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56310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對眼部施加護理效果的眼部用護理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眼部用護理裝置,公知有一種包括主體部的眼部用護理裝置,該主體部具有用于覆蓋使用者的眼部的凹部和形成于凹部的周圍且用于抵接于使用者的皮膚的抵接面(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4-217777號公報)。

在日本特開2014-217777號公報的眼部用護理裝置中,在凹部的里側配置有供水板。在該供水板保持著液體的狀態下,加熱器對供水板進行加熱,由此生成水蒸氣等的作為霧狀液體的溫霧。

并且,通過在凹部內放出溫霧并向使用者的眼部供給該溫霧,從而對使用者的眼部的皮膚進行滋潤。

通過上述以往的技術,能對眼部施加護理效果,但期望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進一步提高了施加于眼部的護理效果的眼部用護理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眼部用護理裝置包括主體部,該主體部具有用于覆蓋使用者的眼部的凹部和形成于凹部的周圍且用于抵接于所述使用者的皮膚的抵接面。

另外,眼部用護理裝置包括:液體保持構件,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里側,能夠保持液體;加熱部,其用于加熱所述液體;以及送風部,其用于在所述凹部內形成風的流動。

采用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進一步提高了施加于眼部的護理效果的眼部用護理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后視圖。

圖5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分解表示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與使用者的眼睛相對應的部分的剖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內部的后視圖。

圖8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9是圖2的b-b剖視圖。

圖10是從背面側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圖,其是從背面側看拆下墊和單元構件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2是從底面側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立體圖。

圖13是對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單元構件安裝于凹部內的狀態進行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14是從背面側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器、導熱板以及加熱器罩的立體圖。

圖15是從正面側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基座部、加熱器、導熱板、加熱器罩以及送風機構的立體圖。

圖1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單元構件的立體圖。

圖17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單元構件的剖視圖。

圖18a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動作模式進行說明的圖,其是說明恢復模式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18b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動作模式進行說明的圖,其是說明放松模式的一個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包括主體部,該主體部具有用于覆蓋使用者的眼部的凹部和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周圍且用于抵接于所述使用者的皮膚的抵接面。

另外,眼部用護理裝置包括:液體保持構件,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里側,能夠保持液體;加熱部,其用于加熱所述液體;以及送風部,其用于在所述凹部內形成風的流動。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將自液體保持構件供給到凹部內的溫霧高效地供給至使用者的眼部。其結果,進一步提高了施加于眼部的護理效果。

另外,眼部用護理裝置包括將所述凹部劃分為靠液體保持構件側的第一空間和靠開口側的第二空間的分隔壁。并且,所述分隔壁具有將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相連通的多個連通孔。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在液體保持構件中生成的溫霧快速地達到規定的溫度或使第一空間內快速地充滿溫霧。并且,通過將充滿第一空間內的規定的溫度的溫霧自連通孔朝向眼部側放出,能夠對使用者的眼部施加溫熱按摩感。其結果,進一步提高了施加于眼部的護理效果。

另外,所述多個連通孔具有能夠將在所述第二空間中流動的流體向所述第一空間導入的導入孔和能夠將在所述第一空間中流動的流體向所述第二空間放出的放出孔。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凹部內的流體(空氣、溫霧)的流動成為在某一程度上恒定的流動,能夠將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的眼部。

另外,在使所述主體部的所述抵接面抵接于所述皮膚的所述使用者面向前方的狀態下,所述導入孔設于所述分隔壁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并且,所述放出孔設于所述分隔壁的左右方向的兩端的下部。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溫霧自外眼角朝向內眼角循環,能夠將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的眼部。另外,能夠使溫霧更均勻地遍布于凹部內。

另外,所述送風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空間。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充滿第一空間的溫霧一邊對流一邊向第二空間放出,能夠將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的眼部。

另外,所述第一空間比所述第二空間狹小。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在液體保持構件中生成的溫霧更快速地充滿第一空間或能夠使溫霧更快速地上升到期望的溫度。

另外,所述分隔壁和所述液體保持構件形成為一體。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將分隔壁和液體保持構件更容易地安裝于主體部。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此外,本發明不受該實施方式限定。

另外,以下,將在佩戴了眼部用護理裝置的狀態下面向前方的使用者(圖1所示的狀態下的使用者)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規定為眼部用護理裝置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并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眼部用美容裝置)10包括主體部20。在該主體部20形成有向后方(使用者1的眼部2側:一側)開口的凹部23。具體而言,由主體部20的內壁21和周壁22劃分出的空間成為凹部23,該凹部23的后端成為開口部23a。

并且,在開口部23a的周圍形成有抵接面24,該抵接面24在使用者1的眼部2和眼睛3被凹部23覆蓋的狀態下抵接于使用者1的皮膚(眼部2的周圍的皮膚)4。

這樣,眼部用護理裝置10以利用凹部23覆蓋使用者1的眼部2和眼睛3并使抵接面24抵接于皮膚4的狀態佩戴于使用者1的眼部。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主體部20的左右兩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有佩戴帶30的端部30a(參照圖11)。并且,如圖1所示,通過將佩戴帶30戴在使用者1的腦后部5,從而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佩戴于使用者1的眼部。這樣,若在使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抵接面24抵接于皮膚的狀態下將佩戴帶30戴在腦后部5,則即使在使用者1站立等狀態下,也能夠不使眼部用護理裝置10自眼部2掉落地佩戴眼部用護理裝置10。因而,佩戴帶30具有作為用于在使抵接面24抵接于皮膚4的狀態下固定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固定構件的功能。

此外,若使主體部20的抵接面24自上方抵接于成為仰頭的狀態下的使用者1的皮膚4,則能夠在不使用佩戴帶30的情況下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佩戴于使用者1。

主體部20包括由剛性材料形成且構成輪廓的主體殼體210和安裝于主體殼體210的后方的墊220。該墊220由彈性材料形成。在使用者1佩戴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墊220抵接于使用者1的眼部2的周緣部。

主體殼體210是通過將多個分割體接合而形成的,在其內部形成有空洞c(參照圖6)。這些多個分割體能夠通過例如使用螺紋件或使分割體彼此嵌合而接合起來。并且,在形成于主體殼體210的空洞c內容納有各種電氣零件。

