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抽吸式清掃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清潔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抽吸式清掃機。
背景技術:
用于一般地面的機械式清掃設備,基本由驅動部件和執行部件組成,驅動部件主要是電動機及其傳動機構,執行部件都為旋轉運動的掃帚或輥刷。上述機械式清掃設備的執行部件無論是水平旋轉還是切向旋轉都不能避免塵土飛揚現象的發生,并且對于欠平整的地面清掃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公知的機械式清掃設備存在的不能避免塵土飛揚以及清掃效果受地面平整與否限制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以克服機械式清掃設備上述缺陷的抽吸式清掃機。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的機械式清掃設備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可移動的機架設有連接吸管的第1過濾室,該過濾室的下口設置垃圾收集袋,上口經由濾網連接第2過濾室,該過濾室的下口設置塵土收集袋,上口經由組合過濾網連接風機進風口。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措施所述的吸管由螺旋伸縮軟管和連接其前端的硬管構成,各管管徑至少為100mm。
所述的第1、2過濾室的下口設有插拔封板和夾持固定垃圾收集袋或塵土收集袋袋口的卡箍。
所述的組合過濾網是由外層的濾網和內層的濾墊構成。
所述的風機其出風口設有引風管和套裝于管端的濾塵布袋。
所述的機架設置垃圾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優點是選擇合適的風機可將常見生活垃圾及塵土一同抽吸進入第1過濾室,其濾網阻擋濾除的較大體積垃圾落進垃圾收集袋,其余進入第2過濾室,較小體積的垃圾及絕大多數灰塵被組合過濾網攔截落進塵土收集袋,可見本機兩次過濾過程能夠保證垃圾和灰塵被清掃干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果簡單合理、使用方便、清掃常見生活垃圾效果較好的突出優點,尤其適用于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地面清掃,也可以用于墻壁或其它清掃作業。
附圖1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中標號1 吸管,2 扶手,3 機架,4 第1過濾室,5 濾網,6 垃圾箱,7 第2過濾室,8 組合過濾網,9 風機,10 電源開關,11 引風管,12 濾塵布袋,13 卡箍,14 塵土收集袋,15 電纜箱,16 垃圾收集袋,17 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所示實施例,設置腳輪的機架3的扶手2側固定第1過濾室4,其側進口連接由螺旋伸縮軟管和羅紋連接的前端硬管構成的管徑100mm吸管1。第1過濾室4帶有封板17的下口由卡箍13密封緊固垃圾收集袋16。封板17的設置是防止收集袋破損影響過濾室的負壓。當各過濾室的沉積物積累到一定量時拔出封板即可落入其收集袋。第1過濾室4上口與第2過濾室7之間設置兩端均羅紋連接的嵌入式濾管,濾管中設置網眼直徑1mm的濾網5。固定于機架3的第2過濾室7帶有封板17的下口由卡箍13密封緊固塵土收集袋14,上口與風機9進風口之間設置兩端均羅紋連接的嵌入式濾管,濾管中設置由外層的濾網和內層的濾墊構成的組合過濾網8。風機9出風口設有引風管11和套裝于管端的濾塵布袋12。
為及時清除各收集袋積累的垃圾和塵土,機架3還設置帶蓋的垃圾箱6。機架3底部設置收存本機電纜的電纜箱15。風機9護罩上設置風機的電源開關10。
權利要求1.抽吸式清掃機,其特征在于可移動的機架設有連接吸管的第1過濾室,該過濾室的下口設置垃圾收集袋,上口經由濾網連接第2過濾室,該過濾室的下口設置塵土收集袋,上口經由組合過濾網連接風機進風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式清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管由螺旋伸縮軟管和連接其前端的硬管構成,各管管徑至少為1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式清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1、2過濾室的下口設有插拔封板和夾持固定垃圾收集袋或塵土收集袋袋口的卡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式清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過濾網是由外層的濾網和內層的濾墊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式清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機其出風口設有引風管和套裝于管端的濾塵布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式清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設置垃圾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潔用抽吸式清掃機。可移動的機架設有連接吸管的第1過濾室,該過濾室的下口設置垃圾收集袋,上口經由濾網連接第2過濾室,該過濾室的下口設置塵土收集袋,上口經由組合過濾網連接風機進風口。選擇合適的風機可將常見生活垃圾及塵土一同抽吸進入第1過濾室,其濾網阻擋濾除的較大體積垃圾落進垃圾收集袋,其余進入第2過濾室,較小體積的垃圾及絕大多數灰塵被組合過濾網攔截落進塵土收集袋,本機兩次過濾過程能夠保證垃圾和灰塵被清掃干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果簡單合理、使用方便、清掃常見生活垃圾效果較好的突出優點,尤其適用于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地面清掃,也可以用于墻壁或其它清掃作業。
文檔編號A47L11/24GK2673277SQ200320129170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6日
發明者常健 申請人: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