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傷寒修復液。
(二)
背景技術:
中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尤以寒、濕之邪為甚,有十病九寒之說。可引起關節炎癥,因寒瘀頭痛,因寒腹痛,因寒灰指甲,因寒手腳麻木,頸椎瘀堵,肩周炎等等瘀堵癥狀。目前最流行的dds透皮電療經絡儀,由于其操作專業性較強、普及率較低,難以讓廣大患者受益。而當前的透皮給藥一般是貼劑,針對某個特定的穴位,存在的缺點是給藥面較少,對于人體的病變起不到相應的作用,治療過程較為緩慢,患者較為痛苦。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易于操作、可以治療和緩解多種由寒癥引起的病癥的傷寒修復液。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傷寒修復液,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組成:
川芎1500-3000克,續斷300-800克,制川烏100-500克,制草烏100-500克,制首烏300-800克,川椒3000-5000克,胡椒300-500克,白芥子800-1500克,紅花300-800克,花椒800-1500克,樟腦300-800克,虎杖1500-3000克,防風800-1500克,白芷300-800克,五加皮300-800克,透骨草800-1500克,伸筋草800-1500克,馬錢子2000-4000克,鬼針草1500-3000克,蛇蛻100-200克,全蝎300-600克,蜈蚣50-150克,地龍20-80克,當歸1500-3000克,雞血藤2000-4000克,延胡索300-800克,蒼耳子2000-4000克,白芍300-800克,赤芍300-800克,甘草800-1500克,艾葉300-800克,冰片300-800克,干姜300-800克,黃柏100-500克,大黃100-500克,松香100-500克,海晶鹽1500-3000克,醫用酒精8000-20000克,透皮劑6000-12000克。
進一步的,所述傷寒修復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組成:
川芎2000克,續斷500克,制川烏300克,制草烏300克,制首烏500克,川椒4000克,胡椒400克,白芥子1000克,紅花500克,花椒1000克,樟腦500克,虎杖2000克,防風1000克,白芷500克,五加皮500克,透骨草1000克,伸筋草1000克,馬錢子3000克,鬼針草2000克,蛇蛻150克,全蝎400克,蜈蚣80克,地龍50克,當歸2000克,雞血藤3000克,延胡索500克,蒼耳子3000克,白芍500克,赤芍500克,甘草1000克,艾葉500克,冰片500克,干姜500克,黃柏300克,大黃300克,松香300克,海晶鹽2000克,醫用酒精10000克,透皮劑10000克。
所述透皮劑為醫用二甲亞砜。
上述傷寒修復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重量的川芎,續斷,制川烏,制草烏,制首烏,紅花,虎杖,防風,白芷,五加皮,透骨草,伸筋草,馬錢子,鬼針草,蜈蚣,當歸,雞血藤,延胡索,蒼耳子,白芍,赤芍,甘草,艾葉,干姜,黃柏,大黃加水熬制3-4小時,過濾后將藥液裝桶,然后加入海晶鹽,密封并置于陰涼處,靜置,得中藥液;
(2)將所述重量的川椒、胡椒、花椒、白芥子、全蝎、地龍、蛇蛻粉碎后放入醫用酒精,然后放入冰片、樟腦、松香后,密封,靜置,得發散劑;
(3)將步驟(1)所得中藥液與步驟(2)所得發散劑混合后,靜置3日,然后將所述重量的透皮劑加入混合液中,再靜置3日;過濾后即得所述傷寒修復液。
進一步的,步驟(1)所述靜置時間為7日。
步驟(2)中所述靜置時間為7日。
所述斑蝥加入步驟(1)中進行熬制。
本發明使用濕寒之地的植物中藥原料,并輔以生長于陰暗處的動物體液,以海晶鹽、醫用酒精、辛辣品為開散劑,以吸濕性強、清除自由基的滲皮藥物為引,相互作用,補血、燥濕、活血、祛寒、消炎、利水、控火自成五味精氣,以療寒疾。
使用方法:將本發明所得傷寒修復液擦于患處,以保鮮膜覆蓋,一般敷用8-12小時撕去保鮮膜即可。以保鮮膜覆蓋使患處始終保持在30℃以上,藥物開始滲透,體表溫度35-36℃時,患處皮下熱感加強,若患處有瘀,則熱感更甚,一般強熱4-5小時,溫熱時間持續更久,一般建議晚上用藥,起床后若,天氣不寒,則撕去保鮮膜即可;如果天氣寒冷。則要等到正午撕去保鮮膜,此法可保溫祛寒,久之寒癥必消。
藥性與藥理:
川芎:性味:辛,溫;歸經:歸肝、膽、心包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續斷:性味:苦、辛,微溫;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酒續斷多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鹽續斷多用于腰膝酸軟。
制川烏:性味:辛、苦,熱;有毒。歸經:歸心、肝、腎、脾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乳房疼痛,胸部脹痛,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制草烏:性味:味辛、苦,性熱。歸經:心、肝、腎、脾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泠痛,寒疝止痛。
制首烏:性味:苦、甘、澀,微溫。歸經:歸肝、心、腎經。功能主治: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嗚,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高脂血癥。
川椒:性味:辛、溫,有小毒,麻。功能主治: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蟲;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