在本實施方式中,主體殼體210包括自左右方向看以向前方凸起的方式彎曲的罩230和自后側與罩230接合且安裝有墊220的基座部240。并且,在形成于罩230與基座部240之間的空洞c內容納有后述的電池87、控制基板85等。

基座部240包括內壁241、自內壁241的周圍向后方延伸的內周壁242、自內周壁242的后端向內周壁242的外側延伸設置的后壁243、自后壁243的外周側向前方延伸的外周壁244(參照圖6、圖11)。

并且,在基座部240的位于使用者1的眼部2側(后方)的部分形成有由內壁241和內周壁242劃分出的基座部側凹部240a,該基座部側凹部240a構成凹部23的一部分。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基座部側凹部240a具有窄幅部240c和一對寬幅部240b,該基座部側凹部240a以成為大致左右對稱的方式形成。一對寬幅部240b形成于左右兩側,在佩戴著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狀態下分別與使用者1的眼睛3的部分相對并在上下方向上較寬。窄幅部240c形成于中央部分并在上下方向上較窄。窄幅部240c的靠上側的邊界的高度位置形成為與寬幅部240b的靠上側的邊界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即,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靠上側的邊界形成為大致水平延伸的直線狀。另一方面,窄幅部240c的靠下側的邊界的高度位置形成為位于比寬幅部240b的靠下側的邊界的高度位置靠上方的位置。通過如此設置,在佩戴著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狀態下,使用者1的鼻尖不會位于基座部側凹部240a。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于劃分出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前方的內壁241的后表面241a由形成于中央部的里側面241b、自里側面241b的左右兩端向外側且向后方延伸的一對臺階面241c、以及自各臺階面241c的外側端向外側延伸的一對后側面241d形成(參照圖11)。

因而,基座部側凹部240a形成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深度較深(前后方向上的距離較長)且左右方向上的兩端的深度較淺(前后方向上的距離較短)的臺階狀。

并且,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向前方突出的部分成為容納有后述的單元構件40的容納空間240d。

并且,在左右一對的后側面241d中的與臺階面241c交界的邊界部分的附近的上部分別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鉤部241e。

另外,在基座部240的后壁243的上方和左右兩側形成有多個安裝孔243a。

另一方面,在安裝于基座部240的墊220的后側形成有用于抵接于皮膚4的抵接面222,在墊220的前側形成有能安裝于基座部240的安裝面223(參照圖5、圖8)。

并且,在墊220的安裝面223設有以比安裝孔243a大一圈的外周形狀形成的多個突起223a,通過使該突起223a彈性地嵌合于安裝孔243a,從而將墊220安裝于基座部240。此外,若將突起223a自安裝孔243a取下,則將墊220自基座部240拆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基座部240的后壁243的下部以自上方看隨著自左右方向上的外側到中央側向后方凸起的方式彎曲。并且,后壁243的下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側位于比兩側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后壁24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側形成為與使用者1的鼻子6相對應的形狀。

并且,在后壁243的下部中的中央部的靠里側的部分形成有一對安裝孔243b(參照圖11)。

另外,墊220包括在佩戴著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狀態下抵接于鼻子6的鼻墊221。該鼻墊221配置于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中央部的窄幅部分的下方。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鼻墊221上形成有以比安裝孔243b大一圈的外周形狀形成的一對突起221a(參照圖5)。通過使該一對突起221a分別彈性地嵌合于一對安裝孔243b,從而將鼻墊221安裝于基座部240。此外,若將突起221a自安裝孔243b取下,則能夠將鼻墊221自基座部240拆下。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墊220以覆蓋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上方和左右兩側的方式拆裝自如地安裝于基座部240,鼻墊221以配置于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中央部的窄幅部分的下方的方式拆裝自如地安裝于基座部240。

此外,由于墊220和鼻墊221能夠自基座部240拆下,因此,易于清洗。

并且,如圖1所示,在佩戴著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狀態下,使用者1的眼部2的上方和左右兩側被墊220覆蓋,且使用者1的鼻子6被鼻墊221覆蓋。

當將這樣的墊220(具有鼻墊221)安裝于基座部240時,在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后方形成墊側凹部220a(參照圖6)。因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凹部23由基座部側凹部240a和墊側凹部220a形成。

另外,當從后方看在基座部240安裝有墊220(具有鼻墊221)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位于凹部23的下側的墊220與鼻墊221之間的后壁243暴露。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后壁243的暴露部分成為與佩戴著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使用者1的皮膚4抵接的皮膚抵接面243d(參照圖11)。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抵接面24包括墊220的抵接面222和基座部240(后壁243)的皮膚抵接面243d。

并且,通過使墊220的作為上部和左右兩側的周緣部的抵接面222和后壁243的作為暴露部分的皮膚抵接面243d抵接于使用者1的眼睛3的周圍,從而形成僅在與鼻梁相對應的部位(比眼睛靠下方的部位)處經由間隙與外部相連的、大致封閉空間的空間s(參照圖6)。

這樣,通過使設于硬質材料的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抵接于眼睛3的下方的皮膚面并使安裝于基座部240的軟質材料的墊220覆蓋眼睛3的側方和上方,從而在與眼睛3相對的位置形成空間s。由此,能夠抑制自作為后述的霧產生裝置的供水板50供給到空間s內的溫霧自空間s泄露,提高了針對眼部2的皮膚4的加濕效果和溫熱效果。

此外,對于墊220的抵接面222,如圖4所示,抵接面222的自上方看的俯視形狀為,將許多男女的額頭周圍的平均形狀以與女性相對應的方式相似地縮小后所得到的形狀。另外,作為墊220、鼻墊221的材料,考慮到對臉部的適合感、摘戴的容易性、弄臟情況下的易清潔性和耐久性而使用了硅橡膠。這樣,通過利用軟質且具有彈性的硅橡膠來形成墊220、鼻墊221,易于使墊220、鼻墊221緊貼于面部。

并且,抵接面222的厚度為大致1mm以下,如圖8所示,抵接面222的厚度比形成于抵接面222的內側的、向基座部240安裝的安裝面223薄。這樣,通過使墊220的抵接面222的壁厚較薄,易于使墊220緊貼于面部。

