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腰痛又稱“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失于濡養,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病因一:外邪侵襲:多由居處潮濕,或勞作汗出當風,衣著單薄,或冒雨著涼,或暑夏貪涼,腰府失護,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入,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生腰痛,濕性粘滯,所以感受外邪多離不開濕邪為患。病因二:體虛年衰: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役負重,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以致腎精虧損,腰府失養而發生腰痛。病因三:跌仆閃挫:舉重抬物或暴力扭轉,墜墮跌打,或體位不正,用力不當,屏氣閃挫,導致腰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氣血阻滯不通,瘀滯留著而發生疼痛,病機腰為腎之府,乃腎之精氣所溉,腎與膀胱相表里,足太陽經過之,此外,任、督、沖、帶諸脈,亦布其間,故腰痛病變與腎臟及諸經脈相關,目前對該病采取的西醫治療主要手段是使用止痛藥物,但西藥治療大多是暫時控制病情,長期使用易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它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溫通經脈的功效。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桂枝8-12份、雞血藤28-32份、牛膝18-22份、黃芪28-32份、薏苡仁38-42份、杜仲18-22份、川芎13-17份、獨活18-22份、太子參18-22份、赤芍18-22份、千年健18-22份、僵蠶13-17份、烏梢蛇18-22份、桑寄生18-22份、甘草4-8份。
[0005]優選的,各原料重量份是:桂枝10份、雞血藤30份、牛膝20份、黃芪30份、薏苡仁40份、杜仲20份、川芎15份、獨活20份、太子參20份、赤芍20份、千年健20份、僵蠶15份、烏梢蛇20份、桑寄生20份、甘草6份。
[0006]藥理作用:
桂枝: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07]雞血藤:性味與歸經:苦、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0008]牛膝:性味與歸經:苦、酸,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徵瘕,肝陽眩暈。
[0009]黃芪: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10]薏苡仁:性味與歸經:甘、淡,涼;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0011]杜仲: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0012]川芎: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與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3]獨活:性味與歸經: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
[0014]太子參: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經,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0015]赤芍: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肝經,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徵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千年健: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濕,健筋骨;用于風寒濕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攣麻木。
[0016]僵蠶:性味與歸經:咸、辛,平;歸肝、肺、胃經,功能與主治: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皮膚瘙癢,頌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
[0017]烏梢蛇: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
[0018]桑寄生:性味與歸經:苦、甘,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0019]甘草:性味與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0]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備上述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
[0021]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備而成:
(1)取原料黃芪、薏苡仁、杜仲、川芎、獨活、太子參、赤芍、千年健放入煎藥機,用冷水浸泡30-50分鐘,然后加入上述原料體積5-10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2-4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收集濾液,得濾液,備用;
(2)取原料桂枝、雞血藤、牛膝、僵蠶、烏梢蛇、桑寄生、甘草放入煎藥機,用冷水浸泡30-50分鐘,然后加入上述原料體積5-10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2-4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收集濾液,得濾液,備用;
(3)將步驟(I)中所得濾液和步驟(2)中所得濾液放入容器內充分攪拌混合,攪拌器轉數為300-500r/min,然后按體積比加入50-80%的乙醇,靜置24-48小時,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再過濾,得混合藥液,備用;
(4)將步驟(3)中所得混合藥液放入超濾器中進行過濾,所述超濾器的過濾膜的平均孔徑范圍是20-50nm,過濾程中的壓力范圍是0.1-0.4MPa,過濾過程中的膜面流速的范圍是3_6 m/s,得濾液,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濾液送入貯液罐,在貯液罐中減壓濃縮至60-65°C時相對密度1.01-1.08的清膏,得清膏,備用;
(6)將步驟(5)中所得清膏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6.0-8.0,再灌封至鈉鈣玻璃管制口服液瓶中,灌裝乳蓋后置于95-98°C條件,滅菌15-18min,入庫即為成品,即得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
[0022]優選的,一種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備而成:
(1)取原料黃芪、薏苡仁、杜仲、川芎、獨活、太子參、赤芍、千年健放入煎藥機,用冷水浸泡30分鐘,然后加入上述原料體積10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收集濾液,得濾液,備用;
(2)取原料桂枝、雞血藤、牛膝、僵蠶、烏梢蛇、桑寄生、甘草放入煎藥機,用冷水浸泡30分鐘,然后加入上述原料體積10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收集濾液,得濾液,備用;
(3)將步驟(I)中所得濾液和步驟(2)中所得濾液放入容器內充分攪拌混合,攪拌器轉數為400r/min,然后按體積比加入70%的乙醇,靜置48小時,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再過濾,得混合藥液,備用;
(4)將步驟(3)中所得混合藥液放入超濾器中進行過濾,所述超濾器的過濾膜的平均孔徑是50nm,過濾程中的壓力范圍是0.4MPa,過濾過程中的膜面流速的范圍是5m/s,得濾液,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濾液送入貯液罐,在貯液罐中減壓濃縮至65°C時相對密度1.08的清膏,得清膏,備用;
(6)將步驟(5)中所得清膏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6.8,再灌封至鈉鈣玻璃管制口服液瓶中,灌裝乳蓋后置于98°C條件,滅菌15min,入庫即為成品,即得治療腰痛的中藥口服液。
[0023]有益效果:本發明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溫通經脈的功效,是一種安全可靠,無任何毒副作用,有效成分使用率高,見效快的中藥組合物。
[0024]本發明采用純中藥為原料,根據腰痛的發病原因及臨床特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組方在不是原材料的活性的基礎上制備而成,經臨床療效表明,該藥物對腰痛有確切的療效,是一種腰痛患者的理想治療用藥。
[0025]典型病例
病例1:莫女士,37歲,病史:患者腰痛和下肢感覺酸麻脹感,已有很多天,癥屬風寒濕痹阻經絡,診為:腰痛病,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腰痛和下肢感覺酸麻脹感明顯減輕,服用本發明藥物兩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0026]病例2:呂女士,40歲,病史:患者腰痛不能仰俯彎曲,不能干活,已有半個月,診為:腰痛病,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腰痛不能仰俯彎曲明顯減輕,服用本發明藥物兩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0027]病例3:賴先生,65歲,病史:患者年輕時期腰閃過,腰痛時重時輕,吃遍了治療腰痛和骨質增生的中成藥,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腰痛明顯減輕,服用本發明藥物六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0028]病例4:邱先生,60歲,病史:患者患腰痛3年,腰痛時不能仰俯彎曲,不能干活,月艮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腰痛不能仰俯彎曲明顯減輕,服用本發明藥物四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0029]病例5:彭女士,55歲,病史:患者腰痛和下肢感覺酸麻脹感,有時候不能行走,只能臥床休息,走路要拄杖慢慢而行,經醫院診斷為骨質增生引起的腰痛,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腰痛和下肢感覺酸麻脹感明顯減輕,服用本發明藥物六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0030]病例6:章先生,47歲,病史:患者腰痛和下肢感覺酸麻脹感,已有一年多,活動后腰部疼痛加重,診為:腰痛病,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腰痛和下肢感覺酸麻脹感明顯減輕,服用本發明藥物三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
[003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腰痛病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59歲。
[0032]診斷標準:①急性腰痛,病程較短,輕微活動即可引起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加重,脊柱兩旁常有明顯的按壓痛;②慢性腰痛,病程較長,纏綿難愈,腰部多隱痛或酸痛。常因體位不當,勞累過度,天氣變化等因素而加重;③本病常有居處潮濕陰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閃或勞損等相關病史。
[0033]治療方法:服用本發明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40ml,早、晚各服I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0034]療效評定標準:⑴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觀察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