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藥物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制劑。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失調,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的女性。西醫常采用激素類藥物、碘制劑或三苯氧胺治療乳腺增生,這些藥物都具有較大的胃腸道不適、月經失調等副作用。中醫認為,乳腺增生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塊,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常用的中藥有柴胡、白芍、香附、橘葉、丹參、地龍等,中成藥有散結靈、乳塊消、乳寧、乳康片、逍遙散或丹梔逍遙散等,還可采用中醫外治療法,如中藥乳罩、針灸、按摩等。中醫與西醫相比副作用更少,但起效較慢,服藥時間長,劑量大,患者難以堅持。目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成藥大多為口服制劑,《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收載了一種具有散結消腫,化瘀止痛之功效的中藥,商品名是“小金膠囊”,由人工麝香、木鱉子、制草烏、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酒當歸、地龍、香墨等10味中藥制成。中醫用于痰氣凝滯所致的瘰疬、癭瘤、乳巖、乳癖,癥見肌膚或肌膚下腫塊一處或數處,推之能動,或骨及骨關節腫大、皮色不變、腫硬作痛等癥。西醫主要用于甲狀腺腫、良性前列腺增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乳腺囊性增生、慢性盆腔炎包塊及結節性筋膜炎等癥。由于外用藥的吸收、代謝途徑均與口服藥完全不同,它是通過皮膚的滲透作用到達機體內部,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以及藥物在胃腸道內的降解,因此,藥物吸收不受胃腸道因素的影響,能減少用藥的個體差異,同時還避免了口服給藥等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降低了毒副反應。但并非任何一種口服藥都能制成外用藥,藥物能否外用主要與其自身的理化性質相關,如透皮吸收性、油水分配系數等。《中國藥典》2015版收載的劑型是膠囊劑,目前已有片劑、丸劑等其它劑型上市,但尚無外用制劑的相關報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口服中成藥副作用大,服用不方便等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制劑。本發明提供的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外用制劑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材組成:人工麝香20-50份、木鱉子100-200份、制草烏100-200份、楓香脂100-200份、乳香50-100份、沒藥50-100份、五靈脂100-200份、酒當歸50-100份、地龍100-200份、香墨5-20份。優選地,所述外用制劑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材組成:人工麝香30份、木鱉子150份、制草烏150份、楓香脂150份、乳香75份、沒藥75份、五靈脂150份、酒當歸75份、地龍150份、香墨12份。理論上來講,上述中藥材可以制成任何一種適合臨床使用的外用制劑,如膏藥、乳膏、貼劑、巴布劑、軟膏、凝膠劑、膜劑、搽劑、噴霧劑等,這些劑型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使用上述中藥材制備這些劑型時,可以參照《中藥藥劑學》,采用本領域的常規工藝進行,并不需要克服太大的技術障礙,因此本發明在實施例中不對每一種劑型都進行詳細列舉。本發明優選的外用制劑為膏藥。本發明優選的膏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木鱉子、制草烏、酒當歸、地龍,用50~90%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成相對密度為1.2-1.3的清膏;2)將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粉碎成細粉并混勻;3)取麻油400-500重量份,倒入鍋中,加熱至300-320℃,將紅丹50-100重量份下入油鍋中,攪拌混勻,當冷卻至200-250℃時,緩緩加入粉碎成細粉的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繼續攪拌至冷卻到室溫,最后加入步驟1)中的清膏,混勻后分攤于裱背材料上,即得。采用該方法制備的外用制劑與其它外用制劑相比,透皮吸收性更好,血藥濃度更高,持效時間更長,療效更佳,使用更方便,同時還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如皮膚刺激性。最佳的制備方法是:1)取木鱉子、制草烏、酒當歸、地龍,用70%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2)將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粉碎成細粉并混勻;3)取麻油450重量份,倒入鍋中,加熱至305℃,將紅丹60重量份下入油鍋中,攪拌混勻,當冷卻至220℃時,緩緩加入粉碎成細粉的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繼續攪拌至冷卻到室溫,最后加入步驟1)中的清膏,混勻后分攤于裱背材料上,即得。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通過皮膚的滲透作用到達機體內部,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和藥物在胃腸道內的降解,因此藥物吸收不受胃腸道因素的影響,能減少用藥的個體差異,同時還避免了口服給藥等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降低了毒副反應。2)本發明具有較好的透皮吸收性和緩釋效果,血藥濃度高且持效時間長,保證了治療乳腺增生的療效。3)本發明對乳腺增生的臨床總有效率達83.3%,明顯優于口服制劑。