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壓力鍋配件,具體涉及一種電壓力鍋的內鍋和內殼之間的彈性受力結構。
背景技術:
公知技術的電壓力鍋一般采用壓力控制,通過內鍋蒸汽壓力的作用下產生位移,來達到安全控制的目的。這一設計原則,已被許多設計者和發明者所共識,但采用何種彈性受力結構才是最合理的,這就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有的電壓力鍋是用圓柱螺旋彈簧結構(即是在發熱板與殼體底部之間設置若干條圓柱螺旋彈簧),有的電壓力鍋將殼體底部沖制成波紋形結構,如申請號為99235159、申請日為1999年1月12日、發明名稱為定時保壓、壓力可調電壓力鍋,在發熱盤底部與外鍋底部之間分布有實現內、外鍋彈性連接的波浪狀彈性支撐物。圓柱螺旋彈簧結構的彈簧特性雖然較好,但其結構復雜,占據空間太大,不是最理想的結構方案;波紋形結構雖然結構簡單,占據空間小,但其彈簧特性差,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較小,所以也非理想的結構方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彈簧特性較好、占據空間較小、彈性變形量適中的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該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是由設置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的U形彈簧鋼板構成,U形彈簧鋼板一面固定或放置在發熱板的腳下,另一面則固定或放置在殼體的底部上;U形彈簧鋼板可以為二個或二個以上并排設在一起;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彈性受力結構。
采用上述結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受力結構所采用的U形彈簧鋼板結構更為簡單,同時由于其直接設置在發熱板和殼體之間,其一端與發熱板或殼體固定,無需增加其它附件固定,占用空間較小;同時其彈簧特性較好,是目前電壓力鍋所采用的理想結構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裝有本實用新型的電壓力鍋結構示意圖;圖2為U形彈簧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所示,裝有本實用新型的電壓力鍋主要是由發熱板3、U形彈簧鋼板5和殼體7等組成。在發熱板3與殼體7底板部之間,設置有若干個U形彈簧鋼板5;U形彈簧鋼板5一面固定或放置在發熱板3的腳下,另一面則通過螺釘4固定或放置在殼體7的底部上;所述U形彈簧鋼板可以等圓周設置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如U形彈簧鋼板為三個,則其間距角度即為60度。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彈性受力結構。
這種彈性受力結構應用于電壓力鍋時,其工作過程說明如下當接通電源后,內鍋8中的食物和水被加熱,蒸汽壓力隨之上升,鍋內縱向向下壓力通過發熱板3傳遞給U形彈簧鋼板5,再傳遞到殼體7的底部;向上壓力則通過鍋蓋1傳遞到殼體7的上端外扣位,形成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衡力。當蒸汽壓力到達工作壓力值時,這一壓力克服U形彈簧鋼板5的張力,使內鍋8與發熱板3同時向下移位一定的數值,這一位移通過發熱板移位推動壓力開關,電源被切斷,加熱圈6停止加熱,鍋內蒸汽壓力因散熱而逐漸下降,降至一定數值時發熱板移位推桿隨發熱板3與內鍋8上移至一定量,使壓力開關重新閉合,則加熱圈6再次通電加熱。就這樣隨著壓力的升降,壓力開關一開一合,并與計時裝置配合工作,從而實現電壓力鍋的自動控制。
另一方面,萬一發生因所有的壓力安全設施和電控制裝置失靈而導致鍋內蒸汽壓力不斷上升的情況,直至使密封圈2與內鍋8上端、鍋蓋1下端的密封狀態受到破壞而自動泄氣,從而達到安全之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該彈性受力結構設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受力結構由設置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的U形彈簧鋼板構成,U形彈簧鋼板一面固定或放置在發熱板的腳下,另一面則固定或放置在殼體的底部上;U形彈簧鋼板可以為二個或二個以上并排設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彈簧鋼板等圓周設置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該彈性受力結構設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受力結構由設置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的U形彈簧鋼板構成,U形彈簧鋼板一面固定或放置在發熱板的腳下,另一面則固定或放置在殼體的底部上;U形彈簧鋼板可以為二個或二個以上并排設在一起;所述U形彈簧鋼板等圓周設置在發熱板與殼體底板部之間。采用上述結構的電壓力鍋用彈性受力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彈簧特性較好、占據空間較小、彈性變形量適中的優點。
文檔編號A47J27/08GK2688184SQ03224749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日
發明者何志剛 申請人:順德市愛德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