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
【發明內容】
[0002] 褥瘡(又名壓迫性潰瘍)是由于營養血供與機體組織發生血流障礙的末期結果皮 膚褥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通性的問題。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褥瘡 合并癥流行病學分析皮膚褥瘡一般分為三類:①青年人神經病患者;②高齡患者;③住院患 者。褥瘡可以劃分為骨骼隆突與長期硬面之間壓迫軟組織時漸漸產生局部性區域內的細胞 壞死。褥瘡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可分為外源性原發性、內源性及繼發性等類型。外 源性因素產生于軟組織之上的機械應力包括壓迫、剪切力及磨擦力;內源因素決定于軟組 織衰竭的敏感性,包括營養不良貧血、失禁及感染等。在這些病理因素中多數支持褥瘡的主 要因素是長期壓迫不活動。
[0003] 其形成過程分為紅斑期、水泡期和潰瘍期三期。褥瘡的預防極為重要,主要以精心 護理為基礎。
[0004] 褥瘡患者及其痛苦,往往需要手術切除潰瘍處皮肉來緩解,極難恢復。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使用中藥制備,安全無毒,去腐生 肌,對褥瘡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0006]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包括內服藥與外用藥, 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5-8、茯苓3-5、甘草6-9、槐花2-4、夏天無1- 2; 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兩面針5-10、片姜黃2-3、白芍10-15、千金子1-2、山楂葉5-9、龜甲13-18、關黃柏4-6、荷 葉炭6-10、伏龍肝2-3、青葉膽6-8、椿皮2-3、槐角1 -2。
[0007] 優選地,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6、茯苓3.5、甘草7、槐花3、夏 天無1.6; 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兩面針8、片姜黃2.4、白芍13、千金子1.6、山楂葉7、龜甲15、關黃柏5、荷葉炭8、伏龍肝 3、青葉膽6、椿皮3、槐角1.2。
[0008] 使用時,內用藥可直接煎煮服用,也可以使用常規制藥方法制成其他制劑,成人使 用量(以藥物原料干重計)為35_40g/天;外用藥使用制藥方法制成藥膏使用。
[0009] 當歸:【性昧與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飭。
[0010] 茯苓:【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 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11] 甘草:【性味與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補脾益氣,淸熱解毒, 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 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2] 槐花:【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0013] 夏天無:【性味與歸經】苦、微辛,溫。歸肝經。【功能與主治】活血止痛,舒筋活絡, 祛風除濕。用于中風偏癱,頭痛,跌撲損傷,風濕痹痛,腰腿疼痛。
[0014] 兩面針:【性昧與歸經】苦、辛,平;有小毒。歸肝、胃經。【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行 氣止痛,祛風通鉻,解毒消腫;用于秩撲損傷,胃痛,牙痛,風濕痹痛,毒蛇咬傷;外治燒燙傷。
[0015] 片姜黃:【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肝經,【功能與主治】破血行氣,通經止痛。 用于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痛經經閉,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0016] 白芍:【性味與歸經】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與主治】養血調經,斂陰止汗, 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于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 暈。
[0017] 千金子:【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肝、腎、大腸經。【功能與主治】瀉下逐水,破 血消癥;外用療癬蝕疣。用于二便不通,水腫,痰飲,積滯脹滿,血瘀經閉;外治頑癬,贅疣。
[0018] 山楂葉:【性味與歸經】酸,平。歸肝經。【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理氣通脈,化濁降 月旨。用于氣滯血瘀,胸痹心痛,胸悶憋氣,心悸健忘,眩暈耳鳴,髙脂血癥。
[0019] 龜甲:【性味與歸經】咸、甘,微寒。歸肝、腎、心經。【功能與主治】滋陰潛陽,益腎強 骨,養血補心,固經止崩。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筋骨痿軟,心虛健 忘,崩漏經多。
[0020] 關黃柏:【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腎、膀胱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 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疽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蹵,骨蒸勞熱,盜汗,遺精, 瘡瘍腫毒,濕疹濕瘡。
