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
【背景技術】
[0002]臨床上,患者通過輸入氧氣,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增加動脈血氧含量,糾正不同原因引起的缺氧狀態,促進組織新陳代謝,維持生命活動的治療方式,適用于具有呼吸系統疾病影響肺活量、心肺功能不全、肺部充血、各種中毒、昏迷引起的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患者,以及手術前后大出血休克、分娩時產程過長或胎音不正等癥狀。目前,臨床上應用的一次性輸氧管,通常是采用膠布固定于鼻翼,時間一長,有的患者鼻周圍皮膚出油、出汗導致膠布松動或固定不牢,易發生脫管,影響氧療效果,造成氧氣浪費,產生安全隱患。由于管體較硬,長期輸氧患者壓迫鼻翼,容易造成局部皮膚發紅、水泡、破潰、壓瘡等。有的患者對膠布過敏,只能用手拿著輸氧管輸氧,堅持時間短,達不到持續氧療的效果。有的患者自行拔管,醫護人員不好掌握準確的用氧時間、血氧改善情況。還有一種外加松緊帶的吸氧管,將松緊帶拉至腦后固定,時間長了,面部容易形成壓痕,造成皮膚破裂。并且氧氣從氧氣罐出來到達患者鼻孔的時候,氧氣溫度會比較低,對一些重癥患者仍然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輸氧管的過濾能力差,還不具備消毒功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能否設計一款舒適可靠的輸氧管成為很多患者家屬關心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呼吸內科用輸氧管,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包括出氣管和氧氣輸入管,所述出氣管的上端設有兩個球囊,所述球囊下方的出氣管的外側設有膨脹囊,所述膨脹囊的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附管和測壓管,所述附管的下端設有充氣裝置,所述測壓管的下端設有測壓裝置,所述氧氣輸入管的上端與出氣管的下端連接,氧氣輸入管上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緩沖腔,加濕腔和消毒腔,所述緩沖腔內設有緩沖球,所述緩沖球上開設有若干緩沖孔,所述加濕腔內設有若干加濕球,緩沖腔與加濕腔之間的氧氣輸入管外側套設有右加熱器,所述消毒腔內部下端設有過濾膜,消毒腔的內部還設有紫外燈,所述紫外燈的外側設有密封防護罩。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球囊上開設有若干出氣孔。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氣管為U型管,兩個球囊分別位于U型管的左右兩個上端。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球囊,降低了對鼻粘膜的沖刷力度,保護鼻粘膜不受損傷;通過設置膨脹囊對管體實現內部固定,避免了對表面皮膚的壓迫,固定可靠,防止因病人活動造成的脫管現象;膨脹囊采用彈性模量很低的乳膠或橡膠材質,與鼻腔柔性接觸,避免對鼻腔造成損害;通過測壓裝置測量通入氣體的壓強,使膨脹囊保持一定的壓力,保證固定牢固且避免壓力過大造成損傷,設有緩沖腔,可以對氧氣進行緩沖,降低氧氣的沖擊力,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設有加熱器和加濕腔,可以對氧氣進行加濕和加熱,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性,設有消毒腔,采用過濾和消毒雙重結構設計,消毒效果好,安全性高,設有流速控制咬板,病人服藥時將流速控制咬板含在口中,當藥液流速過快時,可以適當咬住流速控制咬板以控制藥液的流速。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1]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所述出氣管1的上端設有兩個球囊7,所述球囊7下方的出氣管1的外側設有膨脹囊2,所述膨脹囊2的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附管3和測壓管5,所述附管3的下端設有充氣裝置4,所述測壓管5的下端設有測壓裝置6,通過設置球囊7,降低了對鼻粘膜的沖刷力度,保護鼻粘膜不受損傷;通過設置膨脹囊2對管體實現內部固定,避免了對表面皮膚的壓迫,固定可靠,防止因病人活動造成的脫管現象:膨脹囊2采用彈性模量很低的乳膠或橡膠材質,與鼻腔柔性接觸,避免對鼻腔造成損害;通過測壓裝置6測量通入氣體的壓強,使膨脹囊2保持一定的壓力,保證固定牢固且避免壓力過大造成損傷。
[0012]所述氧氣輸入管17的上端與出氣管1的下端連接,氧氣輸入管17上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緩沖腔8、加濕腔11和消毒腔13,所述緩沖腔8內設有緩沖球9,所述緩沖球9上開設有若干緩沖孔10,可以對氧氣進行緩沖,降低氧氣的沖擊力,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所述加濕腔11內設有若干加濕球12,緩沖腔8與加濕腔11之間的氧氣輸入管17外側套設有加熱器18,可以對氧氣進行加濕和加熱,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性,所述消毒腔13內部下端設有過濾膜16,消毒腔13的內部還設有紫外燈14,所述紫外燈14的外側設有密封防護罩15,采用過濾和消毒雙重結構設計,消毒效果好,安全性高。
【主權項】
1.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包括出氣管(1)和氧氣輸入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管(1)的上端設有兩個球囊(7),所述球囊(7)下方的出氣管(1)的外側設有膨脹囊(2),所述膨脹囊(2)的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附管(3)和測壓管(5),所述附管(3)的下端設有充氣裝置(4),所述測壓管(5)的下端設有測壓裝置¢),所述氧氣輸入管(17)的上端與出氣管(1)的下端連接,氧氣輸入管(17)上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緩沖腔(8)、加濕腔(11)和消毒腔(13),所述緩沖腔(8)內設有緩沖球(9),所述緩沖球(9)上開設有若干緩沖孔(10),所述加濕腔(11)內設有若干加濕球(12),緩沖腔(8)與加濕腔(11)之間的氧氣輸入管(17)外側套設有加熱器(18),所述消毒腔(13)內部下端設有過濾膜(16),消毒腔(13)的內部還設有紫外燈(14),所述紫外燈(14)的外側設有密封防護罩(1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7)上開設有若干出氣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管(1)為U型管,兩個球囊(7)分別位于U型管的左右兩個上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呼吸內科用輸氧管,包括出氣管和氧氣輸入管,出氣管的上端設有兩個球囊,球囊下方的出氣管的外側設有膨脹囊,膨脹囊的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附管和測壓管,附管的下端設有充氣裝置,測壓管的下端設有測壓裝置,氧氣輸入管的上端與出氣管的下端連接,氧氣輸入管上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緩沖腔,加濕腔和消毒腔,緩沖腔內設有緩沖球,緩沖球上開設有若干緩沖孔,加濕腔內設有若干加濕球,緩沖腔與加濕腔之間的氧氣輸入管外側套設有加熱器,消毒腔內部下端設有過濾膜,消毒腔的內部還設有紫外燈。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連接牢靠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可以過濾、殺毒,也能加濕加熱,提高了舒適性和安全性。
【IPC分類】A61M16/00, A61M16/16
【公開號】CN204972586
【申請號】CN201520705642
【發明人】徐琦
【申請人】徐琦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