4)本發明無皮膚刺激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人工麝香30g、木鱉子150g、制草烏150g、楓香脂150g、乳香75g、沒藥75g、五靈脂150g、酒當歸75g、地龍150g、香墨12g1)取木鱉子、制草烏、酒當歸、地龍,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5(60℃測)的清膏;2)將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粉碎成細粉并混勻;3)取麻油450g,倒入鍋中,加熱至305℃,將紅丹60g下入油鍋中,攪拌混勻,當冷卻至220℃時,緩緩加入粉碎成細粉的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繼續攪拌至冷卻到室溫,最后加入步驟1)中的清膏,混勻后分攤于裱背材料上,即得。規格:每帖含藥相當于生藥材42g。實施例2人工麝香50g、木鱉子100g、制草烏100g、楓香脂100g、乳香50g、沒藥50g、五靈脂100g、酒當歸50g、地龍100g、香墨5g1)取木鱉子、制草烏、酒當歸、地龍,用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成相對密度為1.2的清膏;2)將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粉碎成細粉并混勻;3)取麻油400g,倒入鍋中,加熱至300℃,將紅丹50g下入油鍋中,攪拌混勻,當冷卻至200℃時,緩緩加入粉碎成細粉的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繼續攪拌至冷卻到室溫,最后加入步驟1)中的清膏,混勻后分攤于裱背材料上,即得。規格:每帖含藥量相當于生藥材35g。實施例3人工麝香20g、木鱉子200g、制草烏200g、楓香脂200g、乳香100g、沒藥100g、五靈脂200g、酒當歸100g、地龍200g、香墨20g1)取木鱉子、制草烏、酒當歸、地龍,用90%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時間為3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成相對密度為1.3的清膏;2)將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粉碎成細粉并混勻;3)取麻油500g,倒入鍋中,加熱至320℃,將紅丹100g下入油鍋中,攪拌混勻,當冷卻至250℃時,緩緩加入粉碎成細粉的人工麝香、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香墨,繼續攪拌至冷卻到室溫,最后加入步驟1)中的清膏,混勻后分攤于裱背材料上,即得。規格:每帖含藥相當于生藥材38g。實施例4臨床試驗選取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乳腺增生病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中華中醫外科學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乳腺增生病診斷標準”,同時滿足以下兩條者即納入作為研究對象: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脹痛、刺痛或隱痛,可發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與月經、情緒變化有相關性,連續3個月或間斷疼痛3-6個月不緩解;②一側或兩側乳房發生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形態多樣的腫塊,腫塊可分散于整個乳房,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與皮膚或深部組織不粘連,推之可動,可有觸痛,可隨情緒及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消長,部分病人乳頭可有溢液或瘙癢。以上研究對象年齡為18~45歲,平均年齡為34.3±4.1歲,其中包括已婚患者44例,未婚患者16例,病程為3~6個月,平均病程為4.8±0.8個月,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疼痛癥狀評分、腫塊癥狀評分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治療組采用實施例1中的膏藥貼敷于乳房疼痛明顯區域或腫塊所在象限區域,每次1貼,1次/日。對照組給予小金丸口服(打碎后口服),每次1.2g,2次/日。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進行療效與安全性評價。療效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改善率≥70%)、有效(改善率為30%-69%)、無效(改善率<30%)。其中,改善率=[(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而癥狀積分是疼痛癥狀評分與腫塊癥狀評分之和。兩種癥狀評分標準見表1。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表1乳腺增生患者癥狀評分判定標準結果:有效性結果見表2;安全性結果:兩組患者均未見明顯肝腎功能異常及其他不良反應。表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組別n顯效(例)有效(例)無效(例)總有效率(%)治療組301114583.3對照組307121163.3乳腺增生病是一種由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導致的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和間質纖維組織進行性增生的乳房病,由此可見,該疾病的治療一方面可以通過全身性的作用,調節內分泌功能,平衡體內雌激素與雄激素水平;另一反面可通過乳房局部用藥,快速達到病灶,改善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和間質纖維組織等的增生情況。實施例1中的膏藥則可能通過乳房部位的貼敷,達到以上兩方面的治療目的。其有效成分可能通過透皮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全身調理之功,且有部分成分可能通過局部組織液的滲透迅速達到乳腺組織,避免了口服途徑所遇到的首過效應,因此療效優于口服制劑。治療過程中未見皮膚發癢、紅斑、水腫等嚴重刺激反應,顯示本發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