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溫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嬰兒輻射保溫箱。
背景技術:
嬰兒保溫箱是能夠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氧濃度的一種醫療設備,其目的是為早產兒和病患嬰兒提供一個空氣凈化、溫度適宜的類似母親子宮的封閉的優良培育環境;針對嬰兒生長需要以及觀察和治療的方便,其配備有多種功能組件。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尤為亞裔人種,約60%足月兒及80%早產兒在生后第1周出現肉眼可見黃疸。高膽紅素血癥誘發的膽紅素腦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生命健康,是導致嬰兒聽力障礙、視覺異常和智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者甚至死亡。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多樣,藍光光照療法(光療)以其無創性、有效性和簡便經濟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
膽紅素能吸收光波,并在光的作用下,使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即由膽紅素ixaz型轉化為ixae型和光紅素,經膽汁排泄到腸腔或從尿中排出。應用上述原理,采用藍光led發光源,把光源發射的400~550nm可見光照在患者的皮膚表面上,使表皮血液中未結合膽紅素發生上述生化反應,從而使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達到治療黃疸目的。
但是目前的嬰兒保溫箱并不具有治療黃疸的功能,在給患有黃疸的嬰兒治療時,還需要將嬰兒轉移到其他治療設備進行治療,操作較麻煩。
鑒于上述缺陷,本發明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缺陷,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嬰兒輻射保溫箱,其包括:
保溫箱體,其用于放置嬰兒;
輻射機構,其設置在保溫箱體內,對所述保溫箱體內的嬰兒進行黃疸病治療。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升降機構,其設置在保溫箱體下方,對保溫箱體進行升降;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行走機構,其設置在保溫箱體下方,對保溫箱體進行移動;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搖床機構,其設置在所述保溫箱體下方,對保溫箱體內嬰兒的護理方位進行調整;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托盤,所述托盤設置在保溫箱體上,用于放置臨床時需要配套使用的輔助裝置或器械。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監控托盤,所述監控托盤設置在保溫箱體上,用于放置嬰兒監護系統。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檢查燈,為所述保溫箱體提供光源。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電源箱,用以供電。
較佳的,所述保溫箱體包括前門板、側門板、后擋板、床座和頂罩;所述前門板和所述側門板的底部與所述床座活動連接,且可沿連接部分下翻;所述后擋板底部固定在所述床座上,所述頂罩通過升降組件與所述床座連接。
較佳的,所述前門板與所述側門板上設有操作窗。
較佳的,所述操作窗設有窗門,所述窗門與所述操作窗密封連接。
較佳的,所述頂罩包括固定蓋和延長蓋,所述固定蓋固定在所述升降組件上,隨所述升降組件升降;所述延長蓋與所述固定蓋卡接。
較佳的,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殼、驅動電機、鏈條和升降桿;所述升降殼為柱狀結構,內部具有空腔;所述升降桿設置在所述升降殼內,在外力驅動下上下移動;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升降殼的空腔內,其輸出軸通過齒輪嚙合所述鏈條;所述鏈條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桿的下端部。
