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健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陰虛感冒中醫病癥名,癥狀為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微汗,頭痛頭暈,心煩口渴,手足心熱,干咳少痰,舌紅,脈細數。傳統中醫任務,陰虛感冒的病因是:陰虛之體,肺素有燥熱。復感外邪,營衛失和,邪正相爭,故見身熱、微惡風寒;陰虛津少,不能作汗,故無汗或微汗;肺陰不足,清肅之氣不行,故干咳少痰;陰虛生內熱,其病在陰分,故手足心熱;虛火上擾于心,故心煩;陰不斂陽,虛陽上亢,故頭痛頭暈;口渴、舌紅、脈細數為陰虛有熱之象。現有方法一般采用滋陰解表的方法治療陰虛性感冒,但是往往療程長,治療效果不盡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及其制備方法,將由多種中藥組成的中藥組合物與綠茶進行復配,制備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有效治療陰虛感冒。
為實現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女貞子8-12、北沙參8-12、麥冬8-12、玉竹8-12、黃精8-12、枸杞子15-20、熟地8-12、白芍8-12、茯苓皮8-12、馬鞭草8-12、玉米須15-20、澤瀉8-12、青蒿8-12、胡黃蓮8-12、十大功勞葉8-12、白薇8-12、紫蘇15-20、防風8-12、荊芥8-10、生姜8-12、蔥白15-20、菊花15-20、倒扣草8-12、傷寒草8-12以及紅茶100-150。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女貞子10、北沙參10、麥冬10、玉竹10、黃精10、枸杞子18、熟地10、白芍10、茯苓皮10、馬鞭草10、玉米須18、澤瀉10、青蒿10、胡黃蓮10、十大功勞葉10、白薇10、紫蘇18、防風10、荊芥9、生姜10、蔥白18、菊花18、倒扣草10、傷寒草10及紅茶130。
一種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浸提,將所述原料與9-11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45-55℃下浸提43-47min,過濾,得到一次濾渣及一次浸提液;將所得一次濾渣與7-9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68-75℃下浸提30-35min,過濾,得到二次濾渣及二次浸提液;
步驟二、混合濃縮,將一次浸提液和二次浸提液混合后進行真空濃縮,得到混合濃縮液;
步驟三、噴霧干燥,將所得混合濃縮液進行噴霧干燥,既得所述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二中向混合濃縮液中添加5-8%的麥芽糖醇。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三中在進行噴霧干燥之前將混合濃縮液的濃度調節為25-28%,并控制噴霧干燥后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總水分含量為2-3%。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發明利用中醫五行及辨證理論,認為陰虛感冒的病因為:多因陰虛體質,陰虧津少,津液不能作汗,外受風邪,表衛失和出現干咳少痰,頭昏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少汗,面赤,心煩,口干舌燥等感冒癥狀。本發明認為,治療陰虛感冒,宜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同時輔以健脾之藥,滲濕助水運化,以新水換舊水之法,所謂“行水則之”,清虛熱與邪熱,散風邪,從而從根本上治療陰虛性感冒。
本發明的具體藥理為:北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麥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黃精:補脾益氣,潤肺,有益脾胃。枸杞子:滋陰補血益肝腎,明目填精。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白芍:養血和血,平肝,斂陰止汗。茯苓皮:利水滲濕,健脾補中。馬鞭草:清利濕熱,利水,清熱解毒,活血祛痰。玉米須:利尿通淋,利濕滲濕。澤瀉:利水滲濕,導中焦濕氣,泄熱。青蒿:清退虛熱,祛風解毒。胡黃蓮:清虛熱熱,涼血,燥濕。十大功勞葉:清熱補虛。白薇:清退虛熱,清熱涼血,利尿通淋。紫蘇:解表散寒,行氣和胃。防風:祛風解表,配合黃芪之功有發汗解表,補虛益氣之功。荊芥:祛風解表,清頭目,利咽喉,通鼻竅。生姜:發汗解表,溫肺止咳。蔥白:發汗解表,通陽利竅,溫中行氣。菊花: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清熱解毒。倒扣草:清熱解表,利尿,清熱解毒。傷寒草:疏散風熱,清熱除濕,涼血解毒,鎮靜安神。
