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58802閱讀:1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氣旋原理對空氣中的異物進行集塵的真空吸塵器(Vacuum Cleaner)背景技術現有的真空吸塵器的結構包括吸入地面的灰塵等異物的吸入頭;吸塵器本體,具有對異物進行分離后進行集塵的集塵容器;將上述吸入頭吸入的異物引導至上述吸塵器本體的連接管。
其中,上述吸塵器本體具有產生空氣吸入力的空氣吸入裝置,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所定位置安裝有上述集塵容器的集塵容器安裝部。
而且,上述吸塵器本體還具有可移動上述吸塵器本體的吸塵器把手。
另外上述吸塵器本體的后方兩側分別設有主輪,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底部前方形成有用于改變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移動方向的輪腳。
但是,上述現有的真空吸塵器具有不能簡便地與吸塵器本體結合及分離的問題。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真空吸塵器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真空吸塵器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真空吸塵器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真空吸塵器,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真空吸塵器,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真空吸塵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真空吸塵器,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使用簡便,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真空吸塵器,其包括吸塵器本體,其具有吸入空氣后,強制使其流動的風扇-電機組件;集塵容器,其被容納在上述吸塵器本體,對流入的空氣進行異物的分離,同時存儲異物;以及上部罩部,其設置在上述集塵容器的上部,且具有集塵容器把手,而上述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為了分離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而向上述集塵容器分離的方向施壓的連接桿。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所述的連接桿包括杠桿主體與鉤部,上述杠桿主體包括以一定角度彎曲而形成的彎曲部和鉤部。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所述的集塵容器分離成上述吸塵器本體的上部,當上述集塵容器分離時上述杠桿主體以上述彎曲部為中心旋轉一定角度,上述鉤部從形成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結合槽脫離。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所述的鉤部的末端以一定角度傾斜形成,以便在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結合時,利用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力而結合。
前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所述的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彈性部件,用于支撐受壓的上述杠桿主體的一側,并提供彈力。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包括吸塵器本體,具有吸入空氣后,強制使其流動的風扇-電機組件;集塵容器,被容納在上述吸塵器本體,對流入的空氣進行異物的分離,同時存儲異物;以及上部罩部,設置在上述集塵容器的上部,且具有集塵容器把手,而上述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為了分離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而向上述集塵容器分離的方向施壓的連接桿。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真空吸塵器,上述連接桿包括杠桿主體與鉤部,上述杠桿主體包括以一定角度彎曲而形成的彎曲部,上述鉤部在上述杠桿主體的端部以掛鉤形狀形成。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真空吸塵器,上述集塵容器分離成上述吸塵器本體的上部,當上述集塵容器分離時上述杠桿主體以上述彎曲部為中心旋轉一定角度,上述鉤部從形成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結合槽脫離。
本發明再提出一種真空吸塵器,上述鉤部的末端以一定角度傾斜形成,以便在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結合時,利用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力而結合。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真空吸塵器,上述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彈性部件,用于支撐受壓的上述杠桿主體的一側,并提供彈力。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使本發明真空吸塵器具有明顯的技術進步性,本發明至少具有下列優點第一,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設置了連接桿,在集塵容器從吸塵器本體分離時,向上述集塵容器分離的方向施加壓力,有利于集塵容器的分離。
第二,根據本發明中的上述鉤部的末端以一定角度傾斜形成,在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結合時,可以利用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力而結合,從而方便了其結合。
