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立式修蹄車。
背景技術:
牛場工作過程中需要經常對牛進行修蹄,然而,現有的奶牛修蹄車都是翻轉式的,在工作時需要先將奶牛的頸部和腿部綁緊,翻轉后進行修蹄,這種修蹄車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奶牛固定繁瑣,牛不舒服,修蹄工也不方便操作,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2、自動化程度低,不利于運輸。
因此,現有的奶牛修蹄車仍有改善的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式修蹄車,其主體結構為一個呈長方體的金屬框架,且包括液壓系統、吊裝系統及保定系統,其中,
所述液壓系統與立式修蹄車中的各部件分別連接,用于為所述立式修蹄車中的各部件的運行提供動力;
所述吊裝系統通過固設于立式修蹄車上部的升降鎖定裝置活動連接于立式修蹄車中部,以用于固定牛腹部;
所述保定系統包括位于立式修蹄車前方的前門以及位于立式修蹄車后方的后門,其中,所述前門包括兩扇雙向門,且兩扇雙向門關閉時,中間形成有用于固定牛頸的卡槽。
其中,還包括三組牛腿固定系統,分別位于立式修蹄車的左右兩側及后門處,各牛腿固定系統包括用于將牛腿綁起的綁帶裝置以及用于固定牛蹄的托板。
其中,所述后門上固設有第一轉軸固定支架及第二轉軸固定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轉軸固定支架上活動連接有沿立式修蹄車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上設有兩組綁帶裝置;各綁帶裝置包括一根尼龍繩及與一個綁帶,其中,尼龍繩纏繞于第一轉軸上,尼龍繩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立式修蹄車上,另一端與綁帶連接;綁帶用于綁住牛后腿;
所述第二轉軸固定支架為固設于第一轉軸支架下方的圓柱體,第二轉軸支架內設有容置第二轉軸的空隙,第二轉軸沿立式修蹄車前后方向延伸進入第二轉軸支架的空隙里,且第二轉軸未延伸進第二轉軸支架內的空隙的一端向下彎折延伸,以連接一個用于固定牛蹄的托板;
所述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均與液壓系統連接。
其中,所述綁帶包括兩端設置的金屬環孔以及穿過金屬環孔的布,各金屬環孔上分別固定焊接有用于連接尼龍繩的套孔以及綁住牛后腿時用于與套孔連接的套鉤。
其中,所述后門上固設有一牛腿止擋裝置,該牛腿止擋裝置為一個橫設于后門上的設有兩個凸起槽的金屬桿,該兩個凸起槽用于阻擋牛腿活動。
其中,所述前門包括兩個樞轉軸,分別位于兩扇雙向門對立的外側,各樞轉軸與液壓系統連接,且各樞轉軸與立式修蹄車后方的上下框體活動連接,以實現雙向門的開閉;各雙向門均包括分別靠近立式修蹄車后方的上下框體的上橫桿及下橫桿,以及固設于上橫桿及下橫桿之間的若干個豎桿,當兩扇雙向門閉合時,中間的兩個豎桿之間形成有用于固定牛頸的卡槽。
其中,所述立式修蹄車后方的上框體中部設有鎖定裝置,該鎖定裝置包括可以上下活動的鎖定軸,該鎖定軸與液壓系統連接,當兩扇雙向門閉合時,鎖定軸向下運動,阻擋雙向門繼續運動,從而穩定兩扇雙向門的閉合狀態。
其中,所述吊裝系統包括兩組吊裝裝置,各吊裝裝置包括一個用于固定包裹牛腹的腹帶,設于腹帶兩側的三角環孔,穿設于三角環孔上的第一套孔及穿設于第一套孔上的第二套孔;第一套孔及第二套孔上分別連接有輔吊繩及主吊繩,且主吊繩及輔吊繩未與第一套孔或第二套孔連接的一端與升降鎖定裝置連接;其中,升降鎖定裝置包括沿立式修蹄車前后延伸的轉軸,通過轉軸的轉動實現主吊繩及輔吊繩長度的變換,從而實現腹帶的升降;主吊繩與升降鎖定裝置的連接位置相對于輔吊繩與升降鎖定裝置的連接位置,更靠近對應的腹帶;所述升降鎖定裝置與液壓系統連接。
其中,所述立式修蹄車金屬框架對應的四根豎直金屬桿為中空結構,且所述立式修蹄車還包括升降系統,所述升降系統包括四根伸入金屬桿中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外壁結構與金屬桿內壁結構對應,且所述支撐桿與金屬桿活動連接,所述金屬桿及支撐桿均可在液壓系統的控制下上下運動,從而實現立式修蹄車的升降。
