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保健食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腹瀉的危害:(1)腹瀉可使水電解質失調和酸堿平衡紊亂,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都會對機體產生嚴重損害。(2)能量供給不足:長期腹瀉的患者常會感到頭昏眼花,神疲乏力,甚至心慌氣短,冷汗淋漓,這些都是因為能量供給障礙而引起的。(3)維生素缺乏:長期腹瀉可直接影響機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引起維生素的缺乏,可能會導致皮膚頭發干燥,缺乏光澤,甚至脫落等現象;還可能會出現舌炎、口角炎、多發性神經炎等。(4)貧血及抵抗力下降:由于消化吸收障礙,蛋白質及其他造血原料如葉酸、維生素B12、鐵質等吸收減少,可引起貧血、出現口唇、指甲淡白無華,皮膚干燥,脫屑、神疲乏力,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動輒氣促等癥狀,同時使機體的抵抗力下降。
目前治療腹瀉的藥物有西藥和中藥,但是,西藥存在對胃腸道刺激性大、副作用大等缺點,因此服用西藥不利于人體健康,不提倡使用。
中醫認為腹瀉的病因,在外因方面與濕盛的關系最為明顯,多因濕邪侵入脾胃所致;在內因方面與脾虛關系較為密切;因此中藥治療腹瀉多以健脾化濕為主。中藥治療腹瀉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抗炎、抗病毒、抑制腸道運動及其通透性、促進腸道的消化功能、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調節菌群和維持腸道菌的平衡。單一的中藥成分或有效部位,多以恢復消化系統功能為主。如蒼術、小檗堿,通過消除腸道的炎癥,阻礙炎癥介質作用而產生抗腹瀉作用。而中藥復方,多以雙向調節而達到止瀉目的,如葛根芩連湯中,炙甘草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作用,而黃連中的小檗堿能殺死腸道的致病菌,炙甘草與黃芩黃連配伍能增強黃連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腹瀉的中成藥有:參苓白術丸、人參健脾丸、六君子丸、附子理中丸、補脾益腸丸、四神丸、藿香正氣丸等。常用于治療腹瀉的單味中藥材包括:蒼術、厚樸、防風、黨參、茯苓、白術、山楂、甘草、補骨脂等。
而現有技術中,公開的治療腹瀉的中藥藥物很多,如公開號為 CN102145130A的中國發明,公開了“一種腹瀉散”,主要用于治療小兒腹瀉,該藥品由當參、焦術、云苓、蓮子、雞內金、炒山藥、肉呎、神曲、陳皮、澤夕、焦查、甘草、米殼混合烘干、研磨過篩為細粉制成;又如申請公開號為CN103005406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名為“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保健食品”,由豬腰子、山藥、茯苓、蓮子、麥芽、大米、白糖等熬制而成;又如申請公開號為CN103520321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治療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該藥物組合物由香薷揮發油、忍冬葉乙醇-水提取物、金櫻根水提取物和茯苓水提取物組成,而提取物經浸泡、加熱回流、過濾,濃縮等步驟制得,工藝較復雜。
中醫在治療腹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各種問題,如:原材料種類繁多且不易得,制備方法復雜,造價高昂,藥味重,口味不佳,治療效果不好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成本低、制作簡單、口感好、可完全代替腹瀉藥物的顆粒。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40-60份,牛肉40-60份,大米40-60份。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牛肉為黃牛肉。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50-55份,牛肉45-50份,大米45-50份。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50份,牛肉49份,大米48份。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45-50份,牛肉45-50份,大米50-55份。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50份,牛肉50份,大米50份。
上述治療腹瀉的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蕨菜與清水按重量比為1:5~8進行煎煮,煎煮后過濾,重復3次,每次煎煮30-60分鐘,濾液合并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5~1.30的浸膏;
(2) 將牛肉切片、烘干并粉碎,得到牛肉粉末;
(3)將大米蒸熟、烘干并粉碎,得到大米粉末;
(4)將步驟(1)、(2)、(3)所得混合均勻,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產品顆粒。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牛肉粉末和大米粉末為為60~100目。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原料總量與清水的重量比為1:7~8,煎煮時間為40-50分鐘。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原料總量與清水的重量比為1:8,煎煮時間為50分鐘。