另外,如圖11所示,在基座部240的后壁243的左右兩端部分別形成有鉤部243c。在該鉤部243c,根據需要安裝有橡膠帶等佩戴帶30的端部30a。

并且,在罩230的左右兩側部形成有以覆蓋鉤部243c的方式延伸設置的延伸設置部231,在使用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鉤部243c不會暴露。此外,在圖2~圖6中省略了佩戴帶30的圖示。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安裝了墊220的狀態下,鉤部243c設于墊220的外側。通過如此設置,能夠利用安裝于鉤部243c的佩戴帶30來將墊220的兩側壓向面部,從而能夠使墊220更緊貼于面部。

另外,如圖2所示,罩230的上表面由有色透明的合成樹脂形成,且其俯視形狀為大致月牙狀。并且,在罩230的上表面形成有左右一對開關84,在該罩230的上表面形成有操作部和顯示部。

開關84的上端形成為不從罩230的上表面突出,使得即使在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以上下方向顛倒的狀態放置在桌上的情況下也不會誤操作開關84。

另外,在罩230的位于空洞c內的上表面的下方位置,如圖5所示,配置有被保持于基座部240的控制基板85。在該控制基板85上搭載有控制電路和通過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動作狀態進行點亮的led。此外,led的點亮狀態利用透過罩230的上表面的光進行識別。

另外,在基座部240的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前側設有片狀的加熱器80。該加熱器80抵接于基座部240的位于該加熱器80與基座部側凹部240a之間的加熱面245。在本實施方式中,內壁241的前表面是加熱面245,加熱器80所產生的熱量經由加熱面245施加于后述的供水板(液體保持構件)50。即,加熱器80具有作為用于加熱供水板50的加熱部的功能。

另外,由鋁板形成的導熱板81抵接于加熱器80的前表面。該導熱板81將由加熱器80產生的熱量傳遞到圖8和圖9所示的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皮膚抵接面243d如上述那樣相當于主體部20的抵接面24,以成為大致左右對稱的方式形成于基座部240的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下方。

另外,如圖15所示,在導熱板81上設有間接地檢測加熱器80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82。該溫度傳感器82的檢測信號輸出到控制電路。并且,控制電路控制向加熱器80供給的電流,使得加熱器80的溫度不會超過預先設定的溫度。

另外,如圖5所示,在控制基板85上設有電池盒86,在該電池盒86內保持有能夠充電的電池87。并且,控制電路和加熱器80以電池87為電源進行動作。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上設有用于對眼部2施加熱量的熱量施加裝置。以下,具體地說明熱量施加裝置。

首先,如上所述,導熱板81以與加熱器80緊貼的方式配置于加熱器80的前表面。另外,如圖5和圖14所示,在導熱板81的前方配置有安裝于基座部240的加熱器罩83。在該加熱器罩83上形成有朝向導熱板81突出的多個突起83a。于是,通過朝向加熱器80按壓導熱板81,突起83a使導熱板81緊貼于加熱器80。

該突起83a的頂端被磨圓成半球狀。通過如此將突起83a的頂端磨圓成半球狀,從而確保用于充分地按壓導熱板81的強度且減少與導熱板81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使向加熱器罩83進行的熱傳導較小。

導熱板81的與加熱器80緊貼的部分的下方呈以沿著基座部240的下側的內周壁242大致水平延伸的方式彎折的形狀。該水平部分未與內周壁242相抵接地延伸設置至后壁243的皮膚抵接面243d附近。并且,在水平部分的頂端(后端)延伸設置有沿著后壁243的皮膚抵接面243d向下方延伸的5個分割平板81a、81b。

如圖10所示,形成于基座部240的后壁243的皮膚抵接面243d形成為朝向后方即面部側凸起的曲面狀。并且,后壁243的與皮膚抵接面243d相反的一側的面(背面)的形狀成為與皮膚抵接面243d的曲面相對應的凹曲面。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4所示,導熱板81的抵接于后壁243的凹曲面的部分被分割成5個分割平板81a、81b。并且,通過將5個分割平板81a、81b沿著凹曲面配置,從而提高了向凹曲面的緊貼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分割平板81a、81b以自位于中央的分割平板起朝向側方的分割平板去長度依次變短的方式形成。此外,分割平板81a、81b的個數并不限定于5個,能夠為例如3個~10個左右。

另外,在導熱板81的分割平板81a、81b上,為了確保與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的背面之間的緊貼性,也可以涂布熱傳導性優異的潤滑脂。

并且,如圖14所示,在加熱器罩83上形成有朝向皮膚抵接面243d的背面按壓分割平板81a、81b的突起83b。于是,各分割平板81a、81b被突起83b按壓,由此使各分割平板81a、81b緊貼于皮膚抵接面243d的背面。

該突起83b的形狀能夠為與將導熱板81朝向加熱器80按壓的突起83a同樣的結構。

若如上所述使突起83a、83b的頂端為半球狀,則能夠減小突起83a、83b的頂端與導熱板81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抑制自導熱板81向加熱器罩83進行的熱傳導,并能夠朝向加熱器80和皮膚抵接面243d的背面充分地按壓導熱板81。

另外,由于利用自加熱器罩83突出設置的突起83a將導熱板81按壓于加熱器80,因此能夠將加熱器80所產生的熱量高效地傳遞到導熱板81。

另外,由于利用自加熱器罩83突出設置的突起83b將導熱板81的分割平板81a、81b按壓于皮膚抵接面243d的背面,因此能夠將導熱板81的熱量高效地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

并且,在分割平板81a、81b中的位于基座部24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側的分割平板81b的基端部附近,沿著該分割平板81b的彎折邊緣地形成有長孔81d。該長孔81d的形成是為了使從加熱器80起到各分割平板81a、81b為止的熱傳導距離大致相等。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分割平板81a的溫度被設定為與其他分割平板81b的溫度相等或比其他分割平板81b的溫度高。

溫度傳感器82安裝于位于中央的分割平板81a的后表面(皮膚4側)的上下方向中央部。

皮膚抵接面243d在比上下方向中央部靠下方的位置與比眼窩靠下方的臉頰部相抵接,因此優選的是,在與該臉頰部相對應的位置配置有溫度傳感器82。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使皮膚抵接面243d形成為曲面狀,因此,自皮膚抵接面243d作用于皮膚面的按壓力在與分割平板81a相對應的位置處達到最大。因此,通過在分割平板81a上設置溫度傳感器82,能夠容易地將導熱板81的溫度傳遞到溫度傳感器82。