本發明通過以下中藥合理配伍,補血、清肺而滋陰、養陰,祛風、解表、散寒,輔以清熱利濕、益胃生津等,通過將可有效治療陰虛感冒的中藥組合物與紅茶進行復配,制備成速溶茶,不僅飲用方便,而且具有濃郁的茶香味,每次取5-10g速溶茶在150-200ml40℃以上的溫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清澈透明,適宜直接飲用,可有效預防并治療陰虛感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閱本說明書后能夠據以實施。
一種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女貞子8-12、北沙參8-12、麥冬8-12、玉竹8-12、黃精8-12、枸杞子15-20、熟地8-12、白芍8-12、茯苓皮8-12、馬鞭草8-12、玉米須15-20、澤瀉8-12、青蒿8-12、胡黃蓮8-12、十大功勞葉8-12、白薇8-12、紫蘇15-20、防風8-12、荊芥8-10、生姜8-12、蔥白15-20、菊花15-20、倒扣草8-12、傷寒草8-12以及紅茶100-150。
本發明利用中醫五行及辨證理論,認為陰虛感冒的病因為:多因陰虛體質,陰虧津少,津液不能作汗,外受風邪,表衛失和出現干咳少痰,頭昏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少汗,面赤,心煩,口干舌燥等感冒癥狀。本發明認為,治療陰虛感冒,宜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同時輔以健脾之藥,滲濕助水運化,以新水換舊水之法,所謂“行水則之”,清虛熱與邪熱,散風邪,從而從根本上治療陰虛性感冒。
本發明的具體藥理為:
北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麥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
黃精:補脾益氣,潤肺,有益脾胃。
枸杞子:滋陰補血益肝腎,明目填精。
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白芍:養血和血,平肝,斂陰止汗。
茯苓皮:利水滲濕,健脾補中。
馬鞭草:清利濕熱,利水,清熱解毒,活血祛痰。
玉米須:利尿通淋,利濕滲濕。
澤瀉:利水滲濕,導中焦濕氣,泄熱。
青蒿:清退虛熱,祛風解毒。
胡黃蓮:清虛熱熱,涼血,燥濕。
十大功勞葉:清熱補虛。
白薇:清退虛熱,清熱涼血,利尿通淋。
紫蘇: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防風:祛風解表,配合黃芪之功有發汗解表,補虛益氣之功。
荊芥:祛風解表,清頭目,利咽喉,通鼻竅。
生姜:發汗解表,溫肺止咳。
蔥白:發汗解表,通陽利竅,溫中行氣。
菊花: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清熱解毒。
倒扣草:清熱解表,利尿,清熱解毒。
傷寒草:疏散風熱,清熱除濕,涼血解毒,鎮靜安神。
本發明通過以下中藥合理配伍,補血、清肺而滋陰、養陰,祛風、解表、散寒,輔以清熱利濕、益胃生津等,通過將可有效治療陰虛感冒的中藥組合物與紅茶進行復配,制備成速溶茶,不僅飲用方便,而且具有濃郁的茶香味,每次取5-10g速溶茶在150-200ml40℃以上的溫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清澈透明,適宜直接飲用,可有效預防并治療陰虛感冒。
所述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浸提,將所述原料與9-11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45-55℃下浸提43-47min,過濾,得到一次濾渣及一次浸提液;將所得一次濾渣與7-9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68-75℃下浸提30-35min,過濾,得到二次濾渣及二次浸提液。
步驟二、混合濃縮,將一次浸提液和二次浸提液混合后進行真空濃縮,得到混合濃縮液。
步驟三、噴霧干燥,將所得混合濃縮液進行噴霧干燥,既得所述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
所述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二中向混合濃縮液中添加5-8%的麥芽糖醇。
所述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三中在進行噴霧干燥之前將混合濃縮液的濃度調節為25-28%,并控制噴霧干燥后的治療陰虛感冒的速溶茶的總水分含量為2-3%。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