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發明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癥,可因多種因素引起,一般腸梗阻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痛、嘔吐、腹脹、排氣停止與排便異常等癥狀。主要原因是由于腸腔狹窄、腫脹,腸蠕動減弱,腸道的血液循環障礙等造成的。中醫認為,胃的腐熟失職、脾的運化失司、腎司二便、功能失洞、肺的肅降無權、肝的疏泄失常,均可導致腸梗阻。腸梗阻的病灶在腸道,但常與肺、胃、腎、脾、肝等功能性失調有關。目前,在急慢性腸梗阻的治療方面,多采用禁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應用抗菌素消炎以減少毒素的產生等基礎治療,或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對成人而言療效確定,但是對于體質弱的人或者小孩子常不能耐受麻藥及手術,并且手術后并發癥多、易復發、患者體質恢復慢,手術之后的并發癥造成病情遷延不愈,慢性反復脹痛、嘔吐、腹脹、慢性腸炎、吸收功能障礙,形成惡性循環,患者家庭承擔著昂貴的醫藥費的同時,患者也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及社會壓力。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發了一種新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赤芍30-70份、白蘞15-45份、虎杖10-35份、玄參10-40份、海金砂20-60份、桑枝10-45份、天麻20-60份、桑白皮10-55份、小薊10-35份、石蓮子20-45份、枸杞子20-60份、款冬花10-35份、甘草10-30份。
優選的,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赤芍35-65份、白蘞18-42份、虎杖12-33份、玄參13-37份、海金砂25-55份、桑枝13-42份、天麻25-55份、桑白皮15-50份、小薊13-32份、石蓮子25-40份、枸杞子25-55份、款冬花13-32份、甘草13-27份。
進一步優選的,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赤芍40-60份、白蘞22-38份、虎杖15-30份、玄參17-34份、海金砂30-50份、桑枝18-38份、天麻30-50份、桑白皮20-45份、小薊18-28份、石蓮子28-37份、枸杞子30-50份、款冬花17-28份、甘草17-25份。
更進一步優選的,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赤芍45-55份、白蘞26-34份、虎杖18-27份、玄參20-30份、海金砂35-45份、桑枝23-35份、天麻35-45份、桑白皮25-40份、小薊22-27份、石蓮子30-35份、枸杞子35-45份、款冬花20-26份、甘草19-23份。
更進一步優選的,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赤芍50份、白蘞30份、虎杖23份、玄參25份、海金砂40份、桑枝28份、天麻40份、桑白皮33份、小薊25份、石蓮子32份、枸杞子40份、款冬花23份、甘草21份。
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還含有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稀釋劑。
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為固體制劑或液體制劑,所述固體制劑為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或丸劑;所述液體制劑為口服液、噴霧劑。
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為: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海金砂、桑枝、天麻、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粉碎過篩,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稀釋劑混合均勻,制備成制劑。
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0-16倍量水浸泡3-6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2-5倍量水煎煮2-5次,每次1-3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2-6倍量75%的乙醇浸泡2-4次,每次6-10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稀釋劑混合均勻,制成制劑。
優選的,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稀釋劑混合均勻,制成制劑。
所述重量份數可以是μg、mg、g、kg等醫藥領域公知的重量單位。
倍量的含義是指藥材的重量比。
所述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稀釋劑是指藥學領域常規的藥物載體,選自填充劑、粘合劑、崩解劑、潤滑劑、表面活性劑或矯味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其中所述填充劑選自淀粉、蔗糖、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微晶纖維素或葡萄糖等;
所述粘合劑選自纖維素衍生物、藻酸鹽、明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所述崩解劑選自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或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所述潤滑劑選自硬脂酸、聚乙二醇、碳酸鈣、碳酸氫鈉、二氧化硅、滑石粉或硬脂酸鎂;
所述表面活性劑選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硬脂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脂肪酸山梨坦或聚山梨酯(吐溫)等;
所述矯味劑選自阿斯巴甜、蔗糖素或糖精鈉。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臨床觀察結果顯示,540例腸梗阻患者中,總有效率平均達到94.3%,說明本發明在治療腸梗阻方面效果顯著,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組方:赤芍30g、白蘞15g、虎杖10g、玄參10g、海金砂20g、桑枝10g、天麻20g、桑白皮10g、小薊10g、石蓮子20g、枸杞子20g、款冬花10g、甘草10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2倍量水浸泡4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3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7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7的淀粉,混合均勻,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2
組方:赤芍70g、白蘞45g、虎杖35g、玄參40g、海金砂60g、桑枝45g、天麻60g、桑白皮55g、小薊35g、石蓮子45g、枸杞子60g、款冬花35g、甘草30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4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4倍量水煎煮4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5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9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8的淀粉,混合均勻,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3
組方:赤芍35g、白蘞18g、虎杖12g、玄參13g、海金砂25g、桑枝13g、天麻25g、桑白皮15g、小薊13g、石蓮子25g、枸杞子25g、款冬花13g、甘草13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4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4倍量水煎煮4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10的淀粉,混合均勻,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4