其中,所述立式修蹄車的底部設有多個用于安裝輪胎的沉孔。
其中,所述支撐桿的至少一根向立式修蹄車內水平延伸出一輔助支撐桿,該輔助支撐桿與一斜向支撐桿活動連接,該立式修蹄車底部對應的框架外側壁固定焊接有一個長穿孔,供該斜向支撐桿穿過。
本發明提供的立式修蹄車,可在不將牛身翻轉的情況下對牛進行修蹄,操作方便,不僅避免了牛身翻轉對牛身體造成的傷害,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立式修蹄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立式修蹄車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立式修蹄車的后視圖;
圖4:本發明的位于立式修蹄車兩側的牛腿固定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5:本發明的吊裝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式修蹄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7: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式修蹄車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式修蹄車的另一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20吊裝系統
21、22腹帶
23三角環孔
24第一套孔
25第二套孔
26、27輔吊繩
28、29主吊繩
30前門
31雙向門
32卡槽
33樞轉軸
34鎖定裝置
35鎖定軸
40后門
41第一轉軸固定支架
42第一轉軸
43尼龍繩
44綁帶
441金屬環孔
442布
443套孔
444套鉤
45第二轉軸固定支架
46第二轉軸
47托板
48牛腿止擋裝置
481凸起槽
51金屬桿
52支撐桿
521輔助支撐桿
522斜向支撐桿
523長穿孔
53沉孔
54輪胎
55固定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下面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產生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所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均以面對圖4所示的前門方向為準。
請參閱圖1-2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的立式修蹄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及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提供的立式修蹄車,其主體結構為一個呈長方體的金屬框架,且包括液壓系統、吊裝系統、保定系統及三組牛腿固定系統,其中,
所述液壓系統(圖未視)與立式修蹄車中的各部件分別連接,用于為所述立式修蹄車中的各部件的運行提供動力,液壓系統在具體實施時,可位于立式修蹄車的上部、底端及側部等任何位置,以方便供給動力為準,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所述吊裝系統20(見圖5所示)通過固設于立式修蹄車上部的升降鎖定裝置活動連接于立式修蹄車中部,以用于固定牛腹部;其具體結構于后詳述。
所述保定系統包括位于立式修蹄車前方的前門30(如圖2所示的角度顯示)以及位于立式修蹄車后方的后門40(如圖1所示的角度顯示),其中,所述前門30包括兩扇雙向門31,且兩扇雙向門31關閉時,中間形成有用于固定牛頸的卡槽32。