并且,由于分割平板81a的溫度被設定為與分割平板81b的溫度相同或比分割平板81b的溫度高,因此,分割平板81a的熱量最容易經由皮膚抵接面243d傳遞到皮膚面。

出于這樣的理由,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5所示,在分割平板81a上安裝了溫度傳感器82。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基座部240的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和寬度以及皮膚抵接面243d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和寬度是根據眼窩的平均大小而設計的。因此,皮膚抵接面243d的上部棱線部成為基本上不與皮膚面接觸的部分。即使皮膚抵接面243d的上部棱線部與皮膚面相接觸,其也是不怎么作用有按壓力的部位,因此從上部棱線部向皮膚的熱傳導也較少。

另外,由于導熱板81在除了分割平板81a、81b以外的部位未與基座部240相接觸,因此能夠抑制與加熱器80相接觸的部分的附近的熱量經由基座部240傳遞到皮膚面。因而,能夠抑制過量的熱量傳遞到皮膚面,從而使安全性更高。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5所示,利用設于分割平板81a的凸部81e將溫度傳感器8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并通過將爪81c彎折來固定溫度傳感器82。由于該凸部81e和爪81c一體地形成于分割平板81a,因此,與使用除分割平板81a以外的零件固定溫度傳感器82的情況相比,能夠將熱傳導損失抑制得較低。

此外,將溫度傳感器82固定于分割平板81a的方法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其他方法等:利用自加熱器罩83突出的突起按壓并固定溫度傳感器82;將橡膠、海綿等彈性體夾在加熱器罩83與溫度傳感器82之間來固定溫度傳感器82。但是,由于這些方法會使熱傳導損失增大,因此應當根據需要來進行應對。

另外,導熱板81是用于將加熱器80的熱量經由皮膚抵接面243d迅速地傳遞到皮膚面的構件,因此,其板厚優選根據加熱器80的輸出性能而相應地設為適當的厚度。在本實施方式中,使導熱板81的板厚為0.3mm。

此外,期望的是,導熱板81的板厚根據向加熱器80供給的電力而在0.2mm~2.0mm左右的范圍內進行選擇。

當使導熱板81的厚度薄于0.2mm時,導熱板81的熱容量變小而難以保持溫度。

另一方面,當使導熱板81的厚度大于2.0mm時,導熱板81的熱容量增大,熱量難以傳遞到分割平板81a、81b。另外,在分割平板81a的溫度超過上限時,即使加熱器80的通電停止,由于溫度的過沖(日文:オーバーシュート)較大,因此溫度也不會迅速地下降,不能夠穩定地向皮膚面供給舒適的溫度。

由以上可知,對于導熱板81的板厚,優選在上述范圍內選擇最佳的厚度。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和圖9所示,在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的內側設有振動電動機88。該振動電動機88的動作由控制電路控制,通過安裝在振動電動機88的輸出軸上的偏心配重88a的旋轉而產生振動,該振動被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中設有對皮膚面施加振動的振動施加裝置。以下,說明振動施加裝置。

在振動施加裝置中,如圖5、圖6以及圖9所示,通過利用自控制基板85上的控制電路供給的控制電流使振動電動機88動作,從而產生振動。在本實施方式中,振動電動機88在皮膚抵接面243d的前方固定于加熱器罩83。該加熱器罩83是覆蓋導熱板81的前方并進行隔熱的構件。

具體而言,加熱器罩83與導熱板81同樣地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截面呈曲柄狀彎曲的形狀,并與導熱板81隔開恒定的間隔地配置在導熱板81的前方。

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自加熱器罩83突出的肋來保持振動電動機88。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電動機罩89上突出設置了與加熱器罩83的肋相對的肋。并且,通過在電動機罩89和加熱器罩83夾著振動電動機88的狀態下利用螺釘將電動機罩89固定于加熱器罩83,從而使振動電動機88以被夾持在電動機罩89與加熱器罩83之間的狀態被固定。

通過設成這樣的結構,能夠在未隔著橡膠等彈性緩沖材料的情況下,將振動電動機88固定在電動機罩89與加熱器罩83之間。因此,振動電動機88所產生的振動未較大衰減地傳遞到加熱器罩83。并且,傳遞到加熱器罩83的振動經由突起83b傳遞到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加熱器罩83在作為上下方向上的中間部的水平部上具有用于保持振動電動機88的肋。利用該肋,使加熱器罩83的剛性提高,使振動電動機88的振動易于傳遞到加熱器罩83。并且,自振動電動機88傳遞到加熱器罩83的振動經由突起83b高效地傳遞到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硬質材料形成的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直接抵接于眼睛3下方的皮膚面,振動電動機88的振動經由皮膚抵接面243d傳遞到眼睛下方的皮膚面,因此能夠高效地傳遞振動。

此外,基座部240在與加熱器80和導熱板81的外形相匹配的位置具有朝向前方突出的肋247。并且,以肋247的頂端緣抵接于加熱器罩83的狀態將加熱器罩83固定于基座部240。由此,利用基座部240和加熱器罩83形成用于容納加熱器80和導熱板81的封閉空間c1(參照圖9)。并且,振動電動機88在封閉空間c1的外部安裝于加熱器罩83。

通過如此設置,加熱器罩83成為分隔壁從而抑制由于加熱器80的熱量所引起的振動電動機88的過熱,從而提高了振動電動機88的可靠性。

另外,如圖5所示,在肋247的頂端緣形成有多個臺階部248。另外,在加熱器罩83的周緣部形成有與肋247相嵌合的定位凸部83c。并且,定位凸部83c卡合于臺階部248從而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被定位,從而使加熱器罩83被固定于基座部240。通過如此設置,提高了封閉空間c1的密閉性。

另外,如上所述,在分割平板81a、81b上涂布有用于提高熱傳導性的潤滑脂。該潤滑脂通常含有硅,會因熱量而揮發的硅有時附著在電接點部而引起接點不良。

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涂布有潤滑脂的部分位于封閉空間c1內。因此,能夠抑制揮發了的硅泄漏到封閉空間c1之外。即,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揮發的硅對位于封閉空間c1之外的振動電動機88和控制電路等帶來不良影響。

并且,在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容納空間240d內(凹部23的里側:另一側),如圖4所示,拆裝自如地安裝有大致沿著容納空間240d的周緣形狀形成的外緣形狀的單元構件40。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能夠保持水等液體的供水板(液體保持構件)50和劃分凹部23的分隔壁60形成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單元構件40(參照圖16、圖17)。具體而言,通過組合供水板50和分隔壁60,從而形成了單元構件40。此外,也能夠通過嵌入成形供水板50和分隔壁60來形成單元構件40。