組方:赤芍65g、白蘞42g、虎杖33g、玄參37g、海金砂55g、桑枝42g、天麻55g、桑白皮50g、小薊32g、石蓮子40g、枸杞子55g、款冬花32g、甘草27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5倍量水浸泡4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4倍量水煎煮4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2-6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6的淀粉,混合均勻,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5
組方:赤芍40g、白蘞22g、虎杖15g、玄參17g、海金砂30g、桑枝18g、天麻30g、桑白皮20g、小薊18g、石蓮子28g、枸杞子30g、款冬花17g、甘草17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11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即得顆粒劑。
實施例6
組方:赤芍60g、白蘞38g、虎杖30g、玄參34g、海金砂50g、桑枝38g、天麻50g、桑白皮45g、小薊28g、石蓮子37g、枸杞子50g、款冬花28g、甘草25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11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即得顆粒劑。
實施例7
組方:赤芍45g、白蘞26g、虎杖18g、玄參20g、海金砂35g、桑枝23g、天麻35g、桑白皮25g、小薊22g、石蓮子30g、枸杞子35g、款冬花20g、甘草19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11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即得顆粒劑。
實施例8
組方:赤芍55g、白蘞34g、虎杖27g、玄參30g、海金砂45g、桑枝35g、天麻45g、桑白皮40g、小薊27g、石蓮子35g、枸杞子45g、款冬花26g、甘草23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11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即得顆粒劑。
實施例9
組方:赤芍50g、白蘞30g、虎杖23g、玄參25g、海金砂40g、桑枝28g、天麻40g、桑白皮33g、小薊25g、石蓮子32g、枸杞子40g、款冬花23g、甘草21g。
制備方法:
1)將天麻粉碎成細粉備用;
2)將海金砂粉碎成細粉,加13倍量水浸泡5天,過濾,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3)將赤芍、白蘞、虎杖、玄參加3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4)將桑枝、桑白皮、小薊、石蓮子、枸杞子、款冬花、甘草加4倍量75%的乙醇浸泡3次,每次8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2)3)4)備用的細粉混合均勻,加入占混合均勻細粉重量1/11的淀粉,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即得顆粒劑。
為了進一步簡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發明人做了臨床研究,具體如下:
臨床資料:
一、病例選擇:選擇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門診或住院的540例腸梗阻患者,年齡5-16歲,有腹腔手術史(術后2-4年)301例,多為闌尾切除術后,亦有胃穿孔和腸套疊術后,110例有腹膜炎病史,129例無特殊病史;隨機分成9組,每組60人。
二、診斷標準:近期有腹部手術病史,臨床表現為術后很早排氣或排出少許干便,進食后很快出現腹痛、嘔、脹、閉等腸梗阻癥狀,X線腹部平片均可見多個液平。全腹CT檢查:腸壁水腫、增厚、邊界不清及腸腔積液積氣,未見高度擴張腸管。
三、治療方法:
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9制備的藥物組合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4g;
四、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梗阻完全解除,大便通暢,腹脹消失,食欲正常。
好轉:治療后癥狀好轉,但病變未能解除,仍有殘存癥狀。
無效: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或出現并發癥。
五、治療結果:
臨床觀察結果顯示,540例腸梗阻患者中,總有效率平均達到94.3%,說明本發明在治療腸梗阻方面效果顯著,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藥。
典型病例:
病例一:張某,男,9歲,腹腔手術一年后,發現進食后很快出現腹痛、嘔、脹、閉等癥狀,經檢查,確診為腸梗阻。服用本發明藥物實施例1的藥物組合物,每日3次,一次4g,用藥7天后基本好轉,繼續用藥10天治愈,隨訪1年半未復發。
病例二:譚某,女,39歲,因腹痛,連續嘔吐幾日,5天沒有排便,并發現腹部稍有隆起,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藥物組合物,6天后腹脹消失,繼續使用15天,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惡心、嘔吐完全消失,排氣、排便正常,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無任何不適現象,痊愈。
病例三:李某,男,48歲,患者剛開始出現發熱、腹痛、腹脹等,并伴有頻繁嘔吐,患者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藥物組合物,7天后腹痛現象消失,繼續使用10天,腹脹、嘔吐現象也得到控制,繼續使用7天,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排便、排氣正常,身體逐漸恢復,面色也得到改善,去醫院復查,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痊愈。
病例四:郭某,男,56歲,患者腹腔手術二年后,開始出現發熱、腹痛、腹脹等,患者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4藥物組合物,5天后腹痛現象消失,繼續使用3天,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排便、排氣正常,去醫院復查,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痊愈。
病例五:肖某,女,55歲,因腹痛,連續嘔吐幾日,3天沒有排便,并發現腹部稍有隆起,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5藥物組合物,7天后腹脹消失,繼續使用10天,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惡心、嘔吐完全消失,排氣、排便正常,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無任何不適現象,痊愈。
病例六:趙某,女,53歲,患者腹腔手術一年后,開始出現發熱、腹痛等癥狀,患者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6藥物組合物,6天后腹痛現象消失,繼續使用5天,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排便、排氣正常,去醫院復查,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痊愈。
病例七:申某,男,43歲,因腹痛,連續嘔吐幾日,4天沒有排便,腹脹、并發現腹部稍有隆起,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7藥物組合物,6天后腹脹消失,繼續使用5天,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惡心、嘔吐完全消失,排氣、排便正常,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無任何不適現象,痊愈。
病例八:李某,女,36歲,患者腹腔手術三年后,開始出現腹痛、腹脹等,患者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8藥物組合物,4天后腹痛現象消失,繼續使用6天,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排便、排氣正常,身體逐漸恢復,去醫院復查,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痊愈。
病例九:趙某,男,40歲,患者腹腔手術二年后,開始出現發熱、腹痛等,患者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腸梗阻,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9藥物組合物,2天后腹痛現象消失,繼續使用5天,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排便、排氣正常,腸腔內無積氣、積液,痊愈。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及試驗,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出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