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同時還公開了該藥物的制備方法,屬于中醫藥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鼻炎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的鼻粘膜如病毒、病菌感染,或刺激物的作用下受損而導致的。鼻炎導致產生過多粘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癥狀。鼻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又是疑難病,由于世俗的觀念認為鼻炎不算病而延誤治療。在醫學界又因其病小無人愿意深入研宄,以致影響人們的健康水平。然而鼻為呼吸系統的重要門戶,人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并與自然界息息相關。長期患有鼻炎還可引發或加重全身性疾病,給人們帶來煩惱,往往會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當鼻炎發作時,產生的癥狀會使人寢食不安,因而對于鼻炎的治療是人們研宄的問題。
[0003]傳統治療鼻炎的方法包括激光、微波技術配合藥物治療,這類療法不僅不能徹底治愈疾病,還可能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損傷。而藥物上,常用的口服中藥有鼻炎康、千柏鼻炎片等,長期服用對肝臟有點損害。因而研發出外用中藥制劑防治鼻炎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對于鼻炎具有顯著地治療效果,可減少治療費用和時間。
[0005]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根據祖國中醫理論,結合鼻炎的防治機理和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以達到防治鼻炎,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防治鼻炎的功效。
[000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藥物按重量份數比制成的:
胡蒼子15?20、紅花5~10、金銀花10~15、菊花10~15、薄荷10~15、白芷10~15、黃芩10~15、皂莢子8?10、生姜1?15、甘草1?15、青黛5?10、知母5~10、五味子5~10、紅景天8~10、防風 5~10、葛根 5~10、大棗 5~10。
[0007]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藥物按重量份數比制成的:
胡蒼子18、紅花8、金銀花12、菊花12、薄荷12、白芷12、黃芩12、皂莢子8、生姜12、甘草10、青黛8、知母8、五味子8、紅景天10、防風8、葛根8、大率8。
[0008]本發明所述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按比例稱取上述藥物加6?8倍量水,自然壓力下,煎煮2?3次,每次1.5?2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 (800C )浸膏;加入2~3倍的凡士林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后冷卻,即得。
[0009]【用法用量】以病情輕重,用本品涂在患處,每日涂抹2~3次,l~2g/次,直至緩解鼻部癥狀。
[0010]【功能主治】緩解鼻塞,流清水涕,鼻癢,活血化瘀等癥狀。
[0011]【適應癥】鼻炎患者。
[0012]本發明的藥理分析如下:
發明組方中,胡蒼子: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紅花:活血通經,去瘀止痛。金銀花:宣散風熱、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菊花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薄荷:清新怡神,疏風散熱、清涼,疏風散熱,清咽利喉。白芷: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黃芩: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皂莢子: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生姜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青黛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功效。知母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五味子有斂肺止咳、滋補澀精、止瀉止汗之效。紅景天有補氣清肺、益智養心、收澀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防風用于外感表證,風瘆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正,脾虛濕盛。葛根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瘆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上述諸藥協同配伍,散結氣,清郁熱,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使樞機通暢,營衛調和,共奏鼻炎治療之功。
[0013]本發明臨床應用情況如下:
選100例輕重度等鼻炎患者,采用本發明藥品進行防治,經系統臨床觀察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如下:
一、診斷標準
根據《中西醫學診斷學》所載,鼻炎疾病引起的鼻塞、流清鼻涕、鼻癢臨床診斷標準。
[0014]二、納入標準
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即納入病例。
[0015]三、觀察方法
入選病理要求填好病理,對比用藥前和用藥后的臨床癥狀。
[0016]四、給藥方法
用本發明藥物涂抹于患處。每日2~3次,l~2g/次,直至緩解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為止。
[0017]五、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消失;
顯效:疼痛、瘙癢消失,鼻炎有反復;
有效: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明顯減輕,鼻炎有輕度改變;
無效: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無減輕,鼻炎無改變;
六、結論
治愈89例鼻炎疾病引起的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患者,臨床治愈率為89% ;顯效10例;無效I例。
[0018]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于:所選藥物為純中草藥,協同配伍合理,療程短、費用低,臨床癥狀消失迅速,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使用方便安全,治愈后無反彈現象。本發明藥物制造工藝簡單易操作,成本低,具有止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等作用,功效突出,可達到防治的目的。
