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本發明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箐跌打、槍刀藥、沙芥、刺三甲、臭草、里白、寄生黃、蛇疙瘩、米仔蘭、麗子藤、山蘇木、莢蒾、巖筍、樹茭瓜、竹根七和追風傘;本發明中藥制劑所選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學和現代醫藥學理論,并具有舒筋活血、接骨止痛、消腫化瘀之功效,對治療肋骨骨折具有獨特療效,且療效顯著,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成本較低,療效確切,標本兼治,可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設及中藥領域,尤其設及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肋骨共12對,平分在胸部兩側,前與胸骨、后與胸椎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的腳廓,胸 部損傷時,無論是閉合性損傷或開放性損傷,肋骨骨折最為常見,約占胸廓骨折的90%。在 兒童,肋骨富有彈性,不易折斷,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彈性減弱,容易骨折;肋骨骨 折一般由外來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時,肋骨骨折常發生于受打擊部位,骨折端向 內折斷,同時胸內臟器造成損傷,間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時,如胸部受擠壓的暴力,肋骨骨折 發生于暴力作用點W外的部位,骨折端向外,容易損傷胸壁軟組織,產生胸部血腫,開放性 骨折多見于火器或銳器直接損傷,此外,當肋骨有病理性改變如骨質疏松,骨質軟化或原發 性和轉移性肋骨腫瘤的基礎上發生骨折,稱為病理性肋骨骨折。
[0003] 局部疼痛是肋骨骨折最明顯的癥狀,且隨咳嗽,深呼吸或身體轉動等運動而加重, 有時患者可自己聽到或感覺到骨摩擦感;疼痛W及胸廓穩定性受破壞,可使呼吸動度受限, 呼吸淺快和肺泡通氣減少,患者不敢咳嗽,疲滯留,從而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肺實變 或肺不張,運在老弱患者或原有肺部疾患的患者尤應予W重視;當連咖胸存在時吸氣時,胸 腔負壓增加,軟化部分胸壁向內凹陷;呼氣時,胸腔壓力增高,損傷的胸壁浮動凸出,運與其 他胸壁的運動相反,稱為"反常呼吸運動",反常呼吸運動可使兩側胸腔壓力不平衡,縱隔隨 呼吸而向左右來回移動,稱為"縱隔擺動",影響血液回流,造成循環功能素亂,是導致和加 重休克的重要因素。
[0004] 目前對治療肋骨骨折基本上是通過手術方法治療,手術治療容易給患者帶來經濟 負擔和精神負擔。因此,為研究一種能夠有效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成為醫學上重要的 課題之一。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藥制劑所選藥 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學和現代醫藥學理論,并具有舒筋活血、接骨止痛、消腫化疲之功 效,對治療肋骨骨折具有獨特療效,且療效顯著,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成本較 低,療效確切,標本兼治,可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07] -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制成所述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 數為: 菁跌打20~44份槍刀藥20~44份沙芥19~43份刺Η甲18~42份 臭草18~42份里白18~42份寄生黃^~41份蛇瘡溶16~40份 WDD83米仔蘭化~40份麗子藤巧~39份山蘇木14~38份英速14~38份 巖算14~%份樹費瓜13~%份竹根走11~35份追風傘10~34份。
[0009] 制成所述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嘗跌打24~40份槍刀藥24~40份沙芥23~39份刺Ξ甲22~38份 臭草22~38份里白22~38份寄生黃21~37份蛇疫溶20~36份
[0010] 米仔蘭20~%份麗子藤19~35份山蘇木18~%份英速18~34份 巖笑巧~34份樹費瓜16~32份竹根屯巧~31份追風傘14~30份。
[0011] 制成所述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嘗跌打28~36份槍刀藥28~36份沙芥27~35份刺Η甲26~34份 臭草%~34份里白26~34份寄生黃2日~33份蛇疫瘡24~32份
