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醫學領域,尤其是一種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水腫是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是臨床常見病癥。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依據癥狀表現不同而分為陽水、陰水二類,常見于腎炎、肺心病、肝硬化、營養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使用簡便、效果顯著、安全價廉的治療水腫的中藥組合物。
具體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麻黃30份、生姜30份、大棗30份、炙甘草20份、石膏50份。
本發明原料藥的藥理功效如下: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癥。
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等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腹痛腹瀉、中魚蟹毒等病癥,還有醒胃開脾、增進食欲的作用。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等功效,用于溫熱病氣分熱證、胃熱牙痛、頭痛、瘡瘍不斂、外傷出血等癥。
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制備工藝,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如丸劑、散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糖漿劑、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狀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沖服;可以用水煎,經過濾得濾液,加入防腐劑制成口服液;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服用湯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配方簡單、價格便宜、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麻黃30g、生姜30g、大棗30g、炙甘草20g、石膏50g注入涼水800ml,浸泡1小時,大火煮沸后小火熬20分鐘,濾出藥液,再注入500ml涼水,煮沸后熬20分鐘,濾出藥液與第一次藥液混合均勻。
每天分早晚各服一半,4天為一療程。
以下結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一、臨床資料
共52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36例;病史最長者2年,最短半個月。
二、治療方法
給予實施例1所述湯劑及方法治療。
三、療效
病人用藥1~2個療程治療,52例不同性別年齡患者中痊愈52例,治愈率100%。
四、典型病例
楊某,女,45歲,面腫、腿腫三個月,經中西醫療法治療未效,在家自服六味地黃丸反致癥狀加重。腰痛,腿沉,無汗,心慌心煩,眠差,半年前因齲齒拔牙,拔牙處還一直有熱感,夜間更甚,頗為苦惱。冷天時手足冷,近日不冷,夜臥四肢麻木,無頭暈頭痛,無口干口苦,飲水不多,納一般,無腹痛腹脹,大便偏干燥,二三日一行,夜尿一二行,色可,帶可,月經色暗量少,無塊,先期一周,經期三四日,輕微腹痛。
診斷:面腫、腿腫三個月,生化檢查除白球比略低外基本無異常,脈寸浮緊數,整體弦略緊數,舌淡白嫩、尖紅點,苔白厚膩。
給予實施例1所述湯劑及方法治療。
治療1療程痊愈,半個月后隨訪,自訴治療后水腫全消,伴隨癥狀亦已消失,沉痛麻木已愈,食納大增,大便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