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產后腹痛,中醫病名。孕婦分娩后,由于子宮的縮復作用,小腹呈陣陣作痛,于產后1-2日出現,持續2-3日自然消失,西醫學稱“宮縮痛”、“產后痛”,屬生理現象,一般不需治療。若腹痛陣陣加劇,難以忍受,或腹痛綿綿,疼痛不已,影響產婦的康復,則為病態,應予治療。本病的發生與產褥期子宮縮復密切相關,主要病機是氣血運行失常,有血虛不榮則痛、血瘀不通則痛虛實兩個方面。由于產后傷血耗氣,營血不足,沖任、胞脈失養,或氣血虛弱,運血無力,致血虛不榮則痛。而致血瘀原因,或因產后正氣受損,胞脈空虛,寒邪乘虛而入,寒凝血滯;或因產后情志不舒,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或因產后正氣虛弱,運血無力,惡露滯澀不下或胞衣殘留,瘀阻胞脈,血行不暢,不通則痛。臨床常見證型有氣血虛弱、血虛寒凝、血瘀胞宮、氣滯血瘀。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產后小腹疼痛拒按,或得熱痛減,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黯,或見瘀斑,苔薄白,脈沉緊或沉弦。目前國內外并沒有專門治療產后腹痛的藥物,許多產后腹痛患者在病情加重時往往選擇口服止痛藥治療,雖然見效快,但是治標不治本,且副作用大,安全性低,尤其是對于哺乳期患者來說,用藥更是要慎重。祖國醫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病理因素及治法已比較成熟,通過辨證論治、專方專藥、飲食療法等多種形式,可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產后腹痛的發病率,經過發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黑老虎、鹿藿、紫荊根、吊巖風、鴨腳艾、甜果藤、小血藤、山楂、庵閭子、劉寄奴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由下述原料藥制成:黑老虎30-50份、鹿藿20-40份、紫荊根20-40份、吊巖風20-40份、鴨腳艾15-25份、甜果藤15-25份、小血藤15-25份、山楂9_15份、庵閭子9-15份、劉寄奴9-15份。
[0006]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黑老虎40份、鹿藿30份、紫荊根30份、吊巖風30份、鴨腳艾20份、甜果藤20份、小血藤20份、山楂12份、庵閭子12份、劉寄奴12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8]黑老虎:辛、微苦,溫。行氣散瘀,通絡止痛。主治胃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痛經,產后瘀血腹痛,疝氣痛。
[0009]鹿藿:苦、辛,平。歸脾、肝經。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治風濕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產后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疬,癰腫瘡毒,跌打損傷。
[0010]紫荊根:苦,平。破瘀活血,消癰解毒。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瘀滯腹痛,癰腫瘡毒,痄聰,狂犬咬傷。
[0011]吊巖風:微辛、澀,溫。祛風除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治風濕痹痛,胃脘痛,偏頭痛,產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0012]鴨腳艾:辛、微苦,微溫。活血散瘀,理氣化濕。主治血瘀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腫大,食積腹脹,寒濕泄瀉,疝氣,腳氣,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0013]甜果藤:苦,涼。活血調經,祛風除濕。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0014]小血藤:辛,溫。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主治胃痛腹脹,月經不調,經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勞傷吐血。
[0015]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經閉,產后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睪丸腫痛,高脂血癥。
[0016]庵閭子:辛、苦,溫。活血散瘀,祛風除濕。主治婦女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0017]劉寄奴:苦、辛,溫。歸心、肝、脾經。破血通經,消積,止血消腫。主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食積腹痛,跌打損傷,金瘡出血,尿血,癰毒,燙傷。
[0018]中醫認為,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多因產后正氣虛弱,運血無力,惡露滯澀不下或胞衣殘留,瘀阻胞脈,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本發明中黑老虎行氣散瘀、通絡止痛,為君藥;鹿藿祛風止痛、活血解毒,紫荊根破瘀活血、消癰解毒,吊巖風祛風除濕、散瘀止痛,為臣藥;鴨腳艾活血散瘀、理氣化濕,甜果藤活血調經、祛風除濕,小血藤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庵閭子活血散瘀、祛風除濕,劉寄奴破血通經。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對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具有獨特的療效,諸藥共奏行氣散瘀、通絡止痛、活血解毒、祛風止痛、破瘀活血、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活血散瘀、行氣活血、破血通經之功效,達到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目的。
