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肺癆中醫病癥名,西醫稱肺結核,是由結核菌引起的一種慢性肺部傳染病,是肺病中的常見病。是一種由于正氣虛弱,感染癆雙側蟲,侵蝕肺臟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為人體第一次感染結核菌引起的病變,稱之為原發感染,多見于幼兒和少年,而后者則在原發感染的基礎上,殘留在病灶內,淋巴結內的結核菌長期潛伏,當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時,結核菌又可活躍、繁殖而致病,我們稱之為內源性復發,又稱之為繼發性肺結核。這是成人肺結核發病的主要形式,但外界再次感染結核菌也可引起發病。
古代中醫文獻認為,肺癆為癆蟲侵蝕于肺所致,為傳染性疾患,病程較長。隋代《諸病源候論》命名為肺勞。宋代《三因方》與《濟生方》都有癆瘵篇,明確了肺癆與虛勞和其他疾病的不同。《仁齋直指方》已提到治瘵疾須殺瘵(癆)蟲。元代葛可久著《十藥神書》,為治療肺癆的第一部專著。《丹溪心法》確認肺癆屬陰虛之證,治以滋陰降火。明代《醫宗必讀》提出治療肺癆須同時施以殺蟲與補虛。
現代醫學治療肺結核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療,副作用大,療程長,難以根治。化學療法即將常用的抗結核藥物組成最強有效的化療方案,達到治愈病人、控制疫情的目的,例如鏈霉素、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它們均具有較強大的殺菌及滅菌作用,但是,化學療法雖然治愈率較高,但是副作用極大,對身體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能夠得到有效治療肺癆的的口服液,有效治療肺癆癥。
為實現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口服液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制備得到:
步驟1、將中藥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藥粉,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枸骨葉8-12、南沙參8-12、麥門冬8-12、石斛5-7、玉竹6、黃精8-12、百合13-15、百部8-10、茯苓13-15、山藥13-15、阿膠8-10、銀柴胡8-12、元參8-12、熟地黃8-12、枸杞子8-12、龍眼肉10-15、紫菀8-12、款冬花8-12、清半夏3-5、白前8-12、貝母8-10、仙鶴草8-12、炒槐花15-18、炒藕節15-18以及茜草8-10。
步驟2、將藥粉與10-30倍體積的質量濃度為60-70%的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結束后加熱使乙醇蒸發,得到膏狀浸提物。
步驟3、將浸提物加水稀釋8-12倍,即得所述治療肺癆的口服液。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所述浸提的時間為6-15天,浸提溫度為30-40攝氏度。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采用旋蒸法使乙醇蒸發,旋蒸溫度為50-55攝氏度。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在浸提過程中每隔6-12小時進行超聲震蕩20-30分鐘。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枸骨葉10、南沙參10、麥門冬10、石斛6、玉竹6、黃精10、百合15、百部9、茯苓15、山藥15、阿膠9、銀柴胡10、元參10、熟地黃10、枸杞子10、龍眼肉12、紫菀10、款冬花10、清半夏4、白前10、貝母9、仙鶴草10、炒槐花16、炒藕節16以及茜草9。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發明利用中醫五行及辨證理論,認為肺癆的病因為:勞倦太過、憂思傷脾,脾虛肺弱,癆蟲感染,陰虛肺燥,失于濡養,肺失滋潤則干咳、少痰、低燒,肺傷絡損則痰中帶血絲,色鮮紅,胸部隱隱悶痛,虛熱內生。本發明中:枸骨葉,清熱養陰、止咳化痰;南沙參,清肺熱、補肺陰;麥門冬,養肺陰、潤肺燥;石斛,與枸骨葉配伍能增強清虛熱;玉竹,甘、平、柔潤、能養肺胃之陰而除燥熱;黃精,滋陰潤肺;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百部,潤肺止咳、殺蟲;茯苓、山藥,健脾胃、養陰氣;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肺;銀柴胡,清虛熱;元參,清熱養陰;熟地黃,養血滋陰;枸杞子,滋陰潤肺;龍眼肉,養陰血;紫菀,潤肺、化痰、止咳;款冬花,潤肺、止咳化痰;清半夏,化痰止咳;白前,祛痰止咳;貝母,化痰止咳;仙鶴草,收斂止血;炒槐花,止血;炒藕節,收斂止血;茜草,止血、止咳、化痰。本發明通過以上中藥合理配伍,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止血,使肺癆得以治愈,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其次,通過將可有效治療肺癆的中藥組合物進行乙醇浸提,使所制備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藥效充分發揮,提高治療效果。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閱本說明書后能夠據以實施。
