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足底壓力測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監測鞋墊及其智能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基于生物力學、康復醫學、矯形外科、體育訓練、制鞋業等的需要,對人體步態的測試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而人體足底壓力分布特征則是揭示步態規律的重要指標之一。二十世紀以后各種測量人體足底壓力的方法不斷出現,測量技術不斷更新,并逐漸向可穿戴運動監測領域發展。醫學研究已證明,人走路時足部的壓力分布狀態與許多肢體疾病密切相關,而通過采集患者不正常的足部壓力分布值,與不同年齡、人種、性別、體重的人群的足底壓力分布的正常值相比較,能快速識別與足部病態有著相當聯系的疾病。
在足底壓力分布測量技術的研究中,足底壓力測試板、測試墊技術發展成熟,臨床應用最為廣泛;而可穿戴的壓力鞋、壓力鞋墊最為先進,但尚未得到廣泛的市場應用。前者測試穩定,但系統龐大,測試存在極大的空間局限性且價格昂貴;后者結構簡單、體積小、便于人體穿戴,且不受空間范圍的限制,測試更接近人體真實的運動狀態,因此壓力鞋、壓力鞋墊技術作為對足底壓力監測的最理想方式己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經檢索,目前比利時rscan公司、德國novel公司等生產有壓力鞋墊測試裝置,但所需壓力傳感器多,約3000個,雖然精度高,但成本太高,適合科研單位,不適合大眾普及;而采用少數壓力傳感器的壓力鞋墊又存在測試精度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小、測試精度高、且成本低的智能監測鞋墊;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該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可以為穿戴本發明智能監測鞋墊的用戶提供正確的矯正建議。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監測鞋墊,包括上覆增敏層、壓力傳感器層、底部導電層以及電路模塊,其中:上覆增敏層、壓力傳感器層、底部導電層依次層疊設置;壓力傳感器層包括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壓力傳感器組由主傳感器及圍繞主傳感器設置的至少兩個輔傳感器組成;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分別與電路模塊連接。
進一步的,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分布設置在智能監測鞋墊對應于人體足部前掌、足中以及足跟的位置。
進一步的,壓力傳感器層包括12個壓力傳感器組,其中:10個壓力傳感器組設置在前掌位置,分別對應于人體足部第一趾骨至第五趾骨以及第一跖骨至第五跖骨;1個壓力傳感器組設置在足中位置,且避開足弓設置;1個壓力傳感器組設置在足跟位置。
進一步的,壓力傳感器組包括5個輔傳感器,5個輔傳感器以主傳感器為圓心均勻分布,其中:主傳感器與輔傳感器的輸出端分別與電路模塊連接。
進一步的,電路模塊包括壓力信號采集電路、微處理器、無線發射電路以及電源電路,其中:壓力信號采集電路一端與壓力傳感器組連接,另一端連接至微處理器;無線發射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電源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并為電路模塊供電。
進一步的,還包括六軸傳感器以及六軸傳感器電路,六軸傳感器通過六軸傳感器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其中:微處理器根據六軸傳感器輸出數據計算人體足部運動速度,進而調整對壓力傳感器組的數據采樣頻率。
進一步的,還包括定位電路,定位電路由gps定位電路、bds定位電路、以及wifi定位電路中的至少一種組成,其中:gps定位電路和/或bds定位電路還設置有agps輔助定位電路;wifi定位電路采用低功耗芯片實現定位,或通過sim卡lbs基站定位電路實現定位。
進一步的,還包括紅外測溫傳感器以及測溫電路,其中:紅外測溫傳感器透過上覆增敏層設置在人體足部足弓位置;紅外測溫傳感器通過測溫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壓力發電層以及充電電路,其中:壓力發電層設置在壓力傳感器層與底部導電層之間;壓力發電層通過充電電路與電源電路連接,為電源電路充電。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監測鞋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壓力傳感器層布置有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實現足部不同位置的壓力的精準采集;并且每個壓力傳感器組包括一個主傳感器與至少兩個輔傳感器,輔傳感器協同主傳感器工作,確定足部應力點相對主傳感器的偏移量,從而為主傳感器提供偏移補償,減小相對誤差,進而提高了智能監測鞋墊數據采集的精度。