[0019]【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舉例描述本發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前提下,對本發明所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容易實現的任何改動或改變都將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0020]實施例1
稱取胡蒼子18g、紅花8g、金銀花12g、菊花12g、薄荷12g、白芷12g、黃芩12g、皂莢子8g、生姜12g、甘草10g、青黛8g、知母8g、五味子8g、紅景天10g、防風8g、葛根8g、大率8g ;藥物加7倍量水,自然壓力下,煎煮3次,每次1.5?2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 (800C )浸膏;加入2倍的凡士林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后冷卻,即得本發明藥物。
[0021]實施例2
稱取胡蒼子15g、紅花5g、金銀花10g、菊花10g、薄荷10g、白芷10g、黃芩10g、皂莢子9g、生姜10g、甘草13g、青黛5g、知母8g、五味子5g、紅景天8g、防風5g、葛根5g、大率1g ;藥物加6倍量水,自然壓力下,煎煮3次,每次1.5?2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 (800C )浸膏;加入3倍的凡士林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后冷卻,即得本發明藥物。
[0022]實施例3
稱取胡蒼子20g、紅花10g、金銀花15g、菊花15g、薄荷15g、白芷15g、黃芩15g、皂莢子10g、生姜15g、甘草15g、青黛10g、知母10g、五味子10g、紅景天9g、防風10g、葛根1gj棗1g ;藥物加8倍量水,自然壓力下,煎煮3次,每次1.5?2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 (80°C )浸膏;加入2倍的凡士林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后冷卻,即得本發明藥物。
[0023]實施例4
稱取胡蒼子18g、紅花8g、金銀花13g、菊花12g、薄荷13g、白芷13g、黃芩13g、皂莢子9g、生姜15g、甘草12g、青黛8g、知母8g、五味子8g、紅景天10g、防風8g、葛根8g、大率8g ;藥物加7倍量水,自然壓力下,煎煮3次,每次1.5?2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 (800C )浸膏;加入3倍的凡士林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后冷卻,即得本發明藥物。
[0024]通過以下具體病例進一步證明本發明藥物的療效:
病例I
某男,45歲,輕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癢。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藥物涂抹于患處(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當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減輕,每日2~3次,l~2g/次,6-10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癢臨床癥狀消失。
[0025]病例2
某女,32歲,重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應用各種制劑均無療效。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藥物涂抹于患處(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當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等癥狀減輕,每日2~3,l~2g/次,10-19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等臨床癥狀消失。
[0026]病例3
某女,63歲,輕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癢。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藥物涂抹于患處(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當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減輕,每日2~3次,l~2g/次,6-9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癢臨床癥狀消失。
[0027]病例 4
某女,29歲,重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應用各種制劑均無療效。使用本發明實施例4藥物涂抹于患處(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當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癢減輕,每日2~3次,l~2g/次,15-23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癢臨床癥狀消失。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藥物按重量份數比制成的: 胡蒼子15?20、紅花5~10、金銀花10~15、菊花10~15、薄荷10~15、白芷10~15、黃芩10~15、皂莢子8?10、生姜1?15、甘草1?15、青黛5?10、知母5~10、五味子5~10、紅景天8~10、防風 5~10、葛根 5~10、大棗 5~10。2.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優選配比為: 胡蒼子18、紅花8、金銀花12、菊花12、薄荷12、白芷12、黃芩12、皂莢子8、生姜12、甘草10、青黛8、知母8、五味子8、紅景天10、防風8、葛根8、大率8。3.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按比例稱取上述藥物加6?8倍量水,自然壓力下,煎煮2?3次,每次1.5?2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 (800C )浸膏;加入2~3倍的凡士林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后冷卻,即得。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治療鼻炎疾病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主要由胡蒼子、紅花、金銀花、菊花、薄荷、白芷、黃芩、皂莢子、生姜、甘草、青黛、知母、五味子、紅景天、防風、葛根、大棗等原料按傳統的炮制工藝制成,所選藥物為純中草藥,協同配伍合理,療程短、費用低,臨床癥狀消失迅速,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使用方便安全,治愈后無反彈現象。本發明藥物制造工藝簡單易操作,成本低,具有止鼻塞、流清鼻涕、鼻癢等作用,功效突出,可達到防治的目的。
【IPC分類】A61K36/9068, A61P11/02, A61K9/06
【公開號】CN104958750
【申請號】CN201510469797
【發明人】徐冰娜, 張博涵
【申請人】張博涵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