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腳氣的泡腳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腳氣的泡腳液的配方,用于足部皮膚抗菌,屬于預防醫學領 域。
【背景技術】
[0002] 腳氣(又稱足癬或香港腳)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腳 氣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我國腳氣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 乏抑制皮膚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機能較差,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 病。皮膚真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成人中 70-80 %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0003] 茶葉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其藥用價值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記載,久 服茶葉能"安神益氣,輕身耐老";隨著茶葉生物化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茶葉的藥理作用也越 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發現茶葉具有治療糖尿病、降血壓、抗血栓和降血脂、抗動脈粥 樣硬化、抑菌、提高免疫力和抗腫瘤作用。在茶葉的眾多抑菌試驗研究中,主要為茶葉對易 引起食物中毒病原菌進行的研究,如茶葉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通變形桿菌、大腸桿菌、 乳酸桿菌、肉毒桿菌、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具有不 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發明是在國內外首次將茶葉作為泡腳液的有效成分之一。
[0004] 明礬又稱白礬,是硫酸鋁鉀和水形成的一種晶體。其具有抑菌、收斂、利膽、抗陰道 滴蟲的作用,在抑菌作用中,實驗表明,明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綠膿 桿菌、炭疽桿菌、弗氏和志賀氏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 球菌、白喉桿菌、牛型結核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本發明是首次將明 礬與茶葉合用作為治療腳氣的泡腳液。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旨在研制一種對腳氣具有有效治療作用的泡腳液配方,對其進行最小抑菌 濃度研究和毒理學研究,從而研制出一種具有有效抑菌作用、使用濃度低、無急性毒性作 用、無皮膚刺激作用、價格低廉、易溶解的泡腳液配方。
[0006] -種治療腳氣的泡腳液,它為由綠茶、明礬和水組成的溶液,其中,綠茶的濃度 ^ I. 563mg/ml,明研!的濃度^ I. 563mg/ml。
[0007] 其中,綠茶與明礬的質量比為1 :0. 9-1 :1. 1,綠茶與明礬的質量比優選為1 :1。
[0008] 優選的,泡腳液中,綠茶的濃度為4. 689mg/ml,明研^的濃度為4. 689mg/ml。
[0009] 上述治療腳氣的泡腳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將綠茶加入沸水中浸泡,冷卻到50_60°C 時加入明礬得到,即該泡腳液由綠茶的水浸液加入明礬得到。
[0010] 該泡腳液中的綠茶和明礬可制成茶包形式,加入沸水(熱水)浸泡后得到泡腳液。
[0011] 本發明的優點:
[0012] 1、本復方合劑的最小抑菌濃度明顯低于各成分單獨使用時的最小抑菌濃度。
[0013]2、本復方合劑為實際無毒類產品,對皮膚無刺激性。
[0014] 本發明的泡腳液為由綠茶和明礬組成的復方溶液,最小抑菌濃度為含綠茶 I. 563mg/ml、明礬I. 563mg/ml,復方組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紅色毛癬菌和黑 曲霉菌的抑菌作用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通過進行毒理學研究和急性毒性試驗研究,該復方 泡腳液為實際無毒級物質、對皮膚無刺激性。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明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
[0016] 圖2為明礬對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1實驗材料
[0018] 綠茶:產自山東青島;黃茶:產自湖南洞庭湖;青茶:產自福建泉州;紅茶:產自福 建武夷山;黑茶:產自湖南益陽。明礬:湖北興河化工醫藥有限公司。
[0019] 細菌:根據2002年版《消毒技術規范》規定,足部感染的指標菌:金黃色葡萄球 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S. aureus ATCC 6538)、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ATCC 10231)由青島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菌種室提供,黑曲霉菌(A.brasiliensis ATCC 16404)由青島華普科儀商貿有限公司提供。紅色毛癬菌(Trichophyton rubrum ATCC),購 自青島華普科儀商貿有限公司提供。
[0020] 2實驗方法與結果
[0021] 2. 1茶葉水浸液、明礬溶液抑菌試驗方法及結果
[0022] 取上述各種茶葉分別加入煮沸的蒸餾水100ml,使各種茶葉水浸液中茶葉濃度分 別為 100mg/ml、50mg/ml、25mg/ml、12.5mg/ml、6.25mg/ml、3. 125mg/ml 6 個濃度,明研^用蒸 饋水配制成 100mg/ml、50mg/ml、25mg/ml、12. 5mg/ml、6. 25mg/ml、3. 125mg/ml、I. 5625mg/ ml、0. 78125mg/ml 8個稀釋度的溶液。取配制好的茶葉水浸液和明礬溶液各20 y 1,滴加于 無菌干燥的圓形中華一號濾紙片(d = 5mm)上,同時以滴加20 y 1無菌蒸餾水的濾紙片作 為陰性對照,將濾紙片晾干備用。
[0023] 分別將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配制成濃度為5X 105cfu/ml~ 5X 106cfu/ml的試驗菌液。用無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均勻涂抹于營養瓊脂培養基和沙氏培 養基表面,室溫下干燥5min。在染菌平板上貼放制備好的濾紙片及陰性對照,置于37°C恒 溫箱培養16-18h后觀察結果。用游標卡尺測量并記錄抑菌環直徑,陰性對照組應無抑菌環 產生,否則試驗無效。抑菌環直徑大于7mm者,為有抑菌作用,小于或等于7mm者,為無抑菌 作用,結果為3次試驗的平均值。
[0024] 紅色毛癬菌因生長時間較長,無法進行抑菌環試驗。
[0025] 茶葉水浸液抑菌試驗結果:
[0026] 結果見表1、表2、表3。由表1、表2、表3結果可見綠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水 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綠茶水浸液對 三種指標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0027]表1茶葉水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環試驗結果
[0036] 如圖1所示,為明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其中,1-4分別為含明礬25mg/ ml、12. 5mg/ml、6. 25mg/ml、3. 125mg/ml 的抑菌效果。
[0037] 如圖2所示,為明礬對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其中,1-4分別為含明礬25mg/ml、 12. 5mg/ml、6. 25mg/ml、3. 125mg/ml 的抑菌效果。
[0038] 由表4的抑菌環結果可見:明礬溶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 均有較好的抑菌效果,明礬稀釋為3. 125mg/ml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環 直徑仍大于7。
[0039] 2. 2茶葉水浸液、明礬溶液最小抑菌濃度試驗方法及結果
[0040] 選取抑菌作用較好的綠茶、紅茶水浸液、明礬溶液進行最小抑菌濃度試驗,紅茶 選用 50mg/ml、25mg/ml、12. 5mg/ml、6. 25mg/ml、3. 13mg/ml 5 個稀釋度,綠茶選用 25mg/ ml、12. 5mg/ml、6. 25mg/ml、3. 13mg/ml 4 個稀釋度,明研^溶液選用 12. 5mg/ml、6. 25mg/ml、 3. 125mg/ml、l. 563mg/ml4個稀釋度,將配制好的茶葉水浸液和明礬溶液分別混合溶解于雙 倍營養瓊脂培養基和沙氏培養基中,混合均勻,待其凝固備用,每組制備3個平皿。配制金 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和紅色毛癬菌菌懸液(5X 105cfu/ml~5X IO6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