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到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醫用手術牽引器。
背景技術:
組織牽引器是外科手術常用器械之一,主要用于對組織的牽引及固定,以充分暴露手術視野。目前的牽引器為不銹鋼多片結構,通過四連桿鉸鏈機構進行組合,其四連桿鉸鏈機構一端連接持針器、另一端與手柄之間通過鋼絲牽引連接,手柄拉動或放松鋼絲,從而控制牽引器的張開和閉合,實現對組織的牽引等功能。由于四連桿鉸鏈機構的結構精細,不僅制作工藝較復雜,提高了生產成本,而且使用后四連桿鉸鏈結構的間隙處難以清洗、消毒困難,影響了手術安全衛生。另外,由于細小的四連桿鉸鏈機構受力有限,使用一定次數后容易損壞,提高了生產成本,縮短了使用壽命;另外,牽引器為不銹鋼材料,由于鋼材料無應力變化特性,套牽組織容易損傷組織,因此,現有技術牽引器存在著生產成本高、加工難度大、消毒困難、易損壞、使用壽命短和易損傷組織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牽引器存在的生產成本高、加工難度大、消毒困難、易損壞、使用壽命短和易損傷組織等問題,本發明提出醫用手術牽引器。
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該牽引器包括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牽引頭,所述牽引頭能夠隨著被夾持物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調節夾持力,從而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采用超彈性材料制備從而實現所述牽引頭能夠隨著被夾持物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調節夾持力,所述超彈性材料的彈性變形量為0.5%~10%。
進一步,所述兩片或其中一片牽引頭為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備,且鎳鈦形狀記憶合金馬氏體向母相的轉變結束溫度低于37℃。
進一步,采用推管與連接桿的相對運動驅動設置在連接桿前端的牽引器的張開和閉合,包括連接桿、彈性件和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牽引頭,所述牽引頭通過彈性件連接在連接桿的前端,所述牽引頭包括嚙合部和牽引部,所述嚙合部相向延伸設置在牽引部端頭且通過牽引部與彈性件連接;在兩片牽引頭閉合時,所述嚙合部相互接觸,所述牽引部之間構成套牽組織的通孔;所述彈性件是指采用彈性材料制備的二個彈性支腳,支腳的一端分別連接牽引部,另一端合并后與連接桿的前端相連接,在外力消失后牽引部在彈性件的作用下恢復呈張開狀態。
進一步,所述嚙合部向前延伸出一帶圓孔的端部,在閉合狀態下,所述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端部圓孔相互對應。
進一步,所述連接桿為分體結構,包括連接桿前段和連接桿后段,連接桿前段的前端與牽引頭連接,連接桿前段的后端設置有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的凹槽及凸臺,或者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的螺栓或螺孔,或者與連接桿后段旋轉卡扣連接的卡銷或卡槽。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彈性件與連接桿或連接桿前段為整體結構,或者焊接或粘接為整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為一體式結構或為分體式結構,所述分體式結構的每個部分可通過卡槽,或者粘結,或者鑲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來實現相互固定。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的前端為圓鈍端。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沿閉合方向的左側或右側呈弧線狀,其弧線的弧度為0°~180°;或者,所述牽引頭沿閉合方向的上側或下側呈弧線狀,其弧線的弧度為小于90°。
進一步,所述彈性件的彈性支腳的外側面與推管的接觸部軸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定位凸起。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彈性件和連接桿裸露的表面除牽引部通孔的內表面外均涂覆有表面光滑的絕緣層。
進一步,所述牽引部通孔的內表面涂覆有硬質合金層或陶瓷層。
進一步,所述牽引頭的牽引部的材料為醫用不銹鋼、鈦合金、鎳基合金、鉻鎳鐵合金、塑料、陶瓷及高分子材料以及以上材料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的有益效果是整體結構簡單,推管在外力作用下相對連接桿向前移動,驅動彈性件由張開狀態逐漸閉合,帶動牽引頭逐漸閉合,牽引頭的牽引部在閉合狀態下構成套牽組織的通孔,當外力消失后,推管恢復原來位置,彈性件依靠自身彈性逐漸張開,帶動牽引頭逐漸張開,操作方便且降低加工難度以及生產成本,易清洗消毒,延長牽引器使用壽命,鎳鈦形狀記憶合金鉗夾具有良好超彈性能,可調整套牽組織的受力均勻,不易損傷組織,降低手術風險,具有良好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閉合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張開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沿閉合方向的右側呈0°~180°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沿閉合方向的上側彎曲且弧度小于90°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卡扣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閉合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張開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沿閉合方向的右側呈0°~180°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沿閉合方向的上側彎曲且弧度小于90°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卡扣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牽引頭、11為嚙合部、12為牽引部、2為彈性件、21為定位凸起、3為連接桿、4為推管、31為連接桿前段、32為連接桿后段、5為貫穿孔。