較佳的,所述升降殼的內壁上還設有彈簧座,平面蝸旋彈簧一端卷繞在所述彈簧座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升降桿上。
較佳的,所述升降殼的內壁上設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所述升降桿上設有限位凸塊,所述限位凸塊與所述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二限位塊配合,以控制所述升降桿的上下位移。
較佳的,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底座、機腳和腳輪;所述底座下左右設置有兩個所述機腳,每個所述機腳的下方均設置有兩個所述腳輪。
較佳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底座、第一套筒、第二套筒、頂板、支架板和伸縮缸;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套筒套設在所述第一套筒內,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軸向滑動;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與所述頂板固定;所述頂板與所述支架板固定,所述支架板用于支撐嬰兒保溫箱本體;所述底座中部向上凸起成一固定耳,所述頂板中部向下凸起成另一固定耳,所述伸縮缸設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內部,一端與所述底座的所述固定耳鉸接,另一端與所述頂板的所述固定耳鉸接。
較佳的,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罩設在所述第一套筒外部。
較佳的,所述第一套筒上端內部和所述第二套筒下端外部對應位置處設置有至少一對定位塊。
較佳的,搖床機構包括床座和支持座,所述支持座包括支持板和支持基座;所述支持基座上設有沉槽,所述沉槽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持基座的兩端;所述支持基座的兩側邊上設有轉動槽;所述支持板設置在支持基座的上方,用于承載所述床座;所述支持板上的兩側邊上設有轉軸,所述轉軸容置在所述轉動槽內。
較佳的,所述床座包括床板和板座,所述板座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221為圓形;所述床板設置在所述凹槽內且與所述凹槽同心;所述凹槽中央設置有連接槽,所述床板的下表面上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與所述連接槽位置對應并容置在所述連接槽內。
較佳的,所述支持板上兩端設置有滑軌;所述板座上卡接有滑塊,所述滑塊滑動設置在對應的滑軌上。
較佳的,所述嬰兒保溫箱上設置有控制器和多個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接收多個所述溫度傳感器傳遞的溫度值,計算出所述保溫箱體外部的真實溫度值,并顯示出來。
較佳的,所述真實溫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pi、qi由下述公式確定:
pi=δ(li)
qi=δ(mi)
其中,x為真實溫度值,i為溫度傳感器的序號,n為溫度傳感器的總數,xi為第i個溫度傳感器測出的溫度值,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嬰兒輻射保溫箱,這樣,當嬰兒患有黃疸病,需要治療時,只需要打開電源開關即可對嬰兒進行照射治療(不需要將嬰兒轉移到其他治療設備進行治療),使用非常方便;可以直接通過顯示器讀取外界的實際溫度值,以進行保溫箱需要保持溫度的設置;過計算溫度值的平均值和溫度值與平均值的差值,確定溫度值偏差的情況,再偏差值除以一定百分比的平均值后向下取整轉換為將差值轉換為判斷值,則如果是可允許的,其判斷值為0;如果是不允許的,其判斷值為大于0的正整數;通過設定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和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要小于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溫度值在