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
背景技術:
腸癰病是由于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過食油膩,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腸胃,濕熱內蘊于腸間或因飲食后急劇奔走,導致氣滯血瘀、腸絡受損或因寒溫不適、跌仆損傷、精神因素等均可導致氣滯、血瘀、濕阻、熱壅、瘀滯、積熱不散、血腐肉敗而引起的病癥,主要表現為上腹部或臍周作痛,陣發性鈍痛,數小時后疼痛轉移至右下腹部,逐漸加重,伴有惡寒發熱,惡心嘔吐,便秘,腹脹。現代醫學認為,闌尾腔梗阻和細菌感染是腸癰的主要發病原因。目前治療腸癰病主要以中成藥為主,但療效緩慢,效果一般。
技術實現要素:
為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口服效果顯著的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當歸8-15份、黃芪5-10份、熟地3-8份、黃精5-15份、川芎5-8份、桃仁5-15份、紅花8-12份、枳殼10-18份、乳香8-15份、沒藥5-15份、金銀花20-40份、連翹15-25份、大黃15-25份、香榧子5-10份、黨參8-15份、紫蘇籽油15-20份、蜂蜜10-20份。
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是,一種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當歸10份、黃芪8份、熟地6份、黃精10份、川芎6份、桃仁10份、紅花10份、枳殼15份、乳香10份、沒藥10份、金銀花30份、連翹20份、大黃20份、香榧子8份、黨參12份、紫蘇籽油15份、蜂蜜20份。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川芎、紅花、枳殼、沒藥、大黃加水浸泡3-6h,然后在60-80℃的蒸汽下滅菌1-3min;
(2)將步驟(1)滅菌后的原料加其重10-12倍的水磨漿,過100目篩得漿料;
(3)將桃仁、乳香、連翹洗凈后烘干,在鐵鍋內加入紫蘇籽油,然后加入蜂蜜,炒制10-15min,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4)將當歸、黃芪、熟地、黃精、金銀花、香榧子、黨參一起洗凈脫水,在80-100℃下殺菌烘干,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5)將步驟(2)、(3)、(4)的物料混合,殺菌、乳化、均質,最后濃縮、噴霧干燥;
(6)將步驟(5)所得粉末放入水泛丸機加工成丸,干燥、打光,自動包裝封口得成品。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的制備方法,步驟(1)中蒸汽壓力為1.5-3mpa。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腸癰病的中藥丸的制備方法,步驟(5)中混合物料在120-150℃、真空度-0.03—-0.05mpa下殺菌5-10s;乳化溫度為60-80℃。
本發明中各原料藥作用如下: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黃芪: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益氣固表、斂汗固脫哦、托瘡生肌、利水消腫。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你、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熟地:味甘,微溫。歸肝、腎經。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可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亦可用于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癥。
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于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干食少,肺虛燥咳,勞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內熱消渴。
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桃仁:味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肺癰腸癰,跌撲損傷,腸燥便秘,咳嗽氣喘。
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枳殼:味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臟器下垂。
乳香: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癰腫瘡瘍。