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該牽引器包括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牽引頭,所述牽引頭能夠隨著被夾持物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調節夾持力,從而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減少損傷,降低手術風險。
牽引頭采用超彈性材料制備從而實現所述牽引頭能夠隨著被夾持物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調節夾持力,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超彈性材料的彈性變形量為0.5%~10%。
兩片或其中一片牽引頭為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備,且鎳鈦形狀記憶合金馬氏體向母相的轉變結束溫度低于37℃。采用馬氏體相向母相的轉變結束溫度低于37℃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是為了利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特性,即具有變形量較大的彈性變形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溫度在37℃左右,此時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具有超彈性。在外力的持續作用下,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會誘發馬氏體相變,產生較大的彈性變形,使得牽引頭牽引部閉合時能夠克服局部應力的差異保持工作面的均勻接觸和受力,使得被夾持組織能夠被穩固夾持且受力均勻,避免對組織造成損傷,具有較好實用性。
采用推管4與連接桿3的相對運動驅動設置在連接桿3前端的牽引器的張開和閉合,包括連接桿3、彈性件和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牽引頭1,所述牽引頭1通過彈性件2連接在連接桿3的前端,所述牽引頭1包括嚙合部11和牽引部12,所述嚙合部11相向延伸設置在牽引部12端頭且通過牽引部12與彈性件2連接;在兩片牽引頭1閉合時,所述嚙合部11相互接觸,所述牽引部12之間構成套牽組織的通孔;所述彈性件2是指采用彈性材料制備的二個彈性支腳,二個彈性支腳的一端分別連接上、下相對設置的兩片牽引部12,另一端合并后與連接桿3的前端相連接,在外力消失后牽引部12在彈性件2的作用下恢復呈張開狀態。推管在外力作用下相對連接桿向前移動,驅動彈性件由張開狀態逐漸閉合,帶動牽引頭逐漸閉合,牽引頭的牽引部在閉合狀態下構成套牽組織的通孔,當外力消失后,推管恢復原來位置,彈性件依靠自身彈性逐漸張開,帶動牽引頭逐漸張開,操作方便且降低加工難度以及生產成本,易清洗消毒,延長牽引器使用壽命。
嚙合部11向前延伸出一帶圓孔的端部,在閉合狀態下,所述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端部圓孔相互對應,用于容納或套牽其他組織。
連接桿3為分體結構,包括連接桿前段31和連接桿后段32,連接桿前段31的前端與牽引頭1連接,連接桿前段31的后端設置有與連接桿后段32嵌合連接的凹槽及凸臺,或者與連接桿后段32螺紋連接的螺栓或螺孔,或者與連接桿后段32旋轉卡扣連接的卡銷或卡槽,方便更換不同牽引器和降低生產成本。牽引頭與所述連接桿或連接桿前段為整體結構,或者焊接連接為整體結構,實現一體化結構。
組織牽引頭為一體式結構或分體式結構,所述分體式結構的每個部分可通過卡槽,或者粘結,或者鑲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來實現相互固定。即牽引頭的嚙合部和牽引部為一體結構;或者為分體式結構,所述分體式結構的嚙合部通過卡槽固定在牽引部上,或者粘結在牽引部上,或者鑲接在牽引部上,或者焊接在牽引部上,牽引部與嚙合部多種連接組裝方式方便更換不同牽引部套牽所需要的組織。
牽引頭的前端為圓鈍端,避免損傷組織,降低手術風險。
牽引頭沿閉合方向的左側或右側呈弧線狀,其弧線的弧度為0°~180°;或者,所述牽引頭沿閉合方向的上側或下側呈弧線狀,其弧線的弧度為小于90°,方便實現不同位置組織的套牽。
彈性件的彈性支腳的外側面與推管的接觸部軸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定位凸起21,在推管的端口設置有與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凹齒,方便控制和固定牽引部的張開角度,緩解術者手部疲勞,方便手術操作。
牽引頭可連通電凝裝置實現快速止血等功能,牽引頭、彈性件和連接桿裸露的表面除牽引部通孔的內表面外均涂覆有表面光滑的絕緣層,保證術者安全,同時光滑的表面減少牽引頭進入闕卡的摩擦力以及推管與彈性件之間的摩擦力,方便牽引頭的張開或閉合,利于手術操作。
牽引部通孔的內表面涂覆有硬質合金層或陶瓷層,增強嚙合部的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
牽引頭的牽引部的材料為醫用不銹鋼、鈦合金、鎳基合金、鉻鎳鐵合金、塑料、陶瓷及高分子材料以及以上材料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材料選擇范圍廣,降低成本且利于推廣。
本發明醫用手術牽引器的有益效果是整體結構簡單,推管在外力作用下相對連接桿向前移動,驅動彈性件由張開狀態逐漸閉合,帶動牽引頭逐漸閉合,牽引頭的牽引部在閉合狀態下構成套牽組織的通孔,當外力消失后,推管恢復原來位置,彈性件依靠自身彈性逐漸張開,帶動牽引頭逐漸張開,操作方便且降低加工難度以及生產成本,易清洗消毒,延長牽引器使用壽命,鎳鈦形狀記憶合金鉗夾具有良好超彈性能,可調整套牽組織的受力均勻,不易損傷組織,降低手術風險,具有良好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該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