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陽虛失煦型貓發紺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用于治療陽虛失煦型貓發紺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獸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陽虛失煦型貓發紺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3]
【背景技術】
[0004]發紺是指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為紫紺,這種改變常發生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發紺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肺氧合作用不足導致Sa02降低所致。
發紺的分類:
中心性發紺:此類發紺的特點表現為全身性、除四肢及顏面外,也累及軀干和黏膜的皮膚,但受累部位的皮膚是溫暖的。發紺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肺氧合作用不足導致Sa02降低所致。
[0005]周圍性發紺:此類發紺常由于周圍循環血流障礙所致。其特點表現在發紺常出現于肢體的末端與下垂部位。這些部位的皮膚是冷的,但若給予按摩或加溫,使皮膚轉暖,發紺可消退。此特點亦可作為與中心性發紺的鑒別點。
[0006]混合性發紺:中心性發紺與周圍性發紺同時存在,可見于心力衰竭等。
[0007]發紺的臨床表現:
一、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高
1.中心性發紺:由于心、肺疾病導致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引起。因呼吸系統疾病所引起的發紺稱肺性發紺,常見于呼吸道阻塞、重癥肺炎、肺淤血、肺水腫、大量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等。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發紺稱心性發紺,常見于法洛氏四聯癥等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其臨床特點為全身性發紺,除四肢末梢及顏面部(口唇、鼻尖、頰部、耳垂)外,軀干皮膚和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也可見發紺,且發紺部位皮膚溫暖,局部加溫或按摩發紺不消失。
[0008]2.周圍性發紺:由于周圍循環血流障礙所致。見于體循環淤血、周圍組織血流灌注不足、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如右心衰竭、大量心包積液、重癥休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寒冷刺激等。其臨床特點為發紺常出現于肢體末梢與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等,發紺部位皮膚發涼,若加溫或按摩使之溫暖后,發紺即可減輕或消失。
[0009]3.混合性發紺:中心性發紺與周圍性發紺同時并存,常見于全心衰竭。
[0010]二、異常血紅蛋白血癥
1.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可由伯氨喹啉、亞硝酸鹽、磺胺類、硝基苯、苯胺等藥物或化學物質中毒所致;也可因大量進食含有亞硝酸鹽的變質蔬菜引起“腸源性紫紺”。其臨床特點是發紺急驟出現,暫時性、病情危重,氧療青紫不退,抽出的靜脈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氣中也不能轉變為鮮紅色,若靜脈注射亞甲藍、硫代硫酸鈉或大劑量維生素C,均可使紫紺消退。還有極少數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為先天性,患者自幼即有發紺,有家族史,身體健康狀況較好。
[0011]2.硫化血紅蛋白血癥:凡能引起尚鐵血紅蛋白血癥的藥物或化學物質均能引起硫化血紅蛋白血癥,但患者同時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腸內形成大量硫化氫為先決條件。此類發紺的臨床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可達數月或更長時間,患者血液呈藍褐色。
[0012]中醫認為:本病屬于痹癥的范圍,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體內正氣不足有關,在體虛氣弱時容易侵入而致病。汗出當風、坐臥濕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風寒濕等邪氣侵入機體經絡,留于肌腠,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不通則痛,正如《素問?痹論》所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根據感受邪氣的相對輕重,常分為行痹(風痹)、痛痹(寒痹)、著痹(濕痹)。若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復感風寒濕邪,邪從熱化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則為熱痹。總之,風寒濕熱之邪侵入機體,痹阻關節肌肉筋絡,導致氣血閉阻不通,筋脈失于溫煦產生本病。
