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臂動態平衡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屬于放射診斷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懸臂動態平衡機構,是移動式X光機的主要支撐部件,移動式X光機主要用于在病房里對病人進行攝影檢查,在對病人進行攝影檢查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拍攝體位對球管的位置進行調整,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就是用來對球管進行支撐固定,可以保證球管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懸停,實現一個動態平衡狀態,可以方便醫生的操作、擺位,方便攝影檢查工作,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
[0003]傳統的移動式X光機的球管支撐組件一般采用四連桿的結構,雖然也可以實現球管的一個支撐作用,但是占用空間大,不方便醫生的操作使用。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節省空間、轉動靈活、便于操作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包括懸臂和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懸臂和立柱之間通過摩擦阻尼機構連接,懸臂可在立柱頂部發生相對轉動,在所述立柱內設有彈簧組件,彈簧組件頂部連接懸臂一端部。
[0006]在立柱內設有彈簧組件,此種懸臂動態平衡機構能夠實現轉動功能的所有的零部件都內置在機架內部,不占用外部空間,結構更緊湊,醫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
[0007]所述的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懸臂與立柱連接端的內部。
[0008]所述的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立柱頂端的內部。
[0009]所述的摩擦阻尼機構包括旋轉軸、調整螺母、碟簧和摩擦片,旋轉軸作為轉動連接軸將懸臂內端和立柱的頂部固定連接,旋轉軸的兩端部設有調整螺母,在調整螺母與懸臂外側之間設有碟簧和摩擦片。
[0010]通過調整螺母的旋轉對碟簧進行擠壓,然后將碟簧的反作用力通過摩擦片施加在立柱上,最終實現了懸臂與立柱之間的摩擦阻尼,最終輔助彈簧組件來維持懸臂的一個動態平衡。
[0011]所述的摩擦片設置在靠近懸臂的一側,碟簧安裝在調整螺母與摩擦片之間。
[0012]所述的彈簧組件包括連桿、彈簧桿和壓縮彈簧,連桿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懸臂連接立柱的一端部,連桿下部連接套有壓縮彈簧的彈簧桿,壓縮彈簧的頂端設有限位的支撐板,下端設有安裝在所述彈簧桿上的旋緊螺母,支撐板固定安裝在所述的立柱內側。
[0013]首先支撐板與立柱進行固定連接,從而對壓縮彈簧的上端進行支撐限位,同時壓縮彈簧的下端由旋緊螺母進行支撐。
[0014]所述的旋緊螺母與彈簧桿之間螺紋連接。通過對旋緊螺母的調整,從而改變壓縮彈簧的變形量,從而使壓縮彈簧對旋緊螺母有一個反作用力,從而這個反作用力作用到彈簧桿上,而彈簧桿通過連桿與懸臂相連,從而為懸臂提供一個作用力維持懸臂的一個動態平衡狀態。
[0015]所述的彈簧組件設有一組。
[0016]所述的彈簧組件設有至少兩組。兩套機構通過兩個連桿施加作用力在懸臂上,使懸臂受力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I、懸臂可在立柱頂部發生相對轉動,在立柱內設有彈簧組件,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懸臂內端部的內部,所有的零部件都內置在機架內部,不占用外部空間,結構更緊湊,醫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
[0019]2、立柱與懸臂之間設置可發生相對轉動的摩擦阻尼機構,通過調整螺母的旋轉對碟簧進行擠壓,然后將碟簧的反作用力通過摩擦片施加在立柱上,最終實現了懸臂與立柱之間的摩擦阻尼,最終輔助彈簧組件來維持懸臂的一個動態平衡。
[0020]3、旋緊螺母與彈簧桿之間螺紋連接。通過對旋緊螺母的調整,從而改變壓縮彈簧的變形量,從而使壓縮彈簧對旋緊螺母有一個反作用力,從而這個反作用力作用到彈簧桿上,而彈簧桿通過連桿與懸臂相連,從而為懸臂提供一個作用力維持懸臂的一個動態平衡狀態。
[0021]4、彈簧組件設有至少兩組。兩套機構通過兩個連桿施加作用力在懸臂上,使懸臂受力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
【附圖說明】
[0022]圖I為懸臂動態平衡機構主視圖部分剖視示意圖。
[0023]圖2為圖I的左視圖不意圖。
[0024]圖3為圖I的A_A#lj視不意圖。
[0025]圖4為圖I的軸測圖示意圖。
[0026]其中,1、懸臂2、立柱3、旋轉軸4、連桿5、彈簧桿6、壓縮彈簧7、旋緊螺母 8、支撐板 9、調整螺母 10、碟簧 11、摩擦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圖I?4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I?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8]參照附圖I?4: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包括懸臂1、立柱2、旋轉軸3、球管組件、彈簧組件和摩擦阻尼機構,且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懸臂I內端部的內部,如圖I所示的,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懸臂I與立柱2連接端的內部,懸臂I的前端安裝球管組件,對球管組件進行懸掛、支撐,懸臂I與立柱2通過摩擦阻尼機構連接,可以相對轉動,懸臂I可在立柱2頂部發生相對轉動,在立柱2內設有彈簧組件,彈簧組件頂部連接懸臂I 一端部。彈簧組件為懸臂I的末端提供一個反向作用力,這樣使懸臂I的兩端的力矩保持一個平衡,同時在摩擦阻尼機構輔助作用下最終實現懸臂在任何位置的一個動態平衡。
