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藥材加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
背景技術:
西洋參別名花旗參、洋參等,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quinquefoliuml.的干燥根,性涼,味甘,微苦,具有補氣養陰,清火除煩,益胃生津等功效。由于西洋參具有人參之補性,而無人參之燥性,所以應用范圍較廣,既是上等中藥,也是滋補圣品。西洋參含有多種人參皂苷、氨基酸、揮發油、脂肪酸、維生素、多糖、膽堿、甾醇、黃酮類、人參喹酮、葡萄糖苷、無機元素、淀粉、果膠等成分,其中人參皂苷現被公認為西洋參的主要活性成分。2015版《中國藥典》中規定西洋參中人參皂苷rbl、人參皂苷rgl和人參皂苷re的總量不得少于2.0%。
西洋參采收后到干燥過程,尤其是干燥的早期階段,西洋參體內發生復雜的生理生化變化,對其活性物質,尤其是人參皂苷類成分的積累產生很大的影響,換言之,采后加工方法直接影響西洋參藥材的品質。傳統的西洋參干燥方法多為整參干燥,整參干燥分為兩種,分別是自然晾曬和烘干方式。自然晾曬時間長,極易受天氣影響,而且效果不均勻,易發霉、生蟲、變質,皂苷含量低,藥材質量穩定性差。烘干方式,一般為蒸汽管道加熱,不僅勞動強度大、時間長,一般在2~3周,且溫度、濕度難控制,效率低,西洋參質量難以均一。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多屬于熱敏性物質,因此在干燥過程要盡量避免高溫操作,提高其熱敏性成分的保留率,保證物質活性。
目前的研究與生產過程中,還有先切片后干燥來避免整參干燥中存在的上述缺點。切片后微波或凍干等,可在低溫下操作,且干燥過程均勻易控制。但切片后,表皮破壞,內部組織與外部空間接觸表面積增大,反而增加了西洋參中有效成分在加工處理過程中的流失、破壞和變質程度。
此外,現有技術中也有采用真空干燥、紅外干燥、微波干燥等方式處理的,整參干燥時,干品內外部含水量不均、有效成分的損失的缺點仍然存在,干燥效果仍然不夠理想,總體效果不佳。而且處理過程復雜,設備配置要求和成本較高,不適于推廣應用。
因此,建立一種高效且適用的西洋參整參的干燥技術,是西洋參生產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干燥后西洋參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明顯高于現有干燥方法,且色澤均勻,皮紋細膩,質地飽滿結實,質量穩定,生物利用度高,活性強,品質優。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驟包括:
1)預處理:采收的鮮參,除去泥土,須根,沖洗干凈;
2)分級:除去病害植株,按照植株單重分級:一級55克以上,二級30~55克,三級3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紫外光下照射2.5~4h;
4)晾曬:將步驟3)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通風晾曬24~72h;
5)no熏蒸:將步驟4)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放置到內部溫度25~30℃的塑料容器中,通no,熏蒸1~2.5h;
6)二次晾曬:將步驟5)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通風晾曬24~48h;
7)烘干:將步驟6)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于45℃烘干168~216h,至含水量低于13%。
優選地,步驟3)中,照射時間為一級3.5~4h,二級3h,三級2.5h。
優選地,步驟3)中,紫外光強度為5kj?m-2。
優選地,步驟4)中,晾曬時間為24h。
優選地,步驟5)中,塑料容器中no初始為20ul?l-1,終濃度為4500ul?l-1。
優選地,步驟5)中,塑料容器中no通入流速為20~50ul?l-1?min-1。
優選地,步驟7)中,烘干時間為190~205h,含水量2~5%。
本發明干燥方法,西洋參預處理,大小分級后,經紫外照射,有效預防干燥過程中微生物的滋生、繁殖,發霉、生蟲或變質,同時可以啟動活性物質物質生物合成途徑中關鍵酶基因的表達,提高活性物質的積累,提高藥材品質。后續no熏蒸,提供了適宜的溫濕環境,防止了西洋參活性成分的氧化的同時,在no參與作用下,促使植株內部的生物合成及轉化,人參皂苷rbl、人參皂苷rgl、人參皂苷re等主要成分含量有明顯提升,總皂苷含量顯著增加。烘干過程也是在低溫下進行,進一步降低含水量的同時,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的活性。
本發明技術方案有益效果為:采用上述方法加工的西洋參藥材,在干燥的同時,提高了藥材的品質,可以大幅度提高西洋參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完全保留了新鮮西洋參的色澤、口味和營養成分,水分析出速度均勻、干燥效果充分,避免了高溫加熱導致的各種有效成分的損失,干燥后西洋參有效成分的含量明顯增加,人參皂苷等主要成分含量遠高于現有干燥方法,且干品色澤均勻,質量穩定,生物利用度高,活性強,品質優,含水量低,穩定性好,保質期長。對干燥設備無特殊要求,投資成本低,便于推廣應用,既適合于普通農戶小規模生產,也適用于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技術方案。
實施例1
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驟包括:
1)預處理:采收的鮮參,除去泥土,須根,沖洗干凈;
2)分級:除去病害植株,按照植株單重分級:一級55克以上,二級30~55克,三級3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5kj?m-2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時間為一級3.5h,二級3h,三級2.5h;
4)晾曬:將步驟3)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晾曬24h;
5)no熏蒸:將步驟4)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放置到內部溫度25~30℃的塑料容器中,流速為20~50ul?l-1?min-1通no,熏蒸2h;塑料容器中no初始為20ul?l-1,終濃度為4500ul?l-1;
6)二次晾曬:將步驟5)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通風晾曬48h;
