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醫療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引流裝置是外科手術中或術后康復中常用的醫療器械,其作用是將病灶處的血液和體液及時排出到患者的體外,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引流可以排出患者的血液,暴露手術視野,方便手術的操作,同時也可以排出帶病毒的體液,防止病毒擴散;在手術康復過程中,尤其是在骨科截肢術后以及大面積燒傷植皮后的康復過程中,基本離不開引流裝置的引流,連續的引流可以將含病菌的分泌物及時排出體外,進而促進傷口的快速愈合。現有的引流裝置一般包括引流瓶和插在引流瓶上面的引流管和帶有閥門的負壓管,通過負壓管與負壓源的連接,使引流瓶內產生負壓,進而使引流管產生引流作用。現有的引流裝置其一般存在一下技術問題:1、引流過程無法連續進行,當引流瓶內液體快滿時必須切斷負壓源,停止引流,然后將引流瓶與引流管分離,待清空引流瓶后再重新連接引流管和負壓源,該過程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在切斷負壓源的時候,容易使引流管內的液體倒流,引發二次感染;2、引流瓶在傾倒過程中與外界空氣相互接觸,引入雜菌,如果二次使用容易使瓶體內滋生細菌,此時如果發生引流液體倒流,將產生醫源性感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該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可實現連續式不間斷引流,同時整個引流過程中引流瓶始終不與外界空氣接觸,避免了細菌的快速滋生,解決了現有引流裝置容易產生引流液倒流,引發二次感染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包括上瓶體和位于上瓶體下方的下瓶體,所述上瓶體頂部具有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引流管接口和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第一負壓源接口,所述上瓶體底部具有一個排液口,所述下瓶體頂部具有一個入液口和一個第二負壓源接口,所述排液口與所述入液口之間可拆卸式連接,所述排液口內設置有單向閥。
[0006]進一步,還包括三通閥門,所述三通閥門通過管體分別與第一負壓源接口和第二負壓源接口連通。
[0007]進一步,還包括控制器,所述三通閥門為電磁閥門,所述下瓶體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液位傳感器和三通閥門電連接。
[0008]進一步,還包括報警器,所述報警器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0009]進一步,所述排液口和入液口呈圓筒形,所述排液口和入液口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排液口和入液口之間通過彈性密封圈密封。
[0010]進一步,所述下瓶體的容積為上瓶體容積的倍以上。[0011 ] 進一步,所述上瓶體底部四周還設置有支腳。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包括上瓶體和位于上瓶體下方的下瓶體,所述上瓶體頂部具有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弓I流管接口和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第一負壓源接口,所述上瓶體底部具有一個排液口,所述下瓶體頂部具有一個入液口和一個第二負壓源接口,所述排液口與所述入液口之間可拆卸式連接,所述排液口內設置有單向閥。本實用新型的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實現了連續式不間斷引流,同時整個引流過程中引流瓶始終不與外界空氣接觸,避免了細菌的快速滋生,解決了現有引流裝置容易產生引流液倒流,引發二次感染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6]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包括上瓶體1、位于上瓶體I下方的下瓶體2和三通閥門9,具體地,所述排液口 5和入液口 6呈圓筒形,所述排液口 5和入液口 6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排液口 5和入液口 6之間通過彈性密封圈14密封;所述下瓶體2的容積為上瓶體I容積的5倍;所述上瓶體I頂部具有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引流管接口 3和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第一負壓源接口 4,所述上瓶體I底部具有一個排液口 5,所述下瓶體2頂部具有一個入液口 6和一個第二負壓源接口 8,所述排液口 5與所述入液口 6之間可拆卸式連接,所述排液口 5內設置有單向閥7,所述三通閥門通過管體分別與第一負壓源接口 4和第二負壓源接口 8連通,所述三通閥門可以為手動閥門。
[0017]工作時,三通閥門的一個接口與負壓源相互連通,同時使第二負壓源接口 8與負壓源相互連通,下瓶體2內首先產生負壓,單向閥7在負壓吸力的作用下打開,進而使上瓶體內產生負壓,使得與引流管接口 3相連的引流管開始引流,當下瓶體內的引流液達到一定程度使,切換三通閥門,使第一負壓源接口 4與負壓源相互連通,切斷第二負壓源接口 8與負壓源之間的通路,卸下下瓶體2,傾倒下瓶體內的引流液,由于第一負壓源接口 4與負壓源相互連通,使得上瓶體內的引流持續進行,當下瓶體與上瓶體重新連接后,三通閥門再次切換,使第二負壓源接口 8與負壓源之間的通路重新連通,切斷第一負壓源接口 4與負壓源之間的通路,由于上瓶體與下瓶體之間設置的是單向閥7,所以無論是在上瓶體與下瓶體相互連接還是相互分離狀態下,上瓶體內始終不會與空氣相互接觸,也不會使下瓶體內的細菌進入到上瓶體中,進而有效地避免了引流過程中的醫源性污染。
[001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控制器10和報警器12,所述三通閥門為兩位三通的電磁閥門,所述下瓶體2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11,所述控制器10分別與所述液位傳感器11和三通閥門9電連接,所述報警器12與所述控制器10電連接。通過液位傳感器11可感知下瓶體內引流液的液位,當液位高度達到設定值時,可通過控制器控制三通閥門切換通路,同時還可以控制報警器報警,使醫務人員能夠及時趕到來傾倒引流液,是引流過程更加安全。
[001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瓶體I底部四周還設置有支腳13,使得在取下下瓶體后上瓶體可通過支腳放置在地面上。
[0020]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包括上瓶體(I)和位于上瓶體(I)下方的下瓶體(2),所述上瓶體(I)頂部具有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引流管接口(3)和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第一負壓源接口(4),所述上瓶體(I)底部具有一個排液口(5),所述下瓶體(2)頂部具有一個入液口(6)和一個第二負壓源接口(8),所述排液口(5)與所述入液口(6)之間可拆卸式連接,所述排液口( 5 )內設置有單向閥(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三通閥門(9),所述三通閥門通過管體分別與第一負壓源接口(4)和第二負壓源接口(8)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器(10),所述三通閥門為電磁閥門,所述下瓶體(2 )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11),所述控制器(10 )分別與所述液位傳感器(11)和三通閥門(9)電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報警器(12),所述報警器(12)與所述控制器(10)電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5)和入液口(6)呈圓筒形,所述排液口(5)和入液口(6)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排液口(5)和入液口(6)之間通過彈性密封圈(14)密封。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體(2)的容積為上瓶體(I)容積的5倍以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體(I)底部四周還設置有支腳(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包括上瓶體和位于上瓶體下方的下瓶體,所述上瓶體頂部具有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引流管接口和一個與上瓶體內部相互連通的第一負壓源接口,所述上瓶體底部具有一個排液口,所述下瓶體頂部具有一個入液口和一個第二負壓源接口,所述排液口與所述入液口之間可拆卸式連接,所述排液口內設置有單向閥。本實用新型的連續式負壓引流裝置實現了連續式不間斷引流,同時整個引流過程中引流瓶始終不與外界空氣接觸,避免了細菌的快速滋生,解決了現有引流裝置容易產生引流液倒流,引發二次感染的問題。
【IPC分類】A61M1/00
【公開號】CN204815037
【申請號】CN201520619173
【發明人】袁波
【申請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