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改善真空吸塵器中用于集塵異物的氣旋式集塵部的內部結構,從而降低空氣的流動阻力及噪音,改善集塵部的外觀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Dust collecting unit ofvacuum cleaner)。
背景技術:
真空吸塵器是通過機器內部的真空壓吸入空氣而將空氣內含有的異物給過濾掉,是一種對外部環境進行打掃的機器。上述真空吸塵器為了從吸入的空氣中過濾掉異物,通過所定的過濾裝置,內部形成有過濾異物的集塵部。
另一方面,上述過濾裝置有以下兩種,即,空氣通過媒體的過程中被過濾的多孔形材質的過濾器和,通過空氣的氣旋流動而異物從空氣中被清理的氣旋式過濾器。而且,上述多孔形材質的過濾器上沉積有異物時,由于需要拆下來清洗或將異物處理掉,因此具有不能連續使用的問題。與此相反,上述氣旋式過濾器是空氣在氣旋流動時,異物通過空氣的旋轉氣流而分離去除,隨著也不會發生異物沉積在過濾器的問題,因此最近使用越來越廣泛。
最近還出現一種一個集塵部可發生多個氣旋流動的多氣旋式集塵部,由于上述多氣旋式集塵部是通過多個氣旋流動而去除異物,因此具有提高異物的去除效率的優點。另外,由于是通過多個氣旋的空氣流動而去除異物,因此,不需要另外安裝上述多孔形材質的過濾器,因此也具有使用者沒有必要另外打掃過濾器的優點。進一步講,上述多氣旋式集塵部的內部一般都有安裝用于過濾頭發或廢紙等較大異物的板狀的過濾器。
但是,為了在多氣旋式集塵部內部形成多個異物分離室,需要其內部形成復雜的空氣流路結構。為了在集塵部內部形成如上所述的復雜的流路,空氣流動需要被引導至適當的方向,如果不能做到這點會發生噪音及流動阻力變大,集塵部的內部沉積異物的缺點。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能夠提供一種降低集塵部在工作時發生的噪音及流動阻力,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提供一種能防止空氣在集塵部內部以不同于原有流路的間距進行流動,從而能抑制集塵部的內部有異物堆積,防止破壞美觀。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包括過濾較大異物的第1分離室;流入從上述第1分離室排出的空氣,且在上述第1分離室外側周圍形成的多個第2分離室;以及形成在上述第2分離室的流入口的一個以上的流入導向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是從上述第2分離室切線方向延長形成的。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中所述的第1分離室的上側形成設有分隔板,上述第1分離室的空氣是通過上述分隔板而排出的。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的數量為兩個,且越靠近上述流入口,兩者之間的間距越窄。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的一端相切。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中至少一個是曲線形狀。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包括過濾較大異物的第1分離室;流入從上述第1分離室排出的空氣,且在上述第1分離室外側周圍形成的多個第2分離室;以及形成在上述第2分離室的流入口的一個以上的流入導向部。
通過如上所述的本發明,可具有提高真空吸塵器的工作效率,降低噪音的效果。而且,能防止異物在集塵部的不該沉積的地方沉積,從而具有美化外觀的優點。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使本發明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具有明顯的技術進步性,本發明至少具有下列優點通過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具有集塵部的內部能保持得更為干凈的優點。
而且,能減少流動于集塵部內部的空氣的流動阻力,具有提高集塵效率的功效。
另外,能減少集塵部內部的空氣摩擦,具有降低噪音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特殊結構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降低集塵部在工作時發生的噪音及流動阻力。其具有上述諸多的優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中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表或使用而確屬創新,其不論在產品結構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本體的正面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中集塵部的分離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本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集塵部的分解示意圖。
圖6是圖3在I-I′方向的截面圖。
圖7是圖5在II-II′方向的截面圖。