胡椒:性味:辛,熱。歸經:歸胃、大腸經。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
白芥子:性味:辛,溫。歸經:歸肺、胃經。功能主治: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紅花:性味:辛,溫。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花椒:性味:辛,溫。歸經:歸脾、胃、腎經。功能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樟腦:性味:辛,溫。歸經:歸心、脾二經。功能主治:通竅,殺蟲,止痛,辟穢。治心腹脹痛,腳氣,瘡瘍疥癬,牙痛,跌打損傷。
虎杖:性味:微苦,微寒。歸經:歸肝、膽、肺經。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關節痹痛,濕熱黃疸,經閉,癥瘕,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咳嗽痰多。
防風:性味:辛、甘,溫。歸經:歸膀胱、肝、脾經。功能主治: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白芷:性味:辛,溫;歸經:歸胃、大腸、肺經。功能主治: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五加皮: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用于風濕痹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水腫,腳氣。
透骨草:性味:辛、苦,溫。有小毒。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止痛。用于風濕關節痛;外用治瘡瘍腫毒。
伸筋草:性味:微苦、辛,溫。歸經:歸肝、脾、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
馬錢子:性味:苦,溫;有大毒。歸經:肝、脾經。功能主治: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小兒麻痹后遺癥,類風濕性關節痛。
鬼針草: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主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早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蛇蛻:性味:咸、甘,平。歸經:歸肝經。功能主治:祛風,定驚,解毒,退翳。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翳障,喉痹,疔腫,皮膚瘙癢。
全蝎:性味:辛,平;有毒。歸經:歸肝經。功能主治: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疬。
蜈蚣:性味:辛,溫;有毒。歸經:歸肝經。功能主治:息風鎮痙,功毒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瘡瘍,瘰疬,毒蛇咬傷。
斑蝥:性味:辛,熱;有大毒。歸經:歸肝、胃、腎經。功能主治:破血消癓,功毒蝕瘡,引赤發泡。用于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疬,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經: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雞血藤: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利濕止瀉。用于胃腸炎,痢疾,肝炎,夜盲癥,泌尿系感染,跌打損傷,疔瘡癤腫。
延胡索: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
蒼耳子:性味:辛、苦,溫;有毒。歸經:歸肺經。功能主治:散風除濕,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歸經:肝、脾經。功能與主治: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赤芍:性味:酸苦,涼。歸經:入肝、脾經。功能與主治:行瘀,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
甘草:性味:甘,平。歸經: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艾葉:性味:辛、苦,溫;有小毒。歸經:歸肝、脾、腎經。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
冰片:性味:辛苦,涼。歸經:入心、肺經。功能主治: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
干姜:性味:辛、熱。歸經:歸脾、胃、腎、心、肺經。功能主治: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黃柏:性味:苦、寒。歸經: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大黃:性味:苦、寒。歸經: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松香:性味:苦、甘、溫。有小毒。歸經:肝、脾經。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治癰疽,疔毒,痔瘺,惡瘡。疥癬,白禿,金瘡,扭傷,風濕痹痛,癘風瘙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適用于各種由寒癥引發的關節炎癥、頭痛、偏頭痛、腹痛、灰指甲、手腳麻木、頸椎瘀堵,肩周炎等癥,能緩解疼痛,尤其對于慢性病的治療,本發明可操作性強、可保證患者長期治療的可持續性;本發明可以無創傷給藥,使藥物以接近恒定速度緩緩進入人體循環,不受消化道ph,食物或其他藥物的影響,最大的減少了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可以隨時中斷給藥,是一種極為安全的藥品。