并且,在單元構件40安裝于主體部20(凹部23的里側)的狀態下,供水板50抵接于容納空間240d內的里側面241b(在背面側形成有加熱面245的面)。

另外,在單元構件40安裝于主體部20的狀態下,凹部23被分隔壁60劃分為靠液體保持構件側的第一空間(液體保持構件側空間)s1和靠開口側的第二空間(開口側空間)s2。

在單元構件40的左右方向兩端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朝向后方且朝向左外側或右外側突出的把持部41。另外,在單元構件40的把持部41的上方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的鉤部42。

并且,通過在把持著左右兩側的把持部41的狀態下將單元構件40容納于容納空間240d內并將鉤部42卡扣(卡合)于形成在后側面241d的鉤部241e,能夠利用一次操作將單元構件40安裝于主體部20。

此外,鉤部42由能夠在左右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片構成。當使上述那些鉤部42分別向左右方向上的內側彈性變形時,鉤部42與鉤部241e之間的卡合被解除,能夠將單元構件40自主體部20拆下。

這樣,通過將單元構件40拆裝自如地安裝于主體部20,能夠易于將單元構件40拆下并進行清洗。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6所示,把持部41以向斜后方突出的方式設于與加熱面245分開的左右方向兩側。因此,來自加熱器80的熱量不易傳遞到把持部41。通過如此設置,能夠在使用后把持著把持部41將單元構件40容易地拆下。

供水板50是利用具有耐熱性、耐蒸汽性的合成樹脂(例如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以大致平坦的板狀形成的。供水板50的后表面成為與分隔壁60相對的相對面51。并且,供水板50的前表面成為接受來自加熱器80的熱量的受熱面52。

該供水板50在自后方看的狀態下呈與容納空間240d的輪廓形狀相對應的形狀。即,供水板5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為窄幅。通過如此將供水板50的中央部設成窄幅,能夠抑制窄幅部分中的、來自加熱器80的發熱量,從而能夠抑制窄幅部分的溫度過度上升。其結果,能夠抑制過度的熱量施加于使用者1的鼻梁附近。

另外,在供水板50形成有能夠利用表面張力來保持作為液體的水的多個小的通孔53。在本實施方式中,通孔53在供水板50的厚度方向上貫穿供水板50。

另外,如圖5所示,多個通孔53形成于在眼部用護理裝置10佩戴在面部上時與使用者1的眼睛3相對的區域,而未形成于與兩眼之間的鼻梁相對的位置。這樣,通過不將能保持水的通孔53設于供水板5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形成為窄幅的部分,能夠抑制水泄漏到使用者的鼻梁上,能夠向眼睛3的周圍集中地供給溫霧。

此外,還能夠將通孔53稀疏地設于與鼻子6相對的位置。

如圖17所示,對于通孔53的直徑,通孔53的靠供水板50的與眼部相對的相對面51側的直徑與通孔53的靠被加熱器80加熱的受熱面52側的直徑相同或比靠受熱面52側的直徑大。此外,為了充分地確保表面張力,各通孔53的直徑優選為0.5mm~1.5mm左右的大小。

此外,還能夠使通孔53的直徑隨著朝向供水板50的相對面51去而變大。若如此設置,則通孔53內的熱交換面積隨著朝向相對面51去而變大,因此,蒸汽化的效率提高,能夠縮短從加熱器80發熱開始到產生溫霧的時間。

分隔壁60包括以自供水板50向后方分開的狀態配置的立壁6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將供水板50和立壁61連結起來的周壁62。

立壁61也與供水板50同樣地在自后方看的狀態下呈與容納空間240d的輪廓形狀相對應的形狀。即,立壁6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也形成為窄幅。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立壁61的靠左右方向兩側的寬幅的部分以隨著朝向左右方向外側去而位于后方的方式形成。即,立壁61呈在自上方看時以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前方凸起的方式彎曲的形狀。此外,立壁61的形成為窄幅的部分呈平坦的板狀。

周壁62以將供水板50的外周端緣和立壁61的外周端緣連結起來的方式形成,并形成于除了形成有后述的放出孔62a的部位以外的周圍。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自供水板50起到立壁61為止的前后方向上的距離(最長距離)小于自立壁61起到凹部23的開口部23a為止的前后方向上的距離。因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對被分隔壁60劃分出來的第一空間s1和第二空間s2進行比較時,第一空間s1比第二空間s2狹小(第一空間s1的容積比第二空間s2的容積小)。

并且,在分隔壁60上形成有將第二空間s2和第一空間s1相連通的多個連通孔60a。

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連通孔60a中的一部分連通孔60a作為能夠將第二空間s2內的流體(空氣、溫霧等)導入到第一空間s1內的導入孔61a,多個連通孔60a中的其他連通孔60a作為能夠將流體自第一空間s1內放出到第二空間s2內的放出孔62a。

具體而言,在立壁6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形成為窄幅的部位,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了在上下方向上細長的3個導入孔61a。

并且,在周壁62的左右方向外側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在上下方向上細長的放出孔62a。各放出孔62a向左右方向外側開口。

該放出孔62a形成為在將單元構件40安裝于主體部20的狀態下放出孔62a的開口位于凹部23內的里側(與使用者側相反的一側)。

通過設成該結構,在將單元構件40安裝于主體部20時,供水板50的受熱面52抵接于里側面241b。并且,當在該狀態下利用加熱器80加熱基座部240的加熱面245時,加熱器80所產生的熱量自加熱面245傳遞到受熱面52而對供水板50加熱。其結果,在形成于供水板50的各通孔53中所保持的水被加熱而成為溫霧并被放出到第一空間s1內。并且,被放出到第一空間s1內的溫霧自放出孔62a放出到第二空間s2內而供給至使用者1的眼部2。

