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同時進行針、灸、藥治療的火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中醫臨床治療器具,主要涉及一種在撥罐時可同時進行針、炙、藥治療的新型火罐。
現在中醫臨床上使用的一直是沿用過去的傳統火罐,其為一端開口的半封閉結構(見附
圖1、附圖2),其在拔罐后不能根據需要再施行針刺手法變換藥物,并且在拔罐同時不能再施行炙法;現已提出的對現有火罐的改進方案1、利用活塞結構,目的在于抽氣后使罐內形成負壓并便于控制罐內形成的負壓,其治療方法同傳統的治療方法,治療范圍亦無改變;2、在罐內放入固定磁性物或藥物,使罐吸著皮膚后,進行通電,形成電磁場或原先放置好的磁性物、藥物進行磁罐、藥罐同時治療。其仍存在使用范圍小和不盡靈活的不足;不能在拔罐同時進行針、炙治療、藥物的自由添加和減小,不能據具體病情進行靈活運用。
據上分析,對傳統的火罐進行改進,在拔罐的同時根據病情需要可分別施行針法、炙法和添加藥物,且手法和藥物都能在拔罐時進行靈活運用,使其同時具備針罐、炙罐或藥罐的治療作用,是中醫臨床非常需要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出這樣一種可在拔罐的同時進行針(電針、火針和各種針刺手法)、炙(艾柱、艾條、雀啄等直接炙法和隔姜、鹽等間接炙法)、藥(加入姜汁、辣椒水和中藥復方煎劑)療的火罐,并使其具備結構簡單合理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結構在原有半封閉火罐的中央縱向設置上下貫通的空芯柱,空芯柱壁上部和罐體壁頂部為封閉連接,空芯柱壁下端和罐體口開放不接觸。在拔罐同時可通過上下貫通的空芯柱根據病情需要分別施行針法、炙法、加入藥物,并且手法和藥物都能在拔罐的同時進行靈活的運用。使其同時具備針罐、炙罐或藥罐的治療作用。這樣就遠遠地擴大了原有傳統火罐和改進型兩類火罐的治療范圍,而且同時并用既提高了治療程度也加強了治療效果。
本實用新型有以下附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附圖中1——空芯柱上口;2——空芯柱;3——罐體壁;4——空芯柱壁;5——空芯柱下口。
如圖所示火罐中央縱向增設空芯柱2,空芯柱2為上下貫通、上端口大、下端口小的喇叭形,上端口大便于手操作和施行手法,下端口小便于針、炙、藥物治療時取穴準確和拔罐的皮膚面積相對增大,以增加治療效果;空芯柱下口5略突出于罐體口,為在拔罐時空芯柱口5先于罐體口接觸皮膚,使在拔罐時不易通過空芯柱2漏氣。空芯柱壁4與罐體壁3在上端封閉連接,使得空芯柱壁4與罐體壁3之間部分為半封閉空腔室,在火罐口一接觸皮膚時形成一封閉的環形空腔,即形成了以附圖4所示陰影部分的封閉式圓環形空腔。在治療時,用閃火法、架火法、投火法等將半封閉空腔室(附圖4中陰影部分)的空氣排出使之形成負壓,吸著于皮膚上。拔罐后1、可以從空芯柱上口1向下口5直達皮膚施行針刺各種手法,包括補法、瀉法、平補平瀉法及溫針、電針等針罐療法。它改變了以往針罐療法的先針后加罐單一的,不能隨時施行針刺手法電針、火針固定死板的治療方法。這樣既加強了治療效果,又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治療效率。2、可以從空芯柱上口1向空芯柱下口5在空芯柱2中填塞艾絨,艾絨的多少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而添加,量填夠后,加壓使之形成艾柱。然后用暗火如火香頭等點燃艾柱上端,艾柱燃著后,其芳香溫和之氣可以通過艾柱直達空芯柱下口5接觸的皮膚(注上口1加塞可控制艾燃燒的溫度,一般快燃到皮膚就可熄滅不會燒傷皮膚),也可通過空芯柱上口1向下施行艾條直接炙如雀啄炙等,間接炙如隔鹽、姜、藥餅炙等適應病情的各種炙法。這時下口5四周的皮膚、肌腠和毛孔疏松加上罐的吸力,更利于溫香之氣從外進入罐內吸附的肌膚腠理。這樣方便靈活的炙罐療法更能貼切病情的需要和增加治療效果,這是目前其它火罐無法施行和達到的。3、變換體位使上口1向上,此時,可以從上口1加入適合病情的藥液,如生姜汁、辣椒水以及復方中藥煎劑,它可以同樣通過下口5四周疏松的肌膚腠理和罐腔內的吸力,容易進入罐腔內吸著的肌腠,更迅速地達到病所,以達到藥物和火罐結合的治療效果。它克服了以前先在罐內加入藥物后拔罐,藥物不易進入肌腠,治療效果不佳等弊端(罐內是負壓,藥物又在罐內,藥物不易進入肌腠),并且在治療中加入和吸出藥物的靈活自如,使用方便也是其它火罐無法與之比擬的。
本實用新型采用玻璃、陶瓷、塑料等耐高溫導熱差的材料制成,其結構合理,制做簡單,造價較低,具有使用靈活方便,容易操作,病人易接受,無付作用,治療范圍廣,療效高等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可同時進行針、炙、藥治療的火罐,其特征是在原封閉火罐的中央縱向設置一上下貫通的空芯柱2,空芯柱壁與罐體壁在一端為封閉連接,一端開放。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時進行針、炙、藥治療的火罐,其特征在于空芯柱2為上口1大,下口5小的喇叭形。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同時進行針、炙、藥治療的火罐,其特征在于空芯柱下口5略突出于罐體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中醫臨床治療器具,主要涉及一種可同時進行針、灸、藥治療的火罐,其特征是在傳統半封閉火罐中央設置了一個上下貫通的喇叭形空芯柱,其和傳統火罐及目前改進的各種火罐根本區別在于拔罐后,通過空芯柱可分別施行針、灸、藥治療。使用手法和藥物加減靈活方便,可根據病情采取不同手法和藥物配合進行對癥治療。本實用新型采用玻璃、陶瓷等耐高溫導熱性差材料制成,其結構簡單合理、造價較低、具有較大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61H7/00GK2096353SQ9121785
公開日1992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12日
發明者張立正 申請人:張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