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
[000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0002]技術背景
急性胃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于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病人嘔吐、腹痛、瀉泄。嚴重者可致脫水、休克等。市場上有多種治療藥物及方法,但療效甚微,現在介紹一種簡單、高效、無副作用的中藥配方。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范圍廣、療效高、無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0004]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采用下述中藥配比制作方案:焦白術10—20份、炒麥芽5 —15份、黃苓15 — 20份、柞樹皮10 —15份、山楂15 — 20份、肉桂15 — 20份、防風5 —10份、當歸15 — 20份、牡丹皮10 — 20份、白芍5 —15份、五味子15 — 25份、黃連15 — 20份、蒼術5 —15份、甘草5 —10份、地龍5 —10份、云木香10 —15份、枳殼15—25份。
[0005]治療時,稱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40分針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口服,每口一劑,連服5劑,5劑為一療程,連服3 — 4個療程。
[0006]本發明純中藥制劑,安全可靠,對人體無毒無害,安全可靠,無任何毒副作用,無任何后遺癥。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一
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采用下述中藥配比制作方案:焦白術15份、炒麥芽10份、黃苓17份、柞樹皮13份、山楂17份、肉桂17份、防風7份、當歸17份、牡丹皮15份、白芍10份、五味子20份、黃連17份、蒼術10份、甘草7份、地龍7份、云木香12份、枳殼20份。其制備方法是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40分針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
[0008]實施例二
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按重量份焦白術10份、炒麥芽5份、黃苓15份、柞樹皮10份、山楂15份、肉桂15份、防風5份、當歸15份、牡丹皮10份、白芍5份、五味子15份、黃連15份、蒼術5份、甘草5份、地龍5份、云木香10份、積殼15份。
[0009]實施例三
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按重量份焦白術20份、炒麥芽15份、黃苓20份、柞樹皮15份、山楂20份、肉桂20份、防風10份、當歸20份、牡丹皮20份、白芍15份、五味子25份、黃連20份、蒼術15份、甘草10份、地龍10份、云木香15份、積殼25份。
【主權項】
1.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下述中藥配比制作方案:焦白術10 — 20份、炒麥芽5 —15份、黃苓15 — 20份、柞樹皮10 —15份、山楂15 — 20份、肉桂15 — 20份、防風5 —10份、當歸15 — 20份、牡丹皮10 — 20份、白芍5 —15份、五味子15—25份、黃連15 — 20份、蒼術5 —15份、甘草5 —10份、地龍5 —10份、云木香10 —15份、枳殼15 — 25份;其制備方法是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40分針后,濾去藥洛,制成湯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份焦白術15份、炒麥芽10份、黃苓17份、柞樹皮13份、山楂17份、肉桂17份、防風7份、當歸17份、牡丹皮15份、白芍10份、五味子20份、黃連17份、蒼術10份、甘草7份、地龍7份、云木香12份、積殼2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份焦白術10份、炒麥芽5份、黃苓15份、柞樹皮10份、山楂15份、肉桂15份、防風5份、當歸15份、牡丹皮10份、白茍5份、五味子15份、黃連15份、蒼術5份、甘草5份、地龍5份、云木香10份、積殼15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份焦白術20份、炒麥芽15份、黃苓20份、柞樹皮15份、山楂20份、肉桂20份、防風10份、當歸20份、牡丹皮20份、白芍15份、五味子25份、黃連20份、蒼術15份、甘草10份、地龍10份、云木香15份、積殼25份。
【專利摘要】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采用下述中藥配比制作方案:焦白術15份、炒麥芽10份、黃苓17份、柞樹皮13份、山楂17份、肉桂17份、防風7份、當歸17份、牡丹皮15份、白芍10份、五味子20份、黃連17份、蒼術10份、甘草7份、地龍7份、云木香12份、枳殼20份。其制備方法是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40分針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本發明純中藥制劑,安全可靠,對人體無毒無害,安全可靠,無任何毒副作用,無任何后遺癥。
【IPC分類】A61P1-00, A61K35-62, A61P1-04, A61K36-8998
【公開號】CN104721651
【申請號】CN201310709275
【發明人】王昕宇, 王 華
【申請人】王昕宇
【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
【申請日】2013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