此外,在將單元構件40安裝于主體部20時,若在使供水板50以朝向加熱面245側凸起的方式翹曲的狀態安裝單元構件40,則能夠使存在較多通孔53的部分更可靠地緊貼于里側面241b,從而促進了霧的產生。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供水板50的全部通孔53保持的水量設為這樣的量:能夠通過一次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使用來產生所需的霧。即,在使用了一次眼部用護理裝置10之后,水基本上不殘留在供水板50上。并且,若稍微存在殘留的水,則也能夠僅靠加熱面245的余熱進行干燥,抑制了雜菌、霉菌的產生。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中設有霧產生裝置,該霧產生裝置具有作為加熱部件發揮功能的加熱器80和作為霧產生部件發揮功能的供水板50。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向使用者1的眼部2更高效地供給溫霧,在凹部23內配置了作為對流產生部件的送風部91。

具體而言,在眼部用護理裝置10中設有具有送風部91的送風裝置,送風部91配置在凹部23內。

送風裝置包括送風電動機93和安裝于送風電動機93的軸93b并能進行旋轉的送風部91(參照圖15)。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形成于電池盒86的送風電動機保持部86a上載置有送風電動機93的主體93a。并且,通過將主體93a的軸93b側貫穿在加熱器罩83上形成的電動機貫穿孔83d,并且隔著墊片92插入在基座部240上形成的電動機接收部249,從而將送風電動機93固定(參照圖15)。

此時,軸93b貫穿在墊片92上形成的軸貫穿孔92a以及在電動機接收部249上形成的軸貫穿孔249a,軸93b的頂端突出到第一空間s1內。

并且,在突出到第一空間s1內的軸93b的頂端固定有送風部91的軸固定部91b。由此,在使送風電動機93驅動時,一體地形成于軸固定部91b的葉片部91a會連同軸固定部91b一起旋轉。

此外,在供水板5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供送風部91貫穿的貫穿孔54(參照圖17)。因而,單元構件40能夠不受送風部91影響地相對于主體部20進行拆裝。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送風部91配置在第一空間s1內。具體而言,將送風部91以與該導入孔61a相對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空間s1內的導入孔61a的前方。此時,送風部91的旋轉軸方向成為前后方向。并且,在使送風部91旋轉時,自導入孔61a導入到第一空間s1內的空氣朝向左右兩側流動。

另外,優選對供水板50的左右方向中間部的溫度進行抑制。作為這樣的方法,能夠想到:(1)使處于加熱器80的左右方向中間部與供水板50之間的基座部240的加熱面245的壁厚較厚;以及(2)在供水板50的左右方向中間部與加熱面245之間設置間隙等方法。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使片狀的加熱器80大致僅抵接于導熱板81、皮膚抵接面243d的背面、以及用于加熱供水板50的加熱面245,因此能夠將加熱器80所產生的熱量高效地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和供水板50。

另外,如圖8所示,在基座部240的下表面前部設有接頭插入口246。由此,如圖3所示,能夠通過插入ac適配器的接頭j從而對電池87充電。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狀態下,接頭插入口246朝向斜下方暴露。通過如此設置,在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靜置狀態下,即使在有水從上方落至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或者在從供水板50滴下的水流落至基座部240的下表面時,該水也不會進入接頭插入口246內。

另外,在罩230的下表面的左右設有腿部232。由此,在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放置在桌上的情況下,不會對已插入到接頭插入口246的接頭j施加載荷。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作為重物的電池87位于基座部240的前部(在圖8中為下方),從而使基座部240的重心位于比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在眼部用護理裝置10翻倒的情況下,基座部240的前方自動地處于下方,凹部23成為朝向上方的狀態,能夠抑制從供水板50滴下的水從凹部23灑出。

接下來,說明霧產生裝置、熱量施加裝置、振動施加裝置以及送風裝置的控制部。

作為控制部的主要部分,包括容納在基座部240與罩230之間的電池盒86、設置在電池盒86內的電池87以及設置在電池盒86上方的控制基板85(參照圖8)。

電池87是能夠充電的蓄電池,其能夠通過經由接頭j向設置在基座部240上的接頭插入口246內插入ac適配器(未圖示)從而充電。

控制電路基于自電池87供給的電力對加熱器80、振動電動機88以及送風電動機93的動作進行控制。并且,控制電路基于開關84的按壓操作、自溫度傳感器82輸出的溫度檢測信號來對振動電動機88、送風電動機93的轉速進行控制,且通過對介于與加熱器80之間的開閉器進行開閉來控制加熱器80的發熱動作。

接下來,說明如上述那樣構成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作用。

在使用本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如圖1所示,以利用墊220覆蓋眼部2的方式來佩戴該眼部用護理裝置10。

此外,在不使用佩戴帶30的情況下,如圖6所示,優選的是,在使墊220的抵接面222從額頭接觸至鬢角且使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與臉頰相接觸的狀態下,仰起臉部等而保持眼部用護理裝置10不與眼部錯位。

墊220由硅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抵接面222的厚度約為1mm以下。該抵接面222的厚度比向基座部240安裝的安裝面223的厚度(約2mm)薄。因而,墊220的抵接面222容易以沿著抵接部分的形狀的方式發生變形。因此,即使使用者1的臉部較大,只要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放在臉部上并使臉部朝上,墊220的抵接面222就會因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自重而向外側擴展,從而使墊220緊貼于面部。

另外,還能夠是,準備例如s、m、l尺寸等大小不同的多種墊,通過與使用者的臉部大小相匹配地更換墊,從而確保緊貼性。

此外,在臉部極大或極小而僅靠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重量無法充分地緊貼的情況下,使用佩戴帶30,使墊220的抵接面222緊貼于面部即可。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用于安裝佩戴帶30的鉤部243c被罩230覆蓋,因此即使在誤使眼部用護理裝置10落下的情況下或在以各種方向放置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情況下,也能減輕直接作用于鉤部243c的載荷。因此,能夠抑制破損。

另外,墊220的外緣部分、基座部240與墊220之間的嵌合部分也基本上被罩230覆蓋。因而,即使在以各種方向放置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對這些部分作用無用的載荷。因而,即使在長時間放置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墊220的變形。

另外,由于作為重物的電池87位于基座部240的前部且基座部240的重心位于比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在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放置在桌上時,凹部23成為朝向上方的狀態。此時,墊220的左右兩端的薄壁部成為自桌上表面抬起的狀態,因此能夠抑制墊220的變形。

并且,當在佩戴著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狀態下按壓開關84而設成電源接通狀態時,控制電路做動作而開始向加熱器80通電。此時,加熱器80發熱而使基座部240的加熱面245的溫度上升,利用該熱量將保持在供水板50的通孔53中的水加熱。

