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
【背景技術】
[0002]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骨科常見病,對于不穩定性骨折及某些不能通過閉合方式達到復位的骨折,以及閉合整復后再移位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近年來橈骨遠端骨折手術的治療方法及設備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方法多樣,可單獨或聯合應用。
[0003]鎖定鋼板的出現為該類疾病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方式,鎖定鋼板的支撐鎖定作用充分解決了針對粉碎性骨折的其他固定方式所面臨的難題,然而在該類手術中,必須要先行復位且借助克氏針維持復位后才可以使用鋼板固定,但相對于關節面粉碎的骨折類型(往往這一類型才是需要手術的),即便牽引復位,卻無處使用鋼針臨時固定,如果持續徒手牽引,人為干擾因素多,牽引時間過長,操作人員容易疲勞,而任何的晃動及牽引力的減弱都會影響手術效果。橈骨遠端骨折處理不當往往會發生諸多并發癥,常見并發癥有骨折畸形愈合、下尺橈關節脫位、嚴重創傷性腕關節炎、關節僵硬、骨質疏松、活動受限及手術并發癥等。未準確復位以及未可靠固定是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原因。
[0004]因此,橈骨遠端骨折術中急需一種即具有牽引復位功能,又可以維持復位的臨時牽引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本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具有牽引復位功能,同時可以維持復位。
[0006]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該牽引架包括:包括:第一構件;第二構件以及連桿;
[0008]所述連桿兩端設有萬向球,所述第一構件通過所述連桿一端的所述萬向球與所述連桿球接,并且所述第二構件通過所述連桿另一端的所述萬向球與所述連桿球接;所述萬向球上設有鎖止構件;所述第一構件上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內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旋轉平臺;以及第一頂;每個所述螺紋通孔與第一螺栓配合;所述第一底座嵌入所述第一滑槽內,并且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設有360°凹槽,所述第一旋轉平臺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上的凹槽對應的凸起;所述第一旋轉平臺上設有通槽,所述第一頂在與所述第一旋轉平臺的通槽對應的位置處也設有通槽,所述第一旋轉平臺與所述第一頂扣合后,各自的通槽配合成通孔;
[0009]所述第二構件上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內設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旋轉平臺、以及第二頂;所述第二底座與所述第二旋轉平臺的中央設有螺紋通孔,所述第二頂的中央設有螺紋盲孔,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旋轉平臺以及所述第二頂上的螺紋孔與第二螺栓配合;所述第二底座嵌入所述第二滑槽內,并且所述第二底座上表面設有360°凹槽,所述第二旋轉平臺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底座上表面上的凹槽對應的凸起;所述第二旋轉平臺上設有通槽,所述第二頂在與所述第二旋轉平臺的通槽對應的位置處也設有通槽,所述第二旋轉平臺與所述第二頂扣合后,各自的通槽配合成通孔;
[0010]所述第二底座下部還設有沿軸向方向延伸的螺紋通孔,所述第二滑槽內設有沿軸向方向延伸的螺紋桿,所述第二底座通過其上的所述螺紋通孔配合在所述螺紋桿上。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所述鎖止機構由設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另一個螺紋孔以及與此所述另一個螺紋孔配合的第三螺栓構成。
[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轉平臺上設置兩處通槽,同時,所述第一頂在與所述第一旋轉平臺的通槽對應的位置處也設置兩處通槽。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轉平臺上設置兩處通槽,同時,所述第二頂在與所述第二旋轉平臺的通槽對應的位置處也設置兩處通槽。
[001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為蝶形螺栓。
[0015]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栓為蝶形螺栓。
[0016]進一步的,所述第三螺栓為蝶形螺栓。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主體由可透X射線的碳合金構成,因而手術中可隨時透視掌握骨折復位情況,并且所述牽引架上設有兩個萬向球及360°旋轉凹槽,從而使骨折復位輕松易行,所述第二構件的螺紋桿的設置使骨折骨滑動牽引精確化。
【附圖說明】
[0018]圖1所示為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所示為另一視角下圖1所示的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所示為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文將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應當注意的是,下述實施例中描述的技術特征或者技術特征的組合不應當被認為是孤立的,它們可以被相互組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技術效果。
[0022]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包括:連桿10、第一構件20以及第二構件30。本實用新型的牽引架在使用時還需要附屬構件:規格為Φ4πιπιΧ80mm的第一皮質骨固定螺釘40、規格為Φ 3mmX 80mm的第二皮質骨固定螺釘50,內六角L扳手60 ο第一構件20與第二構件30由可透X射線的碳合金構成,并且橈骨遠端骨折術用牽引架全長可以為2 Icm;第一構件20長可以是120mm,直徑可以為15mm;第二構件30長可以為80mm,直徑可以為15mm。
[0023]具體而言,連桿10與第一構件20借助連桿10—端上的萬向球11連接,并且第一構件20與連桿10—端的萬向球11之間的轉動可由鎖止構件12鎖止。同樣的,連桿10與第二構件30借助連桿10另一端上的萬向球11連接,并且第二構件30與連桿10另一端的萬向球11之間的轉動可由萬向球11上的鎖止構件12鎖止。此外,第一構件20上可設8cm長的第一滑槽24,第一滑塊21可在第一滑槽24內軸向移動。第一滑塊21由如下3部分構成:第一底座211;第一旋轉平臺212;以及第一頂213。第一底座211、第一旋轉平臺212以及第一頂213的中央設有孔徑相同的螺紋通孔,這些螺紋通孔可與第一螺栓23配合。第一底座211嵌入第一滑槽24內,并且第一底座211上表面設有360°凹槽,第一旋轉平臺212上設有與第一底座211上表面上的凹槽對應的凸起,使得第一旋轉平臺212可在凹槽內旋轉。第一旋轉平臺212上設有通槽,第一頂213在與第一旋轉平臺212的通槽對應的位置處也設有通槽,第一旋轉平臺212與第一頂213扣合后,各自的通槽配合成通孔,借助配合在底座211、第一旋轉平臺212以及第一頂213中央的螺紋通孔中的第一螺栓23可使第一皮質骨固定螺釘40穿入第一頂213與第一旋轉平臺212的通槽形成的通孔中。需說明的是,第一皮質骨固定螺釘40的橫截面直徑大于通孔的孔徑,從而確保通過旋擰第一螺栓23能夠加緊穿入通孔的第一皮質骨固定螺釘40。此外,第一底座211上除設有一個中央螺紋孔外,還設有另一個螺紋孔,第三螺栓22可通過與設在第一底座211上的另一螺紋孔匹配,從而能夠通過旋擰第三螺栓22使第一滑塊21與第一滑槽24的位置相對固定。設置第三螺栓22的目的是使第一滑塊21與第一滑槽24的位置相對固定,還可通過其它手段使第一滑塊21與第一滑槽24的位置相對固定,例如,第一螺栓23末端伸出第一構件20,第一螺母配合在第一螺栓23末端,從而能夠通過旋抒第一螺母使第一滑塊21與第一滑槽24的位置相對固定。所述第一螺母優選為蝶形螺母。
[0024]還需要說明的是,如圖2與圖3所示,第一旋轉平臺212上可設置兩處通槽,同時,第一頂213在與第一旋轉平臺212的通槽對應的位置處也設置兩處通槽。
[0025]第一螺栓23與第三螺栓22優選為蝶形螺栓。
[0026]第二構件30上可設5cm長的滑槽。第二滑塊31的結構與第一滑塊21的結構大體相同,具體結構如下:包括第二底座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