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涂膜劑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手癬、足癬及體癬等是由致病絲狀真菌感染所致,本病為皮膚科常見病,在我國發病率很高。土荊皮別名土槿皮、荊樹皮、金錢松皮,為松科植物金錢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樹皮。土荊皮具有較強的祛濕止癢、殺蟲療癬作用,可治療各種癬癥,現多制成酊劑使用,存在刺激性強、用藥不方便及穩定性差等不足。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強的祛濕止癢、殺蟲療癬作用,可治療各種癬癥的復方土荊皮涂膜劑。
[0004]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的制備方法。
[0005]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其特征在于:用重量份表示,包括土荊皮10~20g,水楊酸5~10g,苯甲酸5~15g,聚乙烯醇l~10g,蒸餾水20~60mL,
足量乙醇溶液。
[0006]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發明,進一步地,用重量份表示,包括土荊皮16g,水楊酸6g,苯甲酸12g,聚乙烯醇4g,蒸餾水40mL,足量乙醇溶液。
[0007]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發明,進一步地,所述乙醇溶液為乙醇濃度為50%的乙醇溶液。
[0008]—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16g土荊皮粗粉,加入乙醇至800mL,浸漬120小時后,過濾去渣,收取濾液為a
液;
(2)取6g水楊酸、12g苯甲酸溶于200mL乙醇溶液中,過濾,獲取濾液為b液;
(3)將b液加入a液中,攪勻,獲得c液;
(4)取4g聚乙烯醇,加入40mL蒸餾水,溶脹后,對其進行水浴加熱,其溶解后,自然冷卻,獲得d液;
(5)將c液緩慢加入d液中,同時進行攪拌直至混合均勻,再添加乙醇溶液使其成2000mL,搖勻,即得復方土荊皮涂膜劑。
[0009]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地,所述步驟(I)和步驟(2 )中的過濾均是通過濾紙過濾。
[0010]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中通過玻璃棒對c液和d液的混合液進行攪拌,同時也是通過玻璃棒進行引流。
[0011]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發明能使中藥原液長時間存留于患處、緩慢釋藥、充分發揮藥效,使用方便;
(2)本發明以聚乙烯醇作為成膜材料,其性質穩定,成膜時間短,膜的柔韌性好。研究表明涂膜劑不僅制備工藝簡單;而且使用時涂于患處,可形成膜保護面,耐磨性能良好,不易脫落;不需包扎,容易洗脫而不污染衣服,患者樂于接受。同時,膜的形成減少了皮膚表面水分的蒸發,以促進藥物透過角質層緩慢釋放,維持穩定持久的血藥濃度,能更好的發揮治療作用;
(3)本涂膜劑的制備方法,制備工藝簡單,含量測定方法簡便,質量穩定,療效可靠。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0013]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復方土荊皮涂膜劑,用重量份表示,包括土荊皮16g,水楊酸6g,苯甲酸12g,聚乙烯醇4g,蒸餾水40mL,足量乙醇溶液。
[0014]其中,所述乙醇溶液為乙醇濃度為50%的乙醇溶液。
[0015]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16g土荊皮粗粉,加入乙醇至800mL,浸漬120小時后,過濾去渣,收取濾液為a
液;
(2)取6g水楊酸、12g苯甲酸溶于200mL乙醇溶液中,過濾,獲取濾液為b液;
(3)將b液加入a液中,攪勻,獲得c液;
(4)取4g聚乙烯醇,加入40mL蒸餾水,溶脹后,對其進行水浴加熱,其溶解后,自然冷卻,獲得d液;
(5)將c液緩慢加入d液中,同時進行攪拌直至混合均勻,再添加乙醇溶液使其成2000mL,搖勻,即得復方土荊皮涂膜劑。
[0016]其中,所述步驟(I)和步驟(2)中的過濾均是通過濾紙過濾;所述步驟(5)中通過玻璃棒對c液和d液的混合液進行攪拌,同時也是通過玻璃棒進行引流。
[0017]對于所制得的復方土荊皮涂膜劑作如下試驗,并對其進行臨床療效考察:
一、皮膚刺激性試驗