當保持在通孔53中的水被如此加熱時,水發生蒸汽化而生成溫霧。然后,溫霧自供水板50的相對面51放出到第一空間s1內。并且,自供水板50放出到第一空間s1內的溫霧的溫度在第一空間s1內升高。此時,由于溫霧是在容積較小的第一空間s1內進行升溫,因此能夠將溫霧更快速地提高到期望的溫度。

并且,當通過控制電路的動作來使送風電動機93驅動時,送風部91(軸固定部91b和葉片部91a)進行旋轉。

像這樣,當送風部91旋轉時,在凹部23(空間s)內形成圖17的箭頭所示的風的流動,充滿第一空間s1內的高溫的溫霧自放出孔62a放出到第二空間s2內。此時,溫霧隨著風的流動沿著自外眼角朝向內眼角的方向循環并被供給至使用者1的眼部2。

此外,在第一空間s1內升溫并自放出孔62a放出到第二空間s2內的高溫的溫霧在第二空間s2內漂浮,且溫度降低的同時朝向使用者1的眼部2移動。因而,高溫的溫霧不會直接吹送到眼部2的皮膚4上。

并且,當移動到眼部2側的溫霧附著在眼部2的皮膚4上時,利用合適溫度的溫霧對眼部2的皮膚4進行滋潤。其結果,能夠獲得對眼部2的皮膚4進行加濕和保濕、抑制干燥、提高肌理細致程度、通過促進血液循環來緩解疲勞等效果。

此外,未附著于皮膚4的溫霧以溫度降低了的狀態連同第二空間s2內的空氣一起自導入孔61a導入到第一空間s1內,并在第一空間s1內再次升溫。然后,以成為溫度較高的高溫的狀態自放出孔62a放出到第二空間s2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產生適度的霧,控制電路對加熱器80的溫度進行控制,使得霧的溫度處于35℃~60℃(期望39℃~44℃)的范圍內、霧量處于10mg/分鐘~100mg/分鐘(期望10mg/分鐘~60mg/分鐘)的范圍內。

此外,為了實現節電效果、避免低溫燙傷,優選控制電路在從開始通電起經過了規定時間(作為一個例子為12分鐘)時切斷對加熱器80的通電。

另外,若加熱器80發熱,則與加熱器80的后表面緊貼的導熱板81被加熱。然后,熱量從導熱板81的下部的分割平板81a、81b經由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傳遞到眼睛3的下方部分的皮膚4。在本實施方式中,導熱板81未與加熱器80和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以外的部位相接觸,而是配置在由基座部240和加熱器罩83圍成的封閉空間c1內。由此,抑制來自導熱板81的無用的散熱,能夠使加熱器80所發出的熱量經由導熱板81高效地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向加熱器80開始通電的同時開始向振動電動機88通電。而且,振動電動機88產生的振動傳遞到加熱器罩83,并自加熱器罩83的突起83b經由分割平板81a、81b傳遞到基座部240的皮膚抵接面243d。另外,振動電動機88的振動自加熱器罩83的外緣經由基座部240的肋247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這樣的傳遞路徑,能夠將振動電動機88所產生的振動高效地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皮膚抵接面243d未由布、橡膠等軟質的材料形成,而由硬質的材料形成。并且,由于該皮膚抵接面243d直接壓緊在皮膚4上,因此,振動電動機88所產生的振動未較大衰減地傳遞到皮膚抵接面243d。

另外,由于使墊220中的位于基座部側凹部240a的上方和側方的部位抵接于面部,因此能夠抑制皮膚抵接面243d因基座部240的振動而偏移。

通過使這樣的皮膚抵接面243d的振動作用于皮膚4,能夠對使用者1的眼部2施加適度的按摩效果,能夠促進眼部2的血液循環。尤其是,通過使振動集中傳遞到易于形成黑眼圈的眼睛3下側的皮膚4,能提高消除黑眼圈的效果。

這樣,通過針對眼部供給由霧產生裝置所產生的溫霧、施加由熱量施加裝置所產生的熱量、傳遞由振動施加裝置所產生的振動,能夠對眼部2進行滋潤并對眼部2實施適度的按摩。其結果,促進了眼部2的血液循環,能夠謀求消除眼疲勞和眼睛3下方的黑眼圈。

另外,當以恒定的狀態進行溫霧的供給、振動的傳遞等時,使用者1有可能適應那樣的狀態而使恢復效果、放松效果降低。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利用控制電路上的微型計算機的信號對振動電動機88的轉速進行控制,能夠獲得各種振動方式。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利用控制電路上的微型計算機的信號對送風電動機93的轉速進行控制,能夠獲得各種送風方式。

并且,設定了多個使用模式,這些使用模式是將多個振動方式、送風方式相組合而成的。此外,每當按下開關84時,就會在這些使用模式之間切換。

作為多個使用模式,例如,能夠設定恢復模式、放松模式等。在圖18a中示出了恢復模式的動作的一個例子,在圖18b中示出了放松模式的動作的一個例子。

在圖18a所示的恢復模式中,首先開始85秒鐘的預熱模式。

在該預熱模式中,送風電動機93未驅動。因而,在預熱模式的階段中,在第一空間s1內進行溫霧的生成和加熱。

另外,在預熱模式中,通過對振動電動機88的轉速進行控制從而使振動電動機88以恒定的轉速緩慢地旋轉,從而使緩慢的單調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

然后,在預熱模式結束后的35秒鐘內,以2秒間隔在送風電動機93的接通、斷開之間進行切換。通過如此設置,從而間歇地產生風,能夠抑制皮膚4適應溫度、風。

另外,通過對振動電動機88的轉速、接通/斷開的切換時間等進行控制,能夠使強弱程度較小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

在之后的4分鐘內,重復進行這樣的控制,即,使送風電動機93成為接通10秒鐘的狀態之后使送風電動機93成為斷開5秒鐘的狀態。

另一方面,通過對振動電動機88的轉速、接通/斷開的切換時間等進行控制,能夠交替地進行使強弱程度較大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和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此時,使強弱程度較大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進行55秒鐘~56秒鐘,且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進行6秒鐘。像這樣,通過在向皮膚4傳遞強弱程度較大的振動的中途僅以短時間向皮膚4傳遞緩慢的振動(使振動方式變化),能夠抑制皮膚4適應較大的振動。