綜上所述,本發明特殊結構的真空吸塵器,其具有上述諸多的優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中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表或使用而確屬創新,其不論在產品結構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真空吸塵器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本體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具備的集塵裝置與吸塵器本體分離后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吸塵器本體的縱向截面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具備的集塵裝置一實施例的縱向截面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吸塵器把手被切開后的集塵裝置的示意圖。
圖6a是示意了根據本發明的集塵容器把手與吸塵器本體的分離狀態的狀態圖。
圖6b是示意了根據本發明的集塵容器把手與吸塵器本體的結合狀態的狀態圖。
附圖的主要符號說明100吸塵器本體 200集塵裝置110軟管連接部 112滾輪120本體上部外殼 130吸塵器把手141風扇-電機組件150本體下部外殼160本體排出口 170導向部件180高效過濾器 190風扇-電機外殼210集塵容器 211下部面板2121次灰塵存儲部2132次灰塵存儲部2141次除塵部2152次除塵部216警戒壁 217流出部218導向肋 219飛散防止部件220集塵容器罩部 230上部罩部231集塵容器把手 237連接桿238彈性部件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真空吸塵器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是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的一實施例,對臥式真空吸塵器的說明如下。
真空吸塵器包括沿著需要打掃的地面移動,吸入含有異物的空氣的吸入頭(圖中未示出),與上述吸入頭單獨形成的吸塵器本體100;以及,連接上述吸入頭與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同時,將上述吸入頭吸入的污染空氣引導至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連接管(圖中未示出)。
其中,在上述吸入頭的底部形成有一定大小的吸入口(圖中未示出),通過內置于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吸入裝置產生的空氣吸入力,將地面的異物與空氣一同吸入。
另外,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里內置有用于控制上述真空吸塵器的控制部(圖中未示出)和構成上述空氣吸入裝置的風扇-電機組件141。
更詳細地講,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前端上部具備了連接于上述連接管的軟管連接部110,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后方兩側分別可移動得安裝了使上述吸塵器本體100能在地面順暢地移動的滾輪112,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底部前方連接了用于改變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移動方向的輪腳(caster)115。
另外,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前方可分離得安裝了集塵裝置200。上述集塵裝置是用于對從上述吸入頭吸入的空氣中的異物執行分離并集塵的功能。
上述連接管包括以下結構連接于上述吸入頭且為堅固材質的延長管;與上述延長管連接,且同時與具備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前方的軟管連接部110相互連接的柔軟材質的連接軟管;上述延長管具備的連接管把手。
另一方面。在集塵容器的上部可拆卸地結合了與上述集塵容器210相互連通的上部罩部230。上述上部罩部230具備了可以移動集塵裝置的集塵容器把手231。而且,在上述集塵容器把手的內部設置有用于連接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的連接桿237。
上述連接桿237的一側末端插入到形成在吸塵器本體的結合槽122,從而使上述集塵容器210與吸塵器本體100相結合。
如圖3所示,在吸塵器本體的前方可拆卸的設置有,用于除去流入的空氣中異物的集塵裝置200。而且,在上述集塵裝置的后方的吸塵器本體的上端突出形成有外殼突出部120。
上述外殼突出部的周邊設置有用于搬運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吸塵器把手130,上述外殼突出部的下端形成有本體外殼140。
而且,本體外殼的一側形成有用于吸入從上述集塵裝置排出的空氣的本體吸入口125,上述本體外殼140的內部形成有用于使吸塵器本體內部的空氣強制流動的風扇-電機組件141。更詳細地講,上述風扇-電機組件141被收容在形成于上述本體外殼內部的圓筒形狀的風扇-電機外殼190的內部。
上述風扇-電機外殼的上部設置了具有上部與本體吸入口125連通的一定形狀的外殼吸入口143a的風扇-電機外殼143。另外,上述本體下部外殼150形成有用于設置上述風扇-電機外殼的外殼設置部151。
另一方面,在上述風扇-電機外殼190的下側,即,在上述吸塵器的本體下部外殼150形成有使空氣向下排出的本體排出口160。
而且,優選的是,在形成有上述本體排出口160的上述本體下部外殼150的低部上,也就是說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將從上述本體排出口160向下排出的空氣,引導至上述吸塵器本體100后方后排出的導向部件170。
其理由在于,如果通過上述本體排出口160的空氣直接沖向地面向下排出,會飛散地面的灰塵。
另外,在上述風扇-電機外殼的下部設置有用于過濾從上述風扇-電機外殼排出的空氣的過濾部件。更詳細地講,過濾部件形成在上述本體排出口160的前端。