[0012] 米仔蘭24~32份麗子藤23~31份山蘇木22~30份芙蓮22~30份 巖資22~30份樹費瓜20~28份竹根屯19~27份追風傘18~26份。
[0013] 制成所述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菁跌打32份槍刀藥32份沙芥31份刺Η甲30份 臭草30份里白30份寄生黃29份蛇疫嬉28份
[0014] 米仔蘭28份麗子藤27份山蘇木26份英蓮26份 巖資%份樹費瓜24份竹根韋23份追風傘22份。
[0015] -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W下工藝步驟:
[0016] (1)將菁跌打、刺Ξ甲、竹根屯和追風傘洗凈,浸入4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 ~2小時,加熱提取3小時,回收乙醇,濾過,得濾液,濃縮為65 °C下相對密度為1.12~1.16的 稠膏,備用;
[0017] (2)將槍刀藥、里白、寄生黃、米仔蘭、麗子藤、山蘇木、芙蓮、巖算和樹巧瓜洗凈,放 入容器內,加入8~10倍量的蒸饋水,浸泡5~6小時后,煮沸3~4小時,提取;再次加入6~8 倍量蒸饋水,煮沸2~3小時,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饋水,加熱煮沸1~2小時,提取;合 并Ξ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用;
[0018] (3)將沙芥和蛇瘡落放入容器內,進行粉碎處理,研末,得到過180目的細粉,備用;
[0019] (4)將臭草洗凈,切碎,放入容器內,絞汁,濾雜質,留汁液備用;
[0020] (5)將上述步驟(1)~(4)所制得的稠膏、細粉W及汁液制成膠囊,即得所述的治療 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
[0021 ]本發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0022]菁跌打:味甘、苦,性平。接筋續骨,消腫散疲。主治骨折,跌打扭傷,風濕性關節炎。 《思茅中草藥》載:"用于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
[0023] 槍刀藥:味苦、微澀,性涼。清肺止咳,涼血止血,散疲解毒。主治肺熱咳嗽,勞嗽咯 血,吐血,贓血,尿血,崩漏,黃痘,腹瀉,跌打疲腫。
[0024] 沙芥:味辛,性溫;歸屯、、肺、胃經。行氣,止痛,消食,解毒。主胸脅脹滿,消化不良, 食物中毒。《內蒙古中草藥》載:"行氣,止痛,消食,解毒。治消化不良,胸脅脹滿,食物中毒。"
[0025] 刺Ξ甲:味苦、辛,性涼;入肝、腎、胃Ξ經。清熱解毒,桂風利濕,舒筋活血。治感冒 高熱,咳疲帶血,風濕性關節炎,黃痘,白帶,尿路結石,跌打損傷,巧腫瘡瘍。廣州部隊《常用 中草藥手冊》載:"清熱解毒,桂風除濕,治感冒高熱骨痛,咳嗽,胸痛,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 經痛,尿路結石。"
[0026] 臭草:味辛、微苦,性寒;歸肺、腎、肝、屯、經。桂風清熱,活血散疲,消腫解毒。主感冒 發熱,小兒高熱驚風,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熱毒瘡瘍,小兒濕疹,蛇蟲咬傷。《南寧市藥物 志》載:"退熱桂風,利尿消腫。治小兒發熱驚風,風濕骨痛。"
[0027] 里白:味苦、澀,性涼;歸肝經。行氣止血,化疲接骨。主胃腕痛,鼻贓,跌打損傷,骨 折。《新華本草綱要》載:"根莖及髓部:味微苦、澀、性涼。有行氣止血,接骨的功能。用于胃 痛、鼻贓,骨折。"
[002引寄生黃:味苦、澀,性寒;歸肺、胃、肝經。潤肺止咳,行氣健胃,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補腎澀精。主肺熱咳嗽,腕腹疼痛,黃痘,持瘡腫痛,跌打損傷,咯血,月經不調,崩漏,外傷出 血,頭昏,遺精。
[0029] 蛇瘡落:味苦、微甘、澀,性平。消炎止頻,調經止痛,止血。用于腸炎,菌頻,月經不 調,痛經,風濕疼痛,骨折,跌打疲血腫痛。
[0030] 米仔蘭:味辛、甘,性平;入肺、胃、肝Ξ經。桂風濕,散疲腫。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 傷,癡痘腫毒。《四川中藥志》載:"解郁寬中,催生,醒酒,清肺,醒頭目,止煩渴。治胸隔脹滿 不適,喧隔初起,咳嗽及頭昏。"
[003。麗子藤:味苦、辛,性平;歸肝、胃經。安神,健脾,接骨。主神經衰弱,食欲不振,骨 折。《新華本草綱要》載:"全草:味苦、澀、性平。有桂風除濕、消食止痛的功能。用于風濕疼 痛,小兒腹脹痛,胃痛和外傷腫痛等。"
[0032] 山蘇木:味苦、辛,性平。調經止痛,疏風解表。治月經不調,痛經,感冒,屯、腹痛,桂 疲,解瘡毒,皮膚巧癒,肺瘦咳嗽,骨折青腫。《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載:"調經止痛,疏風解表。 治月經不調,痛經,感冒,屯、腹痛。"
