比采用原投料方法、新投料方法的預測結果與實際測定結果分析表

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按照原投料方法進行投料小葉榕浸膏的水分含量分別為3.5%和7.7%,浸出物分別為58.0%和69.0%,牡荊苷和異牡荊苷的含量分別為1.40mg/g和1.00mg/g,兩批原料分別投料的批間差異較大。按照新投料方法批混的水分含量預測值為5.0%,浸出物預測值為60.0%,牡荊苷和異牡荊苷的預測含量為1.30mg/g,按照該發明的計算方法批混后的樣品水分含量實際測定值為4.71%(與預測值之間的誤差為6.20%),浸出物實際測定結果為61.25%(與預測值之間的誤差為2.08%),牡荊苷和異牡荊苷的含量實際測定結果為1.31mg/g(與預測值之間的誤差為0.77%)。通過實驗數據結果分析得知:運用該新投料方法后原料批混的各個指標預期測定值可控,為成品質量穩定提供可靠理論依據。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