而且,優選的是,上述過濾部件使用能過濾小顆粒灰塵的高效過濾器180,上述高效過濾器180被上述導向部件170支撐,從而避免了脫離。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對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具備的集塵裝置的一實施例進行說明。
上述集塵裝置200包括大致為圓筒形狀的集塵容器210;用于開閉上述集塵容器210的一端的,更詳細地講是用于開閉上述集塵容器210的上端的集塵容器罩部220;以及,可拆卸地與上述集塵容器罩部220結合,其上面具備有集塵裝置把手231的上部罩部230。
其中,上述集塵容器210的內部具備有用于將灰塵等的異物分離而進行集塵的1次集塵部與2次集塵部,上述集塵容器210的底部由可開閉的下部面板211構成而且,上述1次集塵部包括1次灰塵分離部與1次灰塵存儲部212,且由形成在上述集塵容器210內側的圓筒形狀的容器所構成另外,上述2次集塵部形成在上述1次集塵部的周邊,且包括用于分離從上述1次集塵部排出的空氣中的異物的2次灰塵分離部與2次灰塵存儲部213。
根據本發明的上述1次灰塵分離部與上述2次灰塵分離部分別由以選擇方式分離異物的1次除塵部214和多個小型2次除塵部215。
更詳細地講,上述1次除塵部214為下端開放的圓筒形容器的形狀,上部側面形成有與軟管連接部110(參閱圖3),連通的第1吸入口214a,在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頂部中央形成有上下方向貫通的第1排氣口214b。
其中,上述第1吸入口214a將從外部流入的污染空氣引導至上述1次除塵部的切線方向,使流入到上述第1吸入口214a的空氣沿著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內壁流動。
而且,在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上部,與上述集塵容器210的外壁一體形成的小型的上述2次除塵部215以圓周方向排列在上述1次除塵部的上部周邊,且上述各2次除塵部215的上端從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上端突出一定高度形成。
另一方面,向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上部突出形成的上述各2次除塵部215側面中的一部分,以上下方向被切開而形成了與上述第1排氣口214b連通的第2吸入口215a。
更詳細地講,為了使流入到上述第2吸入口215a的空氣能沿著上述2次除塵部215的內壁流動,上述第2吸入口215a將從上述第1排氣口214b排出的空氣以切線方向引導至上述2次除塵部215的內壁。
在上述2次除塵部215形成有越靠近上述集塵容器的底部,其直徑越小的圓錐形的錐體215d,在上述2次除塵部215的下端形成有用于排出灰塵等異物而上下貫通形成的異物派出口215e。
其中,相互鄰接的2次除塵部215相切且一體形成,從而防止空氣流出到上述2次除塵部215之間的空間。
而且,上述集塵容器210還可以包括在上述2次除塵部215上部可開閉地形成的集塵容器罩部220,上述集塵容器罩部220有利于從上述第1排氣口214b排出的空氣更為順利地被引導至上述2次除塵部215。
上述集塵容器罩部220的邊緣形成有用于排出通過上述各1次除塵部的空氣的第2排氣口215b。
在如上所述的1次除塵部214及2次除塵部215分離出來的灰塵,被存儲于由上述集塵容器210外壁及上述下部面板211形成的灰塵存儲部,當開啟上述下部面板211時,利用自身重力排出到外部。
上述灰塵存儲部由前面所述的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及2次灰塵存儲部213構成,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用于存儲在上述1次除塵部214分離出來的灰塵,上述2次灰塵存儲部213用于存儲在上述2次除塵部215分離出來的灰塵。
其中,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及上述2次灰塵存儲部213與上述2次除塵部215的下部一體連接,且通過比上述集塵容器外壁的半徑小的大致為圓筒形狀的警戒壁216被區分。
上述警戒壁216的下端在向下方的方向的長度比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下端長,且延長到上述集塵容器210的底部,即,上述下部面板211的上面隨著上述警戒壁216可以防止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與上述2次灰塵存儲部213之間相互連通。
而且,優選的是,上述警戒壁216在圓周方向以彎曲的形狀形成。其理由是,為了防止上述1次除塵部214產生的螺旋流飛散存儲在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的灰塵。
以此為基礎,根據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還包括,在上述1次除塵部214內部垂直形成,且具有與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第1排氣口相互連通的多個通孔的流出部217;以及,形成在上述1次除塵部214,用于引導流入到上述第1吸入口214a的空氣的導向肋218。
其中,優選的是,上述流出部217在上述1次除塵部214以軸為中心的方向形成,其形狀為上端開放、上端封閉,且為越到底部其直徑大小越小的大致圓錐形。
其理由是,根據上述的結構,越到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底部,其螺旋流的速度也越小,從而防止沿著上述1次除塵部214內部降落的灰塵受到流出部217吸入力的影響。
另外,在上述流出部217的下部形成有,用于防止存儲在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的灰塵被飛散的飛散防止部件219。上述飛散防止部件219用于防止被捕集在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的灰塵受螺旋流的影響上升,流入到上述2次除塵部215。
為此,優選的是,上述飛散防止部件219與上述流出部217的下端一體形成,且為放射形形狀。而且,進一步優選的是,上述飛散防止部件219的上面向下傾斜。進一步詳細地講,上述飛散防止部件219為越到底部其直徑越大的錐體形狀。
上述導向肋218引導流入到上述第1吸入口214a的空氣,以切線方向流至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內壁,從而防止流入到上述第1吸入口214a的空氣直接從上述流出部217流入。