[0033] 芙蓮:味酸,性微寒。疏風解毒,清熱解毒,活血。主風熱感冒,療瘡發熱,產后傷風, 跌打骨折;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0034] 巖算:味甘,性平;歸肺、胃、腎經。止咳平喘,活血桂疲。治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 及十二指腸潰瘍,骨折,跌打勞傷。《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載:"滋陰潤肺,止咳化疲。治肺結 核,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003引樹巧瓜:味甘、辛,性平。潤肺止咳,散疲調經。用于肺結核咯血,支氣管炎,肺炎,喘 咳,咽喉炎,月經不調,白帶。《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載:"止咳化疲,散疲消腫,止血消炎。治肺 結核,肺炎,氣管、支氣管炎,喘咳,骨折筋傷。"
[0036]竹根屯:味甘、微苦,性寒。滋陰瀉火,活血調經。治勞熱咳嗽,風濕搏痛,月經不調, 跌打損傷。《陜西中草藥》載:"除風濕,清熱瀉火,鎮痛止血,調經活血,滋陰補虛。主治風濕 性關節炎,風濕腰腿痛,跌打損傷,勞傷,月經不調,骨蒸勞熱。"
[0037] 追風傘:味苦、辛,性溫。桂風除濕,活血散疲。用于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骨折。《貴 州植藥調查》載:"全草:治跌打,接骨。"
[0038]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39] 本發明中藥制劑所選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學和現代醫藥學理論,并具有舒 筋活血、接骨止痛、消腫化疲之功效,對治療肋骨骨折具有獨特療效,且療效顯著,服用方 便,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成本較低,療效確切,標本兼治,可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40]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0041 ] 實施例1
[0042] 本發明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菁跌打40g槍刀藥40g沙芥39g刺Η甲38g 臭草38g里白38g寄生黃37g蛇疫溶36g
[0043] 米仔蘭%g麗子藤35g山蘇木34g英速34g 巖算34g樹費瓜32g竹根4:31g追風傘30g。
[0044] -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W下工藝步驟:
[0045] (1)將菁跌打、刺Ξ甲、竹根屯和追風傘洗凈,浸入4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 ~2小時,加熱提取3小時,回收乙醇,濾過,得濾液,濃縮為65 °C下相對密度為1.12~1.16的 稠膏,備用;
[0046] (2)將槍刀藥、里白、寄生黃、米仔蘭、麗子藤、山蘇木、芙蓮、巖算和樹巧瓜洗凈,放 入容器內,加入8~10倍量的蒸饋水,浸泡5~6小時后,煮沸3~4小時,提取;再次加入6~8 倍量蒸饋水,煮沸2~3小時,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饋水,加熱煮沸1~2小時,提取;合 并Ξ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用;
[0047] (3)將沙芥和蛇瘡落放入容器內,進行粉碎處理,研末,得到過180目的細粉,備用; [004引(4)將臭草洗凈,切碎,放入容器內,絞汁,濾雜質,留汁液備用;
[0049] (5)將上述步驟(1)~(4)所制得的稠膏、細粉W及汁液制成膠囊,即得所述的治療 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
[0050]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粒,飯后溫開水送服;12天為1個療程, 3~4個療程即可痊愈,病情嚴重者遵醫囑酌增用量。
[0化1]實施例2
[0052]本發明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菁跌打36g槍刀藥36g沙芥35g刺Η甲34g 臭草34g里白34g寄生黃33g蛇疫落32g
[0化3] 米仔蘭32g麗子藤31g山蘇木30g英速30g 巖資30g樹費瓜28g竹根走27g追風傘26g。
[0054]本實施例的中藥制劑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化5] 實施例3
[0056]本發明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嘗跌打32g槍刀藥32g沙芥31g刺Η甲30g 臭草30g里白30g寄生黃29g蛇疫溶28g