[0019]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于2007年至2012年臨床觀察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128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20]1、一般資料
[0021]128例患者中,年齡23-36歲,病程多在3天到1個月,平均年齡27.5歲,其中初產婦64例,經產婦64例,患者就診時均進行B超、婦科檢查以及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結果提示未見器質性病變。
[0022]2、診斷標準
[0023]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0024]①產后腹痛持續超過2天,疼痛劇烈難忍;
[0025]②產后小腹疼痛拒按,或得熱痛減,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形寒肢冷,面色青白;
[0026]③舌紫黯,或見瘀斑,苔薄白,脈沉緊或沉弦。
[0027]排除標準:①伴有各類妊娠、分娩并發癥;②有凝血機制障礙;③過敏體質;④伴有心、肝、腎等其他臟器疾病或精神、智力障礙。
[0028]3、治療方法:
[0029]3.1處方:黑老虎40g、鹿藿30g、紫荊根30g、吊巖風30g、鴨腳艾20g、甜果藤20g、小血藤20g、山楂12g、庵閭子12g、劉寄奴12go
[0030]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制成湯劑,每日1劑,每日2次,分早晚2次溫服,7天為1療程。
[0031]4、治療結果:
[0032]4.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指定:
[0033]治愈:3天內癥狀完全消失,療程內無復發;
[0034]顯效:3天內癥狀緩解,療程內癥狀完全消失;
[0035]好轉:療程內癥狀明顯緩解;
[0036]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0037]4.2結果:128例患者中,治愈94例(73.4% ),顯效21例(16.4% ),好轉11例(8.6% ),無效2例(1.6% ),總有效率為98.4%。
[0038]5、典型病例
[0039]5.1孫某,女,23歲。患者足月順產一男嬰,產后小腹疼痛3天就診。癥見:小腹疼痛拒按,得熱痛減,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形寒肢冷,面色萎黃不華,舌紫黯,舌尖邊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緊。診斷為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1個療程,腹痛大減,惡露排泄通暢,繼續服用2個療程,全部癥狀均消失,痊愈。
[0040]5.2蔣某,女,26歲。患者在家足月順產第二胎男嬰,產后小腹疼痛5天就診。癥見:面色青白,形寒肢冷,惡露點滴不暢,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白,脈沉弦。診斷為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1劑,1個療程后,腹痛大減,惡露排泄通暢,繼續服用2個療程,全部癥狀均消失,痊愈。
[0041]5.3倪某,女,32歲。患者足月剖腹產一女嬰,產后小腹疼痛4天就診。癥見:小腹疼痛拒按,得熱痛減,面色青白,形寒肢冷,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黯有瘀塊,塊下痛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緊。診斷為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1劑,1個療程后,腹痛大減,惡露排泄通暢,繼續服用2個療程,全部癥狀均消失,痊愈。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對本發明沒有限制。
[0043]實施例1,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是由黑老虎30g、鹿藿20g、紫荊根20g、吊巖風20g、鴨腳艾15g、甜果藤15g、小血藤15g、山楂9g、庵閭子9g、劉寄奴9g制成。
[0044]實施例2,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是由黑老虎40g、鹿藿30g、紫荊根30g、吊巖風30g、鴨腳艾20g、甜果藤20g、小血藤20g、山楂12g、庵閭子12g、劉寄奴12g制成。
[0045]實施例3,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是由黑老虎50g、鹿藿40g、紫荊根40g、吊巖風40g、鴨腳艾25g、甜果藤25g、小血藤25g、山楂15g、庵閭子15g、劉寄奴15g制成。
【主權項】
1.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黑老虎30-50份、鹿藿20-40份、紫荊根20-40份、吊巖風20-40份、鴨腳艾15-25份、甜果藤15-25份、小血藤15-25份、山楂9_15份、庵閭子9_15份、劉寄奴9_15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黑老虎40份、鹿藿30份、紫荊根30份、吊巖風30份、鴨腳艾20份、甜果藤20份、小血藤20份、山楂12份、庵閭子12份、劉寄奴12份。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是由黑老虎、鹿藿、紫荊根、吊巖風、鴨腳艾、甜果藤、小血藤、山楂、庵閭子、劉寄奴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血瘀胞宮型產后腹痛。
【IPC分類】A61K36/87, A61P29/00, A61P15/00
【公開號】CN105232801
【申請號】CN201510718847
【發明人】臧海陽
【申請人】臧海陽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