2、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壓力傳感器組采用梅花分布式輔助壓力檢測的設計,每個足部應力點都采用一個主傳感器與5個輔傳感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使用有限個輔傳感器盡可能的減小了主傳感器的相對測量誤差。
3、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采用柔性電路板,提高舒適度和耐用性;上覆增敏層采用柔性硅,底部導電層采用導電橡膠,提高智能監測鞋墊的靈敏度與導電性。
4、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采用六軸傳感器,實現對人體足部的速度姿態的測量解算,并結合壓力傳感器組,實現運動步數的精準測量。
5、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定位電路同時采用gps定位電路、bds定位電路、agps輔助定位電路、wifi定位電路以及lbs基站定位電路,從而實現了智能監測鞋墊的精準定位。
6、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還設置有紅外測溫傳感器以及測溫電路,實時采集人體足部的溫度變化,用于監測糖尿病患者足部溫度變化,通過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的配套應用提醒用戶潛在問題,防止損傷出現。
7、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還設置有壓力發電層以及充電電路,將足部壓力轉換為電量存儲至電源電路,從而提高了智能監測鞋墊的續航能力。
8、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采用實驗室定標,使壓力傳感器組始終工作在線性范圍內,來保證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并提高響應度。
9、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結構簡單,穿戴方便、舒適,并且成本低,適于廣泛推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該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包括移動終端、后臺服務器以及上述任一種智能監測鞋墊,其中:智能監測鞋墊與移動終端建立無線通信連接,將采集的數據傳輸給移動終端;移動終端與后臺服務器建立無線通信連接,傳輸數據至后臺服務器;后臺服務器接收存儲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并將分析結果發送給移動終端。
本發明的一種智能監測鞋墊及其智能監測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為穿戴本發明智能監測鞋墊的用戶提供正確的矯正建議,有助于使用者了解自身足部健康狀況、保持良好的運動姿態。
2、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智能監測鞋墊與移動終端之間的無線通信連接以及移動終端與后臺服務器之間的無線通信連接可以通過wifi、4g無線網絡、或者藍牙等實現。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種實施例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另一種實施例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又一種實施例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定位電路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主傳感器與輔傳感器布置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移動終端app操作流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web服務端操作流程圖;
圖11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壓力信號采集電路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覆增敏層、2-壓力傳感器層、211-主傳感器、212-輔傳感器、3-底部導電層、4-電路模塊、5-壓力發電層、6-紅外測溫傳感器、7-第一壓力傳感器組、8-第二壓力傳感器組、9-第三壓力傳感器組、10-第四壓力傳感器組、11-第五壓力傳感器組、12-第六壓力傳感器組、13-第七壓力傳感器組、14-第八壓力傳感器組、15-第九壓力傳感器組、16-第十壓力傳感器組、17-第十一壓力傳感器組、18-第十二壓力傳感器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的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2、圖3、以及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種實施例,包括上覆增敏層1、壓力傳感器層2、底部導電層3以及電路模塊4,其中:上覆增敏層1、壓力傳感器層2、底部導電層3依次由上到下層疊設置;壓力傳感器層2包括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壓力傳感器組由主傳感器211及圍繞主傳感器211設置的至少兩個輔傳感器212組成;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分別與電路模塊4連接。