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 喜生于淺山區向陽地塊,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蕨菜嫩葉含胡蘿卜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膽堿、甾醇,此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等,蕨的根莖可供藥用。現代研究認為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化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降低血壓、緩解頭暈失眠。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清腸排毒的作用,還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 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癥,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同時,蕨菜有補脾益氣,強健機體,增強抗病能力。
牛肉,是肉類食品之一。牛肉蛋白質含量高 ,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適用于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治腹中癖積,有黃牛肉、水牛肉之分,以黃牛肉為佳,黃牛肉性味甘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族、煙酸、鈣、磷、鐵、膽甾醇等成分。具有強筋壯骨、補虛養血、化痰熄風的作用。
大米,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稻、禾(小米)、稷(高粱)、麥、菽(豆)稱為“五谷”。稻即是未加工的大米,稱譽為“五谷之首”, 大米又稱稻米,主要分為秈米、粳米、粘米幾種。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志、聰耳明目、和五臟、通四脈、止煩、止渴、止瀉等作用。大米,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稻、禾(小米)、稷(高粱)、麥、菽(豆)稱為“五谷”。稻即是未加工的大米,稱譽為“五谷之首”, 大米又稱稻米,主要分為秈米、粳米、粘米幾種。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志、聰耳明目、和五臟、通四脈、止煩、止渴、止瀉等作用。
本發明通過個原料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合理搭配,相輔相成,從根本上針對腹瀉的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從而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
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原料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蕨菜素對細菌有抑制作用,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的功效,加上牛肉的化痰熄風、止渴止涎的功能,而大米具有止瀉作用,三者綜合,能有效調節人體內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達到預防和治療腹瀉的目的。本發明的原料來源充足廣泛、安全可靠,沒有毒副作用。本發明的顆粒具有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本發明的顆粒能迅速緩解腹瀉、脫水和嘔吐,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能完全代替腹瀉藥物對腹瀉進行防治。同時,本顆粒具有止瀉、補中益氣、滋陰補液的效果,而且口感好,真正做到食中有醫,減輕使用者的心理負擔,且本發明用料造價低廉,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應用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 蕨菜50份,牛肉49份,大米48份。
上述的治療腹瀉的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蕨菜與清水按重量比為1:8進行煎煮,煎煮后過濾,重復3次,每次煎煮50分鐘,濾液合并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
(2)將牛肉切片、烘干并粉碎,過100目篩得到牛肉粉末;
(3)將大米蒸熟、烘干并粉碎,過100目篩得到大米粉末;
(4) 將步驟(1)、(2)、(3)所得混合均勻,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產品顆粒。
應用例1
王女士,33歲,腹瀉5日,每日5-6次,糞便稀薄,伴有嘔吐癥狀、低熱,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吃西藥、打點滴病情都未見好轉,消瘦明顯,體重減輕嚴重。患者服用實施例1制得的顆粒,每次用10克顆粒,開水沖服,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服用1日后,腹瀉次數明顯減少,嘔吐癥狀消失;繼續服用1日后,腹瀉癥狀消失,體重慢慢恢復正常,身體完全康復。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 蕨菜50份,牛肉50份,大米50份。
