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設及一種中藥,尤其是設及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凍瘡一般是指發生于冬季,因寒冷所致的皮膚損傷,其發生與氣溫過低、空氣濕度 過大、身體局部血液循環不楊、饑餓、勞累及特殊體質等因素有關。一旦發病就很難治愈,又 極易形成習慣性,天氣轉暖且氣溫穩定后癥狀可自然緩解,而入冬病又復發。目前所用治療 凍瘡藥物種類繁多,但有效率低、見效慢、適用范圍不廣,有些藥物雖然有效或可緩解臨床 癥狀,而入冬凍瘡又復發,不能徹底治愈。 目前對于凍瘡目前尚缺少公認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
[0003] 本發明中藥所設及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百部 【來源】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對葉百部等的塊根。
[0004]【功能主治】溫潤肺氣,止咳,殺蟲。治皮膚巧癖、濕疹。 陽005]降香 【來源】為豆科植物降香檀樹干和根的屯、材。
[0006]【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止痛,止血。 柳〇7]郁金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黃、郁金或義術的塊根 【功能主治】行氣解郁,涼血破疲。 陽00引蘇合香 【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所分泌的樹脂。
[0009]【功能主治】通資,辟穢,開郁,豁疲。治凍瘡。
[0010] 虎耳草 【來源】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Meerb. [S.sarmentosa L.f.]的全草。
[0011]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凍瘡潰爛。
[0012] 絲瓜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
[0013]【功能主治】清熱,化疲,涼血,解毒。治手足凍瘡。
[0014] 松針 【來源】為松科松屬植物中的西伯利亞紅松、黑松、油松、紅松、華山松、云南松、思茅 松、馬尾松等的針葉。
[0015]【功能主治】桂風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癢。外用治凍瘡。 W16] 野核桃仁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的種仁。
[0017]【功能主治】外用治皮膚巧癖,凍瘡,蔽臭。 陽0化]巧麻根 【來源】為等麻科植物巧麻的根。
[0019]【功能主治】清熱,止血,解毒,散疲。
[0020] 益母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0021] 【功能主治】活血,桂疲,調經,消水。
【發明內容】
[0022]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 安全有效治愈凍瘡的目的。
[0023]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W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由W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百部10份、 降香15份、郁金5份、蘇合香2份、虎耳草5份、絲瓜5份、松針3份、野核桃仁10份、巧麻 根5份、益母草5份。
[0024] 所述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的制備方法為:將配比量的所述中藥材放入研磨器具內 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即得。
[0025]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14年1月-2015年7月間共收集60例凍瘡的口診患者,年齡18-43歲,病程 1個月-6個月。
[0026] 2、診斷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1) 輕證:初起受凍部位皮膚先呈蒼白,繼則紅腫,或有硬結,斑塊,邊緣紅,中央青紫, 冷痛,或感麻木,暖熱時自覺灼熱,痊癢,脹痛; (2) 重證:有大小不等的水瘤或腫塊,皮膚呈灰白或暗紅,或轉紫色,疼痛劇烈,或局部 感覺消失。水瘤破后出現糜爛或潰瘍,甚則肌肉筋骨壞死。
[0027] 3、試驗方法 3. 1治療組用手揉磋患處至發熱,再迅速將糊狀藥涂抹到患處,每日一次,一周為一個 療程,一般兩個療程即可痊愈。
[0028] 4、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 1療效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痊愈:全身癥狀消失,紅腫消退,麻木、癢痛消失,創面愈合; 好轉:全身癥狀基本消失,麻木、癢痛均明顯減輕,創面愈合; 無效:全身及局部癥狀無改善。 4. 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29] 表1治療統計結果
為證明本發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1、鄭X,女,22歲,病人訴冬季常接觸冰水,久而久之局部皮膚呈紫紅色斑,水腫伴局 部皮膚硬結,觸之有疼痛感,隨后及時赴當地醫院就診,醫院通過常規檢查并確診為凍瘡, 后醫院采用常規西醫肝素凍瘡膏治療,治療一周后效果沒有實質性改變,后給予本發明中 藥治療,涂抹一療程后,上述癥狀明顯有所好轉,續用二個療程后恢復正常,隨后檢查顯示 未見異常。
[0030] 2、宋X,男,41歲,主訴冬季雙手布滿凍瘡已有3年之久,痊愈后又會復發,麻木、 癢痛感明顯,隨后赴當地醫院通過常規檢查診斷為凍瘡,醫院采用西醫硝苯地平藥物治療, 癥狀并未有所實質性緩解。后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涂抹一個療程后,凍瘡紅腫現象有所好 轉,繼續涂抹兩個療程后,病情康復完全,并且至今無復發。
[0031] 可見,本發明采用科學的配方及適宜的配比,采用各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 用,所制成的中藥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凍瘡。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陽〇3引具體實施例1 稱取:百部10克、降香15克、郁金5克、蘇合香2克、虎耳草5克、絲瓜5克、松針3克、野 核桃仁10克、巧麻根5克、益母草5克,將上述中藥材放入研磨器具內研成細末,用香油調 成糊狀即得,即得符合正常1天用量,用手揉磋患處至發熱,再迅速將糊狀藥涂抹到患處。 [0034] 用于治療凍瘡。每日分早晚兩次涂抹。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百部10 份、降香15份、郁金5份、蘇合香2份、虎耳草5份、絲瓜5份、松針3份、野核桃仁10份、苧 麻根5份、益母草5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為: 將配比量的所述中藥材放入研磨器具內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即得。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凍瘡的外用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百部10份、降香15份、郁金5份、蘇合香2份、虎耳草5份、絲瓜5份、松針3份、野核桃仁10份、苧麻根5份、益母草5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凍瘡。
【IPC分類】A61K36/9066, A61K9/06, A61P17/02
【公開號】CN105412832
【申請號】CN201510954231
【發明人】潘劍崎
【申請人】潘劍崎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