具體的,上覆增敏層1以及底部導電層3均采用防水材料,優選的,上覆增敏層1采用柔性硅,底部導電層3采用導電橡膠,從而提高了智能監測鞋墊的靈敏度與導電性;智能監測鞋墊外部還涂有防水涂料,起到防水、防滲的作用,提高了智能監測鞋墊的使用壽命。壓力傳感器層2內對應人體足部的不同部位設置有用于測試腳部部位壓力的壓力傳感器組,保證采集數據范圍的完整,壓力傳感器組的主傳感器211與輔傳感器212的型號與規格以及輔傳感器212的數目及環繞方式本發明不做具體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與確定。
優選的,壓力傳感器組的主傳感器211與輔傳感器212均采用多路薄膜壓力傳感器,主傳感器211與輔傳感器212的量程大小與外型規格不一致,輔傳感器212的量程小于主傳感器211的量程,主傳感器211與輔傳感器212共同實現對人體足底壓力數據的精準采集并分別與電路模塊4連接,實時將用戶足底壓力數據發送給電路模塊4;輔傳感器212的設置數目優選的如圖3、圖7所示,壓力傳感器組包括5個輔傳感器212,5個輔傳感器212以主傳感器211為圓心均勻分布,主傳感器211與輔傳感器212的輸出端分別與電路模塊4連接,采用梅花分布式輔助壓力檢測的設計,每個足部應力點都采用一個主傳感器211與5個輔傳感器212,通過檢測5個輔傳感器212,確定足部應力點相對主傳感器211的偏移量,從而為主傳感器211提供偏移補償,減小相對誤差,進而提高了智能監測鞋墊數據采集的精度。以上只是一個優選實施方式,而不應該理解為對本發明實質內容的限制,另外本發明的輔傳感器212可以根據其數目采用三角形、正多邊形、或不規則的環繞方式,均屬于本發明保護范圍。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通過多個壓力傳感器組的設置從而實現整個足部不同部位壓力的采集;電路模塊4采用柔性電路板,提高智能監測鞋墊舒適度和耐用性。
在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多個壓力傳感器組分布設置在智能監測鞋墊對應于人體足部前掌、足中以及足跟的位置,從而實現可以對整個足部的不同部位壓力的測試。優選的,壓力傳感器層2包括12個壓力傳感器組,其中:10個壓力傳感器組設置在前掌位置,分別對應于人體足部第一趾骨至第五趾骨以及第一跖骨至第五跖骨;1個壓力傳感器組設置在足中位置,且避開足弓設置;1個壓力傳感器組設置在足跟位置。具體的,多個壓力傳感器組按人體足部的關節位置布置,人體足部前掌包括第一趾骨到第五趾骨以及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每個趾骨與跖骨的相應位置均布置有壓力傳感器組,足中與足跟位置也布置有壓力傳感器組,此種布置方式,能夠采集到足部各個位置的壓力數據,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使得對足部的壓力狀態以及人體運動狀態的分析結果更加準確與權威。為了描述方便,將上述12個壓力傳感器組進行標號,分別為第一壓力傳感器組7、第二壓力傳感器組8、第三壓力傳感器組9、第四壓力傳感器組10、第五壓力傳感器組11、第六壓力傳感器組12、第七壓力傳感器組13、第八壓力傳感器組14、第九壓力傳感器組15、第十壓力傳感器組16、第十一壓力傳感器組17、第十二壓力傳感器組18,第一壓力傳感器組7、第二壓力傳感器組8、第三壓力傳感器組9、第四壓力傳感器組10、第五壓力傳感器組11分別對應足部的第一趾骨、第二趾骨、第三趾骨、第四趾骨、第五趾骨設置,第六壓力傳感器組12、第七壓力傳感器組13、第八壓力傳感器組14、第九壓力傳感器組15、第十壓力傳感器組16分別對應足部的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設置,第十一壓力傳感器組17設置在足中,第十二壓力傳感器組18設置在足跟。
在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電路模塊4包括壓力信號采集電路、微處理器、無線發射電路以及電源電路,其中:壓力信號采集電路一端與壓力傳感器組連接,另一端連接至微處理器;無線發射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電源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并為電路模塊供電。