上述的治療腹瀉的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蕨菜與清水按重量比為1:5進行煎煮,煎煮后過濾,重復3次,每次煎煮60分鐘,濾液合并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
(2) 將牛肉切片、烘干并粉碎,過60目篩得到牛肉粉末;
(3) 將大米蒸熟、烘干并粉碎,過60目篩得到大米粉末;
(4)將步驟(1)、(2)、(3)所得混合均勻,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產品顆粒。
應用例2
吳女士,26歲,因吃夜宵燒烤導致腹瀉,脫水嚴重伴有腹痛、發熱,緊急入院就診,但因其體質不適應打點滴,吃藥2日病情不見好轉,患者上吐下瀉十分痛苦。患者服用實施例2制得的顆粒,每次用10克顆粒,開水沖服,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服用1日后,病情明顯好轉,繼續服用本顆粒2日,無腹瀉情況;患者精神好轉,身體恢復。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60份, 黃牛肉55份,大米47份。
上述的治療腹瀉的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蕨菜與清水按重量比為1:7進行煎煮,煎煮后過濾,重復3次,每次煎煮40分鐘,濾液合并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30的浸膏;
(2) 將牛肉切片、烘干并粉碎,過100目篩得到牛肉粉末;
(3) 將大米蒸熟、烘干并粉碎,過100目篩得到大米粉末;
(4)將步驟(1)、(2)、(3)所得混合均勻,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產品顆粒。
應用例3
李先生,58歲,不明原因突然發熱、腹瀉伴有陣發性腹痛,便前腹痛嚴重,便后緩解,隨即腹瀉,自己服用黃連素,服后嘔吐。以后每2~3小時排便一次,腹瀉未見明顯好轉,腹瀉不止,發熱不退,食欲差,無腹脹,尿量較少。病癥持續2日后服用實施例3制得的顆粒,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約8克,服用1日后,病情明顯好轉,繼續服用本顆粒,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約5克,服用2日后,無腹瀉情況,患者精神好轉,身體恢復。
實施例4
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40份, 牛肉45份,大米46份。
上述的治療腹瀉的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蕨菜與清水按重量比為1:5進行煎煮,煎煮后過濾,重復3次,每次煎煮45分鐘,濾液合并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
(2)將牛肉切片、烘干并粉碎,過80目篩得到牛肉粉末;
(3)將大米蒸熟、烘干并粉碎,過80目篩得到大米粉末;
(4)將步驟(1)、(2)、(3)所得混合均勻,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產品顆粒。
應用例4
楊某,男,小學生,7歲。患者腹痛腹瀉,痛則腹瀉,瀉則痛減,每日有十余次,癥狀已3天有余。在出現癥狀后嘗試過西藥和中藥,效果均不理想。來診時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偶有返酸、燒灼感等上消化道癥狀,患者身體較消瘦。患者就診后服用實施例4制得的顆粒,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約6克,服用1日后,病情明顯好轉,繼續服用本顆粒1日后,腹瀉腹痛癥狀消失,上消化道癥狀消失,患者精神好轉,身體恢復并日漸強壯。
實施例5
一種治療腹瀉的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蕨菜53份, 牛肉49份,大米56份。
上述的治療腹瀉的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蕨菜與清水按重量比為1:8進行煎煮,煎煮后過濾,重復3次,每次煎煮30分鐘,濾液合并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
(2)將牛肉切片、烘干并粉碎,過100目篩得到牛肉粉末;
(3) 將大米蒸熟、烘干并粉碎,過100目篩得到大米粉末;
(4)將步驟(1)、(2)、(3)所得混合均勻,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產品顆粒。
應用例5
黃某,女,幼兒園小朋友,4歲,患者腹痛、腹瀉,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輪狀病毒感染,吃藥打針病情未明顯改善,3日后服用實施例5制得的本顆粒,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約7克,服用1日后,病情明顯好轉,繼續服用本顆粒服用1日后,腹瀉腹痛癥狀消失,患者身體恢復正常。
本發明用蕨菜、牛肉和大米制廠成顆粒,各原料組合后產生協同作用,能更有效的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本發明所選原料均為普通食材,無任何毒副作用,且成本低廉易得,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效果甚好。除了上述的應用例外,本發明還作了另外五十例的腹瀉病患的應用,治愈時間為1~3天,治愈率達98%,本發明比普通的中西藥的治療效果更好,并且無復發情況。本發明的顆粒口感好,患者更容易接受,增強食欲。除了治療腹瀉外,本顆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僅可以預防春秋腹瀉,還可以強壯身體,可以作為日常保健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