另一方面,在集塵容器的上部設置有開閉上述集塵容器的集塵容器罩部220。而且,在集塵容器罩部220的上部設有上部罩部230可拆卸地與其結合。上述上部罩部230包括,形成有用于搬運集塵裝置的集塵容器把手231的罩部外殼235,形成在上述罩部外殼235內部的過濾器外殼236。
在上述集塵容器把手231的內部設置有用于結合上部罩部230及吸塵器本體的連接桿237,在上述連接桿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支撐上述連接桿的彈性部件238。上述彈性部件用于在上述連接桿的一側,隨著上述連接桿237的動作產生恢復力。
上述連接桿237包括杠桿主體237a與鉤部237b,上述杠桿主體237a包括以一定角度彎曲而形成的彎曲部234,上述鉤部237b在上述杠桿主體237a的端部以掛鉤形狀形成。上述彎曲部234在集塵容器把手內部與上述集塵容器把手231鉸鏈連接,上述鉤部的末端以一定角度傾斜形成,以便在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結合時,利用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力而結合。
具有本發明提供集塵裝置的真空吸塵器的作用如下。
首先,上述真空吸塵器啟動后,通過吸入頭(圖中未示出)及連接管(圖中未示出),外部的污染空氣被流入到上述1次除塵部214。
流入到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空氣沒有直接流入到上述流出部217,而是經上述第1吸入口214a及上述導向肋218由切線方向引導至上述1次除塵部214的內壁,從而形成螺旋流。
跟著,體重較重且較大的灰塵被氣旋原理分離而降落后,被存儲與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212,而存儲在上述1次灰塵存儲部的灰塵通過上述飛散防止部件219及彎曲形狀的警戒壁216防止其飛散。
而且,被過濾掉較大灰塵的空氣被排出到與形成在上述流出部217側面的多個通孔相互連通的上述第1排氣口214b后,流入到多個上述2次除塵部215,再次進行灰塵的分離過程。
上述2次除塵部215被過濾掉較小灰塵的空氣,通過上述第2排氣口215b流入到上述上部罩部230的內部。
流入到上述上部罩部230的空氣再次被過濾后,通過上述第3排氣口233向后方排除,而從上述第3排氣口233排出的空氣被出到形成在上述吸塵器本體100后方的一定流路及上述風扇-電機組件141的后方。
根據圖6a,對吸塵器本體的集塵容器,更詳細的是對集塵容器把手的范例過程進行說明。
為了將集塵容器從吸塵器本體分離,當使用者握住集塵容器把手231向上拉時,從使用者的手傳達到的力量使得彈性部件238收縮。即,被上述彈性部件支撐的杠桿主體237a的一側末端受力而向上移動。
這時,構成連接桿的杠桿主體237a將以彎曲部234為中心進行旋轉。并且,形成在上述杠桿主體237a一側末端的鉤部237b從形成在吸塵器主體上的結合槽122脫離,便解除上述吸塵器本體與集塵容器的結合。
請參閱圖6b所示,對吸塵器本體與集塵容器的更詳細地講,是與集塵容器把手的結合過程進行說明。
使用者將集塵容器插入到吸塵器本體,并將握著集塵容器把手的手松開,這時,因為使用者傳遞到的力而被收縮的彈性部件238通過恢復力而被拉長。即,通過彈性部件的恢復力,杠桿主體237a的一側末端向下部移動。
這時,構成連接桿的杠桿主體237a將以彎曲部234為中心以反時針方向進行旋轉。并且,形成在上述杠桿主體237a的一側末端的鉤部237b被插入到形成在吸塵器主體的結合槽122,便使得上述吸塵器本體與集塵容器相結合。
上述鉤部237b的一側末端以一定角度向上傾斜形成,因此通過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量下,鉤部237b滑入到結合槽122而被插入。
上述如此方法及結構結構構成的本發明真空吸塵器的技術創新,對于現今同行業的技術人員來說均具有許多可取之處,而確實具有技術進步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一種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塵器本體,其具有吸入空氣后,強制使其流動的風扇-電機組件;集塵容器,其被容納在上述吸塵器本體,對流入的空氣進行異物的分離,同時存儲異物;以及上部罩部,其設置在上述集塵容器的上部,且具有集塵容器把手,而上述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為了分離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而向上述集塵容器分離的方向施壓的連接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連接桿包括杠桿主體與鉤部,上述杠桿主體包括以一定角度彎曲而形成的彎曲部和鉤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集塵容器分離成上述吸塵器本體的上部,當上述集塵容器分離時上述杠桿主體以上述彎曲部為中心旋轉一定角度,上述鉤部從形成在上述吸塵器本體的結合槽脫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鉤部的末端以一定角度傾斜形成,以便在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結合時,利用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力而結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彈性部件,用于支撐受壓的上述杠桿主體的一側,并提供彈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真空吸塵器,其包括吸塵器本體,具有吸入空氣后,強制使其流動的風扇-電機組件;集塵容器,被容納在上述吸塵器本體,對流入的空氣進行異物的分離,同時存儲異物;以及上部罩部,設置在上述集塵容器的上部,且具有集塵容器把手,而上述集塵容器把手設置有為了分離上述集塵容器與吸塵器本體而向上述集塵容器分離的方向施壓的連接桿。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設置了連接桿,當集塵容器從吸塵器本體分離時,向集塵容器分離的方向施加壓力,方便了集塵容器的分離。當上述集塵容器結合時,利用了上述集塵容器的自身重力,從而方便了其結合。本發明的目的是使用簡便。
文檔編號A47L9/00GK1887168SQ20051008056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30日
發明者劉名植, 楊海石, 李尚仁, 高武玄, 樸在永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