圖8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流入導向部的附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縱向截面圖。
附圖中主要符號的說明422第2流入導向部424第2異物分離室482,483第3流入導向部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包括真空吸塵器本體100與連接在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吸入側的吸入管道。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內部至少裝有吸入風扇及集塵部,被吸入的空氣中的異物被過濾而干凈后,空氣再排出外部。
上述吸入管道通過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吸引力而空氣與異物被吸入的管道。更詳細地,上述吸入管道包括通過強大的空氣流動,將空氣與異物及灰塵從外部吸入的吸入噴管體1;從上述吸入噴管體1延長形成且根據使用者的適用狀態其長度可伸縮的延長管2;形成在上述延長管2端部的工作把手3;在上述工作把手3的前方,同時使用者的手能碰觸的部分形成的操作部4;從上述工作把手3的后方延長形成,且根據使用者的位置而可彎曲的軟管5;將上述軟管5的端部與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相互連接的連接器6;形成在上述延長管2或者吸入噴管體1的一定位置,當真空吸塵器不被使用時用于放置延長管2的延長管掛鉤7。
上述連接器6同時執行兩個功能,即將從上述操作部4輸入的使用者的操作信號傳送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連接端子功能,以及使被吸入的空氣流入到真空吸塵器本體6的功能。為此,上述連接器6的端部還提供有多個電氣連接端。另一方面,上述連接器6只有在上述操作部4形成在吸入管道的某個部分時才需要,因此本原發明不被此所限制。即,當上述操作部4形成在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某個部分時,連接器6沒有上述信號連接端只執行空氣的流入通道的功能。
另外,通過上述吸入管道流入到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空氣在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內部將異物過濾后,干凈的空氣排出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外部。以下對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本體的正面示意圖。
根據圖1、圖2對真空吸塵器本體的構成進行說明,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包括形成在上述本體100底面的第1底座110;放置在上述第1底座110的垂直上側的第2底座150;形成在上述本體100的后部的兩側,用于方便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移動的滑輪111;形成在上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上側的外罩200;在本體100的前方連接上述外罩200與上述第1底座110、第2底座150,使其能堅固地支撐的前方支架170。
理所當然地上述前方支架170連接有上述連接器6,用于吸入外氣。另外,使上述前方支架170能堅固得支撐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前方部的形狀。
上述第2底座150形成在上述第1底座110垂直的上方,有利于產品保持美觀的形狀,同時能提高真空吸塵器本體100下側部的強度。
上述外罩200的后方提供了形成有本體排氣口302的排氣外殼301,經過真空吸塵器本體100過濾后的空氣由此排出。另外,上述外罩200的上面形成有以一定的鉸鏈點為中心而可旋轉的移動把手201。上述移動把手201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而移動,當需要移動真空吸塵器本體100時將其直立起來,當需要保管的時候使其橫放著,以便使用者使用。
上述前方支架170的后方安裝集塵部400用于吸入外部空氣,上述集塵部400的內部安裝有通過氣旋流動過濾異物的氣旋部件。
如圖3所示,上述集塵部400在真空吸塵器本體100內部的集塵部容納部151以上下方向被安裝。因此,在安裝時按向下方,在拆卸時向上方拉開即可。
上述前方支架170形成有本體吸入口171,在上述集塵部400上的對應位置上形成有集塵部吸入口401,使與上述本體吸入口171并排。另外,在集塵部400與上述集塵部吸入口401相反的方向上形成有排出口。而且,上述排出口與電機側吸入口172并排通過集塵部400,凈化的空氣被吸入到電機側。
另外,上述排出口與上述電機側吸入口172,為了減小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大小且促進空氣流動,其形狀為扁直角四邊形。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本體的分解示意圖。
如圖4所示,上述第1底座110的上側前方放置有上述第2底座150,后方放置有上述電機外殼300。并且依次被上述外罩200罩上而形成真空吸塵器本體100。