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內,那它一定也在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內;如果一個溫度值在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內,那它不一定在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內),將屬于正常偏差但不是故障的和屬于發熱點附近的溫度傳感器但不是故障的給區分開來,得到各自的判斷值;通過單位沖激函數,將判斷值轉化為系數值,并將系數值與溫度值相乘后的總和除以系數值的總和,這樣可以消除系數值為0(不在允許范圍內)的溫度值對最后確定的真實溫度值的影響;在計算總和時,將正常系數值與溫度值的乘積與發熱點系數值與溫度值的乘積相加,并除以正常系數值與發熱點系數值的和,這樣就降低了發熱點附近的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值的權重,減弱了發熱點附近的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值對真實溫度值的影響;同時通過公式可以直接得出結果,公式簡單,計算方便;且提高了判斷速度,節省了系統資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的打開狀態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的密封狀態的結構圖;
圖3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升降組件的分解圖;
圖4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升降機構的分解圖;
圖5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升降腳踏件的分解圖;
圖6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搖床機構的分解圖;
圖7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搖床機構螺桿結合部分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輻射機構的分解圖;
圖9是本發明嬰兒保溫箱輻射機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嬰兒保溫箱,包括:保溫箱體,其用于放置嬰兒。
這樣,可以對放入其中的嬰兒進行保溫和看護。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升降機構,其設置在保溫箱體下方,對保溫箱體進行升降;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行走機構,其設置在保溫箱體下方,對保溫箱體進行移動;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搖床機構,其設置在所述保溫箱體下方,對保溫箱體內嬰兒的護理方位進行調整;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輻射機構,其設置在保溫箱體內,對保溫箱體內的嬰兒進行黃疸病治療。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托盤91,所述托盤91設置在保溫箱體上,用于臨時放置藥品、嬰兒用品和便攜器械,以方便使用者放置臨時使用的物品對嬰兒進行檢查或者放置臨床時需要配套使用的輔助裝置或器械。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監控托盤92,所述監控托盤92設置在保溫箱體上,用于放置嬰兒監護系統。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檢查燈93,為嬰兒保溫箱提供光源,以方便在需要加強光亮的環境中對嬰兒進行檢查。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控制器94,其與所述嬰兒保溫箱的電動部件連接,控制電動部件的動作。其中,電動部件為該嬰兒保溫箱內的所有用電部件。
所述控制器94上嵌有觸摸顯示屏95,用以顯示警告等信息以及對控制器94進行控制指令的輸入。
所述嬰兒保溫箱還包括電源箱96,用以供電。
<保溫箱體>
所述保溫箱體包括前門板11、側門板12、后擋板13、床座2和頂罩14;前門板11和側門板12的底部與床座2活動連接,且可沿所述連接部分下翻;后擋板13底部固定在床座2上,頂罩14通過升降組件與床座2連接。