[0化7] 米仔蘭28g麗子藤27g山蘇木英蓮26g 巖算26g樹費瓜24g竹根韋23g追風傘22g。
[005引本實施例的中藥制劑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化9] 實施例4
[0060] 本發明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管跌打28g槍刀藥28g沙芥27g刺Η甲%g 臭草26g里白26g寄生黃巧g蛇瘡溶24g
[0061] 米仔蘭24g麗子藤23g山蘇木22g英速22g 巖勢22g樹費瓜20g竹根走19g追風傘化g。
[0062] 本實施例的中藥制劑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063] 實施例5
[0064] 本發明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為: 菁跌打24g槍刀藥24g沙芥23g刺Η甲22g 臭草22g里白22g寄生黃21g蛇疫瘡20g
[00 化] 米仔蘭20g麗子藤19g山蘇木18g英蓮18g 巖資18g樹費瓜16g竹根七巧g追風傘14g。
[0066] 本實施例的中藥制劑制備方法工藝步驟及用法用量與實施例1相同。
[0067] 臨床資料:
[006引 1、病例選擇:
[0069] 作為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選擇確診的肋骨骨折患者110例臨床觀察,病人隨 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治療組5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齡9~54歲,平均年 齡31.5歲,平均病程4個月;對照組5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齡8~55歲,平均年齡 31.5歲,平均病程4個月。
[0070] 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病例的病程、癥狀輕重程度基本一致,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 性。
[0071] 2、藥物選擇:
[0072] 治療組服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粒,飯后溫開水送服;12 天為1個療程,3~4個療程即可痊愈,病情嚴重者遵醫囑酌增用量。
[0073] 對照組服用骨折挫傷膠囊,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4~6粒,一日3次,療程視 病情而定。
[0074] 3、療效判定:
[0075] (1)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局部腫痛消失,身體恢復正常。
[0076] (2)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局部疼痛及壓痛明顯減輕,身體明顯好轉。
[0077] (3)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局部疼痛及壓痛有所減輕,身體有所好轉。
[0078] (4)無效:通過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減輕,局部腫痛無改善。
[00巧]4、結果:
[0080]
[0081] W上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0082] 典型病例舉例:
[0083] 1、薛某,男,25歲,山西析州人。患者因車禍導致右側肋骨骨折,經手術內固定治療 后,因骨折部位愈合緩慢,肩關節的活動,術后出現關節活動障礙,再次就診,給予本發明中 藥制劑治療,服用1個療程后,癥狀有所緩解,服用4個療程后,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恢復。
[0084] 2、魏某,女,10歲,甘肅酒泉人。患者因玩耍奔跑時跌倒,哭鬧不停,家長送去醫院, 經X線片檢查肋骨骨折,醫生給予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服用1個療程后,疼痛癥狀減輕,繼 續服用3個療程后,疼痛癥狀消失,痊愈。
[0085] 3、葉某,男,34歲,湖北黃石人。患者因下樓梯時未站穩摔傷,導致肋骨骨折,經服 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服用2個療程后,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服用2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 失,痊愈,身體恢復正常。