具體的,如圖11所示,壓力信號采集電路主要包括多路轉換開關、信號調理電路、adc轉換電路等,主傳感器211與輔傳感器212(薄膜壓力傳感器)分別通過多路轉換開關、信號調理電路、adc轉換電路后與電路模塊4的微處理器連接,將用戶足底的壓力數據傳輸至微處理器;無線發射電路可以將微處理器接收的壓力數據再次發送至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pda等移動終端,直觀的顯示給用戶,無線發射電路可以采用藍牙、wifi、gprs、sim卡等傳輸方式實現,本發明不做具體限定,均屬于本發明保護范圍,優選的,無線發射電路采用低功耗的無線藍牙芯片進行傳輸;電源電路主要為微處理器供電,可以為聚合物鋰電池,通過電源管理芯片,來控制鋰聚合物電池的充放電,提高電源電路供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微處理器為arm主控制器,采用armcortex-m432位mcu+fpu,210dmips,高達1mbflash/192+4kbram,在flash存儲器中實現零等待狀態運行性能的自適應實時加速器(art加速器)、主頻高達168mhz,mpu能夠實現高達210dmips/1.25dmips/mhz(dhrystone2.1)的性能,具有dsp指令集;256kb/128kb閃存,以及32kb/16kbram。這款功能強大的高度靈活多協議器件確保智能監測鞋墊對各壓力點的高頻掃描,實現與移動終端的互可操作性。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電源電路采用3.7v1000mah聚合物鋰電池進行供電,通過b0305s-1wr2dc-dc升壓電路將3.7v電源變換為+5v電源輸出給高速5v穩壓器rt9193-50的輸入端,從而提供5v電壓,采用asm1117dc-dc降壓芯片為從而提供穩定的3.3v電壓。
在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還包括六軸傳感器以及六軸傳感器電路,六軸傳感器通過六軸傳感器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其中:微處理器根據六軸傳感器輸出數據計算人體足部運動速度,進而調整對壓力傳感器組的數據采樣頻率。具體的,為了精確跟蹤人體快速與慢速運動,本發明的六軸傳感器采用3軸加速度+3軸陀螺儀mpu6050傳感器作為人體足部的姿態解算芯片,其中加速度計測量范圍為±2g,陀螺儀可測量范圍為±250;該六軸傳感器集成一個片上1024字節的fifo,有助于降低系統功耗;采用400khz的i2c總線與微處理器通信,片上還內嵌了一個溫度傳感器和在工作環境下僅有±1%變動的振蕩器,具有可編程的低通濾波器;同時采用3.3v供電。采用六軸傳感器實現對人體足部的速度姿態的測量解算,結合壓力傳感器,還可以實現運動步數的精準測量,具體的,微處理器中斷檢測3軸加速度傳感器的數據,通過算法計算出人體足部的運動速度,從而調節微處理器對壓力傳感器組的采集頻率,使數據采集更穩定精準。
在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圖5所示,還包括定位電路,定位電路由gps定位電路、bds定位電路、以及wifi定位電路中的至少一種組成,其中:gps定位電路和/或bds定位電路還設置有agps輔助定位電路;wifi定位電路采用低功耗芯片實現定位,或通過sim卡lbs基站定位電路實現定位。優選的,本發明的定位電路同時采用gps定位電路、bds定位電路、agps輔助定位電路、wifi定位電路以及lbs基站定位電路,從而實現了智能監測鞋墊的精準定位。
進一步的,gps定位電路跟蹤芯片采用高靈敏度bds/gps雙模接收以及支持gps和bds的單系統定位和雙系統聯合定位功能的atgm332d,該芯片包含32個跟蹤通道,可以同時接收所有的gps和bds可見衛星;wifi定位電路采用esp8226低功耗芯片實現,或者sim卡lbs基站定位電路實現。定位電路通過atgm332d采集的定位數據與時間信息,通過相關算法解算后,經微處理器通過無線發射電路發送至移動終端,實現對用戶運動軌跡及位置的記錄與查看。
在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圖6所示,還包括紅外測溫傳感器6以及測溫電路,其中:紅外測溫傳感器6以及測溫電路透過上覆增敏層1設置在人體足部足弓位置;紅外測溫傳感器6通過測溫電路與微處理器連接。優選的,紅外測溫傳感器6采用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mix90614芯片,實現人體足部溫度的采集,用于檢測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溫度變化。
在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圖4所示,還包括壓力發電層5以及充電電路,其中:壓力發電層5設置在壓力傳感器層3與底部導電層3之間;壓力發電層5通過充電電路與電源電路連接,為電源電路充電。具體的,壓力發電層內設置有發電機,可以為壓電陶瓷片、pvdf壓電薄膜、納米氧化鋅發電機、摩擦發電機等,優選的采用pvdf壓電薄膜。pvdf壓電薄膜將足部壓力轉換成電量并通過充電電路存儲至電源電路的聚合物鋰電池,提高智能監測鞋墊的續航能力。
進一步的,充電電路為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穩壓器的輸出端能夠給聚合物鋰電池一個穩定的電壓輸出,以適合聚合物鋰電池的充電特性,即ac-dc變換電路。當穩壓芯片的充電電流為100ma時,單壓電薄膜傳感器(持續振動情況下)能夠在8.2小時將1000mmh的聚合物鋰電池完全充電。而采用多壓電薄膜傳感器時,相應的充電時間將縮短。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如圖8所示,包括移動終端、后臺服務器以及上述實施例的任一種智能監測鞋墊,其中:智能監測鞋墊與移動終端建立無線通信連接,將采集的數據傳輸給移動終端;移動終端與后臺服務器建立無線通信連接,傳輸數據至后臺服務器;后臺服務器接收存儲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并將分析結果發送給移動終端。