其中,上述外罩200是在上述前方支架170作為單獨的部分與上述外罩200連接的狀態下,與上述第1底座110、第2底座150結合。而且,通過上述電機側吸入口172吸入的空氣在上述電機外殼300其流動方向垂直改變后流入到下方。另外,流入的空氣在電機外殼300,空氣流動方向垂直改變后從后方排出。理所當然地,上述電機外殼300的內部容納有電機。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集塵部的分解示意圖。
如圖5所示,根據本發明的集塵部400沒有適用海綿等的具有多孔性的過濾器,而是通過氣旋流動過濾異物。另外,上述氣旋流動是在相互分離的兩個以上的分離室分別執行,因此還有一個特征在于將空氣中的微小灰塵都能過濾掉。
詳細地講,請參閱圖6所示,本發明包括形成有多個異物分離室423、424及請參閱圖6所示的多個異物儲存箱417、416的集塵部件406;在上述集塵部件406的下側以密封的狀態形成,用于防止存儲在上述異物儲存箱416、417的異物泄漏的箱體密封部415、402;形成在上述集塵部件406的上方,對從集塵部件406排出的空氣的流動進行導向作用的排氣部407;在上述排氣部407的上方以一定的間距形成,使通過排氣部407的空氣通向一個方向的間隔部408;形成在上述間隔部408上方的外殼結構409、410、411、412。
詳細地,上述外殼結構包括形成母體的第1外殼410;分別形成在上述第1外殼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3外殼412及第2外殼409;用于使上述第1外殼410與第2外殼409一體固定的外殼插指口411。上述外殼插指口411罩住上述第1外殼410上面的一部分,達到外觀更加美觀的同時執行固定上述第1外殼410及第2外殼409的功能。
上述集塵部件406的內部還形成有,有利于在氣旋流動中順利完成異物分離的圓錐形過濾器405;形成在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的下方,防止捕集的異物再次飛散的切斷部404;形成在上述切斷部404的下方,降低旋轉運動的空氣的流速,使異物沉淀到異物儲存箱內部的流動防止板403。其中,上述切斷部404與上述流動防止板403一體形成,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可以作為單獨的部件形成。
還有,上述第1外殼410的一側裝有開閉按鈕413,還包括其一端與上述開閉按鈕413碰觸,隨著上述開閉按鈕413的推進動作執行旋轉運動的開閉控制桿414。另外,上述開閉控制桿414的另一端與上述第1箱體密封部415相互碰觸。由此通過對上述開閉按鈕413的推進動作上述開閉控制桿414以一定的鉸鏈點為中心進行旋轉。而且,上述開閉控制桿414的另一端與上述第1箱體密封部415之間的接觸部分分離時,由于上述第1箱體密封部415的自身重量而以鉸鏈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捕集在上述異物儲存箱416、417內部的異物由于自身重量而降落后被廢棄。
另外,上述箱體密封部415、402通過各自的密封部,將異物儲存箱415、416下側面分別單獨被封閉。而且,上述第1箱體密封部415與上述集塵部件406相互鉸鏈連接,廢棄異物時第1箱體密封部415通過鉸鏈運動而打開,可輕易將異物倒掉。另外,上述集塵部件406的上面形成有,用于分隔第1異物分離室423與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同時形成通道的分隔板437。
另外,上述集塵部件406的外側面形成有多個導向肋459,當在集塵部件406的外側方向安裝上述排氣部407時,有利于輕易找到其安裝位置,且有助于順利執行插入動作。而且,使上述導向肋459的上側角落部分適當地彎取,以便有利于排氣口407的插入動作。
圖6是圖3在I-I′方向的截面圖,根據圖6對集塵部400的內部構成及集塵部的工作進行詳細的說明。
首先,如上述圖5一樣進行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集塵部400包括集塵部件406;可選擇性地封閉上述集塵部件406下側的密封部402415;被容納在上述集塵部件406的內部,用于提高集塵效率的圓錐形過濾器405;防止捕集的異物再次飛散的切斷部404;降低旋轉運動的空氣的流速,使異物沉淀下來的流動防止板403;形成在上述集塵部件406的上側,促使從上述集塵部件406排出的空氣流動的排氣部407;使經過排氣部407的空氣匯集到一個方向的間隔部408;形成在上述排氣部407上側部的外殼409、410、411、412。
下面對上述集塵部件406的構成進行說明。
上述集塵部件406提供了以上下方向延長的多個壁,其包括,形成在最外角的外壁418,形成在上述外壁418的里側的中間壁419,以及形成在上述中間壁419里側的內壁420。另外,使上述中間壁419及內壁420的形成不在上述集塵部側吸入口401所通過的間隔里,便于空氣的流入。
上述外壁418及中間壁419之間的空間形成了第1異物儲存箱416,上述中間壁419與上述內壁420之間的空間形成了第2異物儲存箱417,而上述內壁420的內部空間形成了第1異物分離室423。不過,具體情況會根據集塵部400的形狀的變化,其空間的使用目的可能會有所不同的。
根據上面所述的構成的作用及動作,以空氣的流動順序為基準,進行詳細說明。首先,空氣通過上述集塵部側吸入口401流入集塵部400的內部。其中,上述集塵部側吸入口401的外側與上述前方支架170相切,而內側與上述第1異物分離室423連通而使外部空氣流入進來。而且,上述集塵部側吸入口401內側為了將空氣的流動方向導向至上述第1異物分離室423的內周面方向,第1流入導向部件421從上述內壁420向里側突出形成。
