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還涉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腎虛的癥狀:腎陽虛的癥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癥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癥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現代科學證明,當人發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腎虛發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腎絡呈現不通。所以對于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男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勞;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重者夏天腎臟也涼)、身體發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軟;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長、余瀝不盡、尿少或夜尿頻多;聽力下降或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自汗;易患腰痛、關節痛等;易患骨質疏松癥、頸椎病、腰椎病等;虛喘氣短、咳喘痰鳴;五更腹瀉,或者便秘;身浮腫,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腫;小腹牽引睪丸墜脹疼痛,或陰囊收縮,遇寒則甚,遇熱則緩;須發易脫落、早白;形體虛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則色青白無光或黧黑。中醫認為,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補之藥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腎虛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由以下原料制備而得:金鐘茵陳20-30克、川槿皮15-40克、熟地黃20-30克、白芨15-30克,白果10-30克、牛膝10-30克、丹參10-30克、黃藥子10-30克、槐花10-30克、木賊10-30克、夜明砂10-30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為:金鐘茵陳25克、川槿皮30克、熟地黃25克、白芨22克,白果25克、牛膝22克、丹參20克、黃藥子30克、槐花25克、木賊25克、夜明砂20克。
金鐘茵陳:味苦,性涼。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濕熱黃疸,腸炎痢疾,小便淋濁,癰疽丹毒,尿血,便血,外傷出血,痛經,瘀血經閉,跌打損傷,關節炎。
川槿皮:辛、苦、溫。活血理氣,祛風活絡止痛。用于胃痛,腹痛,痛經,關節疼痛,跌撲損傷等。
熟地黃:味甘,性溫。歸肝,腎經。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遺精陽痿,不育不孕,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須發早白,消渴,便秘,腎虛喘促。
白芨:味苦、甘、澀,性寒,歸肺、肝、胃經。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
白果:味甘,微苦、澀,性溫,有小毒。斂肺氣,定痰喘,止帶濁,止瀉泄,解毒,縮小便,主治哮喘痰嗽,帶下白濁,小便頻數,遺尿等。
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日瘡,吐血,衄血。
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黃藥子:味苦、辛,性涼。歸肝、胃、心、肺經。解毒消腫,化痰散結,涼血止血。用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咽喉腫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腫,外用治瘡癤。
槐花:苦,微寒。歸肝、大腸經。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木賊:甘、苦,平。歸肺、肝、膽經。疏風散熱,解肌,退翳。目生云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
夜明砂:味辛、微苦,性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明目退翳,散瘀消積除疳的功效,主治目赤腫痛,雀目,內外翳障,小兒疳積,瀉痢,積聚,瘰癘,癰腫,瘧疾。
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藥材,將稱取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將藥材洗凈、切碎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然后進行研磨,采用8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將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大火蒸煮40分鐘后,再用小火蒸煮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得到濾液即可。
本發明以金鐘茵陳、川槿皮、熟地黃、白芨、白果、牛膝、丹參、黃藥子、槐花、木賊、夜明砂為主要成分,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行氣止痛、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溫中降逆、補腎助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清熱燥濕、瀉肝膽火、消腫化膿、散淤通絡、通經下乳、活血鎮痛、散瘀止血、消腫定痛、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制備得到:金鐘茵陳25克、川槿皮30克、熟地黃25克、白芨22克,白果25克、牛膝22克、丹參20克、黃藥子30克、槐花25克、木賊25克、夜明砂20克。
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藥材,將稱取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將藥材洗凈、切碎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然后進行研磨,采用8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將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大火蒸煮40分鐘后,再用小火蒸煮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得到濾液即可。
實施例2: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制備得到:金鐘茵陳22克、川槿皮25克、熟地黃20克、白芨15克,白果15克、牛膝20克、丹參22克、黃藥子22克、槐花22克、木賊22克、夜明砂25克。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制備得到:金鐘茵陳20克、川槿皮20克、熟地黃25克、白芨20克,白果20克、牛膝20克、丹參15克、黃藥子20克、槐花20克、木賊15克、夜明砂25克。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效果: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調,可以有效達到治療腎虛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