這樣,使用時可以將嬰兒放置在床座2上,然后將前門板11和兩個側門板12從下面翻轉上來,與后擋板13相互固定后,將頂罩14通過升降組件降下,這樣就可以將嬰兒包圍在保溫箱體中;也可以根據需要對頂罩14的高度進行調整,簡單方便。
前門板11與側門板12上設有操作窗15,以方便在不升降頂罩14或打開保溫箱體的情況下,對保溫箱體內部進行操作。
操作窗15設有窗門16,窗門16可以打開,以方便常規醫療操作;當窗門16關閉時,其與操作窗15形成密封連接。
升降組件一端固定在床座2上,另一端固定所述頂罩14。
所述床座2上還放置有嬰兒電子秤17,以對放置在保溫箱體內的嬰兒隨時監控體重,方便測量和進一步照料。
所述床座2前端設置有加濕件18,對保溫箱體內部進行加濕。
頂罩14包括固定蓋141和延長蓋142,固定蓋141固定在升降組件上,隨升降組件升降;延長蓋142與固定蓋141卡接,卡接時隨固定蓋141升降。這樣,在不需要使用頂罩14或者對頂罩14進行維修時,可以將延長蓋取下,避免長時間不用,延長蓋的重量使得固定蓋141與升降組件的結合部分出現機械損傷,且方便修理。
<升降組件>
結合圖3所示,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殼41、驅動電機42、鏈條(圖中未畫出)、蝸旋彈簧44和升降桿45。
其中,升降殼41為柱狀結構,內部具有空腔,其安裝在床座2上;升降殼41的頂面上設有孔411,用于供升降桿45穿出,升降殼41的側壁412上設有連接孔(圖中未畫出),該連接孔為縱向且與升降殼的空腔相連通;升降殼41的內壁上設有第一限位塊413和第二限位塊414,對升降桿進行限位。
升降桿45上設有滑輪451,其在外力驅動下沿升降殼41的兩側邊滑動;升降桿45上端固定連接頂罩14。升降桿45設置在升降殼41內,用于在外力驅動下上、下移動;升降桿45上設有限位凸塊(圖中未畫出),其與第一限位塊413和第二限位塊414相對應。通過限位凸塊與第一限位塊413和第二限位塊414的配合來控制升降桿的上下位移。
升降殼的內壁上還設有彈簧座415,平面蝸旋彈簧44一端卷繞在彈簧座415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升降桿45上。驅動電機設置在升降殼41的空腔內,其輸出軸通過齒輪嚙合鏈條,鏈條的上端固定在升降桿45的下端部。
使用時,驅動電機轉動,使嚙合鏈條上行,鏈條帶動升降桿45,同時平面蝸旋彈簧44回彈拉動升降桿上升,帶動頂罩14升起。這樣,可以減小鏈條帶動升降桿45需要的力,使頂罩的升起更省力,更平滑。
當處置完畢,驅動電機反轉,帶動鏈條下降,升降桿下降,頂罩14扣罩在艙體上,對保溫箱體進行密封。
<行走機構>
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底座51、機腳52和腳輪53;底座51下左右設置有兩個機腳52,每個機腳52的下方均設置有兩個腳輪53,用于移動。放置嬰兒保溫箱時,四個腳輪與地面接觸;這樣,如需要移動嬰兒保溫箱,只需要橫向推動所述嬰兒保溫箱,四個腳輪便會轉動,從而使得嬰兒保溫箱橫向移動;這樣,所述嬰兒保溫箱移動簡單、方便。
<升降機構>
結合圖4所示,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底座51、第一套筒54、第二套筒55、頂板56、支架板57和伸縮缸58;所述第一套筒54的底端固定在底座51上;第二套筒55套設在第一套筒54內,可沿第一套筒54的軸向滑動;第二套筒55的上端與頂板56固定;頂板56與支架板57固定,所述支架板57用于支撐嬰兒保溫箱本體;所述底座51中部向上凸起成一固定耳59,所述頂板56中部向下凸起成另一固定耳59,所述伸縮缸58設置在第二套筒55內部,一端與所述底座51的所述固定耳59鉸接,另一端與所述頂板56的所述固定耳59鉸接。
這樣,正常放置時,所述底座51靠近或者放置在地面上,支架板57遠離地面,其上固定支撐嬰兒保溫箱主體結構。需要將嬰兒保溫箱升起時,伸縮缸58伸長,其與頂板56連接的一端向上移動,帶動支架板57和其上的嬰兒保溫箱升起;需要將嬰兒保溫箱下降時,伸縮缸58收縮,其與頂板56連接的一端向下移動,帶動支架板57和其上的嬰兒保溫箱下降。這樣,便于調節嬰兒保溫箱的高度,從而便于使用者調節合適的高度,便于操作和照顧嬰兒。
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外罩60,罩設在第一套筒54外部,對升降機構進行保護。
外罩60的底部固定在底座51上,頂部在伸縮缸58收縮的最小位置時抵靠頂板56或支架板57,從而對升降機構的最低位置進行限位。