具體的,如圖2所示,所述前門30包括兩個樞轉軸33,分別位于兩扇雙向門31對立的外側,各樞轉軸33與液壓系統連接,且各樞轉軸31與立式修蹄車后方的上下框體活動連接,以實現雙向門31的開閉;樞轉軸31的設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現有的技術進行常規設置,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卡槽32主要通過下述結構形成:各雙向門31均包括分別靠近立式修蹄車后方的上下框體的上橫桿及下橫桿,以及固設于上橫桿及下橫桿之間的若干個豎桿,當兩扇雙向門31閉合時,中間的兩個豎桿之間形成了用于固定牛頸的卡槽32。
為避免前門30關閉后奶牛前后活動,導致前門30再次開啟,還可在立式修蹄車后方的上框體中部設置鎖定裝置34,該鎖定裝置34包括可以上下活動的鎖定軸35,該鎖定軸35與液壓系統連接,當兩扇雙向門31閉合時,鎖定軸35向下運動,阻擋雙向門31繼續運動,從而穩定兩扇雙向門31的閉合狀態。
因此,本發明借助雙向門31及卡槽32的設計,在修理牛蹄時,可方便固定牛頭;具體使用時,打開后門40及前門30,前門向修蹄車內部打開,將牛從后門40送向前門30,在此過程中,牛頭一邊向前移動,前門30一邊關閉,牛頸卡在卡槽32的位置時,前門30完全關閉,此時通過鎖定軸35的阻擋,可保證雙向門31處于穩定的關閉狀態。
本發明中的三組牛腿固定系統,分別位于立式修蹄車的左右兩側及后門處,其中,后門處的牛腿固定系統用于固定牛的兩只后腿,左右兩側的牛腿固定系統分別用于固定牛的兩只前腿,各牛腿固定系統包括用于將牛腿綁起的綁帶裝置以及用于固定牛蹄的托板,現以圖3為例詳述后門處的牛腿固定系統的結構,左右兩側的牛腿固定系統大致結構與此類似。
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立式修蹄車的后視圖,主要顯示后門40的具體結構:所述后門40上固設有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及第二轉軸固定支架45,其中,
所述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上活動連接有沿立式修蹄車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轉軸42,第一轉軸42與液壓系統連接,第一轉軸42上設有兩組綁帶裝置;各綁帶裝置包括一根尼龍繩43及與一個綁帶44,尼龍繩43纏繞于第一轉軸42上,其一端固定連接于立式修蹄車上,另一端與綁帶44連接;所述綁帶44用于綁住牛后腿,綁帶44包括兩端設置的金屬環孔441以及穿過金屬環孔441的布442,各金屬環孔441上分別固定焊接有用于連接尼龍繩43的套孔443以及綁住牛后腿時用于與套孔443連接的套鉤444。
本發明中,所謂的第一轉軸支架41可以為圖3所示的固設于后門40中下部的金屬框架,也可以由固設于后門40中下部的金屬框架及后門兩側的金屬框架共同組成,其中,第二種設定方式能進一步保證第一轉軸42的穩定性;本發明中,尼龍繩43的一端可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熟悉的任一種方式固定連接于立式修蹄車的任意部位上,任何現有的常規布置方式,均應屬于本發明的簡單變形實施方式;本發明中,尼龍繩43與套孔443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尼龍繩43的另一端穿過套孔443后打結連接。
因此,本發明通過第一轉軸42及綁帶裝置的設置,可方便固定吊起牛后腿,具體操作時,可人為拖拽綁帶44,帶動第一轉軸42旋轉,從而將纏繞在第一轉軸42上的部分尼龍繩43拖拽下來,增加尼龍繩43的自由長度部分,將綁帶44纏繞牛后腿根后,將套鉤444掛在套孔443內,由液壓系統提供動力,通過操作液壓系統,使第一轉軸42旋轉(與人為拖拽綁帶44時的旋轉方向相反)預定程度,將牛腿根吊起至預定高度,方便工作人員修蹄。