[0029]摩擦阻尼機構包括旋轉軸3、調整螺母9、碟簧10和摩擦片11,其中,旋轉軸3作為轉動連接軸將懸臂I內端和立柱2的頂部固定連接,旋轉軸3的兩端部設有調整螺母9,在調整螺母9與懸臂I外側之間設有碟簧10和摩擦片11。摩擦片11設置在靠近懸臂I的一側,碟簧10安裝在調整螺母9與摩擦片11之間。
[0030]彈簧組件包括連桿4、彈簧桿5和壓縮彈簧6,連桿4頂部固定連接懸臂I連接立柱2的一端部,連桿4下部連接套有壓縮彈簧6的彈簧桿5,壓縮彈簧6的頂端設有限位的支撐板8,下端設有安裝在所述彈簧桿5上的旋緊螺母7,支撐板8固定安裝在立柱2內側。
[0031 ]旋緊螺母7與彈簧桿5之間優選的采用螺紋連接。
[0032]彈簧組件可設有一組。彈簧組件也可設有至少兩組。由兩套相同的彈簧機構組成時,兩套機構通過兩個連桿4施加作用力在懸臂I上,使懸臂I受力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
[0033]此外,也可將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立柱2頂端的內部。
[0034]工作原理:
[0035]懸臂I的前端對球管組件進行懸掛、支撐,懸臂I與立柱2通過旋轉軸3進行連接,可以相對轉動,彈簧組件依靠旋緊螺母7對壓縮彈簧6進行壓縮,從而依靠壓縮彈簧6的彈力為懸臂I的末端提供一個反向作用力,這樣使懸臂I的兩端的力矩保持一個平衡,同時在摩擦阻尼機構輔助作用下最終實現懸臂在任何位置的一個動態平衡。
[0036]旋轉軸3的一端與懸臂I固定連接,旋轉軸3的另一端與調整螺母9螺紋連接,通過調整螺母9的旋轉對碟簧10進行擠壓,然后將碟簧10的反作用力通過摩擦片11施加在立柱2上,最終實現了懸臂I與立柱2之間的摩擦阻尼,最終輔助彈簧組件來維持懸臂I的一個動態平衡;支撐板8與立柱2進行固定連接,從而對壓縮彈簧6的上端進行支撐限位,同時壓縮彈簧6的下端由旋緊螺母7進行支撐,旋緊螺母7與彈簧桿5之間螺紋配合,通過對旋緊螺母7的調整,從而改變壓縮彈簧6的變形量,從而使壓縮彈簧6對旋緊螺母有一個反作用力,從而這個反作用力作用到彈簧桿5上,而彈簧桿5通過連桿4與懸臂I相連,從而為懸臂提供一個作用力維持懸臂的一個動態平衡狀態;而且,還可通過調整旋緊螺母7來改變壓縮彈簧6的變形量,從而施加在懸臂I的作用力也是可以調整的,這樣懸臂I的前端可以懸掛不同重量的球管部件都可以維持一個動態平衡。
[003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包括懸臂(I)和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懸臂(I)和立柱(2)之間通過摩擦阻尼機構連接,懸臂(I)可在立柱(2)頂部發生相對轉動,在所述立柱(2)內設有彈簧組件,彈簧組件頂部連接懸臂(I) 一端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懸臂(I)與立柱(2)連接端的內部。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立柱(2)頂端的內部。4.根據權利要求I?3任一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阻尼機構包括旋轉軸(3)、調整螺母(9)、碟簧(10)和摩擦片(11),旋轉軸(3)作為轉動連接軸將懸臂(I)內端和立柱(2)的頂部固定連接,旋轉軸(3)的兩端部設有調整螺母(9),在調整螺母(9)與懸臂(I)外側之間設有碟簧(IO )和摩擦片(11)。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片(11)設置在靠近懸臂(I)的一側,碟簧(10)安裝在調整螺母(9)與摩擦片(11)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組件包括連桿(4)、彈簧桿(5)和壓縮彈簧(6),連桿(4)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懸臂(I)連接立柱(2)的一端部,連桿(4)下部連接套有壓縮彈簧(6)的彈簧桿(5),壓縮彈簧(6)的頂端設有限位的支撐板(8),下端設有安裝在所述彈簧桿(5)上的旋緊螺母(7),支撐板(8)固定安裝在所述的立柱(2)內側。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緊螺母(7)與彈簧桿(5)之間螺紋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組件設有一組。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組件設有至少兩組。
【專利摘要】懸臂動態平衡機構,屬于放射診斷設備技術領域。包括懸臂(1)和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懸臂(1)和立柱(2)之間通過摩擦阻尼機構連接,懸臂(1)可在立柱(2)頂部發生相對轉動,在所述立柱(2)內設有彈簧組件,彈簧組件頂部連接懸臂(1)一端部。本實用新型采用在立柱內設有彈簧組件,摩擦阻尼機構設置在懸臂內端部的內部,將所有的零部件都內置在機架內部,不占用外部空間,結構更緊湊,醫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
【IPC分類】A61B6/00
【公開號】CN205144584
【申請號】CN201520836503
【發明人】孟昌, 楊露, 劉玉冰
【申請人】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