所述第一套筒54內部和第二套筒55外部形狀契合,這樣,第一套筒54對第二套筒55的運動軌跡進行固定,使其只能沿第一套筒54的軸線運動。
第一套筒54上端內部和第二套筒55下端外部對應位置處設置有至少一對定位塊61,這樣,第二套筒55沿第一套筒54的軸向運動的最上端后,第二套筒55下端外部的定位塊61與第一套筒54上端內部對應位置處的定位塊61相抵,進而對第二套筒55進行限位,防止第二套筒55脫出第一套筒54。
底座51兩端設置有固定孔62,用于與機腳52固定,這樣,所述嬰兒保溫箱既可以橫向移動,也可以調節高度。從而方便調節到合適的高度對嬰兒進行照顧或對儀器進行操作,同時方便移動。
通過螺栓旋擰等方式穿過固定孔62將底座51固定在機腳52上。
底座51和所述機腳52互相固定,還通過所述固定孔62固定一升降腳踏件7,所述升降腳踏件7與伸縮缸58通過導線連接,從而控制所述伸縮缸58伸長或收縮。
這樣,需要升起嬰兒保溫箱時,只需要通過升降腳踏件7即可控制伸縮缸58伸長,從而升起嬰兒保溫箱;同樣,需要降下嬰兒保溫箱時,只需要通過升降腳踏件7即可控制伸縮缸58收縮,從而降下嬰兒保溫箱;操作方便,使用簡單。
<升降腳踏件7>
結合圖5(該圖為上下顛倒的分解圖)所示,所述升降腳踏件7包括腳踏板71、固定板72和微動開關73;腳踏板71的前端連接在固定板72上,微動開關73固定在固定板72上,其觸發端靠近所述腳踏板71;這樣,下壓腳踏板71,腳踏板71的后端會向固定板72運動,碰觸微動開關73的觸發端,從而向外發送信號,觸發伸縮缸58的伸長或收縮。
所述升降腳踏件7還包括腳踏蓋板74和腳踏壓簧75,所述腳踏蓋板74固定在所述固定板72相對于所述腳踏板71的另一側,所述固定板72的后端具有孔洞;腳踏壓簧75穿過所述孔洞且所述腳踏壓簧75一端抵靠所述腳踏板71,另一端抵靠所述腳踏蓋板74,從而使得所述腳踏板71在壓下后可以回復原位。
所述微動開關73為兩個,分別固定在固定板72上,所述腳踏板71為兩個,位置與所述微動開關73對應,這樣,可以對嬰兒保溫箱的升降分別進行控制。
微動開關73與連接伸縮缸58的導線連接。
所述固定板72上設置有孔槽76,所述孔槽76一側設置有固定部77,所述微動開關73固定在所述固定部77上,且其觸發端穿過所述孔槽76,以便與腳踏板71觸碰。這樣,一方面便于觸發端與腳踏板71的觸碰,另一方面,腳踏板71在觸碰觸發端后,其余部分便會貼近固定板72,從而對腳踏板71向下的運動進行限位,保護微動開關73。
<搖床機構>
結合圖6和圖7,搖床機構包括床座2和支持座3。其中床座2包括床板21和板座22,床板21用于承載嬰兒電子秤17。
板座上設有凹槽221,凹槽221為圓形,床板21設置在凹槽221內且與凹槽221同心;凹槽中央設置有連接槽222,連接槽222為圓形,床板的下表面上設有連接凸起(圖中未畫出),連接凸起與連接槽222位置對應并容置在連接槽222內,從而將床板21連接在板座22上且床板21可在板座22上轉動。
板座22上還設有定位槽223,定位槽223位于凹槽221內且沿連接槽222圓周方向設置。床板21底面上對應位置處有定位凸起(圖中未畫出),床板21在板座上轉動,當定位凸起落入定位槽223內后可以將床板的位置固定。若需要改變位置,則輕抬床板,即可將定位凸起從定位槽中抬出,此時可以繼續轉動床板至下一位置。
支持座3包括支持板31和支持基座32。支持基座上設有沉槽321,所述沉槽321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支持基座32的兩端;支持基座32的兩側邊上設有轉動槽322。支持板31設置在支持基座32的上方,且支持板上的兩側邊上設有轉軸311,轉軸311容置在轉動槽322內。
這樣,可以對床進行搖動。
支持基座32上設置有球槽323,該球槽323內容置有第一轉球324,第一轉球324可在球槽323內轉動且第一轉球324上設有螺孔,螺孔貫通第一轉球324,螺桿33的下端螺紋連接在該螺孔內。螺桿33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轉球313上。支持板31上設有卡槽315,卡槽315內容設置有彈簧314,彈簧314一端固定在卡槽315中,另一端抵觸在扳手34上。
扳手34設置在支持板31上,其包括操作部341和第一抱箍342,操作部341外露于支持板31,第一抱箍342位于支持板31的空腔內,床板21上固定有第二抱箍343,第一抱箍342與第二抱箍343形成鎖緊抱箍,用于定位第二轉球313。
支持板31上兩端設置有滑軌312;板座22上卡接有滑塊224(圖中滑塊放置在滑軌上),滑塊224滑動設置在對應的滑軌312上,這樣,床座2可在支持座3上滑動。
當需要調整護理方位時,轉動床板,床板就會沿連接槽/連接凸起轉動,轉動一定角度后,當定位凸起遇到定位槽時,當定位凸起落入定位槽223內,將床板的位置固定、限位;如果需要繼續轉動床板,則輕抬床板,即可將定位凸起從定位槽中抬出,此時可以繼續轉動床板至下一位置。