所述第二轉軸固定支架45為固設于第一轉軸支架41下方的圓柱體,第二轉軸支架45內設有容置第二轉軸46的空隙,第二轉軸46沿立式修蹄車前后方向延伸進入第二轉軸46支架的空隙里,第二轉軸46與液壓系統連接,且第二轉軸46未延伸進第二轉軸支架45內的空隙的一端向下彎折延伸(也即,使第二轉軸46呈現一個“l”形結構),以連接一個用于固定牛蹄的托板47;因此,第二轉軸46不僅可以在第二轉軸支架45內的空隙里沿立式修蹄車前后方向延伸,也可呈360的自轉,從而使托板47不僅可前后調節其位置,也可以上下左右調節位置,以用以支撐兩根牛后腿的牛蹄,且可對應不同大小及不同腿長的牛蹄。
請繼續參閱圖3所示,所述后門40上還固設有一牛腿止擋裝置48,該牛腿止擋裝置48為一個橫設于后門上的設有兩個凸起槽481的金屬桿,該兩個凸起槽481用于在將牛后腿吊起后容置牛后腿(牛后腿吊起后不再處于站立狀態,而處于水平狀態,可前后穿過凸起槽481),以阻擋牛腿活動。
圖4為本發明的位于立式修蹄車兩側的牛腿固定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兩側的牛腿固定系統同樣包括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及第二轉軸固定支架45,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內設置有第一轉軸(位于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內側,圖未直接示出),第二轉軸固定支架45內設置有第二轉軸46,與后門處的牛腿固定系統不同的是,兩側的牛腿固定系統中,第一轉軸上僅設置一組綁帶裝置,且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46較佳呈平行設置,均沿立式修蹄車前后方向延伸(可向上略傾斜),這樣可以節省立式修蹄車的內部空間,且可避免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46傷及牛身。在此牛腿固定系統中,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較佳與第二轉軸固定支架45一體成型,第一轉軸支架41可設為一個中空的金屬框架,第一轉軸在第一轉軸支架41上的固定方式可參見后門處的牛腿固定系統,也可類似于前門處樞轉軸在前門上的樞轉結合方式。
圖5為本發明的吊裝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發明中,所述吊裝系統20包括兩組吊裝裝置,各吊裝裝置包括一個用于固定包裹牛腹的腹帶21、22,設于腹帶21、22兩側的三角環孔23,穿設于三角環孔23上的第一套孔24及穿設于第一套孔24上的第二套孔25;第一套孔24及第二套孔25上分別連接有輔吊繩26、27及主吊繩28、29,且主吊繩28、29及輔吊繩26、27未與第一套孔24或第二套孔25連接的一端與升降鎖定裝置(圖未視)連接;其中,升降鎖定裝置包括沿立式修蹄車前后延伸的轉軸,通過轉軸的轉動實現主吊繩及輔吊繩長度的變換,從而實現腹帶的升降(升降鎖定裝置與立式修蹄車的連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同樣可參見后門處的第一轉軸固定支架41及第一轉軸42,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本發明不加以累述);主吊繩28、29與升降鎖定裝置的連接位置相對于輔吊繩26、27與升降鎖定裝置的連接位置,更靠近對應的腹帶;所述升降鎖定裝置與液壓系統連接。
首先以圖5中的靠近前側的吊裝系統為例,腹帶21的兩側依次通過三角環孔23、第一套孔24及第二套孔25連接有主吊繩28及輔吊繩26,升降鎖定裝置沿立式修蹄車前后延伸,主吊繩28向上纏繞在升降鎖定裝置的前側,輔吊繩26較長,其向上延伸的同時也向后延伸,纏繞在升降鎖定裝置的后側;其次以靠近后側的吊裝系統為例,腹帶22的兩側依次通過三角環孔23、第一套孔24及第二套孔25連接有主吊繩29及輔吊繩27,升降鎖定裝置沿立式修蹄車前后延伸,主吊繩29向上纏繞在升降鎖定裝置的后側,輔吊繩27較長,其向上延伸的同時也向前延伸,纏繞在升降鎖定裝置的前側;如此,本發明通過兩個吊裝系統中輔吊繩的對向延伸,不僅可以從底部包裹牛腹,也在牛身的兩側形成了一個“網”,從而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包覆牛腹的結構,相比較現有的簡單以單一吊繩吊起腹帶包覆牛腹的結構,能很好避免牛身體的晃動給工作人員帶來的操作不便。