(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1)稱取川芎1500克,續斷300克,制川烏100克,制草烏100克,制首烏300克,紅花300克,虎杖1500克,防風800克,白芷300克,五加皮300克,透骨草800克,伸筋草800克,馬錢子2000克,鬼針草1500克,蜈蚣50克,當歸1500克,雞血藤2000克,延胡索300克,蒼耳子2000克,白芍300克,赤芍300克,甘草800克,艾葉300克,干姜300克,黃柏100克,大黃100克加水熬制3-4小時,過濾后將藥液裝桶,然后加入海晶鹽1500克,密封并置于陰涼處,靜置7日,得中藥液;
(2)稱取川椒3000克、胡椒300克、花椒800克、白芥子800克、全蝎300克、地龍20克、蛇蛻100克粉碎后放入8000克醫用酒精,然后放入300克冰片、300克樟腦、100克松香,密封,靜置7日,得發散劑;
(3)將步驟(1)所得中藥液與步驟(2)所得發散劑混合后,靜置3日,然后加入6000克的透皮劑醫用二甲亞砜加入混合液中,再靜置3日;過濾后即得所述傷寒修復液;將傷寒修復液分裝為80克的小包裝,一般一個傷寒部位只需一支就可以了,這一支可以用十天左右,嚴重患者需加強兩個療程。
實施例2
(1)稱取川芎2000克,續斷500克,制川烏300克,制草烏300克,制首烏500克,紅花500克,虎杖2000克,防風1000克,白芷500克,五加皮500克,透骨草1000克,伸筋草1000克,馬錢子3000克,鬼針草2000克,蜈蚣80克,當歸2000克,雞血藤3000克,延胡索500克,蒼耳子3000克,白芍500克,赤芍500克,甘草1000克,艾葉500克,干姜500克,黃柏300克,大黃300克加水熬制3-4小時,過濾后將藥液裝桶,然后加入海晶鹽2000克,密封并置于陰涼處,靜置7日,得中藥液;
(2)稱取川椒4000克、胡椒400克、花椒1000克、白芥子1000克、全蝎400克、地龍50克、蛇蛻150克粉碎后放入10000克醫用酒精,然后放入500克冰片、500克樟腦、300克松香,密封,靜置7日,得發散劑;
(3)將步驟(1)所得中藥液與步驟(2)所得發散劑混合后,靜置3日,然后加入10000克的透皮劑醫用二甲亞砜加入混合液中,再靜置3日;過濾后即得所述傷寒修復液;將傷寒修復液分裝為80克的小包裝,一般一個傷寒部位只需一支就可以了,這一支可以用十天左右,嚴重患者需加強兩個療程。實施例3
(1)稱取川芎3000克,續斷800克,制川烏500克,制草烏500克,制首烏800克,紅花800克,虎杖3000克,防風1500克,白芷800克,五加皮800克,透骨草1500克,伸筋草1500克,馬錢子4000克,鬼針草3000克,蜈蚣150克,當歸3000克,雞血藤4000克,延胡索800克,蒼耳子4000克,白芍800克,赤芍800克,甘草1500克,艾葉800克,干姜800克,黃柏500克,大黃500克加水熬制3-4小時,過濾后將藥液裝桶,然后加入海晶鹽3000克,密封并置于陰涼處,靜置7日,得中藥液;
(2)稱取川椒5000克、胡椒500克、花椒1500克、白芥子1500克、全蝎600克、地龍80克、蛇蛻200克粉碎后放入20000克醫用酒精,然后放入800克冰片、800克樟腦、500克松香,密封,靜置7日,得發散劑;
(3)將步驟(1)所得中藥液與步驟(2)所得發散劑混合后,靜置3日,然后加入12000克的透皮劑醫用二甲亞砜加入混合液中,再靜置3日;過濾后即得所述傷寒修復液;將傷寒修復液分裝為80克的小包裝,一般一個傷寒部位只需一支就可以了,這一支可以用十天左右,嚴重患者需加強兩個療程。
典型病例:
1.張某,76歲,糖尿病患者,三高,雙腳紅外溫度20℃以下,無知覺10余年,腳不知鞋,用實施例1所得傷寒修復液凃于雙腳,并輔以保鮮膜,將雙腳置于被窩中20分鐘后,雙腳溫度達33℃,35分鐘后達26℃,當日就以出汗,持續每日必用,10日后恢復知覺,血管清晰可見,持續使用1個月,后隔一日一用。
2.朱某,76歲,有酒精肝病史,常頭痛,入院治療7日愈,10日后頭疼復發,服用中藥半日后不再頭痛,幾日后有復發,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所述傷寒修復液凃于頭部治療,使用2次后不在頭痛,半年未復發。
3.程某,70歲,胳膊腕麻木疼痛已久,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所制備的傷寒修復液2次后痊愈,久不復發。
4.李某,62歲,雙膝疼痛,久治不愈,且越發嚴重,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所制備的傷寒修復液10日后痊愈,久不復發。
5.耿某,女,63歲,常年大便稀軟,濕氣重,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所制備的傷寒修復液2次后痊愈。
6.王某,37歲,腿骨折處遇寒而疼,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所制備的傷寒修復液2次后疼止,且用藥處縫合痕消失。
7.朱某,27歲,中脘疼痛,打吊瓶稍微緩解,但仍疼,欲大便而不能,使用實施例1所得傷寒修復液十分鐘后疼痛即有緩解,次日便可上廁所,一周后基本無疼痛感。
本發明適用于各種由寒癥引發的關節炎癥、頭痛、偏頭痛、腹痛、灰指甲、手腳麻木、頸椎瘀堵,肩周炎等癥,能緩解疼痛,尤其對于慢性病的治療,本發明可操作性強、可保證患者長期治療的可持續性;本發明可以無創傷給藥,使藥物以接近恒定速度緩緩進入人體循環,不受消化道ph,食物或其他藥物的影響,最大的減少了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可以隨時中斷給藥,是一種極為安全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