在上述第1異物分離室423的內部空氣進行氣旋流動的過程中,異物向下方降落,而干凈的空氣通過圓錐形過濾器405的開孔向上側方向排出。像這樣之所以圓錐形過濾器405適合使用是因為集塵部側吸入口401形成在上側,因此在圓錐形過濾器405的上側產生較高速的氣旋流動,下側部產生較低速的氣旋流動。即,在高速的氣旋流動中異物會以在較為偏向外的狀態旋轉,在低速的氣旋流動中異物會以較為偏向內側的狀態旋轉,因此為了能過濾異物,優選地過濾器部件采用圓錐形形狀。
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安裝在分隔板437的中心部,而分隔板437形成了第1異物分離室423的上面壁,上述分隔板437的結構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分離。而且,在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上形成有多個開孔,使空氣從外部向內部流入。
其中,為了防止降落的異物再次飛散,在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下側裝有切斷部404,如圖所示,上述切斷部404的直徑越向下方越大,從而達到切斷異物的上升而防止異物的飛散。另外,在上述切斷部404的下方以一定間距形成有流動防止板403,使氣旋空氣的流動不會對已捕集的異物產生影響,從而徹底解決異物分散的現象。
另外,從上述第1異物分離室423的內部過濾出來的異物被存儲到下方的第1異物存儲箱416。其中,為了防止異物的泄漏,在上述第1異物存儲箱416的下端放置了第1箱體密封部415。
另一方面,通過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流入到分隔板437上側的空氣,已被過濾掉較大異物。因此,還需要進行二次過濾微小異物時必要的氣旋流動。以下,對二次進行的氣旋流動進行詳細說明。
通過上述圓錐形過濾器405的空氣再通過第2流入導向部件422流入到多個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內部。另外,上述第2流入導向部件422能使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內周面沖向切線方向,因此流入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空氣在箱體內部發生氣旋流動。
另外,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外側還形成有第3流入導向部482。上述第3流入導向部482能使流入到第2異物分離室424內部的空氣更為順暢,能防止異物沉積在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外壁上。
詳細地,上述第3流入導向部482是從某一個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側壁延長形成至與之鄰接的另一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流入口側。因此,流入到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空氣是在第2流入導向部422及第3流入導向部482的引導下流入到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如果沒有上述第3流入導向部482,在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與第2流入導向部422相接的地方會有異物沉積,從而會出現給使用者帶來不快的缺陷。
優選的是,上述第2流入導向部422及第3流入導向部482分別從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外墻向切線方向延長形成。通過這樣的結構,能使流入的空氣更加順暢地流入到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內部。
在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內部被氣旋流動分離的異物墜入下方后被存儲在第2異物儲存箱417里。而且,為了防止降落的異物再次飛散,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下側部被收縮。另外,為了防止被捕集在上述第2異物儲存箱417的異物的泄漏,上述第2異物儲存箱417的下側部被第2箱體密封部402封閉起來。
其中,上述第2箱體密封部402通過如繩索的連接結構,與上述第1箱體密封部415連接。上述第1箱體密封部415與第2箱體密封部402以繩索形式的連接結構連接起來是為了加大上述第1異物儲存箱416的內部容積。也就是說,由于在上述第2箱體密封部402的下端至第1箱體密封部415的上端的具有一定距離的空間里存有異物,因此,為了能容納更多的異物,優選地使用占用空間小的部件,如繩索形式的連接方式。
空氣在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內部被過濾掉異物后,經過排氣部側吸入口425流入到排氣部407,再在上述排氣部407與間隔部408之間的空間匯集。其中,上述排氣部側吸入口425的直徑比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內徑小,這樣的直徑關系有利于減少第2異物分離室424的異物一起流動到上述排氣部407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使匯集在第2異物分離室424內周面的異物不會通過上述排氣部側吸入口425流出。