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立式修蹄車需要被輸送至不同的牛場及不同的牛身旁邊完成修蹄工作,因此立式修蹄車需要具備便于移動的性能;然而,在修蹄工作中,為了避免牛身晃動引起立式修蹄車不穩定,立式修蹄車又需要同時滿足可穩定站立的性能,為了將兩種矛盾的性能整合于一體,本發明另外于立式修蹄車的底部設置了升降系統,具體請參見圖6-圖8所示,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式修蹄車的結構示意圖、局部結構示意圖以及另一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發明中,可將立式修蹄車金屬框架對應的四根豎直金屬桿51設為中空結構,所述升降系統包括四根伸入金屬桿51中的支撐桿52,所述支撐桿52外壁結構與金屬桿51內壁結構對應,且所述支撐桿52與金屬桿51活動連接,所述金屬桿51及支撐桿52均可在液壓系統的控制下上下運動,從而實現立式修蹄車的升降;圖6所示狀態表示立式修蹄車中支撐桿52在液壓系統的控制下伸出金屬桿51,請繼續參閱圖7所示,所述立式修蹄車的底部還設有多個用于安裝輪胎54的沉孔53,該輪胎可通過一個呈l形的固定桿插入該沉孔53中,可于支撐桿52伸出金屬桿51且安裝好輪胎54之后,再控制支撐桿52伸入金屬桿51內,即形成圖8所示的狀態,通過人工推動立式修蹄車,即可使其前往所需的場地;當需要將牛置于車上時,可先將支撐桿52伸出金屬桿51,再拆掉輪胎54,再將支撐桿52伸入金屬桿51,使整個立式修蹄車著地,即可方便將牛置于車上;在修蹄工作中,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調節支撐桿52伸入或伸出金屬桿51的位置來調節整個立式修蹄車的高度,以使自己以最合適的角度完成修蹄工作。
因此,本發明通過設置升降系統,不僅使立式修蹄車可根據不同場合的使用需求同時具備便于移動且穩定站立的性能,還可滿足不同身高的修蹄操作人員的操作需要,一舉多得。
本發明中,由于立式修蹄車車體部件繁雜,質量較大,升降系統在工作時,四根支撐桿52需要支撐起整個車體的質量,對支撐桿52的機械強度要求較為苛刻,為了緩解支撐桿52的壓力,并提高升降系統的工作穩定性,請繼續參閱圖6及圖8所示,可在支撐桿52的至少一個上設置一個向立式修蹄車內水平延伸出一輔助支撐桿521,該輔助支撐桿521與一斜向支撐桿522活動連接,該立式修蹄車底部對應的框架外側壁固定焊接有一個長穿孔523,供該斜向支撐桿522穿過;當支撐桿52伸出金屬桿51的部位較多時,斜向支撐桿522的傾斜度較大(圖6所示),當支撐桿52伸出金屬桿51的部位較少時,斜向支撐桿522的傾斜度較小(圖8所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設置牛腿固定系統,可根據工作人員的需要上下調節牛腿位置,且可固定牛蹄位置,方便修蹄。
2、通過設置吊裝系統,可穩定將牛身吊起,徹底改變了現有的修蹄車通過翻轉牛身實現修蹄的工作方式,不僅方便操作,也避免了牛會出現不適,減少了對牛的傷害。
3、通過前門中雙向門及卡槽的設置,可穩定固定牛頸,避免了修蹄過程中牛身晃動。
4、通過設置升降系統,可使立式修蹄車滿足不同工作場所下的需要,且可滿足不同身高工作人員的修蹄需要。
通過使用本發明,一位專業的修蹄師傅一日可修蹄100-120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當然,本發明可不僅僅局限于給牛修蹄,任何需要將動物的肢體捆綁的工作,均可以使用本發明的裝置。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進行說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變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