[0013]目前,治療貓發紺主要通過服用某些抗炎類、激素類藥物,而這些藥物會造成的軟骨損傷,同時也是許多血液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不但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治療成本較高,而且副作用極大。但是中醫藥治療貓發紺具有溫陽散寒,扶正通絡的作用,兼以扶氣運血、養陰斂陽、理氣健脾、辛香通絡功能,增強其抵抗能力,在治療貓發紺方面具有功專效宏、選藥精當、質優價廉、安全適用、無藥物殘留等優勢特點。
[0014]
【發明內容】
[001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陽虛失煦型貓發紺的藥物組合物,能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中藥和西藥的各種缺陷,具有健脾益氣,祛痰化濕的作用,可扶正祛邪,精選純天然中藥材,使藥效直接到達病灶,療程較短,療效較好,長期應用無耐藥性,無藥物殘留,成本價格低廉,可以有效的短時間內使患病貓的體重有很大的改變。
[0016]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陽虛失煦型貓發紺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桂枝、蓽澄茄、小茴香、薤白、干姜、白術、神曲、老君須、茯苓、黃毛榕、黃耆、金雀根、刺五加、青藤、延胡索、雞血藤、郁金、九香蟲、路路通和大腹皮。
[0017]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為:桂枝16-25重量份、蓽澄茄8-17重量份、小茴香13-22重量份、薤白7_13重量份、干姜10-17重量份、白術15-28重量份、神曲
6-11重量份、老君須9-16重量份、茯苓14-22重量份、黃毛榕10_16重量份、黃耆13-25重量份、金雀根7_14重量份、刺五加8_16重量份、青藤7_16重量份、延胡索11-21重量份、雞血藤13-22重量份、郁金6_13重量份、九香蟲8_13重量份、路路通9_16重量份和大腹皮
7-13重量份。
[0018]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為:桂枝23重量份、蓽澄茄9重量份、小茴香13重量份、薤白8重量份、干姜11重量份、白術26重量份、神曲7重量份、老君須12重量份、茯苳20重量份、黃毛格12重量份、黃耆19重量份、金雀根8重量份、刺五加10重量份、青藤8重量份、延胡索11重量份、雞血藤16重量份、郁金7重量份、九香蟲8重量份、路路通11重量份和大腹皮9重量份。
[0019]所述藥物組合物還包括玉竹、甘草、人參、五味子和百合。
[0020]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為:桂枝16-25重量份、蓽澄茄8-17重量份、小茴香13-22重量份、薤白7_13重量份、干姜10-17重量份、白術15-28重量份、神曲
6-11重量份、老君須9-16重量份、茯苓14-22重量份、黃毛榕10_16重量份、黃耆13-25重量份、金雀根7_14重量份、刺五加8_16重量份、青藤7_16重量份、延胡索11-21重量份、雞血藤13-22重量份、郁金6_13重量份、九香蟲8_13重量份、路路通9_16重量份、大腹皮
7-13重量份、玉竹12-19重量份、甘草14-22重量份、人參10-21重量份、五味子9_18重量份和百合11-18重量份。
[0021]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為:桂枝23重量份、蓽澄茄9重量份、小茴香13重量份、薤白8重量份、干姜11重量份、白術26重量份、神曲7重量份、老君須12重量份、茯苳20重量份、黃毛格12重量份、黃耆19重量份、金雀根8重量份、刺五加10重量份、青藤8重量份、延胡索11重量份、雞血藤16重量份、郁金7重量份、九香蟲8重量份、路路通11重量份、大腹皮9重量份、玉竹14重量份、甘草18重量份、人參20重量份、五味子9重量份和百合11重量份。
[0022]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陽虛失煦型貓發紺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粉針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機中粉碎成0.1?10 μ m體積平均粒徑的微米級顆粒和粒徑小于0.1 ym體積平均粒徑的納米級顆粒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對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質量3?5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攪拌溶解獲得乙醇溶液,將乙醇溶液在5°C?10°C的條件下靜置24?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I?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機中粉碎40?60分鐘,獲得0.1?10 μ m體積平均粒徑的微米級顆粒和粒徑小于0.1 ym體積平均粒徑的納米級顆粒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為95% ;
第三步,取第二步獲得的混合粉料1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攪拌使其溶解,進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Ig?1.5g針用活性炭,充分攪拌30?50分鐘;脫炭過濾;用0.22?0.24 μ m微孔濾膜過濾;冷凍干燥得無菌粉末,分裝灌封。
[0023]當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制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