如上所述,通過兩個氣旋流動而被過濾的空氣經過上述電機側吸入口172再流入到電機。而且,通過電機后從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后面排氣。
另一方面,在上述間隔部408的上側部還形成有一定的外殼結構。詳細地講,形成有構成整體外殼結構的第1外殼410,保護上述第1外殼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3外殼412及第2外殼409,使上述第2外殼409固定在上述第1外殼410的外殼插指口411。
以下對流入到上述第2異物分離室424內部的空氣再被上述第2流入導向部422及第3流入導向部482引導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7是圖5在II-II′方向的截面圖。
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一個特征在于,使流入到分離室內部的空氣能夠順暢地被引導。也就是說,使空氣順暢地流入到上述第2分離室424內部,從而增加異物的分離效率,防止異物沉積在第2分離室424外側的問題。
為此,形成在在上述第2分離室424的一定位置的開口部的兩側有分別向上述第2分離室424的切線方向延長形成的第2流入導向部422及第3流入導向部482。因此,通過上述連通孔434流入到上方的空氣可以順暢地流入到上述第2分離室424的內部。由于能減少流路的阻力,因此具有能提高空氣的吸入效率的優點,還具有能降低空氣在流動時發生的噪音的優點。
另外,上述第2流入導向部422及第3流入導向部482的端部相切,沒有形成任何間距的端部相切,因此空氣不會流入到上述流入導向部422、482之間的空間。因此,不會有異物沉積,也不會影響外觀。
圖8是說明上述流入導向部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區別在于上述第3流入導向部482為曲線形狀。也就是說,上述第2,3流入導向部422、482的原來的功能是幫助空氣能順暢地流入到上述第2分離室424的內部。因此,為了使空氣順暢地流入,降低流路阻力,優選的是上述第3流入導向部482以曲線形狀形成。
如上所述的集塵部400的動作與真空吸塵器本體100的整體的工作,乃至其作用通過圖10所示的真空吸塵器的縱向截面圖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9所示,外部空氣是通過與連接器6連接的本體側吸入口171流入到真空吸塵器本體100,再通過集塵部側吸入口401流入到集塵部400的內部。而且,在集塵部400內部通過如上所述的工作及作用異物被過濾后,通過電機側吸入口172流入到電機外殼300的內部。
這時,上述電機外殼300在以垂直方向豎立的情況下其流入口沖上方。因此,通過上述集塵部400水平流入的空氣的進行方向被彎曲后沖向下方。而且,通過上述電機外殼300后,空氣通過形成在真空吸塵器本體100背面的本體排氣口302排出到外部。
上述如此方法及結構結構構成的本發明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的技術創新,對于現今同行業的技術人員來說均具有許多可取之處,而確實具有技術進步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過濾較大異物的第1分離室(423);流入從上述第1分離室(423)排出的空氣,且在上述第1分離室(423)外側周圍形成的多個第2分離室(424);以及形成在上述第2分離室(424)的流入口的一個以上的流入導向部(422)、(48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422)、(482)是從上述第2分離室(424)切線方向延長形成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1分離室(423)的上側形成設有分隔板(437),上述第1分離室(423)的空氣是通過上述分隔板(437)而排出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的數量為兩個,且越靠近上述流入口,兩者之間的間距越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的一端相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流入導向部中至少一個是曲線形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其包括過濾較大異物的第1分離室423;流入從上述第1分離室423排出的空氣,且在上述第1分離室423外側周圍形成的多個第2分離室424;以及形成在上述第2分離室424的流入口的一個以上的流入導向部422、482。通過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集塵部,具有集塵部的內部能保持得更為干凈的優點。而且,能減少流動于集塵部內部的空氣的流動阻力,具有提高集塵效率的效果。另外,能減少集塵部內部的空氣摩擦,具有降低噪音的效果。
文檔編號A47L9/16GK1887190SQ200510080559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30日
發明者鄭在得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