在之后的1分鐘內,以2秒間隔在送風電動機93的接通、斷開之間進行切換。

另一方面,針對振動電動機88,在進行30秒鐘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之后,進行30秒鐘使強弱程度較小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之后的4分鐘內,針對送風電動機93,進行如下控制,即,交替地切換10秒鐘的接通狀態和5秒鐘的斷開狀態。

另一方面,針對振動電動機88,交替地進行使強弱程度較大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和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此時,使強弱程度較大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進行55秒鐘~56秒鐘,且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進行6秒鐘。

在最后的1分鐘內,針對送風電動機93,進行如下控制,即,以2秒間隔在接通、斷開之間切換。

另一方面,針對振動電動機88,進行如下控制,使振動電動機88與脈搏相應地單調地振動。

因而,在最后的1分鐘內,對與脈搏相應地單調地振動著的皮膚4間歇地供給溫霧。

在圖18a所示的恢復模式中,通過進行上述那樣的控制,從而使所供給的溫霧的溫度、風的流動、振動方式變化,能夠抑制恢復效果的降低。并且,通過使風間歇地產生,能夠抑制皮膚4適應溫度、風。

在圖18b所示的放松模式中,首先,開始85秒鐘的預熱模式。

在該預熱模式中,送風電動機93未驅動。因而,在預熱模式的階段中,在第一空間s1內進行溫霧的生成和加熱。

另外,通過對振動電動機88的轉速進行控制而使振動電動機88以恒定的轉速緩慢地旋轉,從而使緩慢的單調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此外,此時的轉速小于在恢復模式的預熱模式中說明的轉速。

并且,針對送風電動機93,自預熱模式結束后到放松模式結束為止,進行如下控制,即,以2秒間隔在接通、斷開之間切換。通過如此設置,能夠使風間歇地產生,從而抑制皮膚4適應溫度、風。

另一方面,在振動電動機88中,在預熱模式結束后的103秒鐘內,使緩慢的單調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此外,此時的轉速與在恢復模式的預熱模式中說明的轉速大致相同。

因而,在預熱模式中,進行使更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進行103秒鐘的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之后的103秒鐘內,進行使更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之后的103秒鐘內,進行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之后的103秒鐘內,進行使更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之后的103秒鐘內,進行使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之后的1分鐘內,進行使更緩慢的振動傳遞到皮膚4的控制。

在最后的1分鐘內,進行使振動電動機88與脈搏相應地單調地振動的控制。

在圖18b所示的放松模式中,通過進行上述那樣的控制,能夠提高放松效果。

如以上說明那樣,本實施方式的眼部用護理裝置10包括主體部20,該主體部20具有用于覆蓋使用者的眼部的凹部23和形成于凹部23的周圍且用于抵接于使用者1的皮膚4的抵接面24。

另外,眼部用護理裝置10包括:供水板50,其配置于凹部23的里側,能夠保持液體;以及加熱器(加熱部)80,其用于加熱供水板50。

眼部用護理裝置10還包括用于在凹部23內形成風的流動的送風部91。

若如此設置,能夠將利用供水板50供給到凹部23內的溫霧更高效地供給至使用者1的眼部2。其結果,能夠進一步提高施加于眼部2的護理效果。

另外,眼部用護理裝置10包括將凹部23劃分為第一空間s1和第二空間s2的分隔壁60。并且,分隔壁60具有多個將第二空間s2和第一空間s1相連通的連通孔60a。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供水板50所生成的溫霧快速地達到規定的溫度,并能夠使第一空間s1內快速地充滿溫霧。并且,通過將充滿第一空間s1內的規定溫度的溫霧自連通孔60a朝向眼部2側放出,能夠對使用者1的眼部2施加溫熱按摩感。其結果,能夠進一步提高施加于眼部2的護理效果。

另外,多個連通孔60a具有能夠將在第二空間s2中流動的流體向第一空間s1導入的導入孔61a和能夠將流動的流體自第一空間s1向第二空間s2放出的放出孔62a。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凹部23內的流體(空氣、溫霧)的流動更接近恒定的流動,能夠將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1的眼部2。

另外,在使主體部20的抵接面24抵接于皮膚4的使用者1面向前方的狀態下,導入孔61a設于分隔壁6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放出孔62a設于分隔壁60的左右方向上的兩端的下部。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溫霧自外眼角朝向內眼角循環,能夠將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1的眼部2。另外,能夠使溫霧更均勻地遍布于凹部23內(第二空間s2內)。

因而,即使使用者1在使用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改變姿勢,也能夠使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1的眼部2。

尤其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自左右方向上的兩端的下部放出溫霧,因此,即使在例如站立的狀態下使用眼部用護理裝置10時,也能夠抑制溫霧偏向上方,能夠使溫霧更均勻地遍布于凹部23內(第二空間s2內)。

另外,送風部91配置于第一空間s1內。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充滿第一空間s1內的溫霧一邊對流一邊向第二空間s2內放出,能夠將溫霧更高效地供給到使用者1的眼部2。

另外,第一空間s1比第二空間s2狹小。

若如此設置,則能夠使液體保持構件所生成的溫霧更快速地充滿液體保持構件側空間內,并能夠使溫霧更快速地上升到期望的溫度。

另外,分隔壁60和供水板50形成為一體。

若如此設置,能夠將分隔壁60和供水板50更容易地安裝于主體部20。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而能夠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能夠將導熱板81的材質變更為熱傳導優異的鋁之外的其他材質。作為其他材質,例如,存在銅、金、銀、鉑、鈹、鎢、鎂、鉬、鐵、鎳、鈀或鉛等熱傳導優異的金屬、或者鋁合金、不銹鋼、鎂合金、合金鋼、鎳合金、銅合金或鐵合金等合金。

另外,還能夠將眼部用護理裝置10的電源變更為與能夠充電的電池87不同的其他電源。作為其他電源,例如存在干電池或商用電源。

另外,還能夠將突起83a和突起83b的頂端部的形狀變更為與球面狀不同的其他形狀。作為其他形狀,例如存在多棱錐狀。

另外,也可以在突起83a和突起83b的頂端部與導熱板81之間設置隔熱材料。

另外,還能夠適當地變更主體部、分隔壁、以及其他細微部分的規格(形狀、大小、布局等)。

采用本發明,能夠獲得能進一步提高施加于眼部的護理效果的眼部用護理裝置。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