取健康家兔3只,體重2.0?2.5kg,將兔脊柱兩側去毛而不損傷皮膚,暴露兩側5cm至7cm的表皮,將本品ImL涂在左側去毛區,右側涂生理鹽水對照,于24小時、48小時、72小時觀察涂漠部位的反應,結果各涂藥部位皮膚均無紅腫,發疹,水皰等現象。說明本品對皮膚無刺激性。
[0018]二、成膜試驗
用軟毛刷蘸取本涂膜液在玻璃板上輕輕涂上薄層,同時手足癬患者6名在手背或腳趾涂膜一層本品觀察成膜時間結果本涂膜劑在玻璃板上成膜時間為150s,在人體上為120s。說明本品的成膜性良好。
[0019]三、臨床療效考察
本組58例病人,真菌直接鏡檢查為陽性,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齡最小14歲,最大61歲,病程I個月?10年不等,皮膚病損分布于手足(趾)縫間、手掌、腳掌及足根部等,大部分病例發病后均經其它西藥治療,療效不顯著,病情反復不愈或愈后再發。
[0020]取本品于患處均勻涂抹,I日3?6次,兩周為I個療程,輕者一般用藥I?2周治愈,重者病程長的一般用藥2?4療程,I個療程結束后病情無明顯變化的視為無效,其療效與用藥方法與是否堅持連續用藥等有密切關系。
[0021]療效標準:痊愈,皮損完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顯效,皮損消退50%以上,自覺癥狀明顯改善;有效,皮損消退大于20%,但不足50%,自覺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皮損消退不足20%,自覺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22]治療結果:痊愈43例,占74.1%,顯著7例占12.1%,有效6例占10.3%,無效2例占3.4%,總有效率占96.6%ο
[0023]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其特征在于:用重量份表示,包括土荊皮10~20g,水楊酸5~10g,苯甲酸5~15g,聚乙烯醇l~10g,蒸餾水20~60mL,足量乙醇溶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其特征在于:用重量份表示,包括土荊皮16g,水楊酸6g,苯甲酸12g,聚乙烯醇4g,蒸餾水40mL,足量乙醇溶液。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溶液為乙醇濃度為50%的乙醇溶液。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去所述的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取16g土荊皮粗粉,加入乙醇至800mL,浸漬120小時后,過濾去渣,收取濾液為a液; (2)取6g水楊酸、12g苯甲酸溶于200mL乙醇溶液中,過濾,獲取濾液為b液; (3)將b液加入a液中,攪勻,獲得c液; (4)取4g聚乙烯醇,加入40mL蒸餾水,溶脹后,對其進行水浴加熱,其溶解后,自然冷卻,獲得d液; (5)將c液緩慢加入d液中,同時進行攪拌直至混合均勻,再添加乙醇溶液使其成2000mL,搖勻,即得復方土荊皮涂膜劑。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和步驟(2)中的過濾均是通過濾紙過濾。6.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復方土荊皮涂膜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通過玻璃棒對c液和d液的混合液進行攪拌,同時也是通過玻璃棒進行引流。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較強的祛濕止癢、殺蟲療癬作用,可治療各種癬癥的復方土荊皮涂膜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能使中藥原液長時間存留于患處、緩慢釋藥、充分發揮藥效,使用方便;以聚乙烯醇作為成膜材料,其性質穩定,成膜時間短,膜的柔韌性好。研究表明涂膜劑不僅制備工藝簡單;而且使用時涂于患處,可形成膜保護面,耐磨性能良好,不易脫落;不需包扎,容易洗脫而不污染衣服,患者樂于接受。同時,膜的形成減少了皮膚表面水分的蒸發,以促進藥物透過角質層緩慢釋放,維持穩定持久的血藥濃度,能更好的發揮治療作用;制備工藝簡單,含量測定方法簡便,質量穩定,療效可靠。
【IPC分類】A61K47/32, A61K31/60, A61P31/10, A61P33/14, A61K36/15, A61K9/70, A61P17/04
【公開號】CN105055464
【申請號】CN201510606078
【發明人】何金蓉, 周潔
【申請人】成都艾比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