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85318閱讀:1133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



背景技術:

毒蛇咬傷是嚴重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見災害性疾病。全球每年約500萬的蛇傷患者,年死亡人數5萬人,因蛇傷導致截肢者約40萬人。我國每年約有10萬余人被毒蛇咬傷,并且人數逐年增加。被毒蛇咬傷后,蛇毒在局部擴散并吸收而產生嚴重的全身癥狀,輕者功能障礙,重者潰爛壞疽、致肢體傷殘甚至死亡。

抗蛇毒血清的應用雖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肢體傷殘率并未下降。近來國外報道蛇傷死亡率反有增加,主要由于血清在傷后2小時內使用療效好,且只能中和游離蛇毒,當蛇毒與組織器官結合產生損害后,則難奏效。另外血清劑型少、特異性強、保存不便、生物效價不穩定、容易過敏等因素導致其使用存在很大局限性。國內文獻報道中醫藥對治療毒蛇咬傷有良好效果,但缺乏嚴格的循證醫學和動物實驗證據,重復性和可操作性不強。本發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主要針對早期局部蛇毒,具有很好的解毒抗毒、消腫止痛之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的制備方法。

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其中藥材料組分比為:七葉一支花30-40g,半邊蓮30-40g,雄黃8-15g,五靈脂8-15g,蘇木8-15g,川芎8-15g,黃柏10-20g,野菊花10-20g,葛根10-20g,枯礬8-15g,八角蓮10-20g,白醋200-250ml。

優選的,其中藥材料組分比為:七葉一支花30g,半邊蓮30g,雄黃8g,五靈脂8g,蘇木8g,川芎8g,黃柏10g,野菊花10g,葛根10g,枯礬8g,八角蓮10g,白醋200ml。

本發明所提供的另一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將上述分量比七葉一支花,半邊蓮,雄黃,五靈脂,蘇木,川芎,黃柏,野菊花,葛根,枯礬,八角蓮,粉碎后混合,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醋,一邊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

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藥物外搽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一日三次。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療毒蛇咬傷效果好,達到解毒抗毒,瀉火驅風,祛濕化瘀,消腫定痛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闡述,但不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發明內容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與調整,也視為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其中藥材料組分比:

七葉一支花30g,半邊蓮30g,雄黃8g,五靈脂8g,蘇木8g,川芎8g,黃柏10g,野菊花10g,葛根10g,枯礬8g,八角蓮10g,白醋200ml。

上述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將七葉一支花30g,半邊蓮30g,雄黃8g,五靈脂8g,蘇木8g,川芎8g,黃柏10g,野菊花10g,葛根10g,枯礬8g,八角蓮10g粉碎后混合,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醋,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實例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90例患者,年齡1-72歲,平均年齡43歲。咬傷部位:下肢46例,上肢34例,頭頸部10例。

1.2治療方法

1)傷口處理:局部常規清創排毒,保持濕潤,引流。

2)外敷: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用實施例1藥物外敷,每日三次。

1.3療效標準

全身中毒癥狀消失,患肢腫脹消退,瘀斑消退,止痛效果好。

2.結果

本組90例患者應用本療法的治愈率100%。輕度患者平均消腫時間4h,瘀斑平均消退時間9h,平均止痛時間8h。中度患者平均消腫時間11h,瘀斑平均消退時間20h,平均止痛時間15h。重度患者平均消腫時間14h,瘀斑平均消退28h,平均止痛時間26h。與季德勝蛇藥片外用相比,在消腫時間、瘀斑消退時間、止痛時間和治愈時間方面,均有明顯的優勢。

表1癥狀與體征判斷表

參照“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蛇傷急救學組制定,2001年”

實施例3:將下列各組(a-k)制得的藥物與實施例1制得的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相比,平均消腫時間比實施例1長至少30%以上,瘀斑平均消退時間比實施例1長至少42%以上,平均止痛時間均比實施例1要長至少48%以上,各組(a-k)藥物具體如下:

a、七葉一支花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b、半邊蓮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c、雄黃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d、五靈脂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e、蘇木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f、川芎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g、黃柏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h、野菊花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i、葛根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j、枯礬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k、八角蓮140g粉碎后,置于容器中,一邊加入白醋200ml,一邊慢慢攪拌,直到調成糊狀軟膏。即可外敷在創口周圍及腫脹青紫處。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毒蛇咬傷的中藥,其中藥材料組分比為:七葉一支花30?40g,半邊蓮30?40g,雄黃8?15g,五靈脂8?15g,蘇木8?15g,川芎8?15g,黃柏10?20g,野菊花10?20g,葛根10?20g,枯礬8?15g,八角蓮10?20g,白醋。諸藥合用,共奏解毒抗毒、清熱驅風、化瘀活血、消腫止痛之效。用于治療毒蛇咬傷肢體腫脹疼痛瘀斑等,治愈率高。

技術研發人員:喻文球;王萬春;嚴張仁;李燕芳;朱衛豐;陳麗華;管詠梅;吳璐;金晨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技術研發日:2017.04.24
技術公布日:2017.09.29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