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外敷藥的制作方法,具體是一種及原料敷面膜的制備方法,屬于醫藥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外敷療法是通過多種中藥的外用來防病健身、延衰駐顏或治療損美性皮膚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包括中藥美容法,是中醫職和美容各種方法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部分,化妝品常用美容中藥一般可分為保健型和治療型兩大類。保健型美容中藥多具有滋潤肌膚、防皺除紋、悅色增白、護發增輝、護膚防裂等作用,如古代本草文獻中所謂“好顏色”、“悅澤人面”、“白麗”等功效。治療型美容中藥多具有烏發、除黑黠、去粗刺、滅瘢痕、蝕贅疣、消黑子、療瘡瘍等功效。中藥美容法因其內容豐富,故又是各種美容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種,成為目前中醫美容學的重點研究內容。
外用中藥以外用為主,以局部涂搽、敷貼 、熏洗、點眼、吹喉、滴鼻為主要應用形式的一類中藥 。其中有些藥物也可內服。
外用藥具有解毒消腫、化腐排膿、生肌斂瘡、殺蟲止癢、止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癰疽瘡癤、疥癬、外傷、燒傷、蟲蛇咬傷以及五官科疾患(見表)。
由于面部皮膚與外界自然環境的接觸,難免受到有害物質的侵蝕,另外隨著人體年齡的增加,皮膚的逐漸衰老,等各種原因,人們的面部難免會出現痤瘡、皮膚干燥、紅斑、黑斑、角質老化等現象。在已有技術中,面部化妝品種類繁多,效果各異,其最大的缺點是治標不治本,只注重于面部肌膚的營養與滅螨蟲,沒有從皮膚衰老肌理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注意表面現象,所以效果較差,不能消除一些頑固的紅斑、黑斑、結節。
技術實現要素:
人體皮膚及淺層肌肉的病灶經研究是可以通過藥物直接于皮膚表面接觸吸排而完成治療,面部的美容涉及肌膚的生理學研究,以中醫學觀點分析人體面部及肌膚出現的病理變化,如果排除損傷性破壞,大都屬于皮虛血燥、蟲菌侵害、風毒蘊結,致黑斑、紅斑、白斑、瘡疥、粗糙等病理癥狀,治療應采取清熱拔毒、殺蟲滅菌、祛風散結的中藥結合外用。
一種祛風排毒外敷藥的制作方法解決問題所采取技術方案為按下面的制作步驟:
一、中藥原料:桑葉20份、蛇床子15份、地膚子60份、冬瓜皮15份、決明子10只、芥菜籽10份、蓮藕粉100份、木薯淀粉70份;二、將桑葉20份、蛇床子15份、地膚子10份、冬瓜皮15份與700份水煎煮后濾取藥液;三、將決明子10份、芥菜籽10份粉碎后與蓮藕粉100份、木薯淀粉70份混合成混合粉料;四、將混合粉料與步驟二所得的藥液攪拌均勻成混合稀糊液;五、將混合稀糊液注入橢圓形平面模盤中,注稀糊液深度0.5~1厘米,將模盤放進高溫水汽蒸箱蒸熟定型;六、取出模盤降低溫度后脫模成藥敷層。
下面先簡述一種祛風排毒外敷藥的制作方法中所用的原料藥性功效:中藥桑葉的功效 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中藥地膚子抑菌、利小便,清濕熱,治小便不利,淋病,帶下,疝氣,風疹,瘡毒,疥癬,陰部濕癢。蛇床子功效: 溫腎助陽, 祛風, 燥濕, 殺蟲,主治: 治男子陽痿, 陰囊濕癢, 女子帶下陰癢, 子宮寒冷不孕, 風濕痹痛, 疥癬濕瘡。冬瓜皮利水消腫、鎮痛、清肝涼血,治瘡腫,腹瀉,癰腫。決明子,味咸苦,性涼;歸肝、膽、腎經;祛風清熱,解毒利濕;主風熱感冒,流感,急性結膜炎,濕熱黃疸,急慢性腎炎,帶下,瘰疬,瘡癰癤腫,乳腺炎。芥菜籽也叫黃芥子,主要成分為芥菜子甙(Sinigrin)和少量芥子酶,此外尚含有芥子酸、脂肪、蛋白質等;芥子甙酶角后生成增辛辣味之芥子油,成分是硫氰酸的甲酯、異丙酯、丁酯等;有利氣、化痰、通絡、抗菌和止痛的作用。蓮藕含有淀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 含糖量也很高, 蓮藕能清熱解煩, 解渴止嘔。木薯功效:消腫解毒;用于癰疽瘡瘍, 瘀腫。
一種祛風排毒外敷藥的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一種祛風排毒外敷藥的制作方法通過分析人體面部及肌膚出現的病理變化,屬于皮虛血燥、蟲菌侵害、風毒蘊結,致黑斑、紅斑、白斑、瘡疥、粗糙等病理癥狀,采取清熱拔毒、殺蟲滅菌、祛風散結的中藥結合外用,并同時采取含淀粉量大的中藥決明子、綠豆、蓮藕、木薯作為粘附劑,使這種面膜能連接一體,并保持濕度,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優選實施例對一種祛風排毒外敷藥的制作方法作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祛風排毒外敷藥的制作方法適合于一個成年人皮膚表面使用的一塊敷藥是按下面的原料及方法進行制作:一、中藥原料:桑葉20克、蛇床子15克、地膚子60克、冬瓜皮15克、決明子10克、芥菜籽10克、蓮藕粉100克、木薯淀粉70克;二、將桑葉20克、蛇床子15克、地膚子10克、冬瓜皮15克與700克水煎煮后濾取藥液;三、將決明子10份、芥菜籽10克粉碎后與蓮藕粉100克、木薯淀粉70克混合成混合粉料;四、將混合粉料與步驟二所得的藥液攪拌均勻成混合稀糊液;五、將混合稀糊液注入橢圓形平面模盤中,注稀糊液深度0.5~1厘米,將模盤放進高溫水汽蒸箱蒸熟定型;六、取出模盤降低溫度后脫模成藥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