具體的,本發明的移動終端為支持android、ios、windows系統的移動平臺,可以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pda等,本發明不做具體限定;智能監測鞋墊與移動終端之間的無線通信連接以及移動終端與后臺服務器之間的無線通信連接可以通過wifi、4g無線網絡、或者藍牙等實現;移動終端通過安裝app實現接受智能監測鞋墊發送的運動數據,進行簡單計算和顯示,在離線狀態下可對接收到的所有數據進行記錄,并在聯網狀態下通過手動確認向后臺服務器傳送本地記錄數據。本發明的app具有用戶登錄、導航界面、運動統計、健康分析、運動監測和數據上傳六大功能顯示界面,app的操作實現流程如圖9所示。
1)登陸界面。用戶在使用前須先在后臺服務器注冊,然后用注冊過的帳號在本app登錄,測試階段使用的用戶名為test,密碼為123456,登陸完成后跳轉至導航界面。
2)導航界面。進入導航界面,點擊不同的圖片即可進入不同的功能界面,例如健康分析、上傳數據等。
3)運動監測界面。運動監測界面完成智能監測鞋墊的無線連接,運動數據監控,運動狀態判斷等等。界面最上方為站立、走路、坐、跑步四種運動狀態的指示,分別有四個標識與狀態相對應,標識后面的時間顯示為每種狀態持續的時間。下面接著是走路的步數統計、步頻以及跑步的步數、步頻。再往下是運動卡路里消耗和運動里程顯示。最下方是連接按鈕,在未連接狀態下,點擊按鈕呼出查找藍牙設備彈窗,點擊查找并選中相應設備,連接完成后彈窗自動關閉;連接狀態下點擊按鈕即可斷開藍牙連接。連接按鈕上方為觸底姿態檢測,分別為外翻、正常和內翻指示。
4)數據上傳界面。運動結束后,在連接wifi或者無線網絡的情況下,通過數據上傳功能可將移動終端app記錄的運動數據從本地文件中讀取出來,并根據移動終端的ip地址,將數據上傳至后臺服務器,由后臺服務器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
進一步的,后臺服務器以b/s架構為基礎開發的web服務終端,接收移動終端發送的運動數據,進行后臺數據庫的存儲,并通過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算法進行大數據分析,提取系統模型,將結果顯示在功能界面,同時在聯網狀態下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為用戶提供正確的矯正建議,實現精準用戶推送。web服務端共有兩大界面為用戶登錄注冊界面和主界面,主界面包括個人信息顯示,運動健身,步態分析,健康診斷等功能界面的實現。web服務端操作流程如圖10所示,配套的手機或pc機等移動終端應安裝瀏覽器,以chrome瀏覽器最佳。
界面操作介紹:
1)登陸界面。用戶在使用前須先在后臺服務器注冊,然后用注冊過的帳號在頁面登錄,測試階段使用的用戶名為2,密碼為2,登陸完成后跳轉至主頁面。;
2)個人信息界面。進入主界面通過導航欄的個人信息,可以顯示個人信息數據。
3)運動健身界面。運動健身頁面可以以三種方式顯示統計數據,用戶可以自行選擇要顯示的時間來查看每個時間段的運動數據,其中折線圖可以采用數據表單、折線圖、柱狀圖三種方式顯示。
4)步態分析界面。運動結束后,可回放運動時的足底壓力狀態,通過動態的壓力云圖更加直觀的展現用戶運動情況,壓力云圖右側顯示步態分析結果。
5)健康診斷界面。健康診斷頁面通過對用戶運動過程所有數據的分析、挖掘,準確實現對用戶的步態分析、疾病診斷,輸出診斷結果并提出正確的矯正建議,實現用戶推送。
本發明的智能監測鞋墊,可以測試人體動態足底壓力分布;具有良好的穿戴性,在日常活動中有助于用戶了解自身足部健康狀況、保持良好運動姿態。智能監測鞋墊的智能監測系統將大數據、云計算等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其中,使人們可以實時了解自身情況(如卡路里消耗、步數運動量、運動軌跡、糖尿病足等足部疾病)并得到及時的正確的矯正;另外,利用物聯網大平臺可以讓后臺管理、醫療等機構便捷正確的獲取國民的身體健康指標。在確保傳感器使用性能穩定后,搭建完整的測試系統,構成智能監測鞋墊。
本智能監測鞋墊及其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對不同年齡、性別、運動習慣及與足部有關疾病的人群進行設備測試、數據采集與記錄等工作,隨著用戶的增多,樣本數據的積累,可以了解不同年齡、性別等人群的運動習慣,一方面能給用戶本人提供適合的運動計劃建議,另一方面將大大提高對與足部有關疾病的準確診斷,有助于某些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跟蹤。
以上借助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了進一步描述,但是應該理解的是,這里具體的描述,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實質和范圍的限定,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本說明書后對上述實施例做出的各種修改,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