當需要放置或取出嬰兒時,先打開保溫箱體,將床座2向外拉伸或回推,此時滑塊沿著滑軌滑動,從而將板座連同床板一起拉出來或縮進去。
當需要傾斜床座2時,捏住扳手的操作部,使第一抱箍遠離第二抱箍,并擠壓彈簧,從而松開鎖緊抱箍,同時松開對第二轉球的鎖定,第二轉球可在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內轉動;此時,向下按壓板座,第二轉球下壓,聯動螺桿順時下旋并同步傾斜,螺桿同時在第一轉球內下旋,第一轉球在球槽作對應角度傾斜,螺桿下移,從而使板座帶動床座2一起向下傾斜。如果需要反向傾斜,先打開扳手,然后按壓板座的另一端即可。
<輻射機構>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尤為亞裔人種,約60%足月兒及80%早產兒在生后第1周出現肉眼可見黃疸。高膽紅素血癥誘發的膽紅素腦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生命健康,是導致嬰兒聽力障礙、視覺異常和智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者甚至死亡。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多樣,藍光光照療法(光療)以其無創性、有效性和簡便經濟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
膽紅素能吸收光波,并在光的作用下,使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即由膽紅素ixaz型轉化為ixae型和光紅素,經膽汁排泄到腸腔或從尿中排出。應用上述原理,采用藍光led發光源,把光源發射的400~550nm可見光照在患者的皮膚表面上,使表皮血液中未結合膽紅素發生上述生化反應,從而使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達到治療黃疸目的。
請結合圖8和圖9,輻射機構包括固定架81、藍光燈82和防護罩83,固定架81將所述輻射機構固定在保溫箱體的上部,藍光燈82固定在固定架81上,對保溫箱體內部進行照射,防護罩83設置在藍光燈82周圍,對藍光燈82進行保護,防止外部因素(人或其他物體)觸碰到藍光燈82。
固定架81固定在固定蓋141內,這樣,可以隨固定蓋141升降,且方便對輻射機構進行維修(將卡接的延長蓋142取下即可對輻射機構維修)。
這樣,當嬰兒患有黃疸病,需要治療時,只需要打開電源開關即可對嬰兒進行照射治療(不需要將嬰兒轉移到其他治療設備進行治療),使用非常方便。
所述輻射機構還包括反射板84。反射板84固定在固定架81上,藍光燈82穿過反射板84固定在固定架81上,且藍光燈82位于反射板84靠近固定架81的焦點上。
反射板84的兩個焦點所在的直線與固定架81所在的平面呈一傾斜角度,且以呈“點狀”側向安裝方式,該傾斜角度可為45度銳角。
當藍光燈82發射藍光時,一部分光線可通過反射板84的聚焦至反射板84遠離固定架81的另一焦點上,并由此焦點向外發散。
這樣,輻射機構通過設計反射板84,使藍光燈82位于反射板84靠近固定架81的焦點上,從而得以使輻射機構內光線進行“點狀”輻射,具有熱均勻分布的特點;且使藍光燈82的光線充分利用,因而利用效率高,治療效果好;尤其是“點狀”輻射設計方式空間占位很小,大幅度增加了光輻射的可調控性,極大地拓寬了輻射機構的應用,同時防護罩83的設計具有極高的使用安全性能與應用便利性。
所述藍光燈82也可以替換為白熾燈、led燈或者其他可以加熱的燈;這樣方便對保溫箱體進行加熱。
實施例2
嬰兒保溫箱雖然可以對保溫箱體內部的溫度進行加熱和保溫,但是由于材料或加熱方式等的限制,其最終可以實現的溫度極限值主要取決于外界溫度,也就是說,保溫箱體內外的溫差必須要小于某一溫差閾值,在小于該溫差閾值的情況下,對保溫箱體內部的加熱和保溫對嬰兒的影響最小;如果溫差大于該溫差閾值,那么可能使得保溫箱體內部的溫度無法達到要保持的溫度,即使能夠達到需要保持的溫度,也會使得加熱燈等照射或密封過長時間,損害放置其內的嬰兒健康。
因此,要想使得嬰兒保溫箱可以在保溫的同時,還能夠極大地削弱對嬰兒健康的影響,對嬰兒保溫箱外的溫度進行準確的檢測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嬰兒保溫箱外部的溫度與嬰兒保溫箱近處的溫度由于保溫箱內部加熱的問題,會出現很大的不同,一旦檢測溫度的溫度傳感器過于靠近加熱點或溫度傳感器損壞,都會給溫度的檢測帶來很大的誤差,進而會導致加大嬰兒保溫箱對嬰兒健康的影響。
