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新型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美白淡斑面貼。
背景技術:
美白淡斑的面部貼膜,主要用于面部美白淡斑,達到皮膚白皙嫩滑、淡化甚至消除皮膚色斑的功效。以前的祛斑面膜多加入鉛汞等重金屬,利用其抑制絡氨酸酶活性阻止黑色素生成。由于鉛汞等重金屬具有神經毒性,早已被禁止使用。現有的美白祛斑面膜均為普通面膜配方的基礎上,加入有美白功效的中藥,最典型的如七白膏(白芷、白術、白茯苓、白及、白附子、北細辛、雞蛋清)。不管加入何種中藥,祛斑美白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我們人體皮膚的顏色,是由皮膚基底細胞中的黑色素細胞,通過絡氨酸酶將絡氨酸轉化為黑色素而決定的。而色斑則是由于皮膚局部色素異常代謝產生的。常言“一白遮九丑”,所以皮膚色斑自然成為影響人們容貌美的天敵。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皮膚祛斑美白的方法。七八十年代人們發現鉛汞等重金屬祛斑效果明顯,但是一段時間臨床應用后發現其導致的神經毒性使祛斑美白得不償失,被各國禁止使用。之后人們開始探索中醫中藥、礦物質(如珍珠粉)、維生素c、雙氧水等用于祛斑美白,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療效確切的方法。
一般的面膜配方多達數千種,美白淡斑面膜也多達數百種,效果都不是太理想。一方面美白淡斑的有效成分局限,導致美白淡斑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由于面部皮膚的熱效應蒸發,使有效成分吸收比例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美白淡斑面貼。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美白淡斑面貼,它包括:載體膜,所述載體膜上添加有基礎營養組分;在所述基礎營養組分中添加有茶多酚,所述茶多酚占所述基礎營養組分總質量百分比為0.1-3%。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茶多酚占所述基礎營養組分總質量百分比為1-3%。
充分利用茶多酚的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茶多酚還能夠阻擋紫外線和清除紫外線誘導的自由基,從而保護黑色素細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同時茶多酚還能對脂質氧化產生抑制,減輕黑色素沉著。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基礎營養組分包括:水、甘油、丁二醇、海藻糖、甜菜堿、銀耳多糖、積雪草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北美金縷梅提取物、酵母提取物、抗壞血酸、黃原膠、透明質酸鈉、甘草酸二鉀、咪唑烷基脲和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載體膜外表面設置有一層硅膠膜。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硅膠膜厚度為0.1~0.2毫米。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硅膠膜為醫用硅膠膜。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載體膜為蠶絲膜或無仿布膜。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載體膜的額頭高度為630毫米,眼睛長度為45毫米,眼間距為30毫米,臉長度為300毫米,鼻底長度為45毫米,眉間到鼻底的長度為630毫米,嘴長度為80毫米,鼻底到下頜長度為630毫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發明在普通面膜配方的基礎上加入了1-3%的茶多酚,經過長期的臨床研究及應用,祛斑美白效果良好。由于茶多酚和從茶葉中提取的純天然植物精華,對人體無害,可以長期使用,無任何毒副作用,不會產生依賴。是一種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的產品。
本發明除了加入茶多酚,達到美白淡斑效果外,關鍵在于將儲存吸附面部貼膜配方成分的載體布——蠶絲膜、無仿布膜或其它載體膜的較為光滑一面,做上0.1~0.2毫米醫用硅膠膜。現有面膜是載體布浸入配方液里面,直接敷貼到面部,由于面部皮膚熱效應,很多有效成分都被蒸發掉,有效成分的吸收減少,既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又造成原料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載體膜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面貼的縱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出于解釋的目的描述了許多具體描述以便能夠徹底理解所公開的實施方案,然而,很明顯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可以在不使用這些具體描述的情況下實施,在其他實例中,示意性地顯示已知結構和裝置,以便簡化附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本實施例公開一種美白淡斑面貼,它包括:載體膜1,具體的,該載體膜的額頭高度e為630毫米,眼睛長度b為45毫米,眼間距h為30毫米,臉長度a為300毫米,鼻底長度c為45毫米,眉間到鼻底的長度f為630毫米,嘴長度d為80毫米,鼻底到下頜長度g為630毫米。
本實施例中所述載體膜上添加有基礎營養組分;其中,基礎營養組分為現有技術中普遍可獲得的面膜組分,并不限定于某一種,舉例說明,如基礎營養組分可以包括:水、甘油、丁二醇、海藻糖、甜菜堿、銀耳多糖、積雪草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北美金縷梅提取物、酵母提取物、抗壞血酸(維生素c)、黃原膠、透明質酸鈉、甘草酸二鉀、咪唑烷基脲、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egf)。其各組分的具體比例要求也可直接在現有技術中獲得,在此并不做具體限定。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在所述基礎營養組分中添加有茶多酚,利用茶多酚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劑bht、bha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并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將其加入普通面膜配方,收到良好的祛斑美白效果。本實施例中所述茶多酚占所述基礎營養組分總質量百分比為0.1-3%。
優選的,本實施例在普通面膜配方的基礎上加入了1-3%的茶多酚,經過長期的臨床研究及應用,祛斑美白效果良好。充分利用茶多酚的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由于茶多酚和從茶葉中提取的純天然植物精華,對人體無害,可以長期使用,無任何毒副作用,不會產生依賴。茶多酚還能夠阻擋紫外線和清除紫外線誘導的自由基,從而保護黑色素細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同時茶多酚還能對脂質氧化產生抑制,減輕黑色素沉著。
如圖2所示,為進一步提高面貼的營養成分吸收率,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本實施例除了加入茶多酚,達到美白淡斑效果外,進一步將儲存吸附面部貼膜營養成分的載體膜較為光滑一面(外表面),做上0.1~0.2毫米醫用硅膠膜2。該載體膜可以是蠶絲膜、無仿布膜或其它載體膜。由于現有面膜是載體膜浸入配方液里面,直接敷貼到面部,由于面部皮膚熱效應,很多有效成分都被蒸發掉,有效成分的吸收減少,既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又造成原料的浪費。
本實施例經過在載體膜——蠶絲膜、無仿布膜或其它載體膜的較為光滑一面,做上0.1~0.2毫米醫用硅膠膜的技術處理,硅膠膜茶多酚祛斑美白面部貼膜敷貼到面部,面部形成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在面部皮膚溫度作用下,配方成分里面的有效成分和營養成分得到充分吸收。既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又使原材料不被浪費。
具體的,在臨床試驗中,將普通的營養面膜里面加入1~3%的茶多酚,貼敷在面部后,外面在用保鮮膜覆蓋(眼睛、鼻孔、嘴巴處剪開),敷面相同的時間,面部美白淡斑水潤的效果明顯優于普通組。
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個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這種特征、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盡管這里參照發明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