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用保溫不粘底不銹鋼鍋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不粘底鍋,屬于廚房餐具的改進。
現有的不粘底鍋一般是采用在陶瓷鍋或者是在鋁材鍋或不銹鋼鍋的內部加工涂復一層不粘鍋復合層,這幾種結構的不粘底鍋都存在著一些缺陷,陶瓷鍋加工制造困難,重量重、清洗不方便且容易損壞,使用壽命短;鋁材鍋或不銹鋼鍋要增加復合層,且復合層的涂復工藝復雜、難度大,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鍋鏟等金屬物刮削磨花,甚至造成脫落,影響其使用效果,長時間使用后甚至會失去不粘鍋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簡單、使用效果好、使用好、壽命長的多用保溫不粘底不銹鋼鍋體。
本實用新型所述鍋體底部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
本實用新型結構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可以是上述鍋體側壁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輔助鍋底,且該鍋底上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也可以是上述鍋體底部安裝有復合鍋底,該復合鍋底上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且復合鍋底和鍋體底部之間設有一層或一層以上的耐高溫的導熱板。
上述異形槽的結構形狀多種多樣,可以是上述異形槽為呈螺旋曲線狀分布的螺旋槽。也可以是上述異形槽為由中心向外輻射的呈徑向分布的放射槽。或者是上述異形槽為若干層呈同心圓分布的環形槽。或者是上述異形槽由若干平行的橫槽或豎槽或其組合的呈十字交叉的格狀槽。還可以是上述異形槽為由若干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凹凸點組成的散花狀槽。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在鍋底設置異形槽的結構,通過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可有效加大鍋底加熱和散熱時的面積,從而使鍋底快速加熱和快速散熱,且傳熱效果好、受熱均勻,從而有效避免食物粘貼在鍋底,達到不粘鍋的目的,且這種結構的不粘底鍋加工制造簡單、方便,并且可克服原有不粘底鍋直接接觸鍋鏟等金屬物造成磨損而影響使用壽命和使用效果的缺點,使用壽命長、成本低、是一種理想的不粘底鍋。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示意圖;實施例1如
圖1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鍋體1側壁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輔助鍋底11,且該輔助鍋底11上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2。該異形槽2的結構形狀多種多樣,可以是上述異形槽為呈螺旋曲線狀分布的螺旋槽。也可以是上述異形槽2為由中心向外輻射的呈徑向分布的放射槽。或者是上述異形槽2為若干層呈同心圓分布的環形槽。或者是上述異形槽2由若干平行的橫槽或豎槽或其組合的呈十字交叉的格狀槽。還可以是上述異形槽2為由若干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凹凸點組成的散花狀槽。
實施例2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鍋體1底部安裝有復合鍋底3,該復合鍋底3上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2,且為保證不銹鋼鍋體的傳熱效果良好和受熱的均勻,復合鍋底3和鍋體1底部之間設有一層或一層以上的耐高溫的導熱板4。異形槽2的結構形狀同實施例1一樣可以多種多樣,此處不再詳述。
權利要求1.一種多用保溫不粘底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1)底部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鍋體(1)側壁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輔助鍋底(11),且該輔助鍋底(11)上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鍋體(1)底部安裝有復合鍋底(3),該復合鍋底(3)上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2),且復合鍋底(3)和鍋體(1)底部之間設有一層或一層以上的耐高溫的導熱板(4)。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異形槽(2)為呈螺旋曲線狀分布的螺旋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異形槽(2)為由中心向外輻射的呈徑向分布的放射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異形槽(2)為若干層呈同心圓分布的環形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異形槽(2)由若干平行的橫槽或豎槽或其組合的呈十字交叉的格狀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不銹鋼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異形槽(2)為由若干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凹凸點組成的散花狀槽。
專利摘要一種多用保溫不粘底不銹鋼鍋體。本實用新型所述鍋體底部設有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在鍋底設置異形槽的結構,通過呈凹凸分布的異形槽可有效加大鍋底加熱和散熱時的面積,從而使鍋底快速加熱和快速散熱,從而有效避免食物粘貼在鍋底,達到不粘鍋的目的,且這種結構的不粘底鍋加工制造簡單、方便,使用壽命長、成本低、是一種理想的不粘底鍋。
文檔編號A47J27/00GK2425597SQ0022811
公開日2001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00年5月12日
發明者袁志強, 湯錫照, 何耀光 申請人:袁志強, 湯錫照, 何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