基于該問題,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對技術方案進行了改進,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嬰兒保溫箱上設置多個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控制器94連接;控制器94接收多個溫度傳感器傳遞的溫度值,計算出所述嬰兒保溫箱外部的真實溫度值,并顯示出來。
這樣,可以直接通過顯示器讀取外界的實際溫度值,以進行保溫箱需要保持溫度的設置。
所述控制器94還可以判斷設置的保溫箱內的溫度與所述真實溫度值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溫差閾值,并在超出后對外發出警報。這樣,可以防止設定出錯,對嬰兒健康造成損傷。
實施例3
如上述所述的嬰兒保溫箱,本實施例與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真實溫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pi、qi由下述公式確定:
pi=δ(li)
qi=δ(mi)
其中,x為真實溫度值,i為溫度傳感器的序號,n為溫度傳感器的總數,xi為第i個溫度傳感器測出的溫度值,
其中,δ(mi)、δ(li)為單位沖激函數,單位沖激函數的定義為:
基本思路為:先計算溫度值的平均值和溫度值與平均值的差值,然后差值除以一定百分比(該百分比可以為小于100%的百分比,也可以為大于100%的百分比)的平均值后向下取整作為判斷值,通過單位沖激函數將判斷值轉為系數值,最后將兩種系數值作為溫度值的系數后通過系數值與溫度值的乘積的總和除以系數值的總和后得到真實溫度值,該真實溫度值與實際的溫度值最為接近。
有益效果為:通過計算溫度值的平均值和溫度值與平均值的差值,確定溫度值偏差的情況,再偏差值除以一定百分比的平均值后向下取整轉換為將差值轉換為判斷值,則如果是可允許的,其判斷值為0;如果是不允許的,其判斷值為大于0的正整數;通過設定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和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要小于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溫度值在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內,那它一定也在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內;如果一個溫度值在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內,那它不一定在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內),將屬于正常偏差但不是故障的和屬于發熱點附近的溫度傳感器但不是故障的給區分開來,得到各自的判斷值;通過單位沖激函數,將判斷值轉化為系數值,并將系數值與溫度值相乘后的總和除以系數值的總和,這樣可以消除系數值為0(不在允許范圍內)的溫度值對最后確定的真實溫度值的影響;在計算總和時,將正常系數值與溫度值的乘積與發熱點系數值與溫度值的乘積相加,并除以正常系數值與發熱點系數值的和,這樣就降低了發熱點附近的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值的權重,減弱了發熱點附近的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值對真實溫度值的影響;同時通過公式可以直接得出結果,公式簡單,計算方便;且提高了判斷速度,節省了系統資源。
在這里,正常可允許偏差范圍是指雖然溫度值與平均值有偏差,但仍然可以認為該溫度值是正常測量(只不過由于溫度傳感器本身的機械誤差或環境中各個部分溫度不是完全一致的)出來的,而不是溫度傳感器出現了損壞。發熱點可允許偏差范圍是指雖然溫度值與平均值有偏差,但仍然可以認為該溫度值是在發熱點附近正常測量(只不過由于溫度傳感器本身的機械誤差、環境中各個部分溫度不是完全一致、發熱點附近的溫度高于其他部分的)出來的,而不是溫度傳感器出現了損壞。
正常情況下,嬰兒保溫箱外界的溫度包括正常溫度,發熱點附近;在考慮實際溫度時,正常溫度與實際溫度很接近,但不完全相同;發熱點溫度高于實際溫度,但其對實際溫度仍然有影響;溫度傳感器損壞后測得的溫度與實際溫度無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