[0086] 4、閣某,男,45歲,廣東潮州人。患者因檢查車況時,不慎肋骨骨折,醫生建議手術 治療,因患者身體不適,不易手術,給予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服用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 轉,服用4個療程后,癥狀消失,痊愈。
[0087] 5、秦某,女,51歲,安徽蛛璋人。患者因路滑,不慎跌倒,導致肋骨骨折,又因上年 紀、體弱不易手術治療,經醫生推薦,使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服用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 好轉,繼續服用3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痊愈,身體明顯好轉。
[0088] 6、賀某,女,30歲,山東要莊人。患者因交通事故導致胸壁有局部疼痛和壓痛,胸廓 擠壓試驗陽,結合X線胸片檢查后確診為肋骨骨折,使用過多種藥治療,都未見好轉,經人介 紹來我院就診,給予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服用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3個療 程后,癥狀全部消失,痊愈。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 成及重量份數為: 箐跌打20~44份槍刀藥20~44份沙芥19~43份刺三甲18~42份 臭草18~42份里白18~42份寄生黃17~41份蛇挖瘩16~40份 米仔蘭16~40份麗子藤15~39份山蘇木14~38份莢蓮14~38份 巖筍14~38份樹茭瓜13~36份竹根七11~35份追風傘10~34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制 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箐跌打24~40份槍刀藥24~40份沙芥23~39份刺三甲22~38份 臭草22~38份里白22~38份寄生黃21~37份蛇挖瘩20~36份 米仔蘭20~36份麗子藤19~35份山蘇木18~34份莢逨18~34份 巖筍18~34份樹茭瓜16~32份竹根七15~31份追風傘14~30份。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制 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箐跌打28~36份槍刀藥28~36份沙芥27~35份刺三甲26~34份 臭草26~34份里白26~34份寄生黃25~33份蛇疙瘩24~32份 米仔蘭24~32份麗子藤23~31份山蘇木22~30份莢蓮22~30份 巖筍22~30份樹茭瓜20~28份竹根七19~27份追風傘18~26份。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藥制 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箐跌打32份槍刀藥32份沙芥31份刺三甲30份 臭草30份里白30份寄生黃29份蛇疙瘩28份 米仔蘭28份麗子藤27份山蘇木26份莢蓮26份 巖筍26份樹茭瓜24份竹根七23份追風傘22份。5. -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治療肋骨骨折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 將箐跌打、刺三甲、竹根七和追風傘洗凈,浸入4倍量的60 %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 時,加熱提取3小時,回收乙醇,濾過,得濾液,濃縮為65°C下相對密度為1.12~1.16的稠膏, 備用; (2) 將槍刀藥、里白、寄生黃、米仔蘭、麗子藤、山蘇木、莢蓮、巖筍和樹茭瓜洗凈,放入容 器內,加入8~10倍量的蒸餾水,浸泡5~6小時后,煮沸3~4小時,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 蒸餾水,煮沸2~3小時,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餾水,加熱煮沸1~2小時,提取;合并三 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10~1.13的稠膏,備用; (3) 將沙芥和蛇疙瘩放入容器內,進行粉碎處理,研末,得到過180目的細粉,備用; (4) 將臭草洗凈,切碎,放入容器內,絞汁,濾雜質,留汁液備用; (5) 將上述步驟(1)~(4)所制得的稠膏、細粉以及汁液制成膠囊,即得所述的治療肋骨 骨折的中藥制劑。
【文檔編號】A61K36/898GK105998692SQ201610473111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發明人】孫奉生
【申請人】孫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