一種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口服液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制備得到:
步驟1、將中藥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藥粉,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枸骨葉8-12、南沙參8-12、麥門冬8-12、石斛5-7、玉竹6、黃精8-12、百合13-15、百部8-10、茯苓13-15、山藥13-15、阿膠8-10、銀柴胡8-12、元參8-12、熟地黃8-12、枸杞子8-12、龍眼肉10-15、紫菀8-12、款冬花8-12、清半夏3-5、白前8-12、貝母8-10、仙鶴草8-12、炒槐花15-18、炒藕節15-18以及茜草8-10。
步驟2、將藥粉與10-30倍體積的質量濃度為60-70%的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結束后加熱使乙醇蒸發,得到膏狀浸提物。
步驟3、將浸提物加水稀釋8-12倍,即得所述治療肺癆的口服液。
本方案中:枸骨葉,清熱養陰、止咳化痰;南沙參,清肺熱、補肺陰;麥門冬,養肺陰、潤肺燥;石斛,與枸骨葉配伍能增強清虛熱;玉竹,甘、平、柔潤、能養肺胃之陰而除燥熱;黃精,滋陰潤肺;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百部,潤肺止咳、殺蟲;茯苓、山藥,健脾胃、養陰氣;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肺;銀柴胡,清虛熱;元參,清熱養陰;熟地黃,養血滋陰;枸杞子,滋陰潤肺;龍眼肉,養陰血;紫菀,潤肺、化痰、止咳;款冬花,潤肺、止咳化痰;清半夏,化痰止咳;白前,祛痰止咳;貝母,化痰止咳;仙鶴草,收斂止血;炒槐花,止血;炒藕節,收斂止血;茜草,止血、止咳、化痰。本發明通過以上中藥合理配伍,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止血,使肺癆得以治愈,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所述浸提的時間為6-15天,浸提溫度為30-40攝氏度。
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采用旋蒸法使乙醇蒸發,旋蒸溫度為50-55攝氏度。
所述的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在浸提過程中每隔6-12小時進行超聲震蕩20-30分鐘。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肺癆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中藥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藥粉,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枸骨葉10、南沙參10、麥門冬10、石斛6、玉竹6、黃精10、百合15、百部9、茯苓15、山藥15、阿膠9、銀柴胡10、元參10、熟地黃10、枸杞子10、龍眼肉12、紫菀10、款冬花10、清半夏4、白前10、貝母9、仙鶴草10、炒槐花16、炒藕節16以及茜草9。
步驟2、將藥粉與25倍體積的質量濃度為65%的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結束后加熱使乙醇蒸發,得到膏狀浸提物。
步驟3、將浸提物加水稀釋10倍,即得所述治療肺癆的口服液。
為進一步證明本發明的藥物的臨床療效,選擇100位患者進行臨床觀察。100例患者中,年齡最小者12歲,年齡最大者75歲,10-1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4-6個療程。
1、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肺癆癥狀消失。
顯效:肺癆癥狀明顯減輕。
有效:肺癆癥狀較治療前減輕。
無效:病情無任何改善的表現。
2、治療方案:
將中藥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藥粉,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枸骨葉8-12、南沙參8-12、麥門冬8-12、石斛5-7、玉竹6、黃精8-12、百合13-15、百部8-10、茯苓13-15、山藥13-15、阿膠8-10、銀柴胡8-12、元參8-12、熟地黃8-12、枸杞子8-12、龍眼肉10-15、紫菀8-12、款冬花8-12、清半夏3-5、白前8-12、貝母8-10、仙鶴草8-12、炒槐花15-18、炒藕節15-18以及茜草8-10。
治療效果統計:
100例患者中,治愈90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2例,治愈率90%,總有效率98%。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