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赤療充液頸椎牽引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赤療充液頸椎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頸椎牽引器是緩解頸椎病癥的醫療儀器,充氣式頸椎牽引由于其方便攜帶,使用簡單的原因,被廣泛家庭使用,目前的頸椎牽引只能進行牽引治療,功能較單一。
【發明內容】
[0003]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既能牽引治療又可進行赤療治療的赤療充液頸椎牽引。
[0004]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赤療充液頸椎牽引裝置,包括液體腔、赤療包、進液管、出液管和進液量杯,所述液體腔包括上中下三層腔體,所述上中下三層腔體通過后端設置的通液孔連通,所述上層腔體上側連接進液管,進液管的另一端可卡接到進液量杯下端的出液端上,所述出液端上設置進液閥,進液管上設置夾緊關閉進液管的止液夾,所述下層腔體下側連接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設置封蓋,所述赤療包通過粘扣固定在液體腔外側,赤療包內設置有在中藥中泡過的赤豆。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赤療充氣頸椎牽引設置有可拆卸的赤療包,在牽引治療的同時,也可進行赤療治療,功能豐富。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赤療充液頸椎牽引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1、液體腔;11、腔體;12、通液孔;2、進液管;21、止液夾;3、出液管;31、封蓋;4、進液量杯;41、出液端;42、進液閥;5、赤療包;51、赤豆。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0]本發明提供的赤療充液頸椎牽弓I,包括液體腔1、赤療包5、進液管2、出液管3和進液量杯4,所述液體腔I包括上中下三層腔體11,所述上中下三層腔體11通過后端設置的通液孔12連通,所述上層腔體11上側連接進液管2,進液管2的另一端可卡接到進液量杯4下端的出液端41上,所述出液端41上設置進液閥42,進液管2上設置夾緊關閉進液管2的止液夾21,所述下層腔體11下側連接出液管3,所述出液管3上設置封蓋31,所述赤療包5通過粘扣固定在液體腔I外側,赤療包51內設置有在中藥中泡過的赤豆51。
[0011]所述赤療充液頸椎牽引使用時,將赤療包5放在微波爐內加熱,并通過粘扣固定到液體腔I上,封蓋31卡接在出液管3上,密封出液管3,再將進液管2與進液量杯4的出液端41卡接,在進液量杯4內倒入定量的液體,打開進液閥42,液體進入液體腔I內,最后將進液量杯4取下,并將止液夾21夾住,即可同時進行牽引治療和赤療治療,治療完成后,只需打開出液管3上的封蓋31,將液體排出即可。
[0012]以上描述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不是對發明的限定,本發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發明的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權項】
1.一種赤療充液頸椎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體腔(I)、赤療包(5)、進液管(2)、出液管(3)和進液量杯(4),所述液體腔(I)包括上中下三層腔體(11),所述上中下三層腔體(11)通過后端設置的通液孔(12)連通,所述上層腔體(11)上側連接進液管(2),進液管(2)的另一端可卡接到進液量杯(4)下端的出液端(41)上,所述出液端(41)上設置進液閥(42),進液管(2)上設置夾緊關閉進液管(2)的止液夾(21),所述下層腔體(11)下側連接出液管(3),所述出液管(3)上設置封蓋(31),所述赤療包(5)通過粘扣固定在液體腔(I)外側,赤療包(5)內設置有在中藥中泡過的赤豆。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赤療充液頸椎牽引裝置,包括液體腔、赤療包、進液管、出液管和進液量杯,所述液體腔包括上中下三層腔體,所述上中下三層腔體通過后端設置的通液孔連通,所述上層腔體上側連接進液管,進液管的另一端可卡接到進液量杯下端的出液端上,所述出液端上設置進液閥,進液管上設置夾緊關閉進液管的止液夾,所述下層腔體下側連接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設置封蓋,所述赤療包通過粘扣固定在液體腔外側,赤療包內設置有在中藥中泡過的赤豆,所述赤療充液頸椎牽可同時進行牽引治療和赤療治療,功能更加豐富。
【IPC分類】A61H1/02, A61M35/00, A61F5/042
【公開號】CN105326593
【申請號】CN201510776493
【發明人】楊侃
【申請人】無錫萬象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