7)烘干:將步驟6)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于45℃烘干205h,含水量2.1%。
實施例1干燥后西洋參,表面白色,可見橫向環紋和線形皮孔狀突起,斷面平坦,白色,略顯粉性,木部呈放射狀紋理。
實施例2
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驟包括:
1)預處理:采收的鮮參,除去泥土,須根,沖洗干凈;
2)分級:除去病害植株,按照植株單重分級:一級55克以上,二級30~55克,三級3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5kj?m-2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時間為一級4h,二級3h,三級2.5h;
4)晾曬:將步驟3)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晾曬70h;
5)no熏蒸:將步驟4)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放置到內部溫度25~30℃的塑料容器中,流速為20~50ul???l-1?min-1通no,熏蒸1h;塑料容器中no初始為20ul?l-1,終濃度為4500ul?l-1;
6)二次晾曬:將步驟5)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通風晾曬36h;
7)烘干:將步驟6)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于45℃烘干190h,含水量4.8%。
實施例3
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驟包括:
1)預處理:采收的鮮參,除去泥土,須根,沖洗干凈;
2)分級:除去病害植株,按照植株單重分級:一級55克以上,二級30~55克,三級3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5kj?m-2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時間為一級4h,二級4h,三級4h;
4)晾曬:將步驟3)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晾曬48h;
5)no熏蒸:將步驟4)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放置到內部溫度25~30℃的塑料容器中,流速為20~50ul???l-1?min-1通no,熏蒸2.5h;塑料容器中no初始為20ul?l-1,終濃度為4500ul?l-1;
6)二次晾曬:將步驟5)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通風晾曬24h;
7)烘干:將步驟6)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于45℃烘干170h,含水量12.5%。
實施例4
一種西洋參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驟包括:
1)預處理:采收的鮮參,除去泥土,須根,沖洗干凈;
2)分級:除去病害植株,按照植株單重分級:一級55克以上,二級30~55克,三級3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5kj?m-2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時間為一級2.5h,二級2.5h,三級2.5h;
4)晾曬:將步驟3)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晾曬24h;
5)no熏蒸:將步驟4)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放置到內部溫度25~30℃的塑料容器中,流速為20~50ul???l-1?min-1通no,熏蒸2.5h;塑料容器中no初始為20ul?l-1,終濃度為4500ul?l-1;
6)二次晾曬:將步驟5)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置于25~30℃通風晾曬48h;
7)烘干:將步驟6)處理后的西洋參植株于45℃烘干216h,含水量2.0%。
對比例1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不包含步驟2)分級和步驟3)紫外照射。
對比例1干燥后西洋參,表面白色,可見橫向環紋和線形皮孔狀突起,斷面平坦,白色,略顯粉性,木部呈放射狀紋理。
對比例2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
步驟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置于強度為5kj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時間為:一級2h,二級1h,三級1h。
對比例3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
步驟3)紫外照射:將步驟2)分級后的西洋參置于強度為5kj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時間為:一級4.5h,二級4h,三級4h。
對比例4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不包含步驟5)no熏蒸。
對比例5
自然晾曬干燥。
對比例6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步驟5)no熏蒸和6)二次晾曬、7)烘干,修改為真空冷凍干燥;抽真空,溫度-30~-25℃,15~40pa通入氮氣,真空干燥3~5h后,以3~5℃/min升溫至30~40℃,停止通氮氣,保溫0.5~1h。
對比例7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步驟5)no熏蒸和6)烘干,修改為微波干燥;將西洋參在功率600~1000w條件下,每隔20~40s取出翻動,干燥1~2分鐘。
一、實施例1-4和對比例1-7干燥后西洋參植株,人參皂苷含量比較。
hplc法測定人參皂苷rb1、人參皂苷rg1和人參皂苷re的含量,結果見表1。
表1人參皂苷主要有效成含量(%)
二、實施例1-4和對比例1-7干燥后西洋參植株,質量穩定性比較
試驗條件:將干燥后各西洋參植株在室溫下、相對濕度60%左右保存12個月,每3個月取樣測定rg1+re+rb1三種人參皂苷總含量,結果見表2。
表2西洋參植株保存3、6、9、12月人參皂苷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