[0021] 荷葉炭:【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脾、胃經。【功能與主治】清暑化濕,收澀化瘀止 血。用于出血癥和產后血暈。
[0022] 伏龍肝: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0023] 青葉膽:【性昧與歸經】苦、甘,寒。歸肝、膽、膀胱經。【功能與主治】清肝利膽,滝熱 利濕。用于肝膽濕熱,黃疸尿赤,膽脹脅痛,熱淋澀痛。
[0024] 椿皮:【性味與歸經】苦、澀,寒。歸大腸、胃、肝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收澀止 帶,止瀉,止血。用于赤白帶下,濕熱瀉痢,久瀉久痢,便血,崩漏。
[0025] 槐角:【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于 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目赤。
[0026]本發明的內用藥經過合理的配伍,具有平肝清肺、清熱解毒、舒筋活絡的功效,與 外用藥結合使用,可提升對褥瘡的治療效果。
[0027] 外用藥經過配伍具有疏肝泄熱、行氣消腫、涼血止血、去腐生肌的功效,同時防止 傷口感染,促進對瘀毒的吸收,加快瘡口愈合,同時,經配伍后,藥物的毒性被消除,提升了 藥物的安全性。
[002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使用純中藥制備,內用藥 與外用藥結合使用,通過藥物的合理配伍,藥物安全性高,對褥瘡的治愈率高,對身體無副 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6、茯苓3.5、甘 草7、槐花3、夏天無1.6; 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兩面針8、片姜黃2.4、白芍13、千金子1.6、山楂葉7、龜甲15、關黃柏5、荷葉炭8、伏龍肝 3、青葉膽6、椿皮3、槐角1.2。
[0030]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包括內服藥與外用藥, 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6、茯苓4、甘草8、槐花3、夏天無1.6; 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兩面針7、片姜黃2.2、白芍14、千金子1.8、山楂葉6.8、龜甲15、關黃柏5、荷葉炭9、伏龍 肝2.5、青葉膽6、椿皮3、槐角1。
[0031 ]本發明的藥物對于褥瘡患者進行了治療,患者共325名,男性患者187名,女性患者 138名,患者年齡23-75歲,其中22-45歲患者126名,46-65歲患者138名,66歲以上患者61名。 [0032]各期患者人數如下表
表1 治療方法,每兩天換藥1次,5天1個療程,治療過程中忌辛辣飲食。
[0033] 治療標準: 痊愈:患者瘡口水泡消失,無腐肉及滲出液,消腫,無疼痛感,瘡口結痂; 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疼痛癥狀減輕,瘡口無擴大; 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0034] 治療周期:將患者隨機分為3組,各組無差異性,各患者均先用藥1個療程,痊愈患 者停止用藥,未痊愈患者繼續用藥,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結果。
[0035] 表 2 由表2可知,本發明的組合藥物對于褥瘡的治愈率比單獨使用外用藥治愈率高。
[0036] 典型病例 林某,男,62歲,患有半身不遂,長期臥床,右側臀部形成褥瘡,褥瘡患處皮膚破損,紅 月中,有腐肉存在,瘡口面積2.2*2.5cm,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的組合藥物1個療程,患處出血癥 狀消失,腐肉出現脫落,瘡口面積縮小,用藥3個療程,患者瘡口結痂。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服藥與外用藥, 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5-8、茯苓3-5、甘草6-9、槐花2-4、夏天無1- 2; 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兩面針5-10、片姜黃2-3、白芍10-15、千金子1-2、山楂葉5-9、龜甲13-18、關黃柏4-6、荷 葉炭6-10、伏龍肝2-3、青葉膽6-8、椿皮2-3、槐角1 -2。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服藥與外用 藥, 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6、茯苓3.5、甘草7、槐花3、夏天無1.6; 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兩面針8、片姜黃2.4、白芍13、千金子1.6、山楂葉7、龜甲15、關黃柏5、荷葉炭8、伏龍肝3、青葉膽6、椿皮3、槐角1.2。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包括內服藥與外用藥,所述內服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5-8、茯苓3-5、甘草6-9、槐花2-4、夏天無1-2;所述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兩面針5-10、片姜黃2-3、白芍10-15、千金子1-2、山楂葉5-9、龜甲13-18、關黃柏4-6、荷葉炭6-10、伏龍肝2-3、青葉膽6-8、椿皮2-3、槐角1-2。本發明提供的治療褥瘡的組合藥物,使用純中藥制備,內用藥與外用藥結合使用,通過藥物的合理配伍,藥物安全性高,對褥瘡的治愈率高,對身體無副作用。
【IPC分類】A61P17/02, A61K35/586, A61K36/9066, A61K33/26
【公開號】CN105435123
【申請號】CN201511011162
【發明人】項陽
【申請人】項陽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