沒藥:味辛、苦,性平。歸心、肝、脾經。散瘀定痛,消腫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病癥的治療。
金銀花:味甘、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連翹:味苦,涼。入心、肝、膽經。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大黃:味苦,性寒,無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香榧子:性微溫,味甘。入肺、胃、大腸經。殺蟲消積,潤肺化痰,滑腸消痔,健脾補氣,去瘀生新。主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肺燥咳嗽,便秘,痔瘡,體虛腳弱,小兒遺尿等病癥。
黨參:味甘,平。歸脾、肺經。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以多味中藥為原料,科學配伍,各原料藥之間協同作用,具有活血行氣、清熱解毒、散結的功效,當歸、黃芪、熟地、黃精、金銀花、香榧子、黨參在發揮藥效的同時可以中和混合藥物的辛苦味,改善口感,本發明可用于急慢性闌尾炎、腸炎等的治療,口服口感好,療程短,見效快、治療率高,值得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原料組分:當歸8g、黃芪5g、熟地3g、黃精5g、川芎5g、桃仁5g、紅花8g、枳殼10g、乳香8g、沒藥5g、金銀花20g、連翹15g、大黃15g、香榧子5g、黨參8g、紫蘇籽油15g、蜂蜜10g。
制備工藝:
(1)將川芎、紅花、枳殼、沒藥、大黃加水浸泡3h,然后在60℃、1.5mpa的蒸汽下滅菌3min;
(2)將步驟(1)滅菌后的原料加其重10倍的水磨漿,過100目篩得漿料;
(3)將桃仁、乳香、連翹洗凈后烘干,在鐵鍋內加入紫蘇籽油,然后加入蜂蜜,炒制10min,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4)將當歸、黃芪、熟地、黃精、金銀花、香榧子、黨參一起洗凈脫水,在80℃下殺菌烘干,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5)將步驟(2)、(3)、(4)的物料混合,在120℃、真空度-0.03mpa下殺菌10s,在60℃乳化、均質,最后濃縮、噴霧干燥;
(6)將步驟(5)所得粉末放入水泛丸機加工成丸,干燥、打光,每粒0.5g,每瓶200粒,自動包裝封口得成品。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每日兩次。
實施例2
原料組分:當歸10g、黃芪8g、熟地6g、黃精10g、川芎6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5g、乳香10g、沒藥10g、金銀花30g、連翹20g、大黃20g、香榧子8g、黨參12g、紫蘇籽油15g、蜂蜜20g。
制備工藝:
(1)將川芎、紅花、枳殼、沒藥、大黃加水浸泡5h,然后在70℃、2mpa的蒸汽下滅菌2min;
(2)將步驟(1)滅菌后的原料加其重11倍的水磨漿,過100目篩得漿料;
(3)將桃仁、乳香、連翹洗凈后烘干,在鐵鍋內加入紫蘇籽油,然后加入蜂蜜,炒制13min,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4)將當歸、黃芪、熟地、黃精、金銀花、香榧子、黨參一起洗凈脫水,在90℃下殺菌烘干,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5)將步驟(2)、(3)、(4)的物料混合,在140℃、真空度-0.04mpa下殺菌5-10s,在70℃乳化、均質,最后濃縮、噴霧干燥;
(6)將步驟(5)所得粉末放入水泛丸機加工成丸,干燥、打光,每粒0.5g,每瓶200粒,自動包裝封口得成品。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每日兩次。
實施例3
原料組分:當歸15g、黃芪10g、熟地8g、黃精15g、川芎8g、桃仁15g、紅花12g、枳殼18g、乳香15g、沒藥15g、金銀花40g、連翹25g、大黃25g、香榧子10g、黨參15g、紫蘇籽油20g、蜂蜜20g。
制備工藝:
(1)將川芎、紅花、枳殼、沒藥、大黃加水浸泡6h,然后在80℃、3mpa的蒸汽下滅菌1min;
(2)將步驟(1)滅菌后的原料加其重12倍的水磨漿,過100目篩得漿料;
(3)將桃仁、乳香、連翹洗凈后烘干,在鐵鍋內加入紫蘇籽油,然后加入蜂蜜,炒制15min,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4)將當歸、黃芪、熟地、黃精、金銀花、香榧子、黨參一起洗凈脫水,在100℃下殺菌烘干,磨成粉面,過100目篩;
(5)將步驟(2)、(3)、(4)的物料混合,在150℃、真空度-0.05mpa下殺菌5s,在80℃乳化、均質,最后濃縮、噴霧干燥;
(6)將步驟(5)所得粉末放入水泛丸機加工成丸,干燥、打光,每粒0